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帕罗西汀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门诊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QOL)及其抗抑郁治疗后生命质量的疗效。方法多中心合作研究,180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6月,采用HAMD-17、HAMA和SF-36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月和6月评价。结果1)门诊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低(QOL评分<50分),尤其<30岁者;2)合并焦虑症状抑郁症组患者的QOL总分[(41.04±12.95)分]明显低于单纯抑郁症组[(48.36±15.76)分],特别在生理功能(PF)、活力(VT)、社会功能(SF)和精神健康(MH)等方面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抗抑郁治疗后QOL评分显著提高,6月后>70分(P=0.00),以<30岁者和合并焦虑症状者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有明显降低,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其QOL水平和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研究临床痊愈的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50例急性抑郁症患者、5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定,使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生命质量。结果:临床痊愈患者的生命质量中除了生理功能维度(PF)之外,其余的维度都得到了显著性的改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除了PF之外其余维度都存在较低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绩论:抑郁症患者通过治疗以后生命质量出现显著性改善,但依然低于健康人群,影响抑郁症患者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人格特征、痛期的焦虑症状、抑郁反复发作等,需要临床给予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门诊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QOL)及其抗抑郁治疗后生命质量的疗效.方法 多中心合作研究,180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6月,采用HAMD-17、HAMA和SF-36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月和6月评价.结果 1)门诊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低(QOL评分<50分),尤其<30岁者;2)合并焦虑症状抑郁症组患者的QOL总分[(41.04±12.95)分]明显低于单纯抑郁症组[(48.36±15.76)分],特别在生理功能(PF)、活力(VT)、社会功能(SF)和精神健康(MH)等方面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抗抑郁治疗后QOL评分显著提高,6月后>70分(P=0.00),以<30岁者和合并焦虑症状者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有明显降低,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其QOL水平和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月经失调的女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筛选女性抑郁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并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生命质量。结果:女性抑郁症患者月经失调组与非月经失调组间HAMD总分、焦虑化、认知障碍、HAMA总分以及精神性焦虑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女性抑郁症患者月经失调组与非月经失调组生命质量的比较中,月经失调组的女性抑郁症患者在躯体疼痛(BP)、精力(VT)、精神健康(MH)三个维度上明显低于非月经失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五个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月经失调组的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并且生命质量明显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8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末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1)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中的生理机能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37),精神健康与患者的家庭史和本次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和-0.48).(2)生命质量总分及因子分与多项HAMD、HAMA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3)治疗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提高与HAMD、HAMA总分及焦虑、行为阻滞等因子分的下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本次病程及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关系密切,随着情绪的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 36),汉密顿抑郁量表 17项 (HAMD17 )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 8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第 4周末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1)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中的生理机能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 37),精神健康与患者的家庭史和本次病程呈显著负相关 (r值分别为 -0. 35和-0. 48)。(2)生命质量总分及因子分与多项HAMD、HAMA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 01 )。(3)治疗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提高与HAMD、HAMA总分及焦虑、行为阻滞等因子分的下降呈显著正相关(P<0. 01)。结论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本次病程及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关系密切,随着情绪的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情绪及人格特征,并与抑郁症、焦虑症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综合医院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敏感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躯体形式障碍36例,抑郁症30例,焦虑症34例.对所有入组病例采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SCL-90、EPQ测试,就其症状、情绪及人格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CL-90方面:躯体形式障碍组因子分≥2的因子依次为躯体化、焦虑、睡眠障碍(其他)、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其躯体化因子分高于抑郁症组(2.76±0.76 VS2.29±0.17),也高于焦虑症组(2.76±0.76 VS2.32±0.23),焦虑因子分低于焦虑症组(2.35±0.23 VS2.78±0.31),抑郁因子分低于抑郁症组(2.23±0.35 VS 2.7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方面:躯体形式障碍、抑郁症、焦虑症三组患者的P、N分均较高,E分均较低;躯体形式障碍组及焦虑症组的N分高于抑郁症组(62.78±6.70 VS55.67±9.26,61.18±6.97 VS55.67±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的P分高于躯体形式障碍组(63.67±8.50 VS 58.75±7.40)及焦虑症组(63.67±8.50 VS 58.8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以躯体化症状最为突出,存在多种躯体不适,同时又伴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负面情绪,其躯体化症状程度高于焦虑症及抑郁症,但抑郁、焦虑情绪的程度分别低于抑郁症及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人格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相似,以内向、情绪不稳定(神经质)及精神质为主;在神经质维度方面,躯体形式障碍及焦虑症患者为突出;在精神质维度方面,抑郁症患者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氟西汀和氟伏沙明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疗效及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氟伏沙明治疗。比较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社会和工作适应状况问卷(W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测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含躯体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与精神健康(MH)8个维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WSA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PF、GH、VT、SF、RE与M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疗效及对其社会功能改善效果优于氟伏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共病因素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有无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与人格的关系.方法:对88例抑郁症患者及与之匹配的9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应付方式问卷评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SDS, SAS, EPQ的N, P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PQ的E维度、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 有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组相对于无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组,SDS, SAS, EPQ的N, P两个维度的得分明显较高,积极应付方式得分明显较低. 相关、回归分析表明SAS, EPQ的E维度及积极应付方式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三者可解释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变异的52.0%.结论:抑郁症患者发病期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神经质、精神质比对照组明显,这些特征在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 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比无焦虑症状的患者人格特征更偏内向,更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 较少采用积极应付方式可能是抑郁症状患者人格特征之一,纳入人格特质的E维度之中.  相似文献   

10.
月经失调的女性生命质量与其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月经失调的女性生命质量与其人格特征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41例中国汉族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月经健康问卷调查月经状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生命质量。结果:(1)女性月经失调组与非月经失调组精神质与内外型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质人格特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月经失调组的女性人格维度中精神质与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有着负相关,内外向特征与精力(VT)、精神健康(MH)有着正相关,神经质特征与生命质量的八个维度均有负相关(P<0.05~0.01),痛经和PMS与情感职能有着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女性月经失调组以神经质人格特征为主,并且影响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比较轻性抑郁障碍(Min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临床症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方法选择288例MDD患者(MDD组)和222例MinD患者(Min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生活事件量表(L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作为评估工具,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结果 MinD组与抑郁有关症状的发生率和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MDD组(P〈0.01,P〈0.05);两组生活事件发生率相近,但MDD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强于MinD组(P〈0.01)。PSSS、TCSQ和EPQ显示,与MDD组比较,MinD组朋友支持因子分较低;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内外向因子分较高,神经质因子分较低(P〈0.01或P〈0.05)。结论与MDD比较,MinD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低;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较轻,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具有较好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和比较轻性抑郁障碍(Min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临床症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方法 选择288例MDD患者(MDD组)和222例MinD患者(Min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生活事件量表(L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作为评估工具,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结果 MinD组与抑郁有关症状的发生率和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MDD组(P<0.01, P<0.05);两组生活事件发生率相近,但MDD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强于MinD组(P<0.01).PSSS、TCSQ和EPQ显示,与MDD组比较,MinD组朋友支持因子分较低;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内外向因子分较高,神经质因子分较低(P<0.01或P<0.05).结论 与MDD比较,MinD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低;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较轻,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具有较好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反常失眠症患者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及睡眠正常者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1:1:1配对病例对 照研究,收集2013年3月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的63位反常失眠症患者为病例组,为每1例病 例组患者配1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和1例睡眠正常的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完成艾森克人格问卷。结果:病例组艾森 克人格问卷精神质维度、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得分分别为52.1±10.2,49.6±9.8,56.0±12.0。病例组有精神质或精 神质倾向者的比例(31.7%)高于原发性失眠对照组(7.9%)(χ2=11.228,P<0.0125)和健康对照组(0)(χ2=23.774,P<0.0125); 性格外向和外倾者的比例(19.0%)高于原发性失眠对照组(3.2%)(Z=–4.047,P<0.0125),但低于健康对照组(60.3%) (Z=–4.754,P<0.0125);情绪不稳或倾向不稳者的比例(46.0%)高于健康对照组(0)(χ2=37.670,P<0.0125),与原发性失 眠对照组(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8,P>0.0125)。结论:反常失眠症患者整体上人格特征未达到明显病态的 水平,有明显高于正常人和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精神质倾向,性格较原发性失眠患者更倾向于外向,在神经质特征上 与原发性失眠患者相当,均异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某大学2085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较高(M=2.76,SD=0.41);男女生在自我认知(t=2.466,P=0.014)和未来计划(t=3.977,P=0.000)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贫困和非贫困的学生在社会支持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073,P=0.038)。②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外向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94,0.459),与神经质、生活事件、SCL-90总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70,-0.170,-0.153)。③外向性、社会支持、神经质及生活事件能显著地预测心理弹性,解释率达29.9%。结论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良好,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人格特点、生活事件密切相关,能较好地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暴力对女性抑郁症自杀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T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72例抑郁症患者(有家庭暴力组45例,无家庭暴力组41例)进行评定,并将两组评定结果加以比较。结果:①有家庭暴力组与无家庭暴力组患者自杀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有家庭暴力组EPQ的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方式及总社会支持评分与无家庭暴力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有家庭暴力的女性抑郁症患者自杀程度高,具有精神质和不稳定个性、消极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缺乏。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及其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人格特点,并探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26例及健康体检者128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其进行评估。结果(1)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精神质和神经质或精神稳定性得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3)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与E量表(内外向)均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E量表(内外向)、N量表(神经质或精神稳定性)均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低,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并具有孤独、情绪不稳定等人格特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人格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人格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HAMD≥8分者为抑郁组,HAMD<8分者为疾病对照组。所有患者应用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年)4个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组的负性事件应激量和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均较对照组高(P<0.01),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主观支持度及对支持利用度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艾森克人格测验(成人)N值较对照组大,而E值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前的负性生活事件量多、消极的应对方式、主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以及内向神经质的人格特质可能是影响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初发脑卒中后抑郁(PSD)各时期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别在入院1、3、6及12个月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患者进行评定,统计PSD在各时间点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卒中后抑郁在1、3、6、12个月时PSD的发病率分别为18.75%、29.03%、37.70%、31.03%;卒中后1、3、6个月时PSD者女性及内向性格占比均显著高于非PSD者(P<0.05),且卒中后3、6、12个月时PSD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低于非PSD者,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非PSD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卒中后1个月时PSD的发生率与内向性格及女性有关联性(P<0.05);3个月时PSD的发生与女性、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及神经功能缺损有关(P<0.05);6个月及12个月时,PSD的发生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及神经功能缺损有关(P<0.05)。 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诊疗中,早期应密切关注女性、性格内向者,中、晚期应加强对低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者及社会支持者和伴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者的监护,提前预防,尽早治疗,以降低本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式Tuckman拖延量表(TPS)和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对4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拖延总分为(48.51±7.66)分,89.4%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表现.男女生[(47.95±7.84)分,(48.95±7.43)分]、是否独生子女[(48.64±7.49)分,(48.45±7.81)分]和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拖延行为上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大五人格五因素中,拖延与神经质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r=0.235,P<0.01),与外向性(r=-0.180,P<0.001)和严谨性(r=-0.198,P<0.01)存在显著性的负相关.大五人格的神经质、外向性、严谨性三个因素可在14.0%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变异.结论 拖延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神经质、低外向性和严谨性的个体更易拖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人格特质特征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162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测验成人版、生活方式自评量表于出院前1日分别测量患者的一般情况,抑郁、焦虑症状,外向性、神经质或情绪、精神病性、人格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