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程度。方法:600例住院T2DM患者,依病程分为新诊断组、3月~5年组、6年~10年组和>10年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徐州产HD-WX-10型微循环显微仪,在22~24℃室温下,检测所有对象的左手无名指,观察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并对各组加权积分值、不同程度异常率和部分指标异常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不同病程各组T2DM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积分均高于对照组,以管袢减少、白微栓、渗出和出血等改变较明显(P<0.01),中度异常患者比例较高。(2)病程10年以内各组患者积分值、部分指标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10年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流态及袢周形态积分和总积分较其它组增加(P<0.05),中度异常患者比例较高(P<0.01),管袢明显减少,白微栓和渗出显著增多(P<0.01)。结论:T2DM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病程>10年者较重。  相似文献   

2.
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9例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并与58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比较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老年期组甲襞微循环的管周状态、流态及总积分比老年前期组高。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在治疗过程中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以改善微循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ganglionicblock,SGB)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CCMD诊断标准选取39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40.72±10.29)岁。用1.5 %利多卡因6ml进行SGB治疗 ,在治疗前30min和治疗后10min分别测量甲襞血管襻管径及流速的变化 ,并对甲襞微循环的血管形态、血液流态和管周状态进行评分。结果SGB治疗后 ,甲襞血管襻的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襻顶管径及输入枝襻长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 ,血液流速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血管形态积分增加(P<0.01),血液流态积分减少(P<0.05),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无显著改变。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治疗前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大于2 ,提示甲襞微循环障碍 ;SGB可以增加甲襞微循环血流量。  相似文献   

4.
癫痫病灶是脑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基础。甲襞微循环障碍和脑微循环障碍相关。我们观察117例健康中学生甲襞微循环及其综合积分值为0.965±0.968。观察66例健康老干部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为2.347±1.520,观察37例癫痫病人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为3.765±2.361,37例癲痫病人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与上述两组正常人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及P<0.01)。癲痫病人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支持脑部缺血、缺氧,脑微循环障碍是其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0例小儿肺炎及20例健康儿童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以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小儿肺炎组97.5%(ST=2.47%)出现甲襞微循环异常改变,总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肺炎组甲襞微循环改变重,总积分值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肺炎急性期与恢复期对比中,总积分值下降幅度不明显者,病程长、易反复、预后差。提示,甲襞微循环观察对小儿肺炎的辅助诊断、病情程度的判定、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用药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冷刺激对青年人甲襞微循环及微区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电视录像技术和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检测33例青年人(包括男12例、女21例)冷刺激后3min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以及微区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冷刺激后甲襞微循环由实验前的线流或线粒流变为粒线流或粒流,流速变慢,总积分值增大;微区血流量减少(由5.51±1.18mv减少为5.16±1.38mv,P<0.05)。结论:冷刺激可造成甲襞微循环障碍与甲襞微区血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健康交通警察甲襞微微循环的观察,探讨职业因素对交通警察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田牛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对86例健康交警及92例健康人的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计分、比较。结果交警组的甲襞微循环总积积分值及管襻形态、流态、襻周状态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为高血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检测有氧运动前后血压、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组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氧运动3个月后,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降低(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其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9.
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中药912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及中药 912液对其影响。方法 :6 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加服中药 912液 2 0 0ml/日 ,对照组服温开水 2 0 0ml/日 ,共 7天。用XTW Ⅲ微循环检测仪观察其治疗前、后第 1、 3、 7天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急性感染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89.1%异常 ,其轻、中、重分别为 39.1%、 2 9.7%、 2 0 .3%。治疗前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流态积分明显增加 ,且与APACHE Ⅲ值呈明显相关 ,其值大于 30分时 ,形态与袢周积分也增高。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流态积分明显降低 ,其APACHE Ⅲ值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感染性患者末梢微循环以血流速度减慢和流态积分增高异常为主 ,且随病情加重而加重 ;中药 912液能明显改善急性感染患者微循环 ,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变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银屑病患者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以及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硬度(TK值)、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红细胞压积(Hct)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组管袢模糊,畸形管袢增多,袢顶狭窄较多见,输入枝血管变细,输出枝血管增粗,管袢缩短;微血管血流速度缓慢,多呈粒流、粒缓流,红细胞聚集,可见白色微小血栓;管袢周围视野极度模糊,袢顶渗出或出血,乳头呈浅波纹状或平坦;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分析,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其形态、流态、袢周等指标积分值以及综合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银屑病组ηb低切值、EAI、血沉与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值及综合积分值均呈明显正相关(与流态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0.29、0.21;与综合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0.24、0.19;P均<0.01)。结论:微循环障碍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微循环改变的机理可能与血液粘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有关。临床上采用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数量、电泳速度、聚集功能以及甲襞微循环中白色微小血栓(WMT)和血液流态变化。方法:采集121例恶性肿瘤患者(恶瘤组)手术前抗凝静脉血,分别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量(PLT)、平均体积(MPV)、压积(Pct)和分布宽度(PDW);用细胞电泳技术观测血小板运动速度(PEV);用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和肾上腺素(ADR)诱导的血小板5min最大聚集率(Ma%);用床旁微循环检测仪检查甲襞微循环中WMT数量和血液流态。并与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恶瘤组PLT、MPV和Pct均显著增加,PDW明显不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EV明显减慢(P<0.05),Ma%显著升高(ADP,P<0.01;ADR,P<0.05)。恶瘤组多数患者出现数量不等WMT,尤以肺癌最多;微循环流态多呈粒流和粒缓流,9例可见间歇性粒摆流。结论:恶性肿瘤血小板计数、功能和微循环检查对观察病情进展(肿瘤转移)和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AcuteLeukemia,HLAL)去白细胞术前后的微循环学变化,指导HLAL的治疗。方法40例HLAL患者行去白细胞术,观测术前后的微循环学参数,应用t检验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4例DIC者1例痊愈,3例显效。甲襞微循环除管襻形态无明显改善外,血流形态、襻周状态及总积分值均有改善(P<0.01),而全部血流变学参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去白细胞术既能迅速减轻肿瘤负荷,又能纠正患者微循环的异常,是HLAL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氦氖 (HE Ne)激光照射两侧人迎穴前后微循环及血压的变化。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 3 4例高血压患者氦氖 (HE Ne)激光照射 15min两侧人迎穴前后球结膜、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并量取血压。结果 :照射后与照射前比 ,球结膜毛细血管开放数、微动脉的口径、甲襞管袢数、袢长均有增加 (P <0 .0 1)。球结膜微血管血流 ,流经 1mm所需的时间及甲襞血流 ,流经全袢所需的时间均缩短 (P <0 .0 1)。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 (P <0 .0 1)。并发现两例球结膜扭曲的微血管有“跳摆现象”。结论 :HE Ne激光照射高血压患者两侧人迎穴可有效改善球结膜、甲襞微循环 ,降低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5例健康中老年人口服茶色素前后血脂、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方法:服茶色素每日3次,每次250mg,连服3个月。服药前后查血脂及甲襞微循环。仪器用日立7150型生化仪、XY-3型DOC显示器,BCAC教育型微循环显微镜按田氏加权积分进行检测。结果:25例中老年人口服茶色素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茶色素对中老年人有降低胆固醇,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联治疗组:运用腰交感神经毁损术(LS)、针刀和中药3法同时治疗;针药治疗组:运用针刀加中药同时治疗;中药治疗组:只运用中药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末和治疗结束后患者足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三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甲襞微循环比较:三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1周末三联治疗组微循环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三联治疗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治疗结束后各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针药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中药治疗组,而三联治疗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针药治疗组(P<0.05或P<0.01),并接近正常。结论:LS、针刀和中药联合治疗能快速而又持久地改善ANFH的微循环状况,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针刀和中药的单独或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活体心脏微循环的观测方法 ,研究猪体外循环围术期冠状微循环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小型猪 12头建立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 45min ,再灌注 12 0min。以右心耳的心外膜作为微循环观测窗。分别于体外循环转流前、心脏停跳前、主动脉开放后 5、3 0、60和 12 0min六个时间点 ,用接触式显微镜连接在电视监测器屏幕上观测冠状微血管形态和微血流的动态变化 ;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测定心肌微区灌流量。结果 :猪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后 5~60min ,冠状微动脉口径较缺血前显著缩小 (P <0 .0 1) ,微血管中出现搏动性颗粒状血流 ,并有血浆与血细胞分离现象 ,提示有明显的红细胞聚集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再灌注 5~ 3 0min ,心肌微区灌流量亦较缺血前下降 (P <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出现了冠状微血管痉挛、微血流瘀滞和心肌微区灌流量的下降 ,冠状微循环障碍与体外循环术后心功能不全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桡动脉置管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14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为观察对象,在手术前,术后,离开ICU前经桡动脉输入硝酸甘油、利多卡因和肝素时,及动脉导管拔除后第7d,观察无名指甲襞微循环。结果离开ICU前,甲襞血管襻的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管径,均较手术前和导管拔除后显著减少(P<0.05);经桡动脉输入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可以显著扩张血管襻管径(P<0.01);动脉导管拔除7d后甲襞血管襻的管径和微循环加权积分与手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桡动脉有创监测不会引起末梢微循环长期显著改变;通过桡动脉输入扩血管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末梢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侧流暗场(sidestream dark-field,SDF)成像技术观察比较内毒素休克兔经液体复苏至同一目标血压水平下小肠绒毛微循环及舌下微循环变化的异同。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绒毛组及舌下组,每组30只。2组均行体外回肠造口术,用细菌脂多糖注射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建模成功后用乳酸林格氏液以复苏剂量30 mL·kg~(-1)·h~(-1)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MAP)达到80 mmHg为目标血压。若经单纯液体复苏,血压仍不能达标者,则予以去甲肾上腺素0.5~1μg·kg~(-1)·min~(-1)维持至目标血压。通过SDF成像技术持续观察2组动物休克前后以及液体复苏后的小肠绒毛及舌下微循环灌注指标:绒毛血管数量(vessels per villus,VV)、微血管血流指数(microvascular flow index,MFI)、灌注绒毛比例(proportion of perfused villi,PPVi)、绒毛边界量化评分、绒毛血管评分、总的血管密度(total vessel density,TVD)、灌注血管密度(perfused vessel density,PVD)、灌注血管比例(proportion of perfused vessels,PPVe)等的变化并比较两者灌注特点的异同。结果:休克后,小肠绒毛MFI、PPVi以及舌下微循环MFI、PPVe、TVD、PVD较休克前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小肠绒毛微循环MFI显著低于舌下微循环(P0.01);经液体复苏至MAP达到目标血压后,小肠绒毛MFI、PPVi以及舌下微循环MFI、PPVe、TVD、PVD较休克后均有明显上升(P0.05),但复苏后的小肠绒毛微循环MFI仍明显低于舌下微循环(P0.01)。结论:内毒素休克兔小肠绒毛与舌下微循环灌注变化有差异,休克后小肠绒毛微循环灌注下降程度较舌下微循环更显著,而液体复苏后小肠绒毛微循环灌注恢复程度亦低于舌下微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