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n=35,实施传统手术)和观察组(n=35,实施鼻窦内窥镜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嗅觉减退、鼻塞、流涕、头痛及面部疼痛)评分,并采用糖精实验法评估鼻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糖精清除时间、鼻黏液纤毛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嗅觉减退、鼻塞、流涕、头痛及面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糖精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鼻黏液纤毛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可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治疗无效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登封三康医院收治的164例接受FESS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并根据患者病例及随访资料进...  相似文献   

3.
《微循环学杂志》2020,(2):24-26
本文报道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与患病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RS组全血表观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健康对照组(NC组)升高(P<0.05);CRS患者患病时间与高、中、低切变率全血表观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为分析CRS血流变改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的异常在慢性鼻-鼻窦炎(CR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7年6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与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CRS患者100例(CRS组)和非CRS的患者80例(非CRS组)的临床资料。采用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联合应用方法,对两组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以及鼻中隔偏曲位置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 CRS组中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泡状中鼻甲和钩突肥大发生率分别为56%(56/100)、23%(23/100)、30%(30/100)和21%(21/100),高于非CRS组的27.5%(22/80)、11.25%(9/80)、15.0%(12/80)、10.0%(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01、4.198、5.590、3.979, P值均<0.05)。CRS组和非CRS组的中鼻甲方向偏曲发生率分别为16% (16/100)和7.5%(6/80),钩突气化发生率分别为3%(3/100)和1.2%(1/8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与非CRS患者相比,CRS患者常见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泡状中鼻甲及钩突肥大等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这些解剖结构的异常可能是CRS发病、发展的解剖学因素。应用鼻内镜观察鼻腔、鼻窦相关解剖结构,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CRS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98例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进行治疗,对照组(49例)仅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1.84%、89.80%,对照组术后1个月和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5%和73.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近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和鼻腔病理组织中EOS、免疫球蛋白E(IgE)的检测,了解和探讨这些因素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微创手术后恢复的相关性,达到预防和降低CRS复发的可能.方法:将患者分为鼻炎组(对照组)、鼻窦炎组、鼻窦炎伴鼻息肉组.测量患者外周血EOS,并对三种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高倍镜下EOS,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计数IgE.使用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系统,对三组患者进行术后评估,然后了解EOS、IgE对于CRS的影响.结果:外周血中EOS采用秩和检验(P=0.561>0.05),三组患者血中EOS没有显著性差异.组织中EOS采用秩和检验(P<0.05),三组患者组织中EOS有差别,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免疫组化三组患者组织中Ig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三组患者组织中IgE有差别,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Lund-Kennedy内镜下计数采用秩和检验(P<0.05),三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三组患者组织中、外周血中的EOS、组织中的IgE进行检测分析及术后Lund-Kennedy内镜下计数,说明外周血中的EOS在三组患者中的分布没有区别,因此推测外周血中EOS水平对三组患者术后恢复可能没有明显影响,但组织中的EOS、IgE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恢复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进行鼻内镜手术的CRSwNP患者12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根据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0例和未复发组88例,酶联免疫法检测CRSwNP患者血清ACE2的表达水平。Spearman和Pearson法分析ACE2与病变程度、术后感染、Lund-Mackay评分、Davos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5、IFN-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ACE2对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是否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CRSwNP患者血清ACE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鼻内镜术后复发组CRSwNP患者血清ACE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鼻内镜术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病变程度、术后感染、Lund-Mackay评分、Davos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5、IFN-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鼻-鼻窦炎是真菌在鼻腔鼻窦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或变应性疾病。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取得很大的进展。我科自2003年3月~2006年7月收治3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71例进行研究,根据入组先手顺序分为对照组(n=35例)与观察组(n=36例).对照组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结果:两组治疗后的IL-5、IL-6、1L-12、IL-8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研究组IL-5、IL-6、1L-12、IL-8的水平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IgA、IgG均有明显改变,其中观察组IgA更低,而IgG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产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与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则行克拉霉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予以行克拉霉素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Vitamin D3 (VD3) is a steroid hormone that regulates bone health and numerous aspects of immune function and may play a role in respiratory health. We hypothesized that T helper type 2 (Th2) disorders,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 and 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 (AFRS) would have VD3 deficiencie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mature dendritic cells (DCs) and bone erosion.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examining VD3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FRS (n = 14), CRSwNP (n = 9),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 (CRSsNP) (n = 20)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 repair (non‐diseased controls) (n = 14) at time of surgery. Circulating immune cell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Plasma VD3 and immune regulatory factors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nd prostaglandin E2)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t was observed that CRSwNP and AFRS demonstrated increased circulating DCs, whil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 displayed increased circulating macrophages. CRSwNP and AFRS were to found to have insufficient levels of VD3 which correlated inversely with circulating numbers of mature DCs, DC regulatory factors and bone erosion. CRSsNP displayed no change in circulating DC numbers or VD3 status compared to control, but did display increased numbers of circulating macrophages that was independent of VD3 status. Lastly, VD3 deficiency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bone erosion.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support a role for VD3 as a key player in the immunopathology of CRSwNP and AFR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