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制血压防止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控制血压对防止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作用。方法将108例病程〈6h,平均动脉压(MAP)〉130mmHg(1mmHg=0.133kPa)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采用静脉微量泵入硝普钠,初始剂量0.1~1ug/(kg·min),使用上臂式血压仪动态监测血压,每隔15min剂量增加1ug/(kg·min),直至MAP≤130mmHg并维持到起病后24h。对照组不用任何降压药物,观察比较两组继续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静脉微量泵入硝普钠,5min起效,30min时MAP均降至≤130mmHg,并维持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继续出血的发生率9.2%,对照组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控制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的血压可防止其继续出血。  相似文献   

2.
郑家地 《重庆医学》2016,(21):2998-3000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EVD)联合颅内压(ICP)监测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06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小脑出血患者67例分为2组,干预组(36例)行小脑血肿清除联合EVD术,对照组(31例)行单纯小脑血肿清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ICP、甘露醇使用次数、颅内感染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第1、3、5天,干预组患者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甘露醇使用次数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D术对于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通过控制性EVD,调控ICP的变化,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伤后72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伤后〈24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PP≥70mmHg)和B组(CPP〈70mmHg),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 伤后24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lal blood pressure,MABP)为(62.42±7.01)mmHg、血液PaO2(60.08±5.99)mmHg,明显低于A组的MABP(95.12±9.16)mmHg和PaO2(91.66±7.30)mmHg,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为(30.40±5.77)mmHg,较A组(19.22±2.80)mmHg明显增高(P〈0.05)。结论 CPP降低在伤后24h患者与低MABP和低氧血症有关,而伤后24~72h与ICP增高有关;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CPP监护时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早期差别化降压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出血量〈30ml为小出血量,出血量I〉30ml为大出血量;对观察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1h先静脉降压,使收缩压达到140-160mmHg(1mmHg=0.133kPa);将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早期控制在≥180mmHg,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的总显效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P〈0.05);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在治疗3d时血肿体积增大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时,观察组小出血量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出血量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提高小出血量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但对大出血量患者无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征  叶祖森  韩钊  曹云刚  黄良通 《浙江医学》2011,33(10):1477-1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导致脑出血青年患者(〈45岁),比较其与对照组(≥45岁的中老年患者)在出血危险因素、影像学、临床特点、治疗、并发症及短期预后情况有无差异。结果青年脑出血患者的舒张压(DBP)、平均动血压(MAP)及深部脑出血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出血体积、治疗及预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DBP、MAP及脑深部出血比例均高于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50/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2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90d后患者的B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肖敏  黄跃军  林春霞  杨琴  卿绍玉  张友珍 《西部医学》2009,21(11):1875-1876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联合应用于颅脑手术对颅内压(ICP)的影响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L组)和雷米芬太尼组(R组)各12例,使用丙泊酚TCI(3μg/ml)进行麻醉诱导,当脑电双频指数(BIS)低于75时给予维库溴铵1 mg/kg,BIS低于55时,L组给予氯胺酮2 mg/kg;R组给予雷米芬太尼5μg/kg,BIS低于40,且给予维库溴铵时间超过3 min后行气管插管。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ECG、HR、NIBP、SpO2和BIS。局部麻醉(0.5%利多卡因)下行挠动脉穿刺置管以持续监测MAP,以及手术同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监测CVP。行L3-4或L4-5椎间隙穿刺至蛛网膜下腔并置入硬膜外导管,连续压力换能器,以持续监测腰段脑脊液压力(LCSFP),从而反映ICP。气管插管后持续监测鼻咽温和PETCO2。记录诱导前(T0)、插管后5 min(T1),手术切皮后5 min(T2)、1 h(T3)和2 h(T4),手术结束即刻(T5),结束后15 min(T6)和30 min(T7)的MAP、BIS、LCSFP,并根据公式计算脑灌注压(CPP=MAP-LCSFP)。结果L组和R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MAP、BIS、LCSFP、CPP在T0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时,L组MAP、LCSFP和CPP均明显高于R组(P〈0.05)。T2时,L组MAP和CPP明显高于R组(P〈0.05),两组LCSFP均明显低于T0时(P〈0.05)。T3~T5时,L组LCSFP明显高于R组(P〈0.05),且两组LCSFP均明显低于T0时(P〈0.05)。T6、T7时,L组LCSFP均明显高于R组(P〈0.05),但与T0时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LCSFP明显低于T0时(P〈0.05)。T6、T7时,L组BIS值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维持MAP和CPP在术前水平,但清醒时间较雷米芬太尼组延长;而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明显降低ICP,同时也降低MAP和CPP。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对儿童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对44例重型颅脑创伤术后的儿童采用持续有创ICP监测,按照预后评定标准(出院时病死率;哥拉斯哥预后评分),观察其疗效。结果:ICP〈7.5 mmHg者(Ⅰ组)7例;ICP 7.5~20 mmHg者(Ⅱ组)18例;ICP 20~40 mmHg者(Ⅲ组)14例;ICP〉40 mmHg者(Ⅳ组)5例。12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发现ICP急骤升高,持续超过2 min,急诊复查CT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或对侧颅内血肿,及时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8例发生于术后6 h内。出院时,Ⅰ组患者存活6例,死亡1例;Ⅱ组患者存活13例,死亡5例;Ⅲ组患者存活8例,死亡6例;Ⅳ组患者5例全部死亡。不同ICP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内,存活者的平均ICP为(14.91±3.83)mmHg,死亡者的平均ICP为(27.16±5.62)mmHg,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伤后6个月时,不同ICP患者哥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创伤的儿童患者,持续有创ICP监测有助于客观评价创伤,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指导治疗,并可精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现、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中文  陶宁  文燕 《重庆医学》2006,35(6):553-55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44治疗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病后3个月时的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的差异。结果微创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中到大量的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适于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1.
李明军 《河北医学》2013,19(9):1318-132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观察组)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对照组),比较二者的手术一般情况、肺功能指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引流置管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VC、MVV和FEVl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FVC、MVV和FEVl较治疗前均好转(P〈0.05),但是观察组变化幅度更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是一种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门诊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3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5例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65例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麻醉。结果在意识恢复时两组患者MAP、HR均显著低于麻醉前,且观察组患者的MAP和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刻,两组患者SpO2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诱导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舌后坠,术后头晕及术后需吸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魏敬能 《安徽医学》2009,30(4):435-437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基底核脑出血和内科保守治疗基底核脑出血的神经心理学差别。方法136例基底核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治疗组(微创组)与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3周后评价患者的精神状态、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以及认知功能。结果微创组焦虑状态的发生率为23%,对照组为3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整体认知功能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工作记忆力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9〈0.05),而瞬时记忆、定向力、计算力、语言能力两者相比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核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组较内科保守治疗组的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低,微创治疗脑出血能改善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和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头颅CT引导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观察在CT引导下微创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结果112例微创组与9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病死率(12.5%)比对照组(32.65%)明显降低,治疗组有效。结论CT引导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制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51例(治疗组)接受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未用纳洛酮治疗的同类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浆β-内啡肽(β—EP)均值、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血浆β-EP均值、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明显下降(P〈0.01),低CPP明显上升(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并发症。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觉醒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ADBS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冲洗液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体温(T)的变化,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方法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冲洗液加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术中监测食管下段的温度,并连续无创监测心电图(ECG)、MAP、血氧饱和度(SpO2)、HR及术后体温的变化、Hct的改变。结果冲洗液加温组患者体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随防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两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洗液加温组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对生命体征影响最小,术后渗血量少,围术期患者安全性高,围术期冲洗液的温度设定是本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人治疗吸人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吸人性肺炎患者4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pH值、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共20例,无效或进展者3例,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共15例,无效或进展者4例,总有效率为78.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CO2比较[(7.10±1.64)mmHg比(6.97±1.92)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治疗组PaCO2水平[(5.76±1.06)mmHg]低于对照组[(6.78±1.5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O2比较[(8.10±1.52)mmHg比(8.21±1.23)mmH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治疗组PaO2水平[(9.51±1.63)mmHg]高于对照组[(8.32±1.3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1周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值[(5.72±1.02)mmoUL比(5.63±1.34)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d、1周空腹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吸人性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动脉血乳酸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治疗后4、12、24、48h及7d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监测以及动脉血乳酸测定,并在治疗后24、48h及7d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Ⅱ)评分,记录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II评分以及动脉血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4h后各时间点HR、MAP、CI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4~12h血乳酸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4、12、24h及7d各时点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减少(P〈0.05),28d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组织灌注以及全身氧代谢,从而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颅内压监护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价4.t。方法:选取70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35例患者术后采用脑实质内颅内压监控作为观察组,35例患者采取常规监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甘露醇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甘露醇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28.57%,两组差畀显著(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为20.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实质内ICP持续监护可对小骨窗开颅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尤其是术后颅内压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指导临床早期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利于疗效判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改进具有重大意义,避免盲目降压治疗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