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强的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强的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泼尼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泼尼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赛尼哌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同期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20例肾移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术前联合应用1剂赛尼哌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急性排斥反应、药物副作用及术后感染等发生情况,时间为6个月。结果:赛尼哌治疗组6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5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药物副作用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联合应用赛尼哌治疗的免疫抑制方案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改善移植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赛尼哌诱导治疗,预防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已随诊1年的46例应用赛尼哌的肾移植患者(赛尼哌组)临床效果,并以同期肾移植患者未用赛尼哌治疗的6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其它治疗.赛尼哌组(商品名:达利珠单抗;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血管开放前1 h使用,第2剂用法相同,在术后第14天给药.对2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感染、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赛尼哌组在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8.6%.显著低于对照组(2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感染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剂赛尼哌加上CsA、Pred,联合应用的急性抑制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同种尸体肾移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能明显降低而不增加肾移植术后急性感染、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两剂量赛尼哌对肾移植中急性排斥的预防作用.方法赛尼哌分别在移植前2h和移植后14d给予,术后应用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术后1年时对照组活检证实急性排斥的发生率为22.5%,赛尼哌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赛尼哌组中肺部感染5例,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霉菌性肺炎1例,泌尿系感染6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使用赛尼哌前后,淋巴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无发热、头痛、急性肺水肿等细胞因子释放表现.术后1年时赛尼哌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45%/95.45%,对照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95%.结论两剂量赛尼哌能减少急性排斥的发生,且疗程短,耐受性良好,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增加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2剂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赛尼哌在预防同种肾异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已随访 1年的 32例应用 2剂赛尼哌患者的临床效果 ,并以同期肾移植 9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赛尼哌组在 3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3.1% )显著低于对照组 (2 3.9% ) (P <0 .0 5 ) ,在感染及副作用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剂赛尼哌加上CsA ,MMP ,Pred联合应用的免疫抑制方案对预防同种尸体肾移植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45例肾移植患者行术前诱导治疗,其中组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23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3例,ALG诱导治疗4例,OKT3诱导治疗6例;PRA阳性患者22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1例,ALG诱导治疗5例,OKT3诱导治疗6例。结果45例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23例PRA阴性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一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PRA阳性患者术后无超急排斥反应发生,1例(4.5%)发生加速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7.2%,与同期PR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和81.8%,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PRA阳性患者(87.0、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RA阴性患者,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不明显,但对PRA阳性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赛尼哌(Zenapax)在预防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2005年5月接受尸体肾移植88例,术前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均为2MM错配,淋巴毒交叉配型阴性。其中群体反应抗体阳性受者为A组(n=28),其余随机分为赛尼哌治疗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A和B组赛尼哌用单剂50mg诱导治疗,手术前2h静脉给药。所有受者在围手术期和术后均采用同样"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3组之间的年龄、性别、ABO血型分布、供肾冷热缺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急性排斥反应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表现,生化检验,超声波检查,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A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4.3%(n=4),B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6.7%(n=2),C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6.7%(n=5)。使用赛尼哌B组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用赛尼哌组(P〈0.05),并且赛尼哌组需要接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的患者少于不用赛尼哌组,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的损害及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通过临床观察赛尼哌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而不增加总体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和感染的并发症,对于PRA阳性受者只要避免致敏的抗体,其治疗效果仍然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赛尼哌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应用赛尼哌(zenapax)作免疫抑制诱导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3月至2002年11月200例肾移植病人分为zenapax组(n=150)和对照组(n=50),前者采用zenapax作免疫抑制诱导治疗联合CsA/FK506 MMF Pred三联维持治疗,后者除不用zenapax外,余同前。观察两组术后过敏反应、急性排斥、感染及白细胞减低等并发症。【结果】Zenapax组和对照组均无过敏反应发生,各有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和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7%和10%(P>0.05);两组分别有7例和4例术后白细胞减低。【结论】Zenapax可明显降低肾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而不增加感染、白细胞减低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诱导药物;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联合使用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对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AR)发生率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2002年9月~2006年11月11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甲基强的松龙(MP)组(n=29)、MP+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组(n=17)、MP+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n=8)、MP+赛尼哌组(n=12)、MP+ATG+赛尼哌组(n=30)、MP+ALG+赛尼哌组(n=17),各组免疫抑制诱导治疗后均联合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泼尼松(Pred)3联维持免疫抑制治疗.进行同期队列对照,只定期随访,观察各组急性排斥发生率.结果 各组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MP组34.5%、MP+ALG组17.6%(RR=2.456,P>0.05)、MP+ATG组2.5%( RR=3.684,P>0.05)、MP+赛尼哌组25.0%( RR=1.579,P >0.05)、MP+ATG+赛尼哌组3.3%(RR=10.526,P <0.05)、MP+ALG+赛尼哌组5.9%(RR=8.421,P <0.05).结论 联合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与单用MP组或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组比较,肾移植术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较低.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方案可减低急性排斥发生率,但与单用M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aclizumab on preventing acute rejection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Methods71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Daclizumab group (n =26) and control group (n = 45). Baseline regimen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cyclosporin (CsA), methylprednisolone (MPD) and prednisone (Pred) were administered to all patients. The treatment of Daclizumab was based on baseline regimen. The Daclizumab group received Daclizumab twice before and after renal transplant. The occurrence of post-transplantation acute rejection, renal function and T lymphocyte subtypes were sequentially monitored; meanwhile adverse events, infection episode, and patient and graft survival were observed.All of patients received a follow-up of 12 months at least. 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acute rejection in Daclizumab group in 1,3, 6 and 12 month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was 7.7%, 19.2%, 23.1% and 30.8%, respectively,while it was 15.6% ,28.9%,35.6% and 4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P < 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infection episodes and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Daclizumab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ne year patient survival was 92.3% in Daclizumab group, 91.1%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graft survival of 96.2 % and 93.3 % for Daclizumab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 > 0. 05). The renal function in Daclizumab group in 1, 6 and 12 month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D3 and CD4 subtypes decreased in both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Daclizumab combined with MMF, CsA, MPD and Pred therapeutic regimen was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cute rejection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have no influence on T lymphocyte subtypes.  相似文献   

12.
舒莱预防肾脏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舒莱(Simulect)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以及用药的安全性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将我器官移植移植中心1999年3月~2002年10月共46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舒莱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肾移植术后均接受以Neoral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剂。舒莱组术前2h和术后4d各给予舒莱20mg静脉滴注。观察急性排斥反应、Neoral、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用量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实验室检测血CsA浓度和肝肾功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舒莱组无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术后8周内发生3例4次急性排斥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两组间Neoral用量及血CsA浓度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周内皮质激素用药量总量大于舒莱组。结论:舒莱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用药方法简便,疗程短,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应用西罗莫司(SR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同种尸体供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①实验组(n=20):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菌素A(CsA) SRL 强的松(Pred);②对照组(n=40):免疫抑制方案为CsA 霉酚酸酯(MMF) Pred。随访二组在术后6月内的疗效、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同时监测血脂水平、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采用Kap lan-M e ier法分析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无急性排斥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中1例患者术后3月时因肺部感染死亡,两组其他患者6个月内均带功能存活。除血脂水平外,两组其他实验室指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患者急性排斥发生率、并发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不同。实验组发生急性排斥2例(10%);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5%);肺部感染5例(25.0%);血脂异常11例(55.0%)。对照组中急性排斥8例(20%);移植肾功能延迟1例(2.5%);肺部感染6例(15.0%);血脂异常13例(32.5%);肝功能异常2例(5.0%);腹泻12例(30%),白细胞减少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CsA SRL 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会产生更强的免疫抑制效果,其主要副作用是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14.
青藤碱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青藤碱免疫抑制作用,为其在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48个大鼠原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Wistar-SD)分为四组:分别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d))、青藤碱(30 mg/(dg.d))、环孢菌素A(2.5 mg/(kg.d))、青藤碱(30mg/(kg.d)) 环孢菌素A(2.5 mg/(kg.d)),每组12例,随机抽取6例观察受者存活时间,另6例于术后第六天处死,取腔静脉血测尿素氮及肌酐,取移植肾组织标本病检.分析青藤碱协同环孢菌素A对大鼠肾移植受者存活时间、肾功能指标BUN、Cr以及对移植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青藤碱[30mg/(kg·d)]可延长受体鼠存活时间至(9.67±0.52)d,与环孢菌素A[2.5mg/(kg·d)]联用后可明显延长受体鼠存活时间至18天以上(25.00±4.65)d;青藤碱对移植肾的功能表现出保护作用并改善移植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青藤碱对大鼠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与亚治疗剂量的环孢菌素A产生协同作用,青藤碱是一种从自然药物中提取的具有开发前景的免疫抑制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霉酚酸酯(MMF)与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Pred)联用对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作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20例肾移植受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MMF2.0g/d(A组)、1.5g/a(B组)及硫唑嘌呤(Aza)100mg/d(C组)。3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相似剂量的CsA和Pred。观察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A,B,C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7%,5.6%和36.8%;A,B组消化道的副作用多见,C组的白细胞减少现象多见,其他副作用3个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6个月A,B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值明显低于C组。结论不同剂量的MMF与CsA和Pred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MMF除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多外,其他副作用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应用普乐可复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随机将62例肾移植受者分成两组:(1)FK506组(n=24):应用FK506+骁悉(MMF)+强的松(Pred)治疗方案;(2)环孢素A(CsA)组(n=38):应用CsA+MMF+Pred治疗方案。结果随访24个月,FK506组有2例(8.3%)、CsA组有9例(23.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0.05);两组肾功能恢复指标血清肌酐值无明显差异(P〉0.05);FK506组和CsA组分别有3例(12.5%)和14例(36.8%)发生肝功能损害(P〈0.05);分别有13例(54.2%)和22例(57.9%)血压升高(P〉0.05);分别有4例(16.67%)和6例(15.79%)血糖升高(P〉0.05)。结论 FK506具有强效的免疫抑制作用,对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严重肝功能损害等肾移植术后患者由CsA切换成FK506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用时须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雷迪宁联合环孢素A、强的松预防异种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首次接受肾移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强的松常规3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布雷迪宁+环孢素A+强的松方案治疗,观察术后6mo内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血肌酐平均下降速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AR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血肌酐平均下降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治疗方案骨髓抑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雷迪宁预防异种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临床效果好,毒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sA)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个体内变异度对肾脏移植受者移植后早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移植后早期接受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44例同种异体肾脏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增强免疫法(EMIT)法测定CsA和MMF的活性成分霉酚酸(MPA)的血药浓度,包括用药前谷值(C0)和用药后2h峰值(C2),分析CsA C0与CsA C2的线性相关性并依此分组(相关组和非相关组),比较两组移植术后早期各项临床事件(感染、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和感染合并、移植肾失功和CsA肝、肾毒性反应等)的发生率和MP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MPA)的达标率.结果 44例患者中,CsA C0与CsA C2呈非线性相关者31例(70.45%),呈线性相关者13例(29.5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组与非相关组移植后第2~4周临床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急性排斥事件的发生率和AUCMPA的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药代动力学参数C0与C2的线性相关性对肾脏移植受者移植后早期的临床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