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29例MALT淋巴瘤中,多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镜下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α,部分病例表达CIM3和bcl-2。结论胃肠道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过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2.
淋巴结外淋巴瘤的重大进展是Isancson Wrieht描述的一组结外的低度恶性的B细胞性淋巴瘤,并提出了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特征。MALT淋巴瘤可发生在较多部位,但以胃最为常见,目前该病在REAL分类和WHO分类中分别被称为结外低度恶性B细胞性MALT淋巴瘤和MALT型边缘区淋巴瘤。 MALT是指直接位于胃肠粘膜或下呼吸道粘膜上  相似文献   

3.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oid Tissue Lymphoma简写MALT淋巴瘤)是一组分散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病原学、组织学和临床学特征,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发病与前淋巴细胞在易感条件下(胃)反应性失调或自身免疫(分泌腺或甲状腺)有关,本病的特点是病变发生于结外粘膜组织免疫系统,病变发展呈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0年1月~2010年8月29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29例MALT淋巴瘤中,发生于胃肠道共25例,占86.21%,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其中13例胃MALT淋巴瘤中,HP感染10例,感染率为76.92%;发生于眼眶3例,甲状腺1例。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部分病例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a,CD5和CD10无表达。结论:胃肠道是MALT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具有共同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 2 0 0 1年 WHO分类中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MALToma)被划分为 MALT结外边缘区 B细胞淋巴瘤 ,本文作者就其病因、遗传和病理学近年来的进展状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又称MALT淋巴瘤是一种结外淋巴瘤[1].甲状腺、小肠多处同时发生MALT淋巴瘤文献很少见到报告.我们经手术探查、病理学确诊一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眶黏膜相关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以下简称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ALT淋巴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肿瘤由边缘区B细胞组成,对组织造成破坏性浸润,肿瘤细胞CD20,CD79a,BCL-2弥漫阳性.结论:MALT淋巴瘤具有惰性的临床过程,缓慢扩散,复发后可累及到其他部位,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8.
陈波  王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2):1372-1373,1376
目的:应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淋巴组织学新分类,探讨并分析新疆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93例新疆维吾尔族NHL病例,重新复检HE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标记CD20、CD45RO、CD30、CD15抗体,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型。结果:93例新疆维吾尔族NHL病例男女比例为1.91∶1;发病平均年龄44.54岁;发病部位结内54例(54/93,58.06%),结外39例(39/93,41.94%),B细胞性淋巴瘤76例(76/93,84.3%),占绝对优势;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3例(43/93,46.24%)。结论:新疆维吾尔族NHL的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结内多见;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结外边缘区B细胞(MALT)淋巴瘤是来源于淋巴结外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的小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与遗传学特征.近年来,凋亡调节蛋白Bcl-10表达异常在MALT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1].本研究检测了34例胃肠MALT淋巴瘤Bcl-10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眼附属器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ocular adnexal lymphoma,POAL)组织病理分型;凋亡调控基因p53、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不同病理组织分型、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探讨p53、Ki-67对POAL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期为POAL治疗、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1995年至2006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35例(39眼)眼附属器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与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5例眼附属器原发性淋巴瘤LCA、CD3、CD45RO、CD79a、CD20、K、λ、BCL-2、Ki-67、P53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5例POAL中28例(80.0%)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extranodal marginal-zone B-cell lymphoma,mucosa_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 MZL-MALT)。2)分期上,Ⅱ、Ⅲ期病例出现Ki-67、P53高表达,和Ⅰ期病例Ki-67、P53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3)非MALT细胞淋巴瘤Ki-67、P5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MALT,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ZL—MALT)是眼附属器原发性淋巴瘤(POAL)最常见的一种类型。2)Ki-67、P53的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其检测有助于评价POAL的恶性程度及转移潜能,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2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8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6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8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DNA,采用半巢氏PCR技术、2对引物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2步法标记抗体(LCA,CD3 CD20,CD79a,CD45RA,CD45RO,Bcl-2等).结果 6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4例阳性(67%),8例淋巴瘤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8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12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细胞淋巴瘤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例.结论 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报道1例42岁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手术标本经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表现为无痛性双侧附睾肿大,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CD45、CD20、CD79α阳性,CD45RO、CD3、细胞角蛋白(CK)、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阴性。结论: 双侧附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极为罕见,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lori,PGL)少见,为结外淋巴网状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肿瘤,即非何杰金病淋巴瘤(NHL),来源于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 ALT),又称为胃MALT-NHL.本院自1995年~2001年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lori,PGL)少见,为结外淋巴网状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肿瘤,即非何杰金病淋巴瘤(NHL),来源于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 ALT),又称为胃MALT-NHL.本院自1995年~2001年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2 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 8 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 6 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 8 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 DNA,采用半巢氏 PCR 技术,采用 2 对引物进行 IgH 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标记(LCA,CD3,CD20,D79a,CD45RA,CD45RA,Bcl-2 等)抗体。结果 6 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 IgH 基因单克隆重排 4 例阳性(67%)。8 例淋巴瘤中 IgH 基因单克隆重排 8 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 12 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 B 细胞淋巴瘤,其中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 细胞淋巴瘤 8 例,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2 例,滤泡性淋巴瘤(FL)1 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 例。结论 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Yin HF  Li T  Li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56-1560
目的 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0)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法的适用性,观察淋巴瘤不同类型的发生率以及淋巴瘤类型分布的地域人群特点。方法 对已经病理证实的304例恶性淋巴瘤(ML),复习其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和临床特点,按WH0新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 304例中霍奇金淋巴瘤占6.6%,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为93.4%,其中发生于淋巴结者41.8%,结外为58.2%。284例NHL中B细胞肿瘤60.2%,T和NK细胞肿瘤39.1%;前6位最常见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L)、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FL),共占NHL的88.03%。本组与欧美等地区发病相比,NK/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明显较高,而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和FL明显较低。结论 使用新分类使ML病理诊断变得较为简便易行,大多类型依据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记特征即可作出相应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胃淋巴瘤的放射治疗靶区。方法总结26例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侵犯转移规律,探讨早期胃淋巴瘤的放射治疗靶区。结果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淋巴结转移多局限于胃区域淋巴结,第3站淋巴结转移均来源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MALT淋巴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2例胃切缘远近端残留。结论建议早期胃MALT淋巴瘤作根治性放疗时,放射野包括全胃及第1、2站淋巴结,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放射治疗还应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包括在内。内镜检查时应分别于食道胃连接部、十二指肠近端取活检,若病理检查阳性,应包括在放射野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型淋巴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文献复习。结果:镜下幼稚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主要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组成,部分像小淋巴细胞,散在转化的中心母细胞及浆样细胞和成熟的浆细胞。瘤细胞浸润肺泡壁和支气管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并见反应性淋巴滤泡及瘤细胞侵蚀生发中心(滤泡植入)。免疫组化:CD20(+),CD5(-),CD45RO(-),CD10(-),CyclinD1(-),Cytoker-atin上皮(+),CD21(+)。结论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检测,应与肺假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套细胞淋巴瘤(MCL)、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2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其中淋巴瘤8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病变6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8例。运用标准试剂盒提取DNA,采用半巢氏PCR技术、2对引物进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运用免疫组化2步法标记抗体(LCA,CD3 CD20,CD79a,CD45RA,CD45RO,Bcl-2等)。结果 6例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4例阳性(67%),8例淋巴瘤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8例阳性(10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基因重排阴性。所有12例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B细胞淋巴瘤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滤泡性淋巴瘤(FL)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1例。结论基因重排检测是眼附属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和淋巴瘤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由Isaason和Wigt于1983年首次提出,2000年WHO分类将其作为独立的疾病类型,命名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型)。病变可发生在胃肠道、肺、甲状腺等部位,以胃肠道多见,约占结外淋巴瘤的30%40%。此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生物学特征,是一组惰性的低度恶性淋巴瘤,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转化为高度恶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