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新鲜上颌骨标本10例20侧、成人全牙上颌骨标本18例36侧和20名全牙志愿者,分别暴露出上颌窦粘膜、上颌窦与上颌后牙牙根和CT连续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上颌窦的形态及其下壁的骨性和粘膜结构,用游标卡尺和CT三维重建工作站分别测量上颌后牙牙根至上颌窦下壁的距离。结果上颌窦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体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和粘膜隔。上颌磨牙的近中颊根至上颌窦的距离均较舌根、远中颊根近,由近及远依次为近中颊根、舌根和远中颊根。在标本及影像上的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上颌窦下壁的距离分别为(9.30±2.64)mm和(9.50±2.72)mm、(4.50±1.98)mm和(4.60±1.95)mm、(2.02±0.91)mm和(2.18±0.96)mm、(2.06±1.04)mm和(2.26±1.20)mm、(3.74±1.73)mm和(3.82±1.84)mm。结论(1)上颌后牙至上颌窦的距离以第1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2)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下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下颌骨标本10例、新鲜下颌骨标本10例和成人全牙下颌骨标本20例,分别暴露出下颌管截面、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和下颌管与下颌后牙牙根.观察下颌管的形态、走行和下牙槽神经、血管的排列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下颌后牙牙根尖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结果:下颌管呈椭圆形,自磨牙牙根尖舌侧和前磨牙牙根尖颊侧的下方走行;下颌管内的下牙槽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上方.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的距离以第2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2磨牙、第1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下颌磨牙的远中根至下颌管的距离均较近中根近.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最短距离分别为(8.19±0.87) mm(左)和(8.29±0.88) mm(右)、(7.38±0.85) mm、(3.30±0.66) mm、(2.98±0.77) mm(左)和(2.92±0.75) mm(右)、(3.82±0.63) mm(左)和(3.86±0.64) mm(右).结论:下颌管的应用解剖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和根尖孔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牙髓透明法对 347颗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的数目和形态进行观察。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可分为Ⅰ、Ⅱ、Ⅲ、Ⅳ型。其中Ⅰ型 (单根单管型 )占 83 86 % ,Ⅱ型 (单根双管型 )占 4 6 1% ,Ⅲ型 (单双管混合型 )占 11 2 4 % ,Ⅳ型 (双根双管型 )占 0 2 9%。应用XTT— 3A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对 347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系统形态进行观察 ,根尖分歧出现率 15 6 3% ,根尖分叉出现率 2 4 3% ,根管侧支出现率 1 0 8%。并对 347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孔与根尖顶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 ,根尖孔位于根尖顶者占 88 14 % ,位于旁侧者占 11 86 %。并就上述内容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植入部位牙槽骨骨皮质厚度是影响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颌骨骨皮质厚度对选择微种植体植入部位和预测种植成功率十分重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患者上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分布规律。方法:获取52例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男女各26例,测量男、女两组上颌骨14-15间、15-16间、16-17间、24-25间、25-26间、26-27间距离牙槽嵴顶分别为2,4,6,8 mm水平的颊侧骨皮质厚度。结果与结论:1组内比较:在女性组中,左侧与右侧上颌后牙区根间颊侧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颌5-6根间距离牙槽嵴顶2 mm水平处的颊侧皮质骨厚度低于距离牙槽嵴顶8 mm水平处(P0.05),上颌6-7根间距离牙槽嵴顶2 mm水平处的颊侧皮质骨厚度低于距离牙槽嵴顶8 mm水平处(P0.05),颊侧骨皮质厚度在同一根间位置表现出由牙槽嵴向根尖增厚的趋势,距离牙槽嵴顶8 mm水平处最大;在距离牙槽嵴顶8 mm水平处,上颌4-5根间骨皮质厚度低于6-7根间(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表现相同。2组间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对应位点的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上颌4-5、5-6、6-7根间距离牙槽嵴顶2,4,6,8 mm水平的双侧颊侧皮质骨厚度均可满足微种植钉植入要求;从第一前磨牙往牙弓后部移行,颊侧骨皮质骨厚度在各位点分布较均匀;上颌后牙区颊侧距离牙槽嵴顶6 mm以上的范围多靠近上颌窦,植入时避开此区,防止上颌窦穿通;颊侧骨皮质厚度由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逐渐增大,越靠近根方,厚度越大,植入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初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陈黄琴  黄彬 《解剖与临床》2011,16(2):164-166
目的:探讨下颌前磨牙生理性根尖孔的形态特征,为根管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1颗下颌前磨牙,借助体视显微镜观察其根尖解剖形态并测量生理性根尖孔的长径、短径和圆度.结果:81颗下颌前磨牙共98个根管,2根管7颗,3根管5颗.生理性根尖孔最常见的形态是椭圆形,长径为(0.338±0.118)mm,短径为(0.233±0.079)mm,圆度1.307±0.25.结论:下颌前磨牙生理性根尖孔的形态复杂,在根管预备、根管填充前应仔细探查并且预先确定合适的初尖锉的大小,镍钛器械和热牙胶充填技术应用在根管治疗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全牙上、下颌骨标本和志愿者全牙CT重建影像各20例,观察上颌窦下壁的凸起结构和下颌管的走行,测量上颌窦下壁、下颌管上壁至牙根的距离.结果:上颌窦系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在标本及影像上的上颌窦下壁至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的距离左、右分别为(9.30±2.64)mm和(9.50±2.72)mm、(4.50±1.98)mm和(4.60±1.95)mm、(2.02±0.91) mm和(2.18±0.96)mm、(2.06±1.04) mm和(2.26±1.20)mm、(3.74±1.73)mm和(3.82±1.84)mm.下颌管自牙槽窝下方走行,其舌侧骨板较厚.在标本及影像上的下颌管上壁至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的距离左、右分别为(8.36 +2.34) mm和(8.42±2.42)mm、(7.36±2.21)mm和(7.52±2.18)mm、(3.22±1.40)mm和(3.36±1.85)mm、(2.96±1.54)mm和(2.84±1.55)mm、(3.64±1.72) mm和(3.88±1.76)mm.结论:上颌窦、下颌管至牙根的距离测量,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和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利用X线片三维重建患者股骨近端髓腔,为患者设计定制型股骨柄.并根据80根股骨样本CT图像,构建了一个中国人股骨近端平均截面数据库.数据库的构建使利用X线片重建患者股骨近端髓腔成为可能.基于X线片三维重建股骨近端髓腔的软件已被开发出来,其中包括提取患者股骨腔数据以及构建出患者股骨近端髓腔数据库等.利用这个软件重建患者股骨近端髓腔较为方便,费时较少,同时可解决一些临床上无法用CT片重建患者股骨近端髓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牙槽后动脉(PSAA)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位置关系,为上颌窦底提升术等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15年6—12月,对10%甲醛溶液固定的1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的PSAA进行解剖,观察PSAA的走行特点。分别以上颌窦底、牙槽嵴顶为参照面分为上颌窦底组、牙槽嵴顶组,以上颌第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第一前磨牙为标志点,分别测量PSAA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 PSAA由上颌动脉进入翼腭窝前发出,沿上颌骨体颞下面下行,发出分支与上牙槽后神经伴行进入牙槽孔;继而在上颌体内或上颌窦黏膜外经过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上方呈弓形向前上内走行,并发出分支止于上颌磨牙及前磨牙牙槽突颊侧牙根和黏膜。PSAA在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处与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15.57±0.53) mm、(16.07±0.30) mm、(18.96±0.43) mm、(21.27±0.61) mm,与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分别为(6.68±0.26)mm、(7.26±0.34) mm、(8.54±0.45) mm、(9.81±0.43)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SAA在由上颌第二磨牙向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走行过程中,与上颌窦底和牙槽嵴顶的距离均在上颌第二磨牙处最短,与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距离逐渐加大,准确测量PSAA在不同标志点与上颌窦底、牙槽嵴顶间的距离,为临床口腔外科相关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有助于减少术中PSAA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胡明  吴大明  吴友农 《医学信息》2007,20(3):365-367
目的探讨牙科数字成像系统(radiovisiography,RVG)判断根管类型的一致性。方法选择100个新近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分别摄颊舌向和近远中向RVG影像,然后制成透明牙。经1位医生间隔1个月的两次分别读RVG影像和观察透明牙,判断根管类型。计算两次读RVG影像、观察透明牙以及两种方法判断结果间的Kappa值并分析。结果读RVG影像结果间的Kappa值为0.7704,高度一致;观察透明牙结果间的Kappa值为0.9324,完全一致;两次读RVG影像和观察透明牙结果间的Kappa值分别为0.3793和0.329,一致性均不合格。结论RVG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精确判断根管形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IAE)发生率、急性发作指数(FUI)及相关因素。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4例在湖南旺旺医院口腔科就诊需行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成两组,A组101例患牙采用双敞法制备根管;B组103例患牙采用根向深入法制备根管。记录相关数据,如患者年龄、性别、牙位、患牙治疗前状况(包括牙髓及根尖周状况、治疗前疼痛、窦道)及根管器械制备后1周内出现的症状。结果 204例患牙EIAE的发生率为13.24%(27/204),FUI值为3.51±1.36。双敞法组EIAE的发生率(21.78%)明显高于根向深入法组(4.8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敞法组FUI值(5.53±1.09)明显高于根向深入法组(1.79±0.76)(P〈0.01)。根尖X线透射阴影阳性患者EIAE的发生率和FUI值明显高于根尖X线正常者(P〈0.05);治疗前有疼痛和无窦道患者EIAE的发生率和FUI值明显高于无症状者(P〈0.05);EIAE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牙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根向深入法制备根管能显著降低EIAE的发生率及急性发作程度,根尖X线透射阴影阳性、治疗前疼痛和根尖无窦道的患牙能增加EIAE的发生率及急性发作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