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经结肠镜检出的 1 2 9例老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青中年组的 3 5 0例患者相对照。结果 :老年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癌变率分别为 2 9.9%及 2 3 .3 %,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 1 0 .0 %及 7.4 %(P<0 .0 1 ) ,随年龄增长检出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便秘。分布以左半结肠多见 ,但升结肠的癌变率明显高于其他结肠段 (P <0 .0 5 ) ,且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及升结肠的癌变率也显著高于青中年组的同一部位 (P <0 .0 1 )。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多 ,占 76.4 %,也明显高于青中年组的同一病理类型 (P <0 .0 1 )。 3 0例癌变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 ,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 (5 7.4 %)显著高于管状腺瘤 (3 .2 %,P <0 .0 1 )。息肉体积大 (>2cm)、基底宽、数量多 ,癌变率高。结论 :老年人大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病理类型是其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应尽量行全结肠检查 ,不管大小完整切除 ,定期随访 ,减少癌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珠海地区结肠息肉 结肠癌流行病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珠海地区大肠息肉、大肠癌流行病学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近十年行结肠镜检查的 4 2 2 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近 5年大肠肿瘤、息肉发病率各年龄组均分别高于前 5年 ,且各年龄组发病率的起伏呈正相关 ,P <0 .0 5。②前 5年或后 5年 ,除≥ 6 1岁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息肉外 ,余各年龄组结肠息肉发病率均高于大肠癌 ,P <0 .0 5;≤ 30岁组与 31~ 4 0岁组相比 ,大肠肿瘤与息肉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③息肉电凝摘除后全瘤活检癌变发现率 ( 10 .5% )明显高于肠镜下息肉活检 ( 4.5% ) ,P <0 .0 5;息肉电凝摘除后定期随访的患者中 ,早期癌变发现率 ( 70 .0 % )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 2 0 .0 % ) ,P <0 .0 5,④在≤ 30岁的大肠癌患者中 ,恶性度高的肿瘤所占比例 ( 6 6 .0 % )明显高于≥ 6 0岁的老年人 ( 2 6 .6 % ) ,P <0 .0 5。结论 :珠海地区近年来大肠息肉、大肠癌 (尤其是青年人 )发病率明显增加 ,普及结肠镜检查及随访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 5 7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及病理特点分析 ,探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病理检查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5 76例大肠息肉中伴有不典型增生者 81例 ( 1 4.1 % ) ,癌变者 3 7例 ( 6.4% )。癌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 78.4% ) ,腺瘤息肉癌变率为1 6.3 % ,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 3 1 .3 % ,而炎性息肉癌变仅 1例 ( 0 .3 % )。大于 2 cm息肉癌变率为 3 1 .4% ,无蒂息肉癌变率达 5 7.1 %。因此 ,对较大、无蒂或腺瘤性大肠息肉 ,应早期内镜下切除及病理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杜小娟 《河北医学》2012,18(10):1356-1360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各种病理类型与癌变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肠镜检查检出大肠息肉患者1578例,回顾性研究大肠息肉的发病年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类型与癌变因素.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为22.72%,癌变率5.64%;不同年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X2=8.250,P=0.016),中年患者检出率高;大肠息肉在直肠(32.00%)乙状结肠检出(35.80%)最常见,息肉直径≤1cm较常见(78.90%),在直径1cm-2cm的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占比最高(70.12%),形态研究发现无分叶状息肉较常见(80.04%);癌变因素研究发现老年患者(X2=10.070 P=0.002)、发生部位在直肠及乙状结肠(X2=0.843 P=0.016)、息肉直径>2cm(X2=114.173 P<0.001),分叶状息肉(X2=16.66 P<0.001)、三种腺瘤性息肉(X2=71.14 P<0.001)较其它因素癌变率显著增加.结论:大肠息肉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息肉临床特点明显不同;直肠和乙状结肠、分叶、腺瘤性、直径>2.0cm的息肉是发生癌变的高危因素;对大肠息肉须及时治疗,定期随访,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年龄与大肠腺瘤性息肉大小、病理类型、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11日至2018年5月11日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 0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范围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所有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采用χ2检验对3组患者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生物学特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大肠腺瘤性息肉大小方面,不同年龄组均以<0. 5 cm为主,其次是0. 5~1. 0 cm,1. 0~2. 0 cm及>2. 0 cm息肉少见;3组大肠腺瘤性息肉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组大肠腺瘤性息肉病理类型方面,均以管状腺瘤为主,绒毛状管状腺瘤次之,绒毛状腺瘤及癌变较少见,各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年龄越大,绒毛状腺瘤及息肉癌变发生比例逐渐上升。不同年龄组大肠腺瘤性息肉生长方式方面,均以无蒂为主,有蒂次之,亚蒂及混合生长方式较少见,且年龄越大,混合生长方式比例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组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部位方面,以乙状结肠及直肠为主,升结肠及横结肠次之,各组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年龄越大,腺瘤性息肉在直肠及两个以上部位的发生比例逐渐上升,在乙状结肠中的发生比例逐渐下降。结论:年龄可影响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年龄层均以无蒂、管状腺瘤息肉为主,生长部位以乙状结肠及直肠常见;伴随年龄的增长,腺瘤性息肉的病理类型、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出现一定趋势变化,癌变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大肠肿瘤中p53、bcl-2及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p5 3、bcl 2及PCNA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分别检测大肠正常粘膜、增生性息肉、腺瘤及腺癌中p5 3、bcl 2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及增生性息肉中 p5 3表达阴性 ,腺瘤癌变及腺癌组 p5 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组(P <0 0 5 )。腺瘤和腺癌中bcl 2表达差异显著 (P <0 0 5 )。高分化腺癌bcl 2表达率高于差分化腺癌 (P <0 0 1)。bcl 2与p5 3表达在腺瘤和腺癌中呈负相关。PCNA强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 -癌序列中逐渐增高 ,它与腺瘤 p5 3表达、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癌组织分化有关 (P <0 0 5 )。结论 p5 3基因突变主要涉及到腺瘤向腺癌的转变过程 ,大肠癌的发生与腺瘤中凋亡相对抑制和增殖活性增高有关。综合分析 p5 3、bcl 2和PCNA表达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冯莉  吴云林  罗志谋  李惠芳  付极  翟祖康 《上海医学》2003,26(8):571-573,T00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家族EGFR、c erbB 2和c erbB 3蛋白的表达在大肠良、恶性肿瘤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患者共 15 1例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技术 ,分别对所选取的标本进行EGFR、c erbB 2和c erbB 3检测 ,对其表达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增生性息肉组EGFR、c erbB 2和c erbB 3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 ,分别为 4 2 .86 %、2 1.4 3%和 16 .6 7%。EGFR在管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在管状腺瘤中更高 (P <0 .0 5 ) ;c erbB 2在管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管状绒毛状腺瘤高 (P <0 .0 5 ) ;c erbB 3在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管状腺瘤高 (P <0 .0 5 )。EGFR、c erbB 2和c erbB 3在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和黏液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 5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EGFR和c erbB 2在管状腺瘤中的表达率高于管状腺癌 (P<0 .0 5 ) ,c erbB 3在两者中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GFR、c erbB 2和c erbB 3蛋白表达与大肠增生性息肉无关 ;而在不同的腺瘤和腺癌中 ,EGFR家族蛋白表达的不同可能是由不同类型腺瘤向腺癌转化发生的比率差异导致的 ,此现象有助于解释EGFR家族蛋白在大肠  相似文献   

8.
大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3~2012年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对经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的单发或多发情况、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03~2012年间行肠镜检查共75084例,检出息肉14806例,检出率为19.72%。左半和右半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发生率随患者的年龄增加而增高;左半结肠息肉癌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 P<0.0167);息肉癌变率随其直径的增大而增高( P<0.01);各类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均高于增生性息肉,息肉的绒毛成分愈多癌变率越高(P<0.01)。结论患者年龄、息肉的部位、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是预测癌变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对年龄大于45岁、直径大于或等于1 cm ,特别是左半腺瘤性息肉应尽早行内镜下治疗,以防止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LG1、DLG5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理学检测结果,选取36例正常大肠组织、38例炎性增生息肉组织、45例腺瘤性息肉组织及31例大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LG1、DLG5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DLG1、DLG5在正常大肠组织、炎性增生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LG1、DLG5蛋白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大肠息肉直径、息肉部位、有无蒂、年龄、性别及息肉数量等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G1和DLG5蛋白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784,P < 0.01)。结论DLG1、DLG5的低表达在调节大肠息肉发生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025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病例发生癌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25例中39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3.8%。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发生率,在≥40岁组显著高于<40岁组(P<0.05),且与息肉的部位、大小及病理类型均显著相关(均P<0.05)。息肉的直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率呈正比。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其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人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大肠息肉生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人服用前后结肠镜检查结果 ,并与 6 3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4~ 6年大肠息肉年负荷明显低于服用前 [( 1.3± 1.8)对 ( 2 .9± 5 .2 )mm/year,P <0 .0 5 ],服用时间≤ 2年 [( 2 .6± 6 .6 )mm/year]、2年 <服用时间≤ 4年 [( 2 .0± 3.8)mm/year]大肠息肉年负荷与服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远期可抑制大肠息肉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80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者590例.对此5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内镜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 (590/4800),其中单发息肉430例(8.96%),多发息肉160例(3.33%),共1128枚息肉.患者年龄8~90岁,平均(48.6±10.3)岁,其中>50岁者375例(63.6%).1128枚息肉中有730枚(64.7%)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直径> 2cm有88枚,其中有51枚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58%.病理检查:1128枚息肉中716枚为腺瘤性息肉,占63.5%,其中有95枚为癌变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4%(95/1128).结论 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0岁以上为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 2.0 cm者癌变率高;大肠息肉病理多表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绒毛成分含量高及不典型增生重者容易癌变.对年龄超过50岁者建议做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者应给予肠镜下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大肠腺瘤-癌序列中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大肠癌发生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增生性息肉、腺瘤和腺癌)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2例正常大肠黏膜、6例增生性息肉、22例腺瘤和32例腺癌的石蜡标本中Survivin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无1例表达,在增生性息肉、腺瘤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7%(1/6)、77.3%(17/22)和68.8%(22/32);大肠腺癌组和大肠腺瘤组中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和增生性息肉组(P<0.05);大肠腺瘤组Survivin表达高于大肠癌组(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多数大肠腺瘤和腺癌中表达;Survivin的过度表达是大肠上皮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中心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消化道症状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82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404例,对此404例患者大肠息肉的肠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22.20%,男性多于女性,与青年组(1.48%)相比,老年组(11.81%)及中年组(8.90%)检出率高(P均〈0.05);大肠息肉好发部位为乙状结肠(33.71%)和直肠(21.51%);病理分型中腺瘤性息肉最多见(48.32%),其中12枚局部癌变。直径〉1.0cm的58枚中10枚发生癌变,癌变率17.24%。结论大肠息肉发病率高,对年龄4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患者,应该加大大肠息肉的筛查力度,发现腺瘤性息肉尽早摘除,以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2 7和cyclinD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大肠化生转变为胃腺癌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大肠化生和胃腺癌组织中P2 7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大肠化生和胃腺癌中P2 7表达率分别为 75 .0 %、4.0 %、15 .0 % ,cyclinD1表达率分别为 2 0 .0 %、5 5 .0 %、75 .0 % ,正常胃粘膜中P2 7和cyclinD1的表达均较其它两类病变有显著差异 (P <0 .0 5 ,P <0 .0 1)。相关性分析显示 ,P2 7和cyclinD1在胃腺癌组织中呈反向表达。P2 7失活和cy clinD1过表达与胃腺癌浸润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P <0 .0 1)。结论 P2 7失活和cyclinD1过表达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癌变的分子指标 ,并可能与胃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h TER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 PCR- TRAP- EL 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组化法 )对 30例大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组织及 2 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 h TERT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大肠黏膜及大肠腺瘤性息肉 (P<0 .0 5 ) ;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 ) ;3相关分析显示端粒酶活性与 h TERT表达存在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h TERT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230例大肠息肉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息肉是消化道的常见病 ,多发病 ,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对于大肠息肉的早期诊断、治疗、大肠息肉癌变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我院 1998年元月~ 2 0 0 0年 3月间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有症状者 15 6 2例 ,其中检出大肠息肉 2 30例2 80颗 ,检出率为 15 %。现将本组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性别、年龄分布 :本组 2 30例中 ,男性 14 0例 ,女性 90例 ,男女之比为 1 5 6∶1,年龄 3岁~ 90岁之间 ,其中 <10岁组 5例 ,占 2 2 % ;10岁~ 19岁组 7例 ,占 3% ;2 0岁~ 2 9岁组 18例 ,占 7 8% ;30岁~39岁…  相似文献   

18.
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Bcl-2及Bax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Bcl- 2及Bax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DAB法检测了 15例人正常结肠黏膜 ,2 0例慢性结肠炎 ,5 0例大肠癌旁组织 ,30例腺瘤样息肉及 5 0例大肠癌组织中Bcl- 2及Bax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Bcl- 2在正常结肠黏膜、慢性结肠炎、大肠癌旁组织、腺瘤样息肉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6 7% ,10 % ,38% ,4 6 .7% ,76 %及呈递增趋势 ;Bax在五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6 7% ,75 % ,78% ,76 .7%及 82 % ,五组之间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其阳性表达程度在正常组织、腺瘤样息肉、大肠癌三组之间呈递减趋势 ,强阳性表达分别为 2 0 % ,10 %及 2 % (P <0 .0 5 ) ;在大肠癌Duke’s分期A ,B期中Bcl- 2表达却显著高于C ,D期。结论 :Bcl- 2在正常结肠黏膜、慢性结肠炎、大肠腺瘤样息肉、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递增趋势 ,而Bax在正常结肠黏膜、大肠腺瘤样息肉、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呈递减趋势 ,提示Bcl- 2表达上调和Bax表达下调与大肠黏膜癌变过程有关 ;Bcl- 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Duke’s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郑小文  王连源  苏红 《广东医学》2001,22(7):601-602
目的 了解大肠息肉的发生概况及息肉癌变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该院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息肉83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息肉大小、分布、病理类型及癌变情况。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上达高峰,管状腺瘤占73.8%,息肉癌变与息肉大小及病理类型的关键密切,乳头状腺瘤癌变率最高(P<0.01)。结论 大肠息肉临床常见;尤应重视对中老年患者的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2年该院收治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大肠息肉患者837例,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各组检出率、性别结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结果 各组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老年组高于青、中年组,发病年龄向年轻化发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男性大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老年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组男性检出率高于老年组男性,老年组女性检出率高于青、中年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为主,中、老年组以大便性质改变为主;老年组大于或等于1 cm、无蒂、多发息肉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非腺瘤性息肉多于腺瘤性息肉,青、中年组非腺瘤性息肉构成比高于老年组,老年组腺瘤性息肉构成比、癌变率均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患大肠息肉、发生癌变风险均高于青、中年,近年大肠息肉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应根据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的特点制订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