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IL-1、IL-6和活化枯否细胞(Kc)产物对氏疟原虫红外期(EEF)发育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IL-1、IL-6或合用,3h后接子孢子(Sp);42h后观察EEF发育情况;建立大鼠肝细胞-约氏疟原虫体外培养模型,Sp接种后2h加IL-1、IL-6及激活后Kc培养上清,观察对EEF发育的影响。结果:IL-1组、合用组Sp发育率明显降低,IL-6组无明显下降;IL-1、IL-6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2.
约氏疟原虫红外期相关蛋白识别及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混和于宿主蛋白的约氏疟原虫红外期蛋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制备针对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的免疫血清,通过免疫印迹识别肝细胞内疟原虫裂殖体的相关蛋白,并对识别的蛋白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结果通过免疫印迹成功地识别了疟原虫相关的蛋白,经MALDI-TOF-MS获得肽指纹图谱,以Mascot软件分析并在疟原虫蛋白数据库中检索到了相匹配的多肽。结论应用免疫印迹与肽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存在于复杂混和物中的红外期疟原虫蛋白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4.
近些年来对肝癌患者越来越多地应用免疫治疗,常用的有IFN、IL-2、TNF等。肝枯否细胞(KC)对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的监视作用。本室曾报道济南假单胞菌苗(PJV)能使正常大鼠及肝癌大鼠的KC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及抗癌细胞作用增强[1,2]。本实验进... 相似文献
5.
大白静脉内接种子孢子(SP)后24小时(h),灌服硝喹醋酸盐(1mg/kg)单次剂量,在不同时间活检或活杀动物,检查红外期原虫,其中部分动物并作血检,观察原虫血症。结果。①接种SP后48h,给药组动物肝组织内原虫密度较低,退变原虫发生率高;54、65和72h红外期原虫核大小不等,与原虫体积不相称,核团块大小不一,数量增多;并可见到白细胞浸润的变性原虫;在接种SP后72h内,均未发现成熟红外期原虫。②给药组8只动物中仅一只血检阳性。但密度低,虫现前斯长。实验结果表明硝喹对约氏疟原虫具有病因性预防效果,并提示硝喹可能通过抑制核分裂而影响红外期原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用葡萄球菌肠毒素A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脾细胞所获得的γ-干扰素(IFN-γ),于接种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前5h静注于Wistar大鼠体内,子孢子接种42h后肝内红外期(EEF)数量显著减少,其子孢子发育率仅为对照组的7%~20%,但EEF的大小及成熟度均未受影响。大鼠接种子孢子后2h给IFN-γ共孵40min,然后超速离心洗脱IFN-γ后再接种于大鼠,则红外期的密度、大小、成熟度也均类似于对照组。结果提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江西稀土镧对(La^3 )对小鼠肝脏枯否氏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氯化镧溶液40μmol/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从碳粒廓清试验。光镜和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静脉注射氯化镧以后24小时,显著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活性和抑制肝脏枯否氏细胞的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Wistar株大白鼠尾静脉注射子孢子后2h及16h,腹腔内注射毫菊氯仿提取物70mg/kg两次,42h时肝内红外期疟原虫数量明显减少,其形态大小、成熟度均受到影响,结果提示是菊氯仿提取物对肝内红外期疟原虫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1Ra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IL-6、IL-10、IL-13、IL-1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0)、阿霉素肾病组(B组,n=10)、阿霉素肾病IL-1Ra治疗组(C组,n=10)、阿霉素肾病生理盐水治疗组(D组,n=10),2周后检测尿24hUP、血清IL-6、IL-10、IL-13、IL-1、Al、T—ch、BUN、Scr。结果:B、C、D组血清IL-6、IL-10、IL-13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IL-1Ra治疗后,24hUP、T—ch较B、D组及C组IL-1Ra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l、IL-6、IL-10、IL-13水平均较B、D组及C组IL-1Ra治疗前增高(P〈0.05).IL-1血清水平较B组、D组、C组IL-1Ra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接近A组水平(P〉0.05)。结论:IL-1Ra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有明显治疗作用的同时能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6、IL-10、IL-13的血清水平。 相似文献
10.
硝喹对鼠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小鼠,灌服单剂量的硝喹(1mg/kg)后30min到24h,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动态观察了红内期疟原虫的形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光镜下,有些晚期滋养体核大而不能分裂,有些原虫胞浆中有散在的圆形红色颗粒,这些红色颗粒可能是电镜中观察到的自噬泡或膜性残体。在电镜下,最早观察到的是原虫线粒体肿胀,基质空化,粗面内质网扩张和排列紊乱,核糖体脱落和解聚。随后原虫膜性结构增生,在胞浆中形成多层螺纹膜或髓鞘样结构,核膜肿胀,增生,核周间隙增宽。药物作用晚期,原虫结构瓦解,形成大量自噬泡。结果表明,硝喹干扰了疟原虫的膜系统,胞浆系统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从多个环节发挥其抗疟效应。 相似文献
11.
对感染约氏鼠疟原虫配子体的小鼠分别一次灌服MP0090 5mg/kg和10mg/kg,2小时后供斯氏按蚊血餐。于第7、9、11天分别解剖蚊胃;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经两组药物作用的卵囊发育受抑制,其内胞质粗糙并出现许多空泡,正常结构几乎消失。在某些卵囊内,即使成孢子细胞已形成,但子孢子也呈现明显的空泡状。结果表明:MP0090具有间接阻断孢子增殖的作用,且浓度不同作用效果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13.
旁路活化补体对枯否细胞吞噬杀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明一定条件下,旁路活化补体可使KC吞噬杀菌功能失常。方法:观察定量培养的KC在ZAHS作用下吞噬杀菌及分泌杀菌致炎物质功能的动态水平;观察大鼠肠系膜注射ZAHS后肝组织的病理改变;以抗人C3、C5血清中和的ZAHS进行反证。结果:①ZAHS处理组,KC的PI和ICBA以及胸内O2^-水平先升后降,胸内ACP水平只降无升;ICBA与O2^-和ACP的水平均显著相关;各指标至6h降至最低;②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5a/C5aR通路对约氏疟原虫17XL(P.y17XL)的增殖及其对BALB/c小鼠致死率的影响。结论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BALB/c组和C5aR-/-BALB/c组,每组5只,相同剂量的P.y17XL(2×105)分别感染正常BALB/c组小鼠和C5aR-/-BALB/c组小鼠,于感染后0、2、4和6d观察两组小鼠原虫血症和存活率的变化,并且采用ELISA检测感染P.y17XLBALB/c小鼠血清中C5a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C5aR-/-组小鼠生存期缩短,P.y17XL在C5aR-/-组小鼠的原虫血症较野生株小鼠高(P<0.05),而P.y17XL感染小鼠的血清中C5a含量低于未感染的小鼠。结论 C5a/C5aR能够抑制P.y17XL的增殖,并能延长感染小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约氏疟原虫感染后协同刺激分子B7.1、B7.2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B7.1、B7.2分子在宿主抵抗疟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约氏疟原虫感染大鼠的动物模型,分别在感染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后2、12、24、48、72 h分离获得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定量分析B7.1、B7.2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在宿主感染约氏疟原虫后巨噬细胞B7.1、B7.2分子表达增加;B7.1上调较缓慢,并在72 h后出现回落;B7.2上调非常迅速,在48 h达到峰值,从72 h开始略有下降;在所选时间范围内B7.2的表达水平始终高于B7.1(P<0.05). 结论 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大鼠后,B7.1、B7.2分子表达水平发生改变,提示协同刺激因子参与了宿主免疫系统活化,推测该现象与受疟原虫感染哺乳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调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原代培养VSMCs增殖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制备活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以细胞计数和MTT染色评价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VSMCs增殖的影响,L-^3H脯氨酸掺入法和反转录PCR(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变化。结果活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促进VSMCs增殖,细胞计数和MTT染色结果随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渐增;L-3H脯氯酸掺入和RT-PCR示胶原合成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上升。结论活化巨噬细胞分泌促进VSMCs增殖和胶原代谢,此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喉乌头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B10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每天22.5、45 mg/kg白喉乌头灌胃,阳性对照组每天1 mg/kg雷公藤灌胃,每次灌胃1 mL,每天1次,连续4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滑膜组织B10细胞表面抗原CD19、CD5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IL-10、IL-12的水平。 结果模型组关节滑膜有水肿及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高剂量组轻微水肿,无纤维组织增生。模型组CD5、CD19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高(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CD5、CD19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TNF-α、IL-6、IL-12、IL-1β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TNF-α、IL-6、IL-12、IL-1β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白喉乌头可能通过调控B10细胞减少RA滑膜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EffectsofmosquitohemocytesonnormalanddegeneratedoocystsofPlasmodiumyoeliiandtheirroleinoocystmelanization¥HuangFusheng(黄复生);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