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亚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811-281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经临床实验证实的50例SSS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7例(34%),窦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5例(30%),慢-快综合征10例(20%),双结病变8例(16%).结论 动态心电图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的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经临床实验证实的396例SSS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149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SSS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SSS组心率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的最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习用的病窦综合征(SSS)诊断标准,参照Bashour的SSS分类法。采用动态心电图方法(DCG)对器质性SSS(OSSS)的心率、心律与窦性心动过缓(SB)、功能性SSS(FSSS)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系统,对所有来我院做动态心电图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观察,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类统计,窦性心动过缓者124例。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者8例,窦房阻滞2例,窦性停搏3例,慢-快综合征12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长R-R间期的6例。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时快时慢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于动态心电图(DGG)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择自2010年来云南边防总队医院就诊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设定为同期健康者,对检测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24h心率监控,结果显示44例观察组患者的最高、低心率,总心率以及平均心率与对照组患者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DGG分型标准分类得到,44例SSS患者中Ⅰ、Ⅱ、Ⅲ、Ⅳ型分别为12例(27.3%)、7例(15.9%)、15例(34.1%)以及10例(22.7%)。结论动态心电图(DGG)可明确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并作出具体分型,简单准确,可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60例SSS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24h的总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和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律失常主要以显著窦性心动过慢、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停搏等为主。动态心电图的诞生提高了心电图的临床检测价值,在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能力上比普通心电图提高10倍以上,故将它作为诊断SS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窦房结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76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29例,占38.1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价,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Holter)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诊断的符合率。方法39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SSS的患,均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7例患为单纯窦性心动过缓,其余32例为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2.0s,二度窦房传导阻滞,或伴有短阵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逸搏及逸搏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IHR、SNRT、CSNRT、SACTP(单项或多项指标异常占35例,另外4例为阴性;电生理检查阳性率89.74%。结论动态心电图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单纯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慢于60次/分时用常规心电图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简称SSS),往往有困难。总结几年来收集到的115例常规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动过缓又不能确诊为SSS患者动态心电图(Holtor)监测资料,分析Holter监测对SSS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10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0例SSS患者中病程最短1周,最长38年.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晕厥、心悸、胸闷,13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效果良好.结论 SSS多伴发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是确诊SSS最有价值的工具,治疗手段主要为植入起搏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0月8ERS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检查后的心电图波形变化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120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结果105例呈阳性,阳性率为87.5%;动态心电图中112例出现ERS得ST段及T波改变,阳性率93.3%。两者结合后综合诊断符合率达到100%。结论动态心电图结合运动平板试验基本准确对早期复极综合征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检查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50例心肌缺血,其中4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0例有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5.7%(36/42)、特异性77.8%(14/18)。结论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方法 8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作为试验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试验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搏数均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护理干预在异舒吉、极化液、山莨菪碱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综合征)的作用。方法治疗组168例给予异舒吉、极化液、山莨菪碱静脉滴注14d,观察其临床疗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在异舒吉、极化液、山莨菪碱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效果显著,提高患者遵医嘱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SSS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颈部血管B超的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相比较。结果TCD检查12例患者Ⅰ度盗血6例;Ⅱ度4例;Ⅲ度2例,9例患者经DSA检查证实。结论TCD结合颈部血管B超检查可以很好地对SSS患者进行评估,并与DSA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6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动态心电图的阳性标准,得出阳性检出率,并观察其发生特点和规律.结果 全组共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35例,阳性检出率为86.5%.休息和睡眠时段,无症状发作较有症状发作更易发生(Х^2=12.0591,P=0.0050).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和漏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组176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对照组176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实验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心律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率,并减少了误诊,实验组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价,动态心电图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段蕴  杜红  王薇  杨媛媛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0):725-727
目的:了解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回顾四年间2 460例动态心电图,对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者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40例,检出率1.62%,均为男性,年龄22~70岁。动态心电图检出比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1 0 0%∶1 5%,P<0.0 5),Ⅰ型明显多于Ⅱ型(8 5%∶1 5%,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检出Ⅰ型为主,以青壮年多见。  相似文献   

19.
李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3,(19):191-192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90.00%,高于常规心电图52.2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阳性率(75.56%、76.67%、34.44%、20.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45.56%、46.67%、8.89%、6.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率,协助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食道调搏对诊断病窦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39例病窦综合征患者的食道调搏检查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9例病窦综合征患者食道调搏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论为病窦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一项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