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服务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萝岗区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结果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7%,行为形成率为86.1%;女性的知晓率和形成率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总体情况良好,但个别问题知晓率偏低,需采取针对措施,制定不同策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各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顺义农村地区抽取两个村,每村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样本总量共670人。结果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知晓率分别为74.68%、69.82%、63.97%,均呈现45岁以下年龄组高于45岁以上年龄组的特点。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越高。结论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水平总体不高,未达到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的指标,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苏州市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母婴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母婴门诊随机抽取1 7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母婴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6%,其中基本知识与理念知晓率为72.1%,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知晓率为70.9%,基本技能知晓率为71.2%。总知晓率以29~34岁组(73.1%)、本科及以上学历者(73.8%)较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产妇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应加强产前产后的母婴健康教育,尤其应针对教育程度偏低及低龄孕产妇,提高孕产妇人群母婴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了解郑州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高校1 042名学生,采用“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修订后最终确定的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郑州高校有24.86%(259/1042)的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知识,大学生科学健康观知晓率为64.68%(674/1 042);慢性病预防的知晓率为9.12% (95/1 042),安全与急救的知晓率为47.89% (499/1 042),基本医疗的知晓率为26.68%(278/1042).科学健康观与基本医疗男、女生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81,12.21,P值均<0.05);一、二年级学生的5类健康问题知晓率均高于三、四年级学生,其中科学健康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P<0.05);医学类大学生的健康问题知晓率高于文理科学生(x2值分别为42.24,40.85,19.22,52.59,40.95,P值均<0.01);生源地、所学专业和是否选修课是影响郑州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的因素(P值均<0.05).结论 郑州高校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较高.应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素养教育,特别是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慢性非传染疾病方面的知识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资兴市城市和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城乡居民2 458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4.4%,其中吸烟严重影响健康知晓率最高,达73.6%;重金属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1.9%,其中重金属铅的危害知晓率最高为57.1%。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重金属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乡镇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知识知晓率越高;女性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男性居民。结论资兴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及重金属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需加强对居民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进一步开展系列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关系,为数字化健康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部分高校的1 949名学生,对健康素养水平及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情况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结果 大学生高健康素养者占31.3%,边际健康素养者占48.9%,低健康素养者占19.8%;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父母文化程度、选修健康教育课程及参加与健康相关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等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6.893,82.697,21.154,13.377,13.678,33.856,51.819,P值均<0.05).高健康素养大学生中对健康知识有迫切需求的比例高于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大学生.高健康素养大学生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高于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处于边际水平,高健康素养大学生较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大学生更多地应用移动终端来获取健康知识.通过移动终端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是值得探索的高校健康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淮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2012年度《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调查1 641名淮安市15~69岁的农村常住居民。结果淮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0%,多因素分析表明,居民文化程度(OR=2.206)及人均年收入(OR=1.455)越高,健康素养越高(P0.05)。健康素养知晓率为63.23%,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知晓率,分别为62.78%、61.32%、66.67%;具备安全急救、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基本医疗、慢性病防治的知晓率,分别为75.17%、67.16%、63.38%、55.89%、52.15%。结论文化程度和人均年收入是淮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越秀区48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情况。结果越秀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是6.9%,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是11.6%、5.6%和27.2%。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P<0.05),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P<0.01),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最差的健康素养题目是水传播疾病、急救知识、四害传播疾病知识、控烟行为、孕期保健行为等。结论越秀区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偏低,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段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今后可扩大健康素养传播的范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9.
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该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在2008版《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设计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东西南北中5个地区(南京、成都、广州、北京、西安)10所高校的85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15.3%,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的知晓率分别为41.9%,10.0%,55.9%,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治、科学健康观、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0.2%,48.4%,24.1%,20.9%,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专业(OR=5.016)、对健康知识关心(OR=1.945)和获取健康知识容易(OR=2.547)的大学生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水平较高(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尚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慢性病防治知识方面较差.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黄芩 《现代预防医学》2014,(20):3744-3746,3755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调查方案的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南京市15~69岁共1 02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京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2%;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18.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5.1%、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44.3%;南京市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的相关素养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为35.7%、安全与急救素养为26.3%、传染病预防素养为13.9%、基本医疗素养为8.1%、慢性病预防素养1.3%。健康素养水平与城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具有相关关系。结论南京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较低,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广泛开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校大学生5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94名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的5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49.14%)、安全与急救(41.64%)、基本医疗(26.08%)、传染病防治(9.65%)、慢性病防治(8.07%).被调查大学生的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不同院校、性别、生源地、每月生活费方面,被调查大学生具备的部分健康问题素养存在差异.结论 学校应针对学生特征及其知识需求,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注重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的提高,加强女生安全与急救知识的掌握,把农村生源地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工作作为重点,重视利用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4城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福建省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4城市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25个问题。[结果]共调查4709名大学生,对AIDS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完全回答正确的分别为42.8%和9.1%,有32.5%的人还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行为调查中,有6.4%的人曾经发生过性行为。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56.0%;有2.0%的人曾尝试吸毒。[结论]目前大学生对AIDS知识认识不足,性观念和性行为开放,应在大学生中加强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成都市部分大学生新冠肺炎防治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优化大学生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滚雪球方法,网络邀请成都市10所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包含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正确回答率≥80%者视为具备新冠肺炎防治健康素养;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2 315份,其中有效问卷2 137份,有效率为92.31%。成都市2 137名大学生新冠肺炎健康素养水平为74.78%,知识、态度、行为素养水平分别为69.77%、79.64%和77.45%。新冠肺炎总体健康素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高于女生(OR=2.43,95%CI:1.73~3.41);与大一学生相比,大四及以上学生最高(OR=1.96,95%CI:1.08~3.56);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OR=33.59,95%CI:24.5~46.05);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OR=1.88,95%CI:1.4~2.51);与家庭月收入<3 000元的学生相比,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学生最高(OR=7.72,95%CI:4.37~13.64)。结论 成都市2 137名大学生新冠肺炎健康素养总体较好,但知识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加强对女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非医学生、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群体的健康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了解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饮水知信行情况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开展饮水方面的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3月在河北省保定市某高校抽取715名学生,对大学生饮水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于每天饮水量为1 500~1 700 mL知晓率为19.0%;对于饮水方式为少量多次的知晓率为95.0%,对临睡前是适宜饮水时间的知晓率为30.1%,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医学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x2值分别为22.16,12.49,P值均<0.05);对饮水不足与中风、高血压、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14.3%,2.2%,二年级学生对于饮水不足与中风之间关系知晓率高于一年级学生(x2=11.10,P<0.05).大学生理想获得饮水知识的途径比例最高为网络(60.0%),其次为校园宣传/课堂教学(48.3%).99.6%的大学生认为饮水对健康重要,98.3%愿意改变饮水习惯,93.0%愿意关注饮水宣教,女生比例均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5.46,6.49,8.01,P值均<0.05).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晨起空腹、临睡前饮水比例分别为48.4%和40.7%,45.5%想起来就喝水.结论 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饮水知识不足,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生饮水知识存在差异.大学生饮水态度较好,但饮水行为存在一定问题,相关部门需根据调查对象不同特征开展相应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京某高校大学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与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情况,探讨防病知识与所持态度间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文献,设计乙肝、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1 48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校学生对乙肝防治信息知晓率偏低,乙肝知识总知晓率为62.8%,低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76.8%).学生对乙肝可以通过性途径传播的知晓率仅为57.2%,对艾滋病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知晓率仅为51.2%.对待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正向态度持有率大多低于65%.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识、非传播途径知识以及预防知识的丰富,学生更趋向于采取正向态度.结论 该高校大学生对乙肝和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还有待改善,仍需要大力宣传乙肝、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方面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等学校学生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掌握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11年9~11月,对广东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3 180名入学新生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预防保健常识、医疗防护基本技能的知晓率。[结果]调查3 180人,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50.38%,教育后为96.37%(P<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56.63%,教育后为97.42%(P<0.01);预防保健常识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28.45%,教育后为94.24%(P<0.01);医疗防护基本技能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40.77%,教育后为95.29%(P<0.01)。[结论]在新生入学之初及时进行健康素养知识的教育,具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海区某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性观念,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南海区某师范大学3129名大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3%以上,女性平均知晓率为82.7%,高于男性的80.3%,对“蚊子叮咬不能传播”和“性病患者易得AIDS”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3.9%和37.3%;有89.4%的学生希望给予艾滋病患者关心和同情,对于“如果感染了HIV”的态度,73.9%的学生选择“积极面对”;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同性恋行为选择“赞同”或“无所谓”的学生分别占55.0%、48.0%,在对发生性行为前是否使用安全套时,45.0%的学生选择“不使用”或“看情况”。结论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存在高危行为,应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蜀山区居民健康素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蜀山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社区15~69周岁居民150人,采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1.3%,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的比例分别为14.7%、12.0%和55.3%;从事医疗工作,文化程度越高者,其健康素养越高(P0.05)。结论蜀山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梁兴梅  田旭 《中国校医》2012,26(6):409+411-409,411
目的了解某校藏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为健康教育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在{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抽取某校1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该校藏族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为41.92%,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知晓率分别为45.32%、29.08%和61.15%。结论该校藏族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高于全国居民相应水平,但其自身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知晓率低于其他项目,建议该校加强藏族学生健康素养教育,注重其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职生慢性病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现状,为研究如何提高高职生的慢性病知识认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9月随机整群抽取400名某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共完成有效调查问卷396份。调查表经查阅文献后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慢性病知识、态度、行为及教育需求等。正式调查前检验其信度和效度。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采取无记名自填式调查,现场回收问卷后,立即进行核对、补项、整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病知识知晓率为34.3%,健康态度形成率为37.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7.2%。95.3%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慢性病教育。"肥胖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的健康态度形成率(81.68%)最高;"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治疗能否像正常人一样健康长寿"的健康态度形成率(29.76%)最低。吸烟率男49.3%,女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8,P<0.05);"坚持体育锻炼"男56.1%,女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5,P<0.05)。慢性病防治知识实际来源途径与希望来源途径除面对面咨询外均差异均有统计学(均P<0.05)。结论高职学生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健康态度形成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对慢性病教育有较强烈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