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发区肥城市男性食管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肥城市一食管癌高发乡镇40~69岁队列人群中,采用染色内镜和活检病理诊断方法确诊男性食管癌64例,另选取肥城市人民医院男性食管癌住院患者116例,将其作为病例组;选取内镜检查正常者2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家族史、吸烟、饮酒等与食管癌的关联,以OR及95%CI作为评价关联强度的指标。结果 将年龄和文化水平作为调整因素,未发现食管癌家族史与食管癌有统计学关联;以吸烟指数=0为比较的基线水平(OR=1.0),吸烟指数<550和≥550的OR分别为1.552(95%CI 为0.844~2.851)、2.273(95%CI 为1.248~4.142);以饮酒指数=0为比较的基线水平(OR=1.0),饮酒指数<130和≥130的OR分别为2.887 (95%CI 为1.468~5.679)、3.281 (95%CI 为1.780~6.045);以不吸烟+不饮酒为比较的基线水平(OR=1.0),吸烟+饮酒的OR为2.907 (95%CI 为1.372~6.162)。结论 吸烟、饮酒是男性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其影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二者共同暴露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在食管癌高发区,应提倡戒烟戒酒,以减少和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Meta分析探讨癌症家族史联合吸烟、喝酒等因素与食管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在PubMed、SpringLINK、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网进行文献电子检索,搜索截止到2014年10月公开发表的家族性及散发性食管癌发生危险因素有关的文献,再运用Stata软件,采用可信区间方差分析法计算各相关因素的OR及95%CI。结果有7篇文献符合标准而被纳入分析,共包括8270名食管癌受试者,其中有癌症家族史者2146名,无癌症家族史者6124名。Meta分析结果:癌症家族史联合性别因素(OR=1.016,95%CI:0.763~1.354)以及联合吸烟因素(OR=0.997,95%CI:0.621~1.316),均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并无明显相关性;而癌症家族史联合饮酒因素(OR=1.231,95%CI:1.099~1.379),提示有癌症家族史的饮酒人群,其食管癌的发生风险要高于无癌症家族史人群。结论已患食管癌的患者,有家族史人群与无家族史人群,其发病情况可能不存在性别差异,吸烟与不吸烟的发病情况也无明显差异,但酒精对食管癌的影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酒精对食管癌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河南省青年食管癌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同期2445例青年健康人群与1405例青年食管癌患者人群,比较2组性别、家族史、高低发区、体质指数(BMI)、吸烟喝酒情况的差异,分析危险因素。结果:青年食管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家族史阳性(OR=25.616,95%CI=20.431~32.117)是青年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是高发区(OR=6.440,95%CI=4.791~8.655)和BMI<18.5kg/m2(OR=5.656,95%CI=1.433~22.319),而BMI>24kg/m2为保护因素(OR=0.094,95%CI=0.018~0.493)。结论:高发区家族史阳性的男性更易患食管癌。  相似文献   

4.
吸烟、饮酒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上海市1997年1月-2002年12月确诊的、年龄30~69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n=995)和全人群对照(n=1 087)的一般情况、月经及生育史、饮食及营养素、个人生活习惯、体力活动、疾病及家族史等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及饮酒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与从未吸烟者相比,目前吸烟者患子宫内膜癌的OR值为0.48(95%CI:0.22~1.06),但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吸烟年限、开始吸烟年龄等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与从未饮酒者相比,目前饮酒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后者调整后OR为0.19(95%CI:0.09~0.41),P<0.01;以从未饮酒者为参比组,开始饮酒年龄≥30岁及<30岁组的OR分别为0.63(95%CI:0.34~1.16)和0.41(95%CI:0.19~0.86),趋势检验P=0.006 1.结论饮酒可能对子宫内膜癌有保护作用;吸烟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同生活方式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符合条件的观察对象433名,进行人体测量,调查吸烟、饮酒、喝茶、规律运动等情况,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1(Apo A 1)、载脂蛋白B(Apo B)以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本组观察对象血脂异常发生率为68.1%。其中高TC为23.1%,低HDL-C为46.7%,高LDL-C为17.6%,高TG为2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是高TC的危险因素(OR:2.75,95%CI:1.14~6.60),也是防止HDL-C减低的保护因素(OR:0.46,95%CI:0.21~0.97);经常喝茶是高TG的危险因素(OR:2.24,95%CI:1.30~3.84),也是防止Apo B/Apo A 1比率增加的保护因素(OR:0.56,95%CI:0.33~0.96);体力活动是防止FFA升高的保护因素(OR:0.61,95%CI:0.39~0.96);吸烟是Apo B/Apo A 1比率增加的危险因素(OR:2.59,95%CI:1.39~4.85)。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高,适度体力活动、限量饮酒、避免频繁喝茶、不吸烟可能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重异常?腹型肥胖?吸烟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调查对象资料来自2012年常州市钟楼区社区诊断资料,共7 437例18岁以上对象被纳入本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围(WC)?体质指数(BMI)和吸烟及其交互作用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采用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表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I)等相加交互作用指标,并估计可信区间?结果:调整性别?年龄?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职业?饮食等因素后,与BMI正常组相比,BMI异常组发生高血压的OR(95%CI)分别为2.75(2.46~3.12);腹型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OR(95%CI)为2.41(2.13~2.71);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发生高血压的OR(95%CI)为1.37(1.16~1.63)?交互作用分析中,与不吸烟的非腹型肥胖人群相比,吸烟的腹型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OR(95%CI)为3.66(3.07~4.36),不吸烟的腹型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OR(95%CI)为2.01(1.78~2.03),吸烟的非腹型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OR(95%CI)为1.47(1.26~1.71)?交互作用指数SI为1.80(1.35~2.38),RERI为1.18(0.57~1.79),AP为0.322?结论:吸烟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吸烟人群;另外,吸烟与腹型肥胖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海市安亭地区7~12岁学龄儿童末梢血血脂4项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期儿童心血管疾病预防及相关部门制定血脂水平的正常参考值标准范围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安亭镇2所小学7~12岁的学生共1 018名(男性519名,女性499名),采用指尖血测定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HDL-C)水平,分析上海地区学龄儿童血脂水平及异常率,结合体格检查及调查问卷,进一步分析影响血脂异常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7~12岁学龄儿童正常参考临界点TG(95百分位数,P95)=2.40 mmol/L,TC(P95)=4.88 mmol/L,HDL-C(P5)=1.13 mmol/L,LDL(P95)=2.91 mmol/L,男生和女生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与年龄分布存在负相关(P<0.05)。根据本研究得出的血脂异常增高切点,研究人群血脂异常增高发生率为16.8%,95%CI: 14.6%~1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超重[OR: 1.92,95%CI: 1.19~3.09)、过期产儿(OR: 2.578,95%CI: 1.151~5.773)、肥胖家族史(OR: 1.545,95%CI: 1.033~2.310)和被动吸烟(OR: 2.310,95%CI: 1.348~3.957)是儿童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午休(OR: 0.571,95%CI: 0.341~0.958)是儿童脂代谢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上海市安亭地区7~12岁学龄儿童血脂水平正常参考值及相关危险因素,后续工作中应加强肥胖干预,密切关注有肥胖家族史儿童,适时户外运动,合理规避血脂异常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中国居民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有关研究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与脑卒中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在检索并纳入的23篇有关研究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与脑卒中关系的文章中,吸烟、饮酒、体育活动、被动吸烟与脑卒中关系的合并OR值分别是1.86(95%CI:1.62~2.13)、1.84(95%CI:1.71~1.97),0.41(95%CI:0.08~2.10),3.22(95%CI:2.04~5.07)。按脑卒中类型分层合并分析,结果发现,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联系的OR值分别为2.60(95%CI:2.01~3.36)、2.00(95%CI:1.54~2.60)。饮酒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联系的OR值分别为2.10(1.11~3.97)、2.24(1.62~2.99)。结论吸烟、饮酒、被动吸烟是脑卒中及其各亚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PD和XRCC1基因多态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食管癌高发区江苏省扬中市为现场,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间经病理学确诊的新发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355例,对照组408例来自同一人群,按年龄和性别与病例进行成组频数匹配。用PCR-RFLP方法检测XPD Lys751Gln和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并探讨吸烟、饮酒等环境因素与基因的交互效应。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变异型等位基因XPD751Gln的频率分别是13.86%和11.00%。与野生基因型Lys/Lys相比,男性携带XPD Lys/Gln和Gln/Gln基因型者患食管癌的危险度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是1.94(95%CI:1.15~3.28)和0.32(95%CI:0.05~2.17),女性OR值分别为1.09(95%CI:0.59~2.02)和1.66(95%CI:0.10~27.35)。变异型等位基因XRCC1399Gln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是31.7%和29.6%,与野生基因型XRCC1Arg/Arg相比,男性携带Arg/Gln和Gln/Gln基因型者患食管癌的OR分别是0.76(95%CI:0.50~1.17)和1.74(95%CI:0.77~3.92),女性OR值分别为1.69(95%CI:0.98~2.90)和0.30(95%CI:0.08~1.20)。叉生分析结果提示男性饮酒、饮茶与XPD Lys751Gln基因多态存在交互作用,交互效应OR值分别为2.01(95%CI:1.14~2.76)和4.47(95%CI:1.71~11.64),携带XPD Lys751Gln和XRCC Arg1399Gln突变基因者若同时暴露于饮茶或酒精,则患食管癌的危险显著增加。而在女性对象中均未观察到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论DNA损伤修复基因XPD Lys751Gln单核苷酸多态可能与当地男性居民食管癌遗传易感性有关,与饮酒和饮茶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现今睡眠问题十分普遍,其中老年人群睡眠质量问题更为突出。有研究显示睡眠与尼古丁暴露相关,不同吸烟程度人群的睡眠质量可能呈现不同特点,但吸烟对老年人群睡眠质量的影响特点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河北省老年人群吸烟情况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吸烟程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年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所有调查对象均完成了一般人口学资料、吸烟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填写等。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轻度吸烟组、中度吸烟组、重度吸烟组。比较四组的睡眠质量不同维度特点,分析吸烟指数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吸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5 343例研究者,平均年龄(68.4±7.0)岁,其中不吸烟组3 973例(74.36%)、轻度吸烟组536例(10.03%)、中度吸烟组512例(9.58%)、重度吸烟组322例(9.77%)。四组老年人年龄、性别、城乡、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医保、家庭月总收入、饮酒频率、患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老年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损害得分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城乡、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医保、家庭月总收入、体育锻炼情况、饮酒频率、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疾病后,吸烟者相对于不吸烟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OR(95%CI)=2.452(1.738,3.461)〕;与不吸烟组相比,轻度吸烟、中度吸烟、重度吸烟的人群患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OR(95%CI)轻度吸烟=1.622(1.032,2.549),OR(95%CI)中度吸烟=2.753(1.833,4.137),OR(95%CI)重度吸烟=3.554(2.304,5.483)〕。结论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吸烟人群睡眠障碍比不吸烟人群更为普遍。吸烟者的睡眠问题因其吸烟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吸烟指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影响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诊断治疗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并收集同期住院的非恶性肿瘤患者资料作为对照,评估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痛经史(OR=1.681,95%CI:1.103~3.148)、人工流产史(OR=1.524,95%CI:1.156~3.640)、月经初潮年龄<13岁(OR=2.442,95%CI:1.197~4.387)和肿瘤家族史(OR=3.961,95%CI:1.336~5.718)是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女性月经、人工流产、家族史等有密切关系,对于重点高危人群应加强监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以医院为基础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出生缺陷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在广州市天河区16家医院分娩或引产的孕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期出生缺陷患儿作为病例组,以1∶1配对方式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18.47‰,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放射线接触史(OR=2.205,95%CI:1.178~3.481,P=0.011)、孕期吸烟(OR=1.899,95%CI:1.270~2.839,P=0.002)、母亲先天性疾病史( OR=2.124,95%CI:1.243~3.629,P=0.006)、孕出生缺陷儿史(OR=3.893,95%CI:2.319~6.535,P<0.001)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孕期经常摄入优质蛋白(OR=0.874,95%CI:0.768~0.994,P=0.040)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结论:减少和控制孕期主要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croRNA-146a(miR-146a)前体区基因多态性位点rs2910164 G〉C与喉癌的关联性。方法建立病例一对照研究,选取204例喉癌患者和44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TaqMan探针对miR-146a rs2910164位点进行基因分型,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评价rs2910164位点与喉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强度。结果rs2910164多态性位点与增加罹患喉癌风险显著相关(GC/CCVS.CC:OR调整=2.49,95%CI=1.57-3.94)。分层分析显示,与携带GG基因型个体相比,携带C等位基因的吸烟、饮酒以及无肿瘤家族史个体罹患喉癌风险显著增加(P均〈0.05),吸烟、饮酒与miR-146a rs2910164位点的共同作用效应更加显著(吸烟与rs2910164GC/CC:OR=6.39,95%CI=2.72-15.0;饮酒与rs2910164GC/CC:OR=4.19.95%CI=2.24-7.83)。结论miR-146ars2910164C等位基因与增加罹患喉癌风险有关,可以作为预测喉癌发病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吸烟、饮酒与男性食管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吸烟和饮酒因素在天津市男性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999年86例新发病例和158例对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和饮酒与食管癌的发生有明显的联系。经多因素分析后仍存在明显联系,吸烟OR=5.27,95%CI为2.34~11.90,并且随着吸烟年限、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饮酒OR=2.46,95%CI为1.33~4.58,并且随着饮酒年限、饮酒量的  相似文献   

16.
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女性肺癌患者208例和对照组208例。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居住史、饮食习惯及结构、吸烟和饮酒史等。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按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和教育程度调整。结果室内烹调油烟(OR=4.405,95%CI=2.243~8.644)、家庭(OR=2.009,95%CI=1.262~3.200)和工作场所被动吸烟(OR=2.630,95%CI=1.270~5.446)、使用农药(OR=2.394,95%CI=1.212~4.726)是女性肺癌的可能危险因素。经常食用新鲜水果(OR=0.175,95%CI=0.078~0.395)、饮茶(OR=0.565,95%CI=0.335~0.952)、经常进行锻炼(OR=0.455,95%CI=0.266~0.780)以及初潮年龄〉16岁(OR=0.536,95%CI=0.299~0.959)则是肺癌的可能保护因素。结论改善住宅通风、安装抽油烟机,增加新鲜水果摄入和饮茶有助于预防肺癌。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就医延迟现象不容乐观,目前相关研究略显不足。目的 探讨辽宁省农村地区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于2010年8月—2012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辽宁省15家县级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血管重建史、慢性病自我治疗情况、症状发生时间(发病季节、发病时间段)、出发前往医院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医院的级别、患者转移情况、交通方式、迟疑就医的原因。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院前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为140(220)min。院前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有糖尿病史〔OR=2.368,95%CI(1.501,3.734)〕、慢性病自我治疗情况〔治疗一种慢性病:OR=0.596,95%CI(0.398,0.894)〕、发病时间段〔6:00~11:59:OR=0.314,95%CI(0.193,0.511);12:00~17:59:OR=0.458,95%CI(0.276,0.761)〕、出发前往医院时间〔6:00~11:59:OR=3.035,95%CI(1.876,4.908);12:00~17:59:OR=2.189,95%CI(1.326,3.612)〕、患者转移情况〔间接转移且采取措施:OR=4.015,95%CI(2.176,7.407);间接转移但未采取措施:OR=3.554,95%CI(1.793,7.044)〕、交通方式〔其他:OR=1.695,95%CI(1.004,2.861)〕、迟疑就医的原因〔路途遥远:OR=0.083,95%CI(0.058,0.119);贫穷:OR=0.352,95%CI(0.161,0.770);其他:OR=0.584,95%CI(0.393,0.868)〕(P<0.05)。结论 农村地区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较长,可能原因是其对AMI认识不足、就诊意识薄弱以及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建议加强农村地区急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并制定措施以改善相对落后的医疗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ICC)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回顾自2003年6月份以来人我院治疗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资料,分析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个人行为(饮酒、吸炯)患者肝脏相关病史(乙肝、丙肝、肝硬化、胆石症、血吸虫病、肝囊肿以及脂肪性肝炎等与肝内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凼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影响肝内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OR=1.769,95%CI:1.420—2.115)、酒精性肝硬化(OR=6.447,95%C1:1.826—22.769)、肝内胆管结石(OR=1.863,95%CI:1.709—2.051)、胆总管结石(OR:1.53995%CI:1.042—2.635)、HBsAg(OR=3.640,95%CI:2.169—6.193)等是肝内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促进因素。结论针对肝内胆管癌切除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我们提出了对肝内胆管癌患者应注意抗肝硬化、肝胆结石以及乙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