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无效的听神经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听神经瘤患者(试验组)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既往均接受伽玛刀治疗, 此次因肿瘤进展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中采取听神经瘤功能性保留神经切除的方法。纳入性别构成比, 年龄, 肿瘤大小、质地及部位匹配, 且既往未行伽玛刀治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予临床随访, 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情况。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或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面神经功能预后和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面神经与肿瘤的粘连程度较对照组更为严重(P<0.001), 试验组的肿瘤全切除率(21.7%, 5/23)低于对照组患者(73.9%, 17/23)(χ2=12.54, P<0.001);两组的面神经解剖学保留率均为100%(23/23)。试验组术后即刻HB分级Ⅰ~Ⅱ者占73.9%(17/23), 与对照组(91.3%, 21/2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巨大听神经瘤(直径>4 cm)显微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显微手术切除的7例巨大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3个月行伽玛刀治疗)。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术后随访4~40个月,全切除肿瘤无复发,未全切除肿瘤无进展。结论 对于巨大听神经瘤,术中严格电生理监测下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必要时残留粘连紧密的脑干和面神经上肿瘤,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亦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侧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伽玛刀治疗方法,如何保留神经功能和长期的肿瘤控制率。方法:24例病人中13例病人先行-侧显微神经外科肿瘤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后,再行对侧及残余肿瘤的伽玛刀治疗。结果:11例双侧保玛刀治疗的病人,肿瘤控制有效率为86%,全部病人均保留不同程度听力,听力保留率为86.3%。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病人13例,所有肿瘤均得到有效控制,一侧或双侧听力保留率为57.6%。全部病人肿瘤控制有效率为93.4%,听力保留率为70.8%,面神经功能保留(Grade分级1-2级)为83.0%。结论:双侧听神经瘤患者处理,应根据肿瘤的大小、病人的听力情况、解除脑干压迫的必要性,行肿瘤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或行伽玛刀治疗,并尽力保留病人至少一侧有用的听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116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增强MRI分为中小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83例)和大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33例)。结果 中小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7.6%(81/83),面神经解剖保留80例(96.4%)。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59例(71.1%)。大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87.9%(29/33),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84.8%),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18例(54.5%)。结论 对于中小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可实现肿瘤完全切除和良好的面神经功能保护。对于大型听神经瘤,在良好体位、充分释放脑脊液、电生理监测等辅助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也可实现肿瘤安全满意切除和面神经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微创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的功能保护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多模态技术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887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常规复查增强MRI明确肿瘤切除程度,评估面神经功能。 结果肿瘤全切841例,全切除率为94.8%。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83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7%;解剖未能保留的55例,其中16例术中行面神经端-端吻合,另有3例术后行面神经移植。肿瘤切除3个月后复查,面神经功能Ⅰ~Ⅱ级695例(78.4%),Ⅲ~Ⅳ级176例(19.8%),Ⅴ级16例(1.8%)。 结论听神经瘤微创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手术内听道处理及面听神经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内听道内肿瘤的处理方法,并对显微解剖保留面神经的手术经验和技巧进行讨论,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49例,术前行CT内耳道薄层扫描,术中行面神经功能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对听神经瘤内听道处理的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43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7.8%,出院时功能保留35例(H-B分级,Ⅰ~Ⅱ级)。解剖未能保留6例,其中2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肿瘤全切45例,全切除率为91.8%;近全切除4例。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内听道内面听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并结合术中监测,对肿瘤全切除和面听神经功能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专家点评     
<正>听神经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之一,直径大于3 cm的听神经瘤定义为大型听神经瘤;其治疗方式应积极选择显微手术治疗~([1-2])。大型听神经瘤推挤压迫脑干,瘤周的血管、神经解剖变异大;手术如何完美实现肿瘤切除和面神经功能保护对神经外科医师仍充满挑战。本文章作者报道了一组大型听神经瘤病例,肿瘤全切率87. 5%,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100%,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显微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6例NF2经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听神经瘤11例,另5例为Segmental型(不完全型) NF-2。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采用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监测。根据肿瘤大小、听力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切除时机和侧别。结果分期分侧切除双侧听神经瘤9例,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共切除听神经瘤25侧。肿瘤全切除22侧(22/25,88%),近全切除3侧(为唯一存在听力耳)。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3例,颅内脑膜瘤切除1例,均获得肿瘤全切除。大部分切除的3侧肿瘤和尚未行肿瘤切除的2侧听神经瘤(尚存有效听力),以及颅内1例多发性神经鞘瘤和多发性脑膜瘤1例,术后3个月内行伽玛刀治疗。术前有残余听力的11侧耳,术后5侧耳保留不同程度听力,听力保留率为45. 5%(5/11)。23侧肿瘤术中均解剖保留面神经(23/25,92%),术后半年复查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I~Ⅲ23侧,H-BⅣ级2侧。随访11~78个月,平均随访38. 4个月,肿瘤均得到有效控制,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 NF-2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听力水平、解除脑干压迫的必要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对于伴发的脑膜瘤或脊膜瘤、椎管内和颅内其它神经鞘瘤,根据是否引起临床症状来决定是否需要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因开颅手术后肿瘤残留行伽玛刀治疗38例,单纯行伽玛刀治疗63例,伽玛刀治疗后行开颅手术6例,平均周边剂量12.6 Gy (8~16 Gy).结果 随访107例,时间12年.肿瘤有效控制率95%;伽玛刀治疗前保留有效听力者,听力保存率为77%;单纯行伽玛刀治疗者,面神经功能保留率94%.结论 伽玛刀对听神经瘤的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肿瘤控制率和有效听力保留率,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6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我科近5年来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60例大型听神经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率为100%,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78.3%,无死亡。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入路。对桥小脑角区解剖的熟悉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术保留面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接受伽玛刀治疗并随访的听神经瘤病例资料,伽玛刀治疗的平均中心剂量为20.86Gy(10~27.1Gy),平均周边剂量为10.64Gy(6~18Gy);平均肿瘤体积为11.54cm3(0.06~100.07cm3)。记录肿瘤KOOS分级,术后病人听力,面神经、三叉神经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5~86个月.平均39.3个月,术后病人无进展生存率为86.6%,听力功能保留率为82.3%。术后新出现面部麻木感3例,面瘫2例,三叉神经痛2例,病侧耳鸣4例,脑积水1例,性格改变1例,头晕22例。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体积和KOOS分级与病人预后有关(P〈0.05)。肿瘤体积大小是伽玛刀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术前肿瘤体积和KOOS分级对伽玛刀术后病人听力保留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术前肿瘤体积〈10cm3和KOOS分级较低提示病人无进展生存时间较长,术后较高听力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2.
中、小型听神经瘤的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尚存争议。伽玛刀治疗的局限性使其不能成为治疗听神经瘤的首选方案,而随访观察也只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将会导致错失听力保护的最佳时机。本文通过对比伽玛刀和随访观察治疗的缺陷,综述微创手术治疗的优越性和术中注意事项,明确微创手术治疗是中、小型听神经瘤最佳、最正确的治疗方案。同时,从听神经瘤病理解剖特点出发,既听神经瘤是蛛网膜外肿瘤,而不是蛛网膜下腔肿瘤,对听神经瘤双层蛛网膜形成的机制进行阐述,对听神经瘤术中面听神经的保护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综述,以提高听神经瘤面听神经解剖和功能保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保留面神经的技术。 方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8月至2010年12月经枕下乙状窦后(骨瓣成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168例,术中在面肌肌电图监测下采取囊内切除与囊壁切除交替进行、双向会合、锐性分离面神经等技术切除肿瘤,并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的技巧和疗效。 结果 肿瘤全切149例(88.69%),部分切除19例(11.31%);面神经解剖学保留146例(86.9%);死亡2例(1.19%)。术后6个月按House Blackmann标准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Ⅱ级91例(54.16%),Ⅲ、Ⅳ级52例(30.95%),Ⅴ、Ⅵ级25例(14.89%)。 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骨瓣成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安全有效;利用术中面肌肌电图监测可以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全切肿瘤、解剖保留面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型听神经瘤的术中面神经保护(附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技术与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rnann分级(H—B分级):Ⅰ~Ⅱ级36例,Ⅲ~Ⅳ级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5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32例,术后死亡1例。出院时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级28例,Ⅲ-Ⅳ级6例,Ⅴ-Ⅵ级3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与电生理监测技术可明显提高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的疗效。严格保持肿瘤表面蛛网膜的完整性是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关键。术中尽量重建断裂的面神经,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IFNM技术可视化面神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IFNM)技术在显微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过程中保留面神经的效果。方法对86例单侧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病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肿瘤。切开肿瘤背侧包膜前,根据电刺激肿瘤表面及边缘产生的激发性肌电图来探查并确认面神经的行走路径;术中采用自发性肌电图监测面神经,使其免受牵拉、挤压或损伤,交替采用激发性肌电图实时探查、确认面神经,从而在虚拟状态下达到面神经"可视化"。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79例,占91.9%;次全切除5例,占5.8%;大部分切除2例,占2.3%。面神经解剖保留74例,保留率达86.0%;实用听力保留28例,占32.6%。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分级:Ⅰ~Ⅱ级64例,占74.4%;Ⅲ~Ⅳ级15例,占17.4%;Ⅴ~Ⅵ级7例,占8.2%。结论采用IFNM技术术中"可视化"面神经是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得以保留的关键,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扎实的桥小脑角局部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面神经功能保留角度探讨小型听神经瘤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直径1~3cm的听神经瘤43例,所有肿瘤均经MRI确诊,手术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面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小型听神经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后,术后2W内面神经功能Ⅰ~Ⅲ级占77%,长期随访面神经功能Ⅰ~Ⅲ级占87%。结论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小型听神经瘤对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较高,但是保留率不如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且手术并发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 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下的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术中的面神经保护。方法分析36例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内镜的使用情况,了解其对内听道肿瘤的暴露,面神经的保护方面的作用以及与显微镜的配合。结果全部手术的36例患者中,31例全切,5例部分切除,0例活检。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下的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技术简便﹑安全和有效。神经内镜手术更加微创,在听神经瘤切除方面具有优势,可有效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97例,治疗后3个月开始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5个月,资料完整者73例.结果表明:肿瘤生长控制率91.8%;听力保存率85%,面神经及三叉神经迟发性受损率分别为9.3%和7.3%;绝大部分病人在48h内出院,且迅速恢复治疗前状态.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