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分布规律。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技术 ,对 2 5 2名中国汉族正常人的VEGF基因SNPs进行检测 ,并与文献报道的欧洲白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VEGF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位点C2 5 78A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中 ,CC为 48 8%、CA为 46 0 %、AA为 5 2 % ;C等位基因频率为71 8% ,A等位基因频率为 2 8 2 %。与欧洲白人相比较 ,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VEGF基因SNPs与欧洲白人显著不同 ,中国人低VEGF表达的 2 5 78A/A纯合子明显少于欧洲白人。  相似文献   

2.
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性炎症疾病,也是主要受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复杂性疾病。在过敏性反应过程中以体内分泌大量白细胞介素4(IL-4)、IL-5等细胞因子,产生大量IgE产物,聚集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大量炎症性细胞为主要特征。初始辅助性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活化后分化成2种表型和功能不同的亚型Th1和Th2细胞。Th1与Th2细胞分泌产生具有各自特征性的细胞因子,分别与细胞介导免疫或体液免疫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B1(AKT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双相情感障碍(B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BPD患者,设为BPD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10例健康受试者,设为健康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分析外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河北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HLA-DQB1)基因型遗传特性。方法对1914名河北地区汉族人群献血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于测序的分型技术(PCR-SBT)进行HLA-DQB1位点高分辨基因分型,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并与中国其他地区人群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1914名河北汉族献血者中共检出21个HLADQB1等位基因,其中频率大于0.0500的常见等位基因共6个,分别为DQB1*03∶01、DQB1*03∶03、DQB1*06∶02、DQB1*02∶02、DQB1*06∶01和DQB1*05∶01。结论河北地区汉族人群DQB1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基因分布有明显的地区特性,了解河北汉族人群HLA-DQB1的分布状况,有利于帮助临床寻找HLA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无关供者,同时为我国人群群体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有价值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凋亡(PDC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北方地区汉族SLE患者293例(病例组)和健康对照292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检测反应(LDR)进行基因型、等位基因型检测,并进一步进行测序分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PDCD1基因rs2227981位点多态性均以CC基因型为主(病例组为51.7%,对照组为56.9%),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PDCD1基因rs2227982位点多态性均以CT基因型为主(病例组为49.0%,对照组为48.6%),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PDCD1基因rs11568821位点多态性均以GG基因型为主(病例组为99.0%,对照组为99.3%),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单倍型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单倍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1基因rs2227981位点、rs2227982位点和rs11568821位点多态性不存在种族差异,上述三个位点多态性可能不是SLE发病的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1 hypertension,EH)患者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按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将四川省内的300例汉族EH患者分为动脉硬化组(214例)和非动脉硬化组(86例),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比较两组ALDH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与非动脉硬化组相比,动脉硬化组ALDH2基因AA/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2%vs 38.4%和34.6%vs 20.9%,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后,ALDH2基因多态性与EH患者动脉硬化相关( OR =0.399,95%CI:0.327~1.245,P =0.038)。结论四川省内汉族人群ALDH2基因多态性与EH患者动脉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 ABCG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C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碱基引物延伸的多重PCR法检测482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AD患者和513例对照者的ABCG1基因启动子区域rs1378577位点A/C多态性,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CAD易感性和病变血管数的关系。结果 rs1378577 A/C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CAD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状况、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后, rs1378577 A/C基因多态性与CAD无相关性( P>0.05);rs1378577 A/C多态性在CAD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之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以AA vs AC+CC分析时rs1378577 A/C多态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相关(OR 0.724,95%CI 0.526~0.995,P=0.047)。结论 ABCG1基因启动子区rs1378577位点A/C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显著的种族差异,近来已有研究报告显示维生素D受体基因(vitamin D receptor gene,VDR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性有关,但大多集中在高发病的欧美人群。目的:研究低发病的中国汉族人群VDR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探讨前列腺癌发病种族差异的原因。设计: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329受试者(103例前列腺癌患者、112例前列腺增生及114例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采集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所有受试者来自北方地区的汉族人群,均知情同意。干预:收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103例前列腺癌患者、112例前列腺增生及114例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应用基于PCR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方法,检测VDRG 3′区域三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aqI.BsmI和ApaI,并对该位点SNP分布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VDRG 3′区域三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aqI.BsmI和ApaI在病例与对照组中的分布,VDRG SNP分布与中国汉族人群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及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VDRG 3′区域三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北方地区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中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P&;gt;0.05),但TaqI和BsmI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高发患者群相比有显著不同。器官局限性前列腺癌组(T1~T2)Tt基因型以及携带等位基因A的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此外,在低分级组(Gleason&;lt;7)携带等位基因A的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1)。结论:结果显示VDRG 3′区域多态性在低发病的中国汉族人群与前列腺癌发病危险无关,但VDRG多态性在预测前列腺癌疾病进展有一定作用,TraqI和BsmI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高发患者群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病种族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汉族人群PKD2基因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人群PKD2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白细囊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进行多态性检测,取异常条带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判别PKD2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位点及类型。结果:从50名健康人中成功检测出2种多态性。第1种为PKD2外显子7的1716位碱基由鸟嘌呤置换为腺嘌呤,编码氨基酸仍为赣氨酸。第2种为PKD2外显子1的第420位碱基由鸟嘌呤置换为腺嘌呤,编码氨基酸仍为甘氨酸。结论:建立了PCR-SSCP直接检测我国汉族人PKD2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并成功检测出2种PKD2基因多态性,为开展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基因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忠明 《华西医学》1998,13(3):325-326
患者,男性,38岁,1990年11月6日因“口、眼干燥2年,发热20天”入院。2年前,无诱因开始出现眼干,口干,偶伴关节痛,门诊诊断为“干燥性角结膜炎”,予人工泪液处理,眼干可稍缓解,未进一步治疗。20天前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以上,外院予青...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汉族人群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序列进行分析,获取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的多态性信息,为探讨BP1蛋白结合区多态性与β-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收集110例健康中国汉族人群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序列,经DNA测序确定BP1蛋白结合区的多态性序列。结果显示:在中国汉族人群的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共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它们分别是-551位点C/T、-530位点(AC)n(AT)xTy。在-551位点存在C和T碱基,其频率分别为60.4%和39.6%,而-530位点(AC)n(AT)xTy多态性序列存在(AC)2(AT)9T5、(AC)2(AT)8T5、(AC)2(AT)7T7、(AC)3(AT)7T5、(AC)2(AT)8T9、(AC)3(AT)8T5、(AC)2(AT)10 T3、(AC)2(AT)11 T3和(AC)2(AT)7T5共9种单倍型,它们在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33.2%、29.1%、24.1%、5.4%、3.2%、1.8%、1.4%、0.9%和0.9%。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内,-530位点(AC)n(AT)xTy多态性信息丰富,其中(AC)2(AT)9T5、(AC)2(AT)8T5和(AC)2(AT)7T7是三种常见单倍型。(AC)3(AT)8T5是一种新类型多态性序列。这些(AC)n(AT)xTy多态性与β-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陕西省汉族人群miR-14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的关系。方法缺血性脑卒中组357例,对照组37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受试者携带CC基因型比携带TT基因型[(0R(95%CI):1.739(1.088-2.781),P=0.020]患IS的风险要高。或至少携带一个C等位基因的受试者比携带T等位基因的受试者更易患IS[OR(95%CI):1.243(1.003-1.539),P=0.046]。CC基因型患者血浆叶酸水平低于TT基因型患者。结论在汉族人群中,microRNA-14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IRF7/KIAA1542(rs4963128,rs2246614)和STAT4 (rs7574865)基因多态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SLE易感性的关系,探讨这些基因多态性与SLE患者狼疮肾炎和自身抗体产生及各种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ALDI-TOF-MS基因分型法对748例SLE患者(SLE组)和75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关联分析.同时采用IIF法检测抗dsDNA抗体,采用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并分析这些抗体与SLE的关系.结果 在健康对照组中rs574865(STAT4)T/T、T/G、G/G基因型频率和T、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45.6%、45.0%、32.2%、67.8%,SLE组为17.0%、48.1%、34.9%,41.0%59.0%,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0,P<0.01).另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中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而且在3个遗传模型(加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下基因型频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s4963128和rs2246614(IRF7/KIAA1542)2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SLE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9、5.32,P均>0.05),但rs2246614位点基因型频率在隐性遗传模型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4963128位点基因型频率在3个遗传模型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症状分析结果显示,rs4963128(IRF7/KIAA1542)在狼疮肾炎组(OR=2.69,95% CI=1.89~3.82,P<0.01)、抗SSA抗体组(OR=0.61,95%C/=0.43~0.87,P<0.05)和抗SSB抗体组(OR=0.36,95% CI=0.23~0.56,P<0.01)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同时,rs2246614在关节症状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4,95% CI:1.06~1.69,P<0.05).结论 rs7574865(STAT4)与中国汉族人群SLE易感性相关.rs4963125,rs2246614(IRF7/KIAA1542)虽然与SLE易感性无明确相关性,但却与SLE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如狼疮肾炎、关节症状)和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产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RCA1基因启动子区rs799906位点和编码区rs79991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广东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Sequenom Mass Array iPLEX GOLD系统对107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及93例健康对照者的BRCA1基因两个SNP位点(rs799906,rs799917)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rs799906位点TT、TC和CC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有差异(χ2=8.407,P=0.018)。相对TT基因型而言,TC杂合型能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OR=2.566;95%CI:1.101~5.983;P〈0.05),但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χ2=2.169,P=0.141)。rs799917位点CC、CT和TT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和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3.994,P=0.136;χ2=0.903,P=0.342)。结论 BRCA1多态性位点rs799906TC杂合型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有相关性;而rs799917位点多态性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控微小RNAs(miRNAs)成熟通路相关基因与四川汉族人群胃癌易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7名四川汉族胃癌患者(病例组)和219名性别与年龄和病例组匹配的四川汉族人群(健康对照组)。运用高分辨率熔点曲线法(HRM)做基因分型,分别检测探讨调控mi RNAs成熟通路相关基因的2个SNP位点(DGCR8基因内的rs3757 G/A和AGO1基因内的rs636832A/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2组人群基因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rs3757G/A为χ2=4.31,P=0.12;rs636832A/G为χ2=0.65,P=0.72。同时,这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之间亦无明显差异:rs3757G/A为χ2=1.22,P=0.27,OR=1.22,95%CI为0.85-1.77;rs636832A/G为χ2=0.65,P=0.42,OR=0.88,95%CI=0.65为1.19。结论本组数据并未发现调控mi RNA成熟通路的相关基因的rs3757G/A和rs636832A/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四川汉族人群胃癌的易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汉族无偿献血人群Kidd血型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分子遗传学背景.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深圳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的74例汉族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细胞尿素溶血试验及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献血者的Kidd血型表型.采用PCR扩增JK基因第4~11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片段,并且采用直接测序法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①74例献血者的Kidd血型表型分别为Jk(a+b+)37例,Jk(a+b-)16例,Jk(a-b+)21例,未筛查出稀有Kidd血型表型Jk(a-b-).②74例献血者的DNA样本均成功扩增JK基因第4~5外显子、第6外显子、第7外显子、第8~9外显子、第10外显子、第11外显子区域.③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7例Jk(a+b+)表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存在第9外显子c.838G>A和第7内含子c.664-68C>T杂合突变.21例Jk(a-b+)表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为c.838AA和c.664-68CC纯合型,而16例Jk(a+b-)表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为c.838GG和c.664-68TT纯合型.74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均为第8内含子c.811+84TT纯合型.结论 深圳地区汉族献血人群Kidd血型系统中,除存在JK基因第9外显子c.838G>A(p.Asp280Asn)突变以外,还存在第7内含子c.664-68C>T碱基置换,该突变可能与JKa/JKb基因多态性相关.并且JK基因第8内含子均为c.811+84TT纯合型,其在中国人群中属于常见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男 ,6 7岁。全身酸痛、口干 0 .5 a,加剧 15 d。于 2 0 0 0 - 0 7- 16入院。患者于 0 .5 a前因全身疼痛、口干 ,曾在外院多次就诊 ,诊断为 型糖尿病等 ,经治未愈。近 15 d来 ,疼痛、口干加剧 ,体重减轻 ,而来我院。查体 :T38.1℃ ,消瘦外观 ,轻度贫血貌 ,双下肢皮肤干燥如鱼鳞病样 ,紫癜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无异常 ,肝脾肋下未触及。检查 :WBC5 .2 3× 10 9/L,N0 .418,L0 .41,M0 .113,ESR88mm/h,类风湿因子 131IU/ml(正常值 0 IU/ml~ 2 0 IU/ml) ,ENA多肽抗体谱、抗干燥综合征抗体 (SSA)5 2 KD( ) ,蛋…  相似文献   

18.
程佳  邬锐 《华西医学》2013,(12):1862-186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干燥综合征A型/B型抗体(抗SSA/SSB抗体)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系统检查,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利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结果 8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有27例(30.7%)存在周围神经病变。有或无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明显不同。有周围神经病变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抗S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4%(19/27)、70.5%(4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1);抗SSA/SSB抗体双阳性率分别为63.0%(17/27)、14.8%(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6,P=0.000);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390 ± 55)、(410 ± 86)pg/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370)。 结论 周围神经病变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较常见,且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多伴随血清抗SSA/SSB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对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对330例AMI(AMI组)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未见冠脉病变者165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行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的AA(12.72%vs17.27%,P=0.239)、AG(56.36%vs48.48%,P=0.106)和GG(30.91%vs32.24%,P=0.480)基因型以及A(40.91%vs41.52%)和G(59.09%vs58.48%)等位基因频率(P=0.8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MI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均P>0.05)。进一步对AMI组中77例早发AMI亚组进行基因型分析,亦未得出阳性结果(P>0.05)。结论:在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AMI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中国汉族人群样本进行TNF基因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位点上游6个SNPs检测结果确定其是否与中国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s,UC)有关联。方法针对TNF基因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六个热点SNPs (TNF-1031T/C,-863C/A,-857C/T,-380G/A,-308G/A,-238G/A)多态性,采用PCR-SSP方法检测。结果本研究发现TNF- 308A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中为14.6%,而在健康对照者中为8.9%,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TNF-857T的携带率在UC患者中为17.3%,而健康对照者为12.2%,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单倍体分型显示6种单倍体包括H5(TNF1031T/863C/857C/380G/308A/238G/)和H3(TNF1031C/863C/857C/380G/308A/238G/),这两种单倍体都包含TNF-308A。H5单倍体频率在患者中为12.3%,而在健康对照者为7.5%,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综述以上结果,均提示TNF-308A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UC患者遗传易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