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属多发常见病,轻者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重者危及生命.Ebraheim等[1]报道人类颈椎在钩椎关节退变非常严重时才会导致横突孔狭窄,致椎动脉受压扭曲,血液流变学改变.韩伟等[2]将CSA称为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2.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血液流变学的观察王肇云1武翠梅2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国内报道很少。为探索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我们观察14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  相似文献   

3.
骨折病人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折病人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广东湛江解放军196医院(524039)梁鹿章,王亚章,孔禄生我院1991年1月~1993年1月观察了81例四肢及躯干骨折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其显示血液流变学观察的13项指标有9项显示异常,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1例中,男7...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松颈正骨加分型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推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仅采用松颈正骨治疗,观察组在松颈正骨基础上加分型针刺治疗,每2天1次,共治疗15次,以眩晕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参数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9例和7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松颈正骨加分型针刺均优于单纯的松颈正骨治疗。  相似文献   

5.
高粘滞综合征 (hyperviscositysyndrome ,HVS)是血液粘滞性增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等疾病易发生高粘滞血症 ,治疗高粘血症 ,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 ,受到临床广泛重视 ,我们采用低能量氦 -氖 (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 3 0例患者 ,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60~ 82岁 ,平均65 .2岁 ,其中高脂血症 2例 ,高血压病 6例 ,冠心病 8例 ,糖尿病Ⅱ型 11例 ,脑梗塞 (经CT检测证实 ) 3例 ,HVS诊断标准参照 1990年全国第三届血液流变学新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麻醉方式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可能与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而不同麻醉方式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不同,现就此进行综述,为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临床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亦称液流学,系研究血液的流动、变形,以及红细胞的粘滞性、血液凝固等流动和变形相互为因果的力学关系的科学,为生物流变学的一部分。Bingham(1920)介绍流动变形的普遍意义。Copley(1948)提出生物流变学概念(Bio-rheology);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流动特性如:血液流动性、血细胞变形;包括淋巴、脑脊液、关节液等的流变。1966年在冰岛召开首届国际血液流变学会议。1981年始创《临床血液流变杂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CSA)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对照组),每组20例。CSA组常规行连续腰麻穿刺置管,给予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CEA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和追加0.75%罗哌卡因8~10ml,两组患者麻醉平面均控制在胸10以下。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h(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48h(T4)各时间点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CSA组血浆黏度T2-T3降低(与T0比较,P〈0.05或0.01),全血低切黏度T3-T4低于T0(P均〈0.01)、全血中切黏度T2-T4均低于T0(P〈0.05或0.01),全血高切黏度T3-T4低于T0(P〈0.05或0.01);CEA组血浆黏度T1-T3降低(与T0比较,P〈0.05或0.01),全血低切黏度T2-T3低于T0(P〈0.05或0.01)、全血中切黏度仅T3低于T0(P〈0.01),全血高切黏度T3-T4低于T0(P〈0.05);上述各指标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腰麻同样可以改善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血液流变学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创伤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方法 选取创伤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以及其它骨创伤患者共 3组 ,每组 2 8例 ,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结果 创伤组和对照组比较 ,血小板、血脂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非创伤组和对照组比较 ,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血液高粘滞状态与创伤性ANFH无明显关系 ,但是可能参与非创伤性ANFH的发病。它的形成可能与高脂血症有关 ,同时还有其它未知病理因素参与。在临床上对有ANFH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 ,可能起到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保肾康片,治疗组予益肾活血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益肾活血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慢性缺血性肾病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入选60例慢性缺血性肾病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常规基础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尿素氮(BUN)及尿蛋白等,进行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液流变学、尿素氮(BUN)及尿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  相似文献   

12.
蝮蛇抗栓酶对骨内高压降压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实验随机将家兔一侧后肢于膝关节伸直位夹板外固定5周,制成固定侧胫骨上端骨内高压模型。对其全身和局部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发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大,血沉增快,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对上述模型应用蝮蛇抗栓酶(svate)连续治疗21天,骨内压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亦降低。本实验结果显示,蝮蛇抗栓酶通过改善骨内高压状态下的异常血液流变学状态可使骨内高压降低,从而认为血液流变学疗法可能成为临床治疗骨内高压症的一种新手段,而蝮蛇抗栓酶可能为其中高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尿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治尿毒症提供帮助,采用LIANG100血液流变学仪测定22例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血液粘度较正常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红细胞压积呈正相关(P〈0.01),与血肌酐水平呈负相相关(P〈0.01)。患者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延长(P〈0.001),血沉方程K值与正常相比明显偏高(P〈0.001),表明红细胞聚集呈加快状态,分析可能与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硬膜外麻醉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国产SA-B型多功能电脑血液流变学监测仪,对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硬膜外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麻醉后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均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增大。结论:硬膜外麻醉有助于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循环系统代偿能力差,硬膜外麻醉后容易发生循环抑制,连续腰麻(CSA)的并发症少,因其可以用滴定法用药,麻醉效果确切,麻醉平面容易控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小,血液动力学较硬膜外麻醉和单次腰麻更稳定,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广泛应用。自1996年Spinocath导管应用于CSA 以来,因其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而逐渐取代微导管用于临床麻醉。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对老年人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不完善时不能抑制术中应激反应,CSA能否更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观察拟用Spinocath导管CS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下老年手术病人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对家兔血液高凝状态下股动脉血管吻合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探索LMWH对高凝状态下血管吻合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日本长耳成年健康大白兔30只,间隔24小时经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穴E.coliO111押B4熏lipopolysaccharde熏LPS雪,共2次,每次50ug/kg,制备血液高凝状态。随机分为A、B、C三组,均切断右侧股动脉并立即在显微镜下行血管吻合,其中A组在血管吻合术前1天、手术中、术后1、2天分别腹腔注射LMWH一次(本实验实用的是速避凝),每次200u/kg;B组于术前1天、手术中及术后1、2天分别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ml;C组直接行右侧股动脉血管吻合,不用任何药物。A、B、C各组分别在术前、术后2小时、术后3天检测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A、B两组与C组的血液流变学值有显著的差异穴P<0.05雪,A组和B组血液流变学值无显著差异穴P>0.05雪;C组有2例血管栓塞,其它各组吻合的血管均通畅。结论速避凝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数值,改善血管吻合后血液的凝固状态,特别是能降低高凝状态下血管吻合的血液流变学值,有效地防治血管内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环节,也是肾移植手术中影响移植肾早期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200/0.5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溶液扩容半衰期长,可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HES还可抑制白细胞产生抗炎作用。有关HE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HE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6月,将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纳入检测对象,设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分别采空腹静脉血,采用北京中科富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LG-R-80C型半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包括全血高切浓度、全血低切浓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浓度、全血低切浓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指标的检测在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脉注射液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应用康脉注射液的28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比较他们在入院第2 d和45 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康脉注射液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全血粘度、红细胞沉降率和纤维蛋白原值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康脉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血液的粘滞性和聚集性,缓解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