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017—2021年住院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方法从“浙江省卫生健康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院2017—2021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以ICD-10为标准对主要诊断进行分类汇总,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17—2021年宁波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死亡病例为5226例(1.12‰),男性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死率逐渐升高(P<0.01)。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共计4558例(87.22%)。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宁波市住院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制定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政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2年河南省睢县疾病监测点的人群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为今后疾病防治和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睢县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用 spss19.0分析死亡原因的分布特点及死因构成情况。结果:2012年死因顺位前五位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传染,分别占全死因构成50.9%、20.6%、15.1%、7.7%、1.3%,平均死亡年龄是70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造成人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夏区居民病伤死因情况,分析主要死因构成及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对辖区各医疗机构死因监测点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方法ICD-10编码后,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之死因信息登记报告系统进行审核统计.结果 2009-2011 年西夏区居民,死因顺位排在前5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882例、肿瘤543例、疾病和死亡的外因310例、呼吸系统疾病221例、消化系统疾病49例,分别占全部死亡原因的比例为39.71%、24.44%、13.96%、9.95%、2.21%、9.73%.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本区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应大力加强和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海省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期望寿命,发现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全省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平安县死因网络报告资料,分析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2011年平安县居民期望寿命为71.21岁,其中男性为68.87岁、女性为74.29岁;居民粗死亡率为489.85/10万,其中男性为542.60/10万、女性为435.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6.52/10万。前5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单病种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疾病、胃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交通事故和肝疾患。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死因,需要大力开展针对其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5.
6.
蔡凤华 《河北医学》2006,12(2):189-191
为研究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及时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老年人的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死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池市某院近5年住院病人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的防治及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7年-2011年住院死亡677份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病死率为0.98%;男性病死率1.37%,女性病死率0.57%,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为该院前3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64.11%。结论:男性、中老年、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患者为死亡高危人群,应重点加强这些高危人群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刘玉荣  黄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68-1168,1203
目前,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定期对慢病的动态分布进行分析,有助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1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某院住院死亡病例死因构成及特征,探讨住院死亡疾病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医院质量管理和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方法 调取陕西省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7490例死亡患者的全死因数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采用SPSS24....  相似文献   

10.
江门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江门市居民的死因,为制定本地区的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江门市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报告的居民死亡情况以<医学死亡证明书>的格式建立数据库,分析死亡居民的情况和死因.结果 当地居民年死亡率539.7/10万,死亡原因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损伤和中毒.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4%,是江门市目前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今后的卫生规划应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4年石家庄市居民死亡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年石家庄市居民死亡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4年石家庄市居民总死亡率660.84/10万,男性死亡率772.72/10万、女性死亡率543.2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按三大类疾病的死因构成分析,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达90.1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14年石家庄市居民的主要死因,需要大力开展针对其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状况,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7-2008年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状况。结果:2007-2008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占首位,其次为恶性肿瘤;市区高于农村;70-79岁年龄组最高,和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逐年增多,需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健康促进为手段,提高全社会的防病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13.
葛庆 《吉林医学》2009,30(21):2666-2667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为城市居民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白下区2004年-2008年城市居民循环系统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4年-2008年白下区居民年均死亡率为227.28/10万,其中男性患者死亡率为226.92/10万,女性为227.69/10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期间,白下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00,P〈0.001)。结论:循环系统死亡率近年来位居第一位且逐年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门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eathReg2005软件和Excel对2010-2012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江门市居民因慢性病死亡71 466人,占全死因86.53%,慢性病死亡率为604.78/10万,3年间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慢性病死亡率(664.00/10万)明显高于女性(544.4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71,P0.01)。慢性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因的93.40%。男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先天异常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慢性病死因顺位不相同。结论慢性病已成为江门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居民死亡率,须加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通河社区居民的死因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通河社区居民的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明显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逐渐下降,以脑血管、恶性肿瘤等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伤害已居于主要位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北京市平谷区居民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卫生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12—2016年北京市平谷区居民死因资料开展现况研究。结果 2012—2016年北京市平谷区共监测户籍人口2 000 263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构成比为13.10%。平谷区居民死亡率为736.1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65/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χ2=13.54,P<0.05)。<15岁组儿童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40%,15~<65岁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5.22%,≥65岁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3.91%。主要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平谷区居民死因顺位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男性和女性前三位死因顺位相同,与总死亡率死因顺位相同。结论 北京市平谷区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居民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提示应开展长期的慢性病监测和干预措施。男性成为多种疾病的高危人群。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应针对不同年龄组死亡原因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我院18a来内科疾病的死亡特点,提高临床治愈率,对常见疾病人群的防治提供参考,收集我院内科18a的1883例住院死亡病历,统计各系统疾病的死亡例数、病死亡及死因顺位。结果显示:年病死率从1981年的9.66%逐年下降至1998年的2.66%,平均病死率为3.87%。前5位的死因顺位在80年代依次是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消化系疾病;而90年代则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吉安市2013年居民死因构成、顺位及变化趋势,分析主要疾病死亡率,为疾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吉安市2013年死亡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通过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发现,2013年吉安市网络报告死亡病例中处于前5位的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消化系统疾病,五者合计占总死亡的87.63%。按三大类疾病的死因构成分析,发现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达82.43%。结论慢性非传染性是吉安市居民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市民提供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1 流行现状1 1 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1998年我国城市居民传染病死亡率已由 195 7年的 12 7 8/10万下降到 4 6/10万 ,但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分别由 3 7 2 /10万、4 7 6/10万和 3 9 3 /10万上升到 14 7 2 /10万、 114 8/10万和 14 9 5 /10万 ,当前心血管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分别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 ,恶性肿瘤居第二。心血管病死亡已高于日、法、瑞士、比利时等发达地区。 1999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COPD死亡占我国城市居民死因的 76% ,农村居民的 71%。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 1亿以上 ;…  相似文献   

20.
李红樱  田伟 《中国病案》2014,15(10):56-59
目的 对四川省某三甲医院1986年-2013年4月期间22023例住院死亡患者病案首页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对不同时期死亡疾病顺位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分析22023例住院死亡病例病死率及死亡疾病排序,分类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不同性别病死率差异比较运用x2检验进行分析.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总体呈现先略有降低,再逐渐升高的趋势.从1986年-2013年4月变化来看,病死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病死率在各个年龄段呈现出1986年-1996年组>1997年-2004年组>2005年-2013年4月组,依次为3.38%,2.60%和2.02%.男性和女性的病死率分别为3.07%和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4.466,P=0.000).不同时期,住院患者死亡疾病顺位有所不同.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住院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死亡疾病变化显示,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居于主导地位,且死亡高峰出现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示卫生预防重点应在于改善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对老年人群应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