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坚毅 《新中医》1994,26(7):6-7
陈济武老中医治疗火热证经验杨坚毅主题词火证/中医药疗法,热证/中医药疗法,陈济武原广西桂林医学院教授、桂林市名老中医陈济武,从医近60年,擅治内儿科外感和内伤火热证,兹将其治疗火热证的经验整理如下。1对火热证的认识陈老认为,火热证有外感火热证和内伤火...  相似文献   

2.
脾瘅是因过食肥甘而致中满内热,并且以口甘为主症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前状态。脾瘅病位在脾,病理基础在于火热熏灼。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备化”一词探究脾瘅火热根源,提出“备多-化少”这一病理过程为火热之源。脾瘅之始,因“备多”而纳化失衡,积而化火;随着火邪发展,因“化少”而精微不运,郁而化火。脾瘅之火亦可传至五脏,而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临证以恢复脾之备化平衡为要,截断火邪发生、发展,同时可根据火热传变,分脏论治,有助于实现脾瘅火热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始发状态火热证与垂体--肾上腺轴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专家经验辨证量表对151例ACI患者的始发状态进行证候评分,同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ACTH、CS含量,再按证候评分将患者分成证组与非火热证组,对比2组患者ACTH、CS的变化水平,并与健康人组(60例)作对照。结果(1)火热证的ACTH、CS水平显著地高于非火热证组(P<0.001),火热证组及非火热证组的ACTH、CS含量与正常健康人组比较也呈上述变化(P<0.001);(2)火热证组患者的火热证评分与ACTH、CS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51,t=3.19,和r=0.50,t=3.11)。结论:火热证与ACTH、CS具有正相关关系,其升高水平可作为判定ACI始发状态火热证与非火热证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谢旭善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业医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谢师学习,受益匪浅,临床常遇口疮患者,谢师认为口疮病虽辨证多端,其病因总以火热居多,清泻火热为第一要法,而火有虚实之分,临证常见心火、脾火、胃火、阴火所致口疮,辨证当详察虚实,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5.
李时珍《本草纲目》蕴藏有丰富的药学和医学内容,文章从其专立火热论,精研火热治法与用药;重视辨气血,补充气分血分用药;专列瘟疫篇,详述瘟疫防治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辨火性施治、多路径治火阐发其对温病学治法立方用药的贡献;从各经发热分气血、病证论治辨气血阐发其对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论治选药的贡献;从其瘟疫防治理论与用药经验等阐发其对温疫防治的贡献。《本草纲目》对温病学说的贡献应当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6.
刘完素与朱丹溪火热证治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娟  申莉鑫 《河南中医》2008,28(11):23-24
刘氏所言之火热主要为外感六淫所致,即"六气化火","阳气怫郁";而朱氏所言之火主要为内伤火热,即火起于旺,"气有余便是火","诸火自由内作".从治疗上看,刘氏着重于祛邪,并宣、清、通同用,结合养阴疗法,四法之中又强调宣散怫热郁结而热自降,故用"辛甘热药微加佐之";朱氏则强调"阴虚火旺难治",对于邪火亢盛而阴精不足者,用补阴而火自降的治法,同时惯用降火之剂,尤善用知母、黄柏,以治火不离保护阴精为宗旨,大力提倡滋阴降火之法.朱氏的火热证治是对刘氏火热证治的发挥,补充了刘氏在内伤火热证治认识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以气虚为基础,火热为重要致病因素,气虚之火即李东垣所说的“阴火”。因此,本研究以慢性低度炎症为切入点,探讨阴火的基本证候要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的关系,气虚是动脉粥样硬化低度炎症发生的基础,火热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关键,气虚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火热之邪形成和缠绵难愈的重要基础,甘温除热法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途径。并结合自噬相关研究,探讨了气虚之火与自噬功能异常引起的免疫炎症级联反应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对甘温除热法的可能物质靶标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第八讲关于火热证医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次“王琦讲堂”从文献等多个角度对火热的定义、火热证的致病特点及其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针对王琦老师的4则医案,对其论治火热证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对火热证有了深刻认识,并学习了王琦老师宝贵的诊疗经验,从而提高了临证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病机十九条中,因火热为患者占十条之多,可见火热之邪犯人之众。但火有实火、虚火、阳火、阴火的不同,实火、阳火当泻,泻火法以苦寒泻热,属于最常见的直接针对性治疗,容易被众多医生掌握。而虚火、阴火却不仅不能通过直接的泻火法取得疗效,反而会使火邪更旺。犹如李时珍所说:“诸阳火,遇草而炽,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诸阴火,不焚草木而流金石,  相似文献   

10.
范宏涛  陈彩云 《新中医》2003,35(8):14-15
喉痹按病情缓急和病因不同,有急喉痹、慢喉痹之分及风热喉痹、风寒喉痹、虚火喉痹等不同证型。急喉痹当从火热论治,其病位在咽,与肺胃关系密切,病因以火热为主,故以寒凉药直折其火,临证分为风热犯肺与肺胃热盛二型辨治:慢喉痹多从虚火论治,其病机关键为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同时或伴有气虚、血瘀征象,治以养阴清热为主。临证用药应针对主要病因,选用不同作用的药物,并注意局部的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张仲景所述灸法、温针、烧针、熏法、熨法五种火疗法进行分析,探讨火疗法的运用。火疗法具有温热性质,宜用于阴证与寒证。其禁忌有三,一为太阳表证慎用火疗法,以防邪气郁闭不得出;二为阳明热证不可用火疗法,以防“两阳相劫”加重热证或伤津出现变证;三为阴虚不足不可用火疗法,以防火热之性灼伤津液,迫津外泄,阴损及阳。若误用火疗法则会出现烦躁、谵语等变证。了解其运用和禁忌,可指导临床合理地、正确地使用火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火热证的药物进行研究,初步阐明火热证用药的规律性,为火热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文献学依据。方法以《神农本草经》中治疗火热证的所有药物建立数据库,运用SPASS20.0进行频数统计,研究火热证治疗用药与药物三品分类、毒性、四气、五味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用于火热证治疗的183味药物以下品和中品为主,尤其是以无毒药物为主;四气以寒、平为主;五味以为苦、辛、甘为主;药物主治以除寒热、除热为主;被《中药学》收录的105味药物以清热药、补虚药为主。结论该研究可为火热证的临床用药或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火热证候与其卒中特异性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分为火热组和非火热组,应用卒中专用量表“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在卒中影响量表各维度中,交流和记忆/思维两维度评分火热组明显低于非火热组。结论火热证与非火热证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存在差异。火热证脑梗死患者其交流和记忆/思维方面的生存质量较差,可能与其火热证的证候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的科学的辨证分型。方法:建立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模型与标准,遵循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DME),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调研。结果:风瘀证占1.23%,火热证占1.67%,痰湿证占42.43%,气虚证占18.04%,阴虚证占15.48%,痰火证占7.57%,气虚痰湿证占4.90%,阴虚火热证占1.34%,阴虚痰湿证占5.01%,阴虚痰火证占0.78%,气阴两虚证占0.67%,气虚痰火证占0.22%,气虚火热证占0,22%,气阴两虚痰湿证占0.33%,气阴两虚痰火证占0.11%。进一步采用聚类、对应分析和证实性因子分析,将急性脑梗死归为1个基本“证”、4个“型”,即在风瘀证的基础上分为火热、痰湿、阴虚、气虚4个型,其临床分布规律为风瘀证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型合并存在,而其他证型中的任一型总包含着风瘀证的内容,型与型之间有时可相互兼夹出现。结论:以上结果构成了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现代模型,为辨证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丽冰  孙晓  王美娜  李岩  黎明修  任明 《天津中医药》2022,39(10):1260-1264
通过解读《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的理论内涵和金元医家对其发挥和应用,总结归纳火郁证的证候特点,从而为临证时治疗火热内郁病证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文章阐述了火性的特点,火郁证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以及金元医家对“郁火”致病的治疗大法。临证时无论治疗外感火热还是内伤发热,在了解疾病特点、进展阶段的基础上,明辨火郁成因,根据病位病势进行加减用药,使气机通畅,郁开热散,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见于《黄帝内经》。旴江名医黄宫绣在《太史医案初编》中记载了2则以呕血为主症的妇人倒经医案,两案病同而证异,黄宫绣分别从寒、热论治,用药截然相反,疗效显著。同时,黄宫绣指出,出血的病因很多,不仅仅局限于火热迫血妄行,有内因与外因之分,内因可以是虚、寒、痰、气、水、火,外因可以是风、寒、暑、湿、燥、火。在治疗上要随证而治,药与证对,方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火热证是非常普遍的一类证候,通常以主观感觉或客观体征的干枯,灼热为表现,如发热,恶热,口渴,尿短,便干等。虚火证是指八纲辨证属虚,同时表现火热症状。文章从气虚,阳虚,阴虚三方面论述了温热药在虚火证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理论切合临床,辨证论治的精神,讨论了温热药在治疗火热证中应用的合理性,为火热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也为火热证的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IL-6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不同证型与免疫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专家经验辨证量表对30例ACI患者进行证候评分.N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IL-6含量.再按证候评分将患者分成火热证组与非火热证组,对比2组患者IL-6的变化水平。结果:火热证组在发病的72小时内、第7天、第14天血清中IL-6均显著高于非火热证组:且2组患者在上述3个时段的血清IL-6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火热证组IL-6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L-6的升高水平可以作为判定ACI火热证与非火热证的微观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总结火热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火热证的辨证分型标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中医火热证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应用卡方检验筛选出火热证的证素,建立调查问卷。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确立火热证的辨证分型标准。结果通过卡方检验得到火热证27个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将火热证分为实火、虚火两个大类,然后从脏腑辨证分为心火上炎、肺胃实火、肝肾阴虚、肺阴虚四个主要证型。回顾性检验发现与临床医生诊断的一致率为69.4%,前瞻性检验发现与临床医生诊断一致率为70.1%。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分型标准基本符合临床实际,为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苗药清火养元胶囊治疗火热证的疗效。方法:口服清火养元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给药2周,治疗火热证患者120例。结果:清火养元胶囊治疗火热证效果显著,平均有效率达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