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均给予抗生素治疗,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结果术后脊柱无后凸畸形,无出现排斥反应,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脊柱化脓性感染患者血沉较白细胞计数敏感,C-反应蛋白是判断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MRI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化脓性感染(pyogenic spinal infection, PSI)抗生素治疗成功后,预测椎体病灶融合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方法 对68例经抗生素治疗后完全治愈且无复发的PSI患者进行研究,随访时间6个月,根据患者椎体病灶是否融合分为A组(椎体病灶融合组,37例)和B组(非椎体病灶融合组,31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特征[PSI病变椎间盘和终板在内的椎间结构上最大标准化18F-FPG摄取值(SUVmax)、18F-FDG-PET摄取18F-FDG的分布模式、T1加权对比度(T1 weighted contrast, T1C)MRI上的对比增强、T2加权脂肪饱和度(T2 weighted fat saturation, T2FS)MRI高信号强度等]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节段、病灶位置、病因、起始症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VA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生素+清创+内固定治疗原发性化脓性脊柱感染的效果。方法从病死率、一期治愈率、感染复发率3方面比较单用抗生素、抗生素+清创、抗生素+清创+内固定3种方式治疗20例原发性化脓性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个月~6年。病死率、感染复发率3种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抗生素+清创+内固定治疗方式一期治愈率更高(P 0. 05)。结论在原发性化脓性脊柱感染患者中应用抗生素+清创+内固定治疗是安全的,一期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7月~2003年8月,收治以腰痛伴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3~61岁,平均36.6岁.患者先有胸、腰背部疼痛,11例出现剧烈疼痛,伴有体温升高(超过39℃),局部无红肿,有深压痛及叩击痛,脊柱活动受限,但无脊髓及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二便正常.对患者行白细胞计数、血沉和MR等检查.12例患者中,10例血沉超过60 mm/1 h,1例血沉为28mm/1 h,1例血沉为50mm/1 h.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4例患者经椎弓根穿刺活检,阳性率为75%.入院后即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至少6周,继而口服抗生素治疗6周,11例患者血沉于治疗后1个月下降50%以上,约91.7%的患者保守治疗有效.结果12例患者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年2个月.获得随访的9例患者中,7例无临床症状,1例有轻微背痛,1例有慢性严重背痛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7例行MR检查,2例显示局部椎体及椎间盘仍有破坏,T1加权像示低信号范围缩小,T2加权像示仍为高信号,但无腰背痛等临床症状.结论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血沉较白细胞计数敏感;MR及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及口服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1个月后血沉下降是保守治疗成功的标志,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现代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39例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均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椎间植骨术。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及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随访2~17年,平均8.5年。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有缓解,其中17例疼痛完全消失,其余22例有时轻微疼痛。下肢神经功能除1例感觉障碍加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20%~100%,平均75.6%。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血沉从术前平均73mm/h恢复到术后平均29mm/h,而C反应蛋白全部恢复正常。无与手术直接相关的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病原学结果:19例(48.7%)患者细菌培养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0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大肠杆菌2例,绿脓杆菌2例,肺炎链球菌1例,肺炎克雷白杆菌1例,弗氏柠檬酸杆菌1例。[结论]患者本身的基础疾患是导致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致病,某些条件致病菌或非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以导致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病;C反应蛋白比ESR及白细胞计数更为敏感,可用于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判定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MRI对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更为敏感、特异及准确;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是治疗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脊柱的化脓性感染临床上较少见,后果非常严重,须尽快明确诊断和治疗。不典型患者不易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及及影像学特征的脊柱结核相鉴别,容易造成误诊。本院自1999—2006年间一共收治该类患者8例,均误诊为脊柱结核,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顺性分析我科2006年9月~2012年2月收治的16例非特异性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53.5岁.腰椎8例,胸腰段6例,胸椎2例.患椎处剧痛14例,轻度胀痛2例,11例X线片显示患椎终板缘“鸟嘴样”增生,13例邻近终板侵蚀性破坏,边界模糊,周围硬化.所有患者均无成角畸形及明显神经损害.入院诊断为脊柱肿瘤1例,脊柱结核3例,疑似脊柱结核8例,脊柱感染4例.入院后诊断为“脊柱肿瘤”者直接行“肿瘤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化脓性脊柱骨髓炎;其余15例患者治疗前均行病椎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非特异性脊柱感染,其中1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4例患者因椎间失稳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1例因伴椎旁脓肿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均应用敏感或广谱抗生素,手术治疗患者应用2~3周,保守治疗患者应用3~6周.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1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6例痊愈;4例遗留腰背部僵硬感,行腰背肌理疗及功能锻炼后均缓解.6例手术患者中,1例误诊为脊柱肿瘤患者术后1.5年X线片显示植骨端骨吸收,患者有腰背部僵硬感,暂予观察;其余5例患者随访时植骨均骨性融合,2例遗留不同程度腰背部僵硬,但均不影响生活.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脊柱非特异性感染容易误诊,治疗前行穿刺病理检查可早期确诊,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对影响脊柱稳定性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脊柱感染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5):1152-1154
在我国,脊柱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新一代抗生素的应用,其发病率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脊柱感染性疾病的处理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早期诊断、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及时正确的手术仍然是治疗的关键。脊柱骨髓炎约占所有骨髓炎的2%  相似文献   

9.
孙杨  杨宝辉 《颈腰痛杂志》2021,42(6):805-808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0月因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治疗的10例患者,对于术前存在窦道者,根据窦道分泌物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并于术中制作敏感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细菌培养阴性或无窦道者,术中制作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病灶彻底清创后,抗生素骨水泥填塞于病灶内.评价手术部位愈合情况、术前和随访各时间点的炎症指标及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术前存在窦道,其中6例于窦道取样细菌培养阳性;10例均术中再次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8例.10例患者均取出内固定物,术后抗生素应用6-8周,伤口分别于2-3周内愈合,术后3个月各炎症指标基本正常,术后6个月炎症指标均正常,与术前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影像学评价脊柱稳定者6例,单纯取出骨水泥链珠;不稳者4例,进行了植骨重建.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效果肯定,是除灌洗引流等方法外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10.
脊柱骨髓瘤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结合7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其MRI、CT表现。结果(1)发病部位:累及腰椎7例次,胸椎2例次,骶尾椎2例次;(2)病灶数目:6例多骨多发,1例脊椎骨单发;(3)MRI信号:骨髓异常表现为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4)病灶形态:7例呈多发灶状、斑片状,有椎体骨质破坏及变形;(5)据T1WI骨髓信号减低的形态分以下类型:弥漫型、局灶型、“盐和胡椒”型,腰椎病变以弥漫型多见;(6)病理性骨折:3例合并椎体病理性骨折。结论CT,尤其是MRI检查在骨髓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倚天  杨欣建  颜滨  陈思进 《骨科》2016,7(2):141-144
脊柱术后深部组织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脊柱手术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脊柱手术多存在术中减压等操作,创伤较大,一旦发生感染而未及时处理,将会造成脊柱手术失败,继而发生脊柱失稳、假关节形成、神经功能损害,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脊柱术后深部组织感染的诊断要素及治疗标准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从以上两方面对脊柱术后深部组织感染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脊柱椎间隙感染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8例脊柱椎间隙感染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内固定手术在脊柱椎间隙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脊柱后路内固定治疗,其中Trifix3例、改良Trifix3例、USS2例。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采用内固定治疗的8例中卧床时间最短3d,最长4周。比保守治疗卧床时间缩短2-3周。结论:本组8例内固定治疗脊柱椎间隙感染没有引起炎症扩散,而且缩短了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脊柱化脓性感染是指包括椎间盘炎、椎体骨髓炎、脊柱硬膜外脓肿等在内的一组疾病。如果处理不当常造成神经损伤、败血症等问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充分认知、尽早干预脊柱化脓性感染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脊柱感染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技术、新观念。笔者就脊柱化脓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简要阐述,以期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重视脊柱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脊柱感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埃及木乃伊中业已发现结核破坏表现。在抗感染药出现之前,由于脊柱感染病灶深在,又易与外伤、肿瘤混淆,不易早期诊断。无论是化脓或结核性感染,均缺乏有效药物控制感染,更谈不到手术治疗,脊柱感染死亡率高达40~70%。在抗生素出现后,特别是X线、CT、MRI等影像学诊断的发展,使脊柱感染得以较早期的诊断,化学药物的治疗使脊柱感染的病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总的来说脊柱感染包括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均较以往明显减少。治愈率也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依手术方式而异,为1.9%~20%[1~4]。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可能造成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甚至败血症、死亡等严重后果。在治疗时,抗生素的疗程、置入物保留与否、创面闭合时间的选择仍未达成共识。笔者就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切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了解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分类、致病菌、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降低切口感染的策略,认识切口深部感染早期诊断线索,可早期诊断并及早给予适当的治疗,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审慎考虑围手术期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早期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对于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该文介绍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苏祥云 《护理学杂志》1996,11(5):316-316
1%核糖霉素溶液治疗切口化脓性感染1例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苏祥云1病例简介女,66岁,退休工人。因患左前臂皮脂腺囊肿,于1995年4月19日在局麻下行囊肿摘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d及第3d换药,伤口无红、肿,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术后第5d切口出现红、肿...  相似文献   

18.
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纯  姚聪  贺西京  李浩鹏 《中国骨伤》2013,26(10):853-856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术后化脓性感染的病因、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例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1例;年龄42-62岁,平均46.5岁。其中合并椎管内感染并-侧肢体短暂瘫痪1例,其余为椎管外化脓性感染。均给予早期手术干预,术中采用持续低压脉冲生理盐水灌洗引流,术后行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应用时间为4-6周,停药指征是血沉和C-反应蛋白完全正常,合并颅内化脓性感染者则必须脑脊液生化和常规检查结果完全正常。结果: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3个月,出院时无任何神经系统残余症状。结论: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旦发生就属于骨科急重症,容易误诊,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清创引流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惟-措施,而持续低压脉冲冲洗可以很好的清除深部组织间隙的残存感染灶,果断去除内固定可以一次性确保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的根本控制。  相似文献   

19.
脊柱感染     
脊柱感染为全身骨骼系统感染的一部分,是引起腰背痛的原因之一,其发病隐匿、早期较易漏诊误诊,且病程较长,易导致病情延误。及时准确地诊断脊柱感染仍是目前临床难题之一。脊柱感染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严重者可导致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威胁生命。该文回顾文献,就脊柱感染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33-2137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继发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继发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骨髓炎患者共5例,所有患者伤后均行非手术治疗,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2~76岁,平均(64.83±3.67)岁。5例患者均采用后路清创融合固定,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采用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ASIA神经功能分级、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影像学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硬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25~165 min,平均(145.37±14.83) min,出血量150~350 ml,平均(179.11±52.24) ml。2例患者术后第2 d出现伤口区剧痛,反复高热,最高达39.5℃,伴低蛋白血症,其中1例细菌培养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按照药敏结果继续行抗菌、补充蛋白等支持对症治疗,所有患者1周后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下降,伤口一期愈合。VAS评分由术前(9.13±0.88)分减小至术后1周(2.52±1.21)分,进一步减少至末次随访时(1.60±1.19)分(P0.05)。术前3例ASIA评分D级的患者术后均完全恢复。Cobb角由术前(29.26±6.59)°显著减少至术后1周(10.26±2.03)°,末次随访时(11.43±4.67)°(P0.05)。依Eck融合分级标准,术后12个月融合率达到100%,感染无复发。[结论]胸腰椎骨折后继发骨折部位化脓性脊柱骨髓炎早期诊断困难,椎体破坏较重并伴不同程度后凸畸形。一期经后路手术+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