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分子合成材料重建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尤其作为静脉移植物仍不尽人意。螺旋合成管在治疗上腔静脉非恶性阻塞性病变虽获得了良好效果,但螺旋管的缝制耗时,技术要求精细,有的血管本身质量欠佳,亦影响了临床应用。故生物血管中自体大隐静脉替代中小动脉仍最有临床应用价值。股浅-腘静脉作为大中血管移植物,管腔口径匹配,长度充分,利用率高。 一、股静脉的应用解剖 股静脉为腘静脉的向上延续,分上下二段,上段即股总、髂外和髂总静脉,侧支循环有同侧和对侧两组。同侧组由髂内静脉及其分支如闭孔肌静脉和臀静脉,腰升静脉,髂外和髂总动脉伴行静脉以及股外  相似文献   

2.
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窦晓青  郭宗娥 《山东医药》2004,44(24):72-73
卵巢为女性性腺,位于盆腔内、输卵管的后下方,以卵巢系膜连接于阔韧带后叶,通过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角部相连,经骨盆漏斗韧带固定于盆壁。卵巢血液供应来源于卵巢动脉和子宫动脉的上行支。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分支经骨盆漏斗韧带、卵巢门进入卵巢。子宫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前干,进入子宫阔韧带内,在宫颈外侧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之后分为上、下两支,上支沿子宫两侧迂曲上行至子宫角部分为宫底支(分布于子宫底部)、卵巢支(与卵巢动脉末梢吻合)及输卵管支(分布于输卵管)。有研究表明,子宫动脉卵巢支血供占卵巢血供的50%~70%。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观察Corona mortis的存在率、部位、直径,为骨盆、髋臼骨折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经髂腹股沟入路解剖20具(40侧)尸体标本,观察跨越耻骨上支的吻合血管。从耻骨联合向外操作,横跨耻骨上支的超过1 mm的连接于髂外血管系统和闭孔血管之间的血管予以保留。辨别吻合血管是动脉还是静脉,测量吻合血管的直径、血管到耻骨联合的距离。结果在40侧标本中,有31侧存在吻合血管,发生率为77.5%。吻合血管距离耻骨联合的平均距离为57 mm。血管的平均直径为3.1 mm,吻合血管都跨越耻骨上支的腹侧壁进入闭孔。吻合血管在跨越耻骨上支的部位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论髂外血管系统和闭孔血管之间的吻合血管横跨耻骨上支,存在率77.5%。吻合血管都位于耻骨上支的腹(后)侧壁,且有一定的游离度。  相似文献   

4.
2001年以来,我院对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行介入治疗。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4~68岁,病程2~6个月。长期饮酒4例,有激素治疗史3例,有不同程度外伤史4例(其中1例股骨颈骨折伴有双侧股骨头坏死、患侧股骨颈及大小转子坏死),不明原因4例。 方法:利多卡因局麻,Sel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并送入5FCobra导管,选插对侧髂总动脉,超选髂内动脉行DSA检查。观察髂内动脉股骨头供血情况,然后缓慢注入,前列腺素E_120μg尿激酶10万U,复方丹参10ml。以上3种药物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80ml,注药时间尽可能的延长,一般不少于30min。再将导管送至股深动脉行DSA检查,超选旋股  相似文献   

5.
沈传华 《山东医药》2011,51(10):60-61
目的观察微创钻孔联合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35例(38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ARCO)Ⅱ期19例(共21髋)、Ⅲ期16例(共17髋),均采用微创钻孔联合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打压植骨治疗。采用Harris评定法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24~48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27例(30髋),可6例(6髋),差2例(2髋),优良率为78.95%。其中ARCO分期Ⅱ期者优良率为90.48%,Ⅲ期者优良率为64.71%,Ⅱ、Ⅲ期患者优良率比较,P〈0.05。结论微创钻孔联合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打压植骨可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尤其对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6.
老年坐骨神经痛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的动脉来源、分布及老年坐骨神经痛的血管性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尸体标本15具(30侧),其中3具新鲜尸体标本,采用明胶-氧化铅微血管显影法观察放射线下坐骨神经起始部至臀段的动脉分布。12具红色乳胶灌注的防腐固定成人尸体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坐骨神经起始部至臀段的动脉来源和分布。结果坐骨神经血供来源于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和阴部内动脉。结论坐骨神经起始部和坐骨神经臀段,每一个动脉分支从不同方向进入,分为升支和降支,在神经内部互相吻合,区域之间受到压迫都可以使坐骨神经的血供受到影响,引起坐骨神经痛。  相似文献   

7.
贾丽芳 《山东医药》2003,43(14):68-68
自2001年10月以来,我院以介入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至对侧旋骨内动脉、旋骨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直接输注血管扩张和溶栓药物)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内皮细胞功能不良、血小板和粒细胞的粘附和聚集、机械损伤的炎症反应、中膜平滑肌细胞向内腊下迁移增殖等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内皮细胞持续产生释放的一氧化氮除介导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外,补充L-精氨酸(一氧化氮的前体),将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和改进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本实验将24只新西兰兔分成4组:①未损伤组;②右侧髂动脉损伤+2%胆固醇组;③2%精氨酸组;④右侧髂动脉损伤+2%胆固醇+2%  相似文献   

9.
张新  刁朝霞 《山东医药》2002,42(15):66-66
患者,女,24岁,入院前2小时因翻车左臀部被撞击,诉左髋部剧痛,活动障碍.查体:左髋关节屈曲、外旋、外展畸形,于闭孔附近可触及移位的股骨头,左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左下肢皮肤感觉无异常.X线片示股骨头向前下方移位至闭孔内.诊断为左髋关节闭孔前脱位.遂行腰麻,手法复位,复位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治疗海绵窦内动脉瘤过程中,保留颈外动脉远端分支及处理保存大隐静脉的方法。方法取下2例患者的大隐静脉显露后,利用压力扩张技术以解除血管痉挛,并存放于保护液中备用;颅内选用大脑中动脉M1、M2交界处或M2段作为受者血管,大隐静脉与受体血管端一侧吻合,而非端一端吻合。在颈部大隐静脉与颈外动脉也行端一侧吻合。结果2例患者手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吻合口远端血流充盈良好,颈外动脉远端侧支保留完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搭桥血管内血流量分别为210ml/min及180ml/min。随访6~9个月,症状均有好转。结论压力扩张技术解除移植血管痉挛,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大隐静脉与颈外动脉端一侧吻合,可以保留颈外动脉远端侧支,同时也可达到高流量搭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卢延  张雪哲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1):725-729
肾血管系统包括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肾脏的血供来自肾动脉,单支或多支,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开口下方的1.5 cm处,相当第1~2腰椎水平。右肾动脉开口略高于左肾动脉。肾动脉呈水平走向肾门,在肾窦或肾门处分前后两支,各支又分肾段分支。前支分上,中,下段,后支分尖,后段,分布于相应的肾段。肾段动脉的分支,自叶间动脉经过逐级分支后,在皮,髓质的交界处呈弓形弯曲,为弓形动脉,最后呈放射状排列,无吻合支。肾内血液的回流即在此处与弓形静脉内部汇合。少见的情况是,每侧可有2~3条肾动脉均起自腹主动脉,根据胚胎学研究,多支肾…  相似文献   

12.
马树杭  谢波 《山东医药》1994,34(4):28-28
自1988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骨膜骼骨块移植治疗四肢长粗管状骨骨折不连接29例,均获成功。 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27~43岁,病史15个月至3年。原始损伤为开放性骨折18例(其中感染7例),闭合性骨折11例,曾经手术治疗1~3次,或行闭合复位夹板及石膏固定。 2.手术方法: (1)切取带旋髂深血管的骨膜髂骨块:自髂嵴中点经髂前上棘至腹股沟切口,先显露髂前上棘内下方股外侧皮神经,在其内上方2cm处找到旋髂深血管束,再沿腹侧向远端游离结扎终末支,在不损伤进入髂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结核中量及大量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出血动脉造影征象及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对214例肺结核中量及大量咯血患者,进行肋间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其中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出血153例,合并胸廓内动脉出血3例,同时合并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出血4例,合并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胸上动脉出血和胸外侧动脉出血2例,合并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和甲状颈干分支出血1例,合并肋间动脉和膈下动脉出血2例。对造影明确出血血管进行栓塞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DSA造影发现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出血153例,共465支肋间动脉出血,10.9%(51/465)有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96.9%(451/465)有异常网状血管,43.2%(201/465)有出血动脉-肺动脉瘘或出血动脉-肺静脉瘘,32.9%(153/465)动脉造影有侧枝交通与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或邻近的肋间动脉相通。10支胸廓内动脉出血,动脉造影有异常网状血管并有侧枝交通与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相通,2支胸上动脉出血和2支胸外侧动脉出血,动脉造影有异常网状血管并有侧枝交通与出血的肋间动脉相通,1支甲状颈干分支2支膈下动脉出血,动脉造影有异常网状血管。单次栓塞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胆管结扎肝硬变犬肝脏血管形态变化,以探讨肝硬变时肝脏血液循环障碍的类型、程度和意义.方法将正常犬(n=6)和肝硬变犬(n=10)的肝脏取出并处理后,用三种颜色铸型剂分别注入三种血管系统制作出肝血管铸型标本.结果肝硬变犬肝血管铸型主要表现:①门脉主干显著扩张,分支突然中断变细,呈残根状;各级分支形态畸变、走行失常,形成大量吻合支.②肝静脉分支畸变,或被血栓阻塞,或形成吻合支甚至血管瘤.③肝动脉充盈稀少,部分区域呈丛状增生.④肝内广泛门体分流.结论犬胆管结扎肝硬变时,肝内存在严重血管改建、血栓形成和血液循环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臂锥形束CT(CBCT)血管成像技术在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诊断为前列腺癌进行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解除下尿路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患者在介入栓塞术中行2D-DSA检查的同时行CBCT检查,对比分析2D-DSA及CBCT对前列腺动脉(PA)起源、数目判定的准确性、识别邻近器官动脉吻合支的敏感性以及对PA最佳投照角度显示情况。DSA图像及CBCT图像均由一位高级职称影像诊断医师及一位高级职称介入手术医师进行阅片分析,术后观察患者的排尿困难改善情况,前列腺体积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中25例成功进行双侧PA超选并栓塞,1例完成单侧PA栓塞;52侧髂内动脉的DSA及CBCT检查中,DSA可以辨识PA起源的有39侧(75%,39/52),CBCT可以辨识PA起源的有51侧(98.08%,51/5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侧髂内动脉共15支PA DSA未辨识出或辨识错误,而CBCT可以准确辨识。52侧髂内动脉共发现69支PA,DSA发现55支PA(79.71%,55/69),CBCT...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主-髂和主-股动脉转流术治疗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治疗体会,探讨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收治的27例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血管转流效果及随访观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手术结束后均能触及股动脉和胭动脉搏动,术后7d患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手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患肢缺血症状消失,且10例阳痿现象得到改善,彩色超声血管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内均未见血栓。21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100.O%;1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83.3%。结论 人工血管主-髂动脉转流和主-股动脉转流是治疗腹主动脉末端闭塞性疾病较好的手术方案,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同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I所示的小脑梗死灶与DSA发现的后循环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每一例小脑梗死患者头部MRI发现的梗死灶与DSA所见的后循环病变血管进行对照。结果 小脑梗死位于左侧小脑半球17例,右侧10例。DSA发现大动脉狭窄[包括单纯椎动脉近段(V1)狭窄、V1段狭窄伴颅内段椎动脉狭窄及锁骨下动脉+头臂干狭窄]17例,与之对应的MRI发现的梗死部位为:责任血管区域性小脑梗死7例,多位于小脑下后动脉(PICA)供血区(5/7);责任血管区不完全性梗死10例,较多位于小脑上动脉(SCA)供血区(4/10)。分支动脉狭窄8例,其中MRI见责任血管区域性小脑梗死4例,均位于PICA供血区;责任血管区不完全性梗死4例,分布于PICA、SCA及小脑下前动脉供血区。2例DSA后循环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头部MRI见PICA和小脑下前动脉供血区有多发性小梗死灶。结论 小脑梗死的MRI表现与后循环动脉狭窄性病变部位具有相关性。大动脉狭窄的病例中,椎动脉V1段狭窄最常见,其梗死部位多位于PICA供血区。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骨膜瓣转位术治疗青壮年Ficat期股骨头坏死,收到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5例(16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1~43岁。左侧5例,右侧8例,双髋1例;均为Ficat期。有激素服用史8例,髋脱位1例,长期酗酒3例,无特殊病史3例。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显露股动、静脉,寻找旋髂深动脉,进入髂嵴内唇。在保护好旋髂深血管的情况下,切断髂嵴上的肌肉,分枝过细时可在显微镜下显露髂骨内外侧面,根据需要切取髂骨骨膜瓣10.0cm×5.0cm×1.5cm,以湿盐水纱布将带有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骨膜保护…  相似文献   

19.
应用鸡腿血管进行显微吻合术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鸡腿血管作为血管显微吻合训练的独特方法。方法 采用带肋鸡腿30只。解剖出鸡腿股动脉,连接红色颜料的输液器,对鸡股动脉进行灌注,然后分离出髋关节段的股动脉。在显微镜下寻找分支动脉和伴行静脉,沿着背侧和腹侧分离出长4~5cm的分支动脉,测量直径约1mm。分离出直径约1mm血管90支,这些血管在显微镜下可进行动脉间端—端吻合30次,动脉间端—侧吻合30次,动脉与静脉间端—侧吻合30次。结果 30次动脉间端—端吻合,经Milk法证实,吻合口通畅为28次,欠通畅2次;30次动脉间端—侧吻合,经证实吻合口通畅26次,欠通畅4次;动脉与静脉间端—侧吻合30次,证实通畅24次,欠通畅6次。结论 鸡腿血管的管径和结构类似于人类大脑皮质血管,可以作为血管显微吻合训练的模型,模拟、演练真实的术中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DSA的特征。方法对36例经DS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同时分析其造影资料。结果①临床特点:烟雾病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5~10岁和30~35岁左右。脑缺血表现27例(75%)、脑出血表现7例(19%)、症状性癫痫2例(6%)。儿童患者(≤15岁)15例(42%),成人患者(〉15)21例(58%)。其发病类型均以脑缺血为主,而在临床表现上尤以单侧肢体无力或偏瘫最为常见。②DSA特征: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或闭塞者22例(61%)、单侧受累者14例(39%);单/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分别占18例(50%)、20例(56%)及6例(17%);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本组病例侧支循环丰富,颅底烟雾血管代偿36例(100%)、皮质侧支开放26例(72%)、眼动脉分支代偿3例(8%)、颈外动脉系统代偿19例(53%)。结论烟雾病发病高峰年龄为5~10岁和30~35岁;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但以脑缺血最为常见;DSA能对烟雾病作出明确诊断,对临床疑似病例应及早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