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1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重型组22例、中型组34例、轻型组25例。同期纳入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运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凝固角(α)。运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组的R值、K值、PT、APTT、D-D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a、α、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重型组和中型组的R值、K值、PT、APTT、D-D显著高于轻型组,Ma、α、Fib显著低于轻型组(P0.01);重型组R值、K值、PT、APTT、D-D显著高于中照组,Ma、α、Fib显著低于中型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值、K值与PT、APTT、D-D呈显著性正相关,与Fib呈显著性负相关;Ma、α与PT、APTT、D-D呈显著性负相关,与Fib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血栓弹力图可反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状态,对指导颅脑损伤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ABO血型因素对硬膜外麻醉病人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小出血量手术病人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0~50岁,体重50~75kg,按照ABO血型分为4组(n=30):A型血组(A组)、B型血组(B组)、AB型血组(AB组)和O型血组(O组).于麻醉前(T1)、手术30 min(T2)、术毕(T3)、术后1 h(T4)、8 h(T5)和24 h (T6)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PT、APTT、Fib浓度、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ct和Plt计数.结果 T1-6时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与T1时相比,T2-6时O组血浆Fib浓度降低,PT、TT和APTT延长(P<0.05),A组、B组及A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及AB组相比,T1-6时O组Fib浓度降低,PT、TT和APTT延长(P<0.05或0.01).结论 虽然不同血型病人硬膜外麻醉下围术期凝血功能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但相对于其他血型,O型血病人凝血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妊娠期孕妇158例为妊娠组;对照组妇女为同期50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妇女。分别测妊娠组孕妇凝血指标3次,整理数据分别记录为早孕组、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结果早孕组、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的AP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和妊娠中期组的PT、TT和Fi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组的PT、TT和Fib均明显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处于高凝状态,需要监测APTT、PT、TT和Fib四项凝血指标,对及时防治各种产科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预防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拟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10例,根据术后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予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下肢DVT的发生率。术前,两组PLT、PT、APTT、TT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PT、APTT、TT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D-D、INR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INR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D-D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R值、K值、MA值、α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R值、K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MA值、α角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加速康复外科对预防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指标在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比较DIC产妇(DIC组62例)和健康产妇(健康组55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mer)水平。结果与妊娠组相比,DIC组产妇的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D-D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是诊断DIC的必备条件,能够早期提示DIC并及早进行治疗,终止和切断DIC发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术中加温输液对机器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体温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机器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温输液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室温24℃以上、患者身体覆盖棉被、预热腹腔冲洗液、术后采用充气式升温系统复温);加温输液组在常规保温措施的基础上术中持续加温输液,温度设置为41℃。观察患者围术期核心体温(鼻咽温)和PT、APTT、TT、Fib、PLT等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术中体温进行性下降(最低35℃),除了基础值和术后1 h以外的各时间点体温均低于加温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输液组术中体温与基础值比较也有下降(P<0.05),但均在36℃以上。对照组APTT的延长时间大于加温输液组(P<0.05)、TT的缩短时间大于加温输液组(P<0.05);PT、Fib、PLT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机器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中采用持续加温输液,可维持患者体温正常,避免低体温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时布比卡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  4 0例病人随机分成0 75 %布比卡因组 (A组 ,n =2 0 )和 1%利多卡因、0 2 5 %丁卡因复合液组 (B组 ,n =2 0 )。分别于麻醉前 (T1)、用药后 30分钟 (T2 )、用药后 3小时 (T3 )测定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血小板聚集率 (PAgT)。 结果 A组中APTT、PAgT不同时点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PT、TT之间无显著差异。B组中APTT、PT、TT、PAgT不同时点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时可显著延长APTT ,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及常规凝血功能变化与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急诊科自2018年4月至11月收治的126例多发伤患者,分别计算各自入院时的坎特拉创伤评分(kampala trauma score,KTS),根据KTS评分将12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于伤后12 h内行TEG及常规凝血检查,另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组,观察四组各项实验参数的差异;同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四组常规凝血检查Fib、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组TEG指标比较仅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查指标相关性分析:R值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K值与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呈正相关,与Fib、PLT呈负相关;α角与Fib、D-二聚体、PLT呈正相关,与PT、APTT、TT呈负相关;MA值与Fib、PLT呈正相关,与PT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创伤程度多发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障碍表现存在多样性;联合应用TEG和常规凝血检查可全面评估多发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行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5例伴乙肝肝硬变的手术患者根据疾病和手术的不同分为肝叶切除术组(n=18)和非肝叶切除术组(n=17),并分别于术前、术毕和术后24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非肝叶切除组患者的PT、APTT和TT在手术前后不同时相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叶切除组PT水平术前明显高于术毕和术后,并明显高于非肝叶切除组(P〈0.01),APTT术后则明显高于术前和术毕,也高于非肝叶切除组(P〈0.01),而TT在组内不同时相间及与非肝叶切除组相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Fbg和D-D水平术后均较术前和术毕明显升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实施肝叶切除术时,血液处于低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提示有潜在出血的危险,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将65例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32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组),33例行开腹子宫切除术(开腹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及术后48 h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等指标,观察各指标的变化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APTT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PT、T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D-D值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进一步升高,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24 h两组患者FG均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均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了术后血栓的发生风险;对于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需常规采取预防措施。因腹腔镜手术住院时间短,术后应密切随访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1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n=55,采用全身麻醉)和联合组(n=55,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止血药对腹部手术后凝血功能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6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胃癌20例,结肠癌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使用与不使用止血药两组,每组30例。止血药组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应用巴曲亭2U/d。检测手术前、后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PLT)的变化,并于术后5-7d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以明确有无血栓形成。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D-D、t-PA、PAI-1均明显升高,PT、APTT延长,TT缩短,PLT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非止血药组相比,止血药组患者术后D.D、t—PA、PAI-1明显增高,T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止血药组和非止血药组分别有7例(23.3%)和3例(10.0%)术后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使用止血药可加重高凝状态,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预防性止血药的应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两种镇痛方式: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后应激反廊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矫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榨镇痛组(PCEA组)与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PCEA组自硬膜外腔导管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药物配制:罗哌卡因225 mg+吗啡8 m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混合液,首次负荷苗吗啡2 mg,背景量2.0 ml/h,PCA量1.5 mL/次,间隔时间15 min;PCIA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配制:芬太尼0.2 mg+曲马多1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混合液,首次负荷量为上述混合液10 ml静注,背景量2.0ml/h,PCA 量1.5 ml/次,间隔时间15 min.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各时间点静脉采血检测血浆皮质醇(COR)、血糖(BS)和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于手术后12、24、48 h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术后12 h及24 h PCEA组VAS低于PCIA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毕到术后48 h(TI到T3)COR及BS与术前(TO)时比较降低(P<0.05或0.01);而组间比较,T2和T3时PCEA组COR及BS均低于PCIA组(P均<0.05).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自T1到T3与T0比较,两组均延长(P<0.05或0.01),而组问比较,T1和T3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2时上述三项指标PCEA组较PCIA组延长(P<0.05).PCEA组纤维蛋白原(Fg)T1至T3较T0时降低(P<0.05或0.01),而PCIA组T1到T3 Fg较T0时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1和T3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2时PCEA组低于PCIA组(P<0.05).结论 PCEA和PCIA均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并减轻手术后应激反应和改善凝血功能,但PCEA优于PC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Miles手术对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的差异.方法:将60例行直肠癌Miles手术的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开腹组(open resection,OR)和腹腔镜组(laparoscopic resection,LR),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0h、术后24h检测患者D-二聚体(D-dim...  相似文献   

15.
董文君  钱燕 《骨科》2016,7(5):364-36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限利伐沙班预防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效果,评估不同时限应用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0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DVT使用利伐沙班的时限不同分为2周组(术后应用利伐沙班14 d)和5周组(术后应用利伐沙班35 d),每组70例。2周组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63.80±8.2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4.32±4.45)kg/m2。5周组男31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64.20±9.02)岁,BMI为(25.80±4.53)kg/m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5 d的凝血四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7、14、35 d时D-二聚体情况以及DVT发生率、轻微和严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D-二聚体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轻微和严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2周组的血栓发生率为11.43%(8/70),5周组为1.43%(1/70),5周组显著低于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P=0.0387)。结论利伐沙班的服用时间延长至35 d能更有效地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及丹参注射液预防直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 200 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4 组,对照组滴注 5% 葡萄糖注射液(如患有糖尿病,按比例加入普通胰岛素),丹参注射液组(组 1)、低分子肝素组(组 2)、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组(组 3),每组 50 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 4 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以及术前、术后 3 天、7 天凝血指标,统计术后每组出现 DVT 以及发生出血倾向例数。结果:组 1、组 2、组 3 术后各时间点的 PLT、PT、APTT、TT 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 1 术后 3 天、术后 7 天的 FIB、D-D 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 2 术后 3 天的 FIB(6.71±1.87)g/L、D-D(1.14±0.79)mg/L、术后 7 天的 FIB(5.18±2.37)g/L、D-D(0.98±0.63)mg/L 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 3 天的 FIB(8.78±1.02)g/L、D-D(1.69±0.35)mg/L、术后 7 天的 FIB(5.18±2.37)g/L、D-D(0.98±0.63)mg/L 和组1 术后 3 天的 FIB(7.83±0.95)g/L、D-D(1.58±0.51)mg/L、术后 7 天的 FIB(6.89±1.58)g/L、D-D(1.21±0.28)mg/L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 3 术后 3 天的 FIB(4.89±2.51)g/L、D-D(0.67±0.34)mg/L、术后 7 天的 FIB(3.38±0.95)g/L、D-D(0.47±0.25)mg/L 水平低于对照组、组 1、组 2 术后 3 天及术后 7 天的 FIB 和 D-D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 3 有 1 例发生 DVT,低于对照组(8 例)、组 1(7 例)、组 2(4 例)DVT 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预防直肠癌术后 DVT 的发生,同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 观察输注6%羟乙基淀粉(HES200/0.5)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硬膜外阻滞下手术病人,在硬膜外阻滞前输注贺斯12ml/kg。输液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1)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中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2)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粘附率(PAD),血小板1分钟聚集率(PAG1)、3分钟聚集率(PAG3)和最大聚集率(PAGM)。(3)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 输液后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中切变率明显下降,全血还原粘度高切变率、血沉、红细胞刚性指数在输液后显著降低,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TT、APTT及Fib输液后差异无显著意义,只有PT显著延长。结论 静注500-1000ml6%HES,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时限利伐沙班在初次行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防治中的作用,评估不同疗程时间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其足疗程应用防治血栓的必要性。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40例单侧初次行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DVT使用利伐沙班疗程时间不同分为A(14d)组和B(35d)组,每组各70例。A组男32例,女38例;平均(63.8±8.22)岁,BMI(24.32±4.45)。B组男31例,女39例;平均(64.2±9.02)岁,BMI(25.80±4.53)。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别(P>0.05),可比性强。A组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时间为14d,B组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时间为35d。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5d凝血四项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7、14、35d D-二聚体(D-Dimer)情况以及DVT发生率、轻微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PT、APTT、TT、Fib、D-二聚体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轻微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事件发生率 A组11.43%(8/70),B组4.29%(3/70),B组的血栓施加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 (P<0.05)。结论 利伐沙班的服用时间延长至35天更能有效预防TKA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不同原因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大鼠实施传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及单纯胸外按压CPR,探讨人工通气在院前CPR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窒息-传统复苏组(A组,lO只)、窒息.单纯按压组(B组,10只)、心室纤颤一传统复苏组(C组,10只)、心室纤颤一单纯按压组(D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5只)。A组、B组采用窒息法致CA模型,C组、D组采用经食管电起搏法致CA。CA 4 min后进行8min旁观者CPR:A组、C组给予传统CPR(按压:通气=30:2),B组、D组给予单纯胸外按压CPR。8min未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者给予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经ALS10rain未ROSC者停止复苏。ROSC者给予复苏后治疗1h,养活24h后取大脑、心室壁、肺右下叶组织标本,24h内死亡者,于死亡时取上述标本。Sham组不诱发CA,仅给予监测生命体征1h,24h后采集组织标本。比较各组ROSC率、24h存活率,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及组织损伤程度。结果ROSC率比较,A组、C组均高于B组、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4h存活率比较,A组、C组均显著高于B组、D组(P〈O.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A组、C组较B组、D组组织损伤程度更轻。结论传统CPR比单纯胸外按压CPR更能提高心室纤颤性及窒息性CA大鼠的24h存活率,因此,无论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院外CA,采用传统CPR法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更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