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情况,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及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3140例儿科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6例,医院感染率为3.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感染.结论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二级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出院患儿院内感染临床特点,探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某二级综合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 89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患儿1 89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2.54%,其中2012年感染率最高为3.37%,并呈下降趋势,2015年感染率最低为2.00%;感染部位中以上、下呼吸道及口腔黏膜感染为主,共占79.17%(38/48);随着抗生素使用种类数量增多,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其中未使用抗生素院内感染发生率0.66%,3种及以上联用达7.14%;院内感染者住院天数、住院费、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无院内感染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与控制儿科院内感染,加强对感染患儿的有效预防及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医院儿科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状况,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2012年儿科住院患儿并发医院感染21例,感染率3.45%。2013年儿科住院患儿并发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2.26%。与2012年相比,2013年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呈下降趋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3年1228例患儿医院感染共35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1.4%,其次是消化道和泌尿道。结论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护理干预重点放在控制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方面,只有高度重视预防院内感染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近二年儿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1月2015例儿科住院患儿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发现医院感染61例,感染率为3.0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 50.81%,新生儿较普通儿童多,口腔感染有上升趋势. 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季节、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金梅  焦若萍  邱霞  余小华 《中外医疗》2008,27(14):159-160
目的 调查综合性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探讨对策.方法 对医院3年住院患儿7679例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 305 例患儿发生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97%,感染部位以消化道、呼吸道多见.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儿的基础病、年龄、住院时间长、不合理使用抗菌素有关.结论 医院感染与患儿的基础病、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抗菌素的应用密切相关,故因缩短住院日,合理应用抗菌素,加强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综合儿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7~2008年儿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1月2015例儿科住院患儿的病历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比、研究、总结。结果发现医院感染61例,感染率为3.0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0.81%,新生儿较普通儿童多,口腔感染有上升趋势。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季节、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其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5 583例住院病例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5 583例患儿中有160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2.87%,漏报率为8.75%;发生感染部位最多为上呼吸道,化脓性脑膜炎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不同月份感染率有所不同,8月份院内感染平均发生率最高。结论: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病种、季节、环境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的1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探讨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医院感染以婴幼儿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居多。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医院感染还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关。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加强儿科病房环境质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宋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72-72,107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合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60例患儿临床资料;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构成、是否实施侵袭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是否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260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90例,占7.14%;观察组患儿年龄小、实施侵袭性操作多、住ICU、预防抗生素比例高(P〈0.05),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住院患儿合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护理人员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病房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以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47例,分析儿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隐患,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47例,感染发生率为0.99%。其中2010年1.67%、2011年1.13%、2012年0.71%、2013年0.34%,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住院环境质量,注意无菌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陈萍 《华夏医学》2000,13(4):530-53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内易感因素不断增加,医院感染问题因之日益突出。为了解我院儿科患儿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预防控制管理措施,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对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儿科及NICU住院的3423例患儿其中115例发生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如下。1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3423例儿科和NICU住院的儿科病历进行查阅并按统一表格登记。医院感染标准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规定的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由病历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提供。2 结果2.1 医院感染率 我院3年住院患儿中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前后儿科病房住院患者各98例,分析我院开展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前后对我院儿科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感染人数和感染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促使医院对感染进行预防,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前后儿科病房住院患者各98例,分析我院开展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前后对我院儿科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感染人数和感染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护理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促使医院对感染进行预防,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其预防策略,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1-12月1026例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NICU患儿1026例,发生医院感染23例,26例次,医院感染率2.24%、例次感染率2.53%、日感染发病率2.73‰,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感染部位以血液系统、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26.92%,23.08%;呼吸机使用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2.61%和22.73‰。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吴丽群  刘颦 《四川医学》2005,26(12):1506-1507
目的 探讨儿科疾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调查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儿科住院病历3975份。结果 3975例惠儿中发生医院感染108例,感染率为2.72%,感染部位以胃肠道最常见,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延长、季节、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病房管理,有助于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16.
734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先芳  付秀全  谭鸿  陈琳 《西部医学》2010,22(6):1081-1083
目的分析2008年医院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资料与依据。方法对医院2008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原因、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3831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34例,感染率3.08%,感染例次756例,例次感染率3.1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1.91%;其次为上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18.94%和4.22%;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见的有肺炎克雷伯氏菌(11.56%),大肠埃希菌(12.14%);革兰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65%;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5.72%,感染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最高。结论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环境质量的控制,加强感染病原菌的分析鉴定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态监测,加强医务人员宣传教育,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儿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科感染的因素,探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1月儿科住院病人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09年在儿科出院病人8 095例中发生感染的208例,感染率2.57%,其中2007年87例、2008年63例、2009年58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占92.3%。结论:通过对医院感染因素的分析,预防与控制儿科院内感染,必须加强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有效预防及控制,把预防婴幼儿医院感染的重点放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上,可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新生儿室住院的1512例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512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86例,感染率为5.69%,其中皮肤粘膜感染73例,占84.9%;体重在2.5kg以上的患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体重在2.5kg以下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是减少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武利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51-1452
目的了解和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的现状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床边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6月12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24例,感染4例,共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22%,例次感染率为4.83%.结论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提高用药的科学性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医院工作中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能否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1]。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探讨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作者对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5642例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