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对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穴位按压+rTMS组和rTMS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干预, rTMS组对患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进行高频rTMS, 穴位按压+rTMS组在rTMS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压, 治疗时间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Scale, WMFT)评价运动功能。结果共112例患者纳入研究, 穴位按压+rTMS组和rTMS组各56例。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FMA评分和WM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 但穴位按压+rTMS组治疗后BBS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探讨rTMS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潜在机制。 方法选取包头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低频(1 Hz)rTMS治疗。每周治疗5 d,总疗程为4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同时收集治疗前后患者DTI中感兴趣区(放射冠区、内囊后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计算出相对各项异性分数(rFA)后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1)。DTI参数:治疗组放射冠区、内囊后肢的FA、rFA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放射冠区、内囊后肢的FA、r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组病灶侧放射冠区的FA、rFA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FMA、MBI评分呈正相关(P<0.05);内囊后肢的FA、rFA值与MB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NIHSS、FM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常规康复治疗、rTMS治疗均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二者结合效果更为突出。经DTI证实,传统康复治疗结合rTMS可改善神经纤维束的完整性,这可能是rTMS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1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入住我院康复科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伴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伪刺激+FES组(伪刺激组,45例),低频rTMS联合FES治疗组(低频rTMS组,47例)。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Fugl-Meyer (FMA)量表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下肢痉挛严重程度,并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MA评分均显著提高,MAS评分和MEP值显著降低(P均=0.001);且治疗后,与伪刺激组比较,低频rTMS组FMA评分[16.0(13.0, 23.5)分比19.0(16.0, 27.0)分]提高更显著,MAS评分[1.5(1.3, 1.5)分比1.0(0.5, 1.5)分]和MEP值[(24.64±0.39)ms比(24.43±0.31)ms]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低频rTMS联合FES治疗较伪刺激联合FES治疗能显著改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探讨中频脉冲电疗的最佳刺激强度。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6例,分为低频率组、中频率组、高频率组各22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对各组均使用YKL-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中频脉冲电疗,低频率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20~30 Hz,中频率组给予31~40 Hz,高频率组给予41~50 Hz。各组共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runnstrom分期评估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运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其变化值(⊿NIHSS、⊿Brunnstrom、⊿FMA、⊿MBI)。结果总体患者治疗后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中频率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NIHSS均低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P均<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且31~40 Hz的脉冲电强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内科》2021,(5)
目的分析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低频rTMS干预,干预6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FMA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增强上肢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头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卒中偏瘫病人皮质脊髓束(CSL)微结构完整性的效果。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为头针组(A组)、低频rTMS组(B组)、头针联合低频rTMS组(C组)。治疗2周后,观察患侧内囊后肢前部CSL的部分各向异性(FA)及临床疗效。结果进行2周治疗后,所有病人病灶侧CSL的FA值及FMA、MBI值均有所提高,但头针联合低频rTMS治疗组的FA值和FMA、MBI值提高更明显。结论头针联合低频rTMS更好地改善卒中偏瘫病人皮质脊髓束微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对病人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右侧半球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急性左侧半球脑梗死伴失语的右利手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差异,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适当的语言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还在发病7 d后接受1个疗程低频rTMS对右侧大脑半球语言区的治疗,1次/d,为期10 d.两组患者分别在rTMS治疗前、治疗后和发病后90 d进行汉语失语检查表(Aphasia Battery in Chinese,ABC)评价其语言功能,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其整体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组rTMS前和rTMS后ABC、NIHSS和BI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发病后90 d时治疗组ABC评分显著改善(P<0.05),但NIHSS和BI与对照仍无显著差异.治疗组rTMS治疗前、后ABC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而NIHSS和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发病后90 d时3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后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而发病后90 d时3项评分均较rTMS治疗前、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 早期低频rTMS右侧大脑半球有助于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综合性卒中单元偏瘫老年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综合卒中单元偏瘫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100 Hz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组设定为A组,50 Hz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组设定为B组,无电刺激组设定为C组.所有老年患者均接受规范化康复治疗,分别在人组时、治疗10次后,评价他们的肌力水平(徒手肌力评定即MM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即MBI)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定即FM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治疗后的MMT、MBI、FMA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A、B组MMT值有高于C组的趋势.治疗后A、B、C组MBI值无明显差异.3组治疗后的FMA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100 Hz和50 Hz的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卒中单元偏瘫老年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显著疗效,不同频率电刺激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疗效优于无电刺激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rTMS治疗,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九孔柱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MA总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九孔柱时间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与85.7%,P<0.01)。结论:低频rTMS刺激联合针刺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上肢FMA、九孔柱时间、Barthel评分,且改善作用优于单纯低频rTMS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频率为3Hz的rTMS,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上肢进行力量、功能、感觉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握力、捏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运动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捏力、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3.8±18.3)Nvs(31.5±16.9)N,(44.6±13.7)分vs(36.9±16.3)分,P0.05],而2组治疗后的握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触觉阈值和两点辨别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3.1±0.9)g vs(4.6±1.5)g,(6.3±3.5)mmvs(9.4±4.6)mm,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rTMS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捏力及运动功能,且对上肢感觉改善也有明显作用,其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作用于小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S)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和大脑皮层兴奋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7例P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再此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健侧小脑(体表定位为枕骨粗隆旁开3 cm、下移1 cm处),重复频率为1 Hz,80%静息运动阈值(RMT),刺激数为1600个,每天1次,连续4周;对照组的刺激参数与治疗组一样,但仅有声音提示。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S)和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同时检测患者的RMT、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的变化,并将运动功能改善与皮层兴奋性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FMBS及WG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MT降低、MEP波幅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MT和MEP波幅的改变更明显(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FMBS的改善程度与RMT的变化呈负相关(P<0.05)。 结论作用于小脑的低频rTMS能有效改善后循环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了大脑的皮层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间歇θ脉冲刺激(iTBS)刺激健侧半球前额叶背外侧(DLPFC)与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健侧半球顶后皮质(PPC)治疗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入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的33例卒中后视空间忽略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74例年龄≥75岁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证实在大脑中动脉的范围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入院后前3 d每日分别给予rhEPO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第1、3、7、20和3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变化,ELISA法检测损伤标记物S100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20、30天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第20天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46.5±32.3)cm~3 vs(89.6±68.9)cm~3,P<0.01];第3、7和20天血清S100B水平明显下降[(1.45±0.25)μg/L vs(1.58±0.13)μg/L,(1.41±0.20)μg/L vs(1.69±0.15)μg/L,(0.38±0.14)μg/L vs(0.78±0.26)μg/L,P<0.01]。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静脉注射高剂量rhEPO治疗耐受性良好,并且可改善患者30 d后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失语或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纳美芬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型阿片类受体拮抗剂,与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还未有报道.目的 探究纳美芬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自动压力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22例,将合并OSAHS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4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uto-CPAP治疗。将未合并OSAHS的44例脑梗死患者为空白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入院时及治疗后7、14、28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和治疗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入院第7、14、28天,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入院时与入院第7、14、28天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做差值,结果显示,Auto-CPAP治疗可使合并OSAHS的脑梗死患者明显获益(P<0.05),而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差值结果显示,Auto-CPAP治疗使中重度OSAHS获益更多。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HS早期应用Auto-CPAP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OSAHS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发病24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6~12h和13~24h 2个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将患者分为A组28例,B组52例。7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临床疗效。发病24h内不同时间应用对临床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发病后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分为END组与非END组,END定义为NIHSS评分较基线水平增加≥3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74例(22.6%)发生END,254例(77.4%)未发生END.END组男性、高血压、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脑干或小脑梗死、入院前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构成比以及入院前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END组(P均<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高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非END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优势比(odds ratio,OR)2.1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40 ~4.325);P=0.0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2.486,95% CI 1.932 ~6.021;P=0.036)、高半胱氨酸(OR 2.787,95% CI 1.194 ~6.902;P=0.036)和C反应蛋白(OR 3.416,95% CI 1.552~10.650;P =0.032)较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较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