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AprueA基因表达状况,探讨Hpure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原位PCR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0例、胃癌(CG)35例胃粘膜Hp及ureA基因感染状况。观察非癌患者胃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慢性浅表性胃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Hp检出率分别为48.57%、62.5%、0、54.28%;ureA基因检率分别为51.42%、75%、37.14%、82.86%,萎缩性胃炎、癌旁组ure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P<0.01)。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ureA组、Hp^ 级较HP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纤维性胃炎、胃癌患者HpureA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引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说明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系,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0例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53、rasp21及C-myc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7%、40.0%、66.7%;胃癌旁正常黏膜七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6%、13.3%、15.0%,与肿瘤区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rasp21及Cmyc在肿瘤区与肿瘤移行区、癌旁正常黏膜区染色强度比较有差异(P〈0.05)。p53及C-myc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即分化越差,其阳性表达越高。结论p53、rasp21及C-myc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及Gmyc在肿瘤分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i-67、p16和p5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27例结肠癌进行Ki-67、p16和p53的检测。结果:结肠癌Ki-67、p16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8%、47.2%和54.3%。Ki-67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无关(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肠癌中Ki-67蛋白和p16、p5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结肠癌中Ki-67表达的上调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16和p53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联合检测Ki-67、p16和p53在结肠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对指导手术决策,以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活检胃粘膜中ras、p16、p53的表达及与HP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癌相关基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粘膜病变中有无相互作用关系,随机对136例胃镜检查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患者的胃粘知检进行了癌相关基因ras,p16,p53及HP检测。结果显示ras,p16p53在胃癌的阳性表达均高于胃炎和胃溃疡,经统计不处理除ras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HP阳性的胃癌中,ras和p53阳性表达均高于胃炎和胃溃疡,而p16的阳性表达则低于胃炎;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YNZ22基因杂合缺失(LOH)及p53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作用,应用PCR-RFLP、PCR-SSCP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不同类型肠化生组织中YNZ22基因LOH、p53基因素5-8外显子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显示,YNZ22 LOH率为19.4%(6/31),p53突变率为29.8%(14/47),p53蛋白表达率为10.0%(6/60)。将肠化生分为Ⅰ、Ⅱ、Ⅲ型,发现Ⅲ型肠化生中p53突变率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8/14)和27.8%(5/18),无显著高于Ⅰ(18.2%)、Ⅱ型肠化生(2.4%)(均P<0.05)。p53蛋白表达与p53基因突变显著相关(P<0.05),YNZ22 LOH与p53突变及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YNZ22基因LOH及p53基因异常可能在胃粘膜肠化生的发生及其癌变中起一定作用,p53基因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癌中MTS1/p16和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50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核原(PCNA)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表明,50例胃镜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和60%。p16蛋白表达:高分化胃癌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PI分组I级明显高于III、IV级 (P<0.01),存活期<3年者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PI分级I级明显低于III、IV级(P>0.05),存活期<3年患者明显高于>3年患者(P<0.05)。p16低表达与p53过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果提示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作用,且与胃癌细胞分化有关,可作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组织学形态以及Ki-67、p53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将54例浅表性膀胱癌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复习肿瘤组织学形态并根据1998年WHO/ISUP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p53的表达并比较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的差异。结果在平均32个月的随访中,28例复发,占52%,其中5例为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瘤,14例为低级别乳头状瘤,9例为高级别乳头状瘤。而26例无复发肿瘤中4例为乳头状瘤,12例为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瘤,8例为低别乳头状瘤,2例为高级别乳头状瘤。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复发率为29.4%(5/17),低级别和高级别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分别为63.6%(14/22)和81.8%(9/11),而乳头状瘤无一例复发。Ki-67和p53阳性率在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别,复发组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在乳头状瘤病例中,Ki-67和p53联合表达的病例复发率明显高于无联合表达者(P〈0.01)。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与组织学有关,Ki-67、p53阳性表达尤其是联合阳性表达对判断膀胱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发展中国家人群中的 60 %~ 80 %有HP感染。笔者从mRNA水平上对上海地区HP菌株的cagA基因进行研究 ,了解其与临床HP相关疾病的关系 ,与相应病人的血清抗HP IgG滴度相比较。1 材料与方法  胃镜活检标本 5 0例 ,其中胃癌 2例 ,胃溃疡 3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6例 ,复合性溃疡 4例 ,糜烂性胃炎 10例 ,浅表性胃炎 13例 ,萎缩性胃炎 1例 ,食管贲门癌 1例。从上述临床活检标本中提取总RNA。HP标准菌株CCUG17874(cagA阳性 )…  相似文献   

9.
张文杰  唐世孝  王健 《西南军医》2009,11(2):188-192
目的探讨EB病毒,H.pyloficagA基因、vacA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关系。方法以病理活检确诊的胃癌病人为实验组(46例),癌前病变(包括肠化生、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等)病人对照组(43例),胃镜下取胃癌组织,采用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EBV—DNA,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阳性病人做PCR体外扩增,并用PCR法进行H.pylori cagA和vacA基因检测,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对照组2例,阳性率为4.6%(2/43);实验组10例,阳性率为21.7%(10/46)。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aGC(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和EBVnGC(EBVnegative gastric careinoma,EBVnGC)在年龄、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EBV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2)等级统计分析表明,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高中低分化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r=0.25465,P=0.0160)。(3)实验组H.pylori感染率60.9%(28/46),对照组Hpylori感染率37.2%(16/43),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各组织中H.pylofi与cagA和vac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5)H.pylori、H.pylori cagA、vacA阳性和阴性在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病理类型方面H.pylori、cagA、vacA阳性和阴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6)相关性分析表明EBV感染与H.pylori cagA呈正相关(P=0.0287,r=0.23199),与H.pylorivacA无相关性(P=0.8094,r=0.02595)。结论(1)EBV感粢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EBVaGC好发于男性。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但EBV感染与胃癌病人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2)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类型相关,但H.pylorl感染与胃癌病人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3)胃癌发生中EBV感染和cag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vacA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和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其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 PGⅡ)和PGⅠ/PGⅡ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Ⅰ、PGⅠ/PGⅡ低于健康人群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健康人群、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GⅠ和PGⅠ/PGⅡ是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胃二十指肠食管反流的大鼠诱癌过程中食管组织内p53,p16,p21等抑癌基因的mRNA表达,制作3种食管反流动物模型及对照组,术后均注射致癌剂,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术后20,26周时食管组织中p53,p16,p21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各反流组食管上皮中p53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其中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组(D组),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组(DG组)的表达较胃食管反流组(G组)更强,D组与DG组结果相似;D,DG组的p16,p21基因mRNA表达较C组减弱,而G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可改变抑癌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促进大鼠食管肿瘤的发生,其中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p16和p53基因的联合应用对胆管癌细胞的作用,将重组体腺病毒p16、p53、p16联合p53转移到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对p16、p53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了分析。RT-PCR显示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p16呈低表达,p53不表达,重组体腺病毒能介导p16和p53等外源基因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高效表达,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QBC939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流式细胞计数证实其能诱导,QBC939细胞发生明显半调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本研究显示p16及p53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G1期阻滞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p53与HBV相互作用对7721细胞凋亡及p21启动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HBV与p53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以进一步揭示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选用7721肝癌细胞系(表达野生型p53,HBV阴性)为靶细胞,应用磷酸钙转染法,将pCMVp53单独或者与野生型HBV质粒(pCMVHBVa)、突变型HBV质粒(pCMVHBVb)共转染细胞,用annexin-V-FITC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各组另与含有p21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21-luc共转染细胞,通过检测荧光毒酶的表达,了解p21启动子的活化情况。结果表明,单独的pCMVp53质粒转染7721细胞系能够促进p21报告基因的表达,细胞凋亡率升高;pCMVp53与pCMVHBV。共同转染时,对p21基因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增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与pCMVHBVb共转染时则否。提示HBV在该细胞内的复制能够诱导增强p53的作用并对其下游基因p21的转录有促进作用,导致细胞凋亡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间皮瘤组织中p1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恶性间皮瘤组织中的p16基因的表达.结果 80例恶性间皮瘤组织中p16基因阳性表达率35%,阴性表达率为6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16基因的阳性表达随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p16基因阳性表达的恶性间皮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大于阴性表达者(P<0.05).上皮型与肉瘤样型的p16基因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16基因的表达与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阴性表达是预后不良标志.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 (MSP法 )检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改变情况 ,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显示 ,13例标本 ( 40 .6% )呈p16甲基化阳性 ;DukesC、D期病人肿瘤组织中p16甲基化发生率 ( 63 % )明显高于DukesA、B期病人 ( 2 5 % ) ;在病理分期中 ,高、中分化癌中的p16甲基化阳性率( 3 0 % )低于低分化癌的阳性率 ( 10 0 % ) ;具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 63 % )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的阳性率 ( 2 5 % )。研究表明 ,p16甲基化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呈一定相关性 ,p16甲基化有可能作为大肠癌病人诊断、判断预后的候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100份大肠癌组织,用RT-PCR-SSCP检测P53基因CDNA突变;PAb1801单抗免疫组化检测P53基因蛋白搞表达并对大肠癌术对后病人作5年生存随访,比较上述2结果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100例大肠癌中,RT-PCR-SSCP显示51例大肠癌P53基因CDNA突变,PAb1801阳性率62%,P53基因CDNA突变和P53基因蛋白高表达与Dukes分期无关,P53基因CDNA突变与P53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内蒙地区砷暴露人群p16基因甲基化发生情况,从分子水平揭示砷化物的致癌机制.方法 分别在饮水型砷中毒流行区选取40例典型确诊地方性砷中毒患者、40名流行区非患者以及40名非流行区的正常人,作为本研究的病例组和2个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测定各组人群血标本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做χ2检验.结果 病例组、流行区对照组与非流行区对照组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5.0%、47.5%和20.0%,且随砷中毒流行区的饮水砷暴露强度增加而增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饮水型砷暴露与人群p16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组织学正常的涎腺组织中5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情况,为进行涎腺肿瘤的甲基化研究提供参照。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 ( 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MSP)法分析60例组织学正常的涎腺组织中E-钙黏蛋白(cadherin), p16, RASSF1A,DAPK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并与前期研究中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甲基化水平相比较,同时分析正常涎腺组织中E-cadherin(E-cad), p16, RASSF1A,DAPK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吸烟之间的关系。结果13%(8/60)涎腺组织中发现存在甲基化,包括7%(4/60)E-cad,4%(2/60)p16,4%(2/60)RASSF1A,4%(2/60)DAPK,2%(1/60)MGMT。与之前腺样囊性癌中的结果比较,E-cad(P<0.01), p16(P<0.01), RASSF1A(P<0.01),DAPK(P<0.01)基因的甲基化在肿瘤组织及腺体组织中有明显差异。但涎腺组织中E-cad, p16, RASSF1A,DAPK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吸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正常的涎腺组织中E-cad, p16, RASSF1A,DAPK 和 MGMT基因的甲基化均为少发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