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脑-肠轴功能紊乱、遗传、肠道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多个因素相关。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脑-肠轴功能紊乱是IBS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Hp)是否参与了IBS的发生仍存在争议。有些研究提示Hp可能通过影响脑-肠轴的功能而导致IBS的发生。此文就Hp对IBS患者脑-肠轴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症状产生可能与胃肠道功能异常(动力改变、内脏敏感性增高)、神经免疫机制、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临床常规检查无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学异常,但研究发现IBS患者肠道黏膜存在炎性反应,提示潜在的低度炎性可能参与IBS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近年认为肠道微生态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改变,干预肠道微生态对IB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态通过改变黏膜通透性、激活免疫反应、改变胃肠动力和影响脑-肠轴等参与IBS发病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内脏敏感性增高是肠易激综合征(IBS)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近年研究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过表达与IBS内脏高敏感密切相关。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参与了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发育、分化、再生过程。肠道组织中大量表达BDNF及其受体,对肠神经系统(ENS)的形成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提示BDNF可能在肠道高敏感的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BDNF在肠道高敏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最新罗马Ⅳ标准指出FGIDs不仅仅是胃肠道疾病,脑-肠互动障碍可能贯穿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的始终。肠道微生态失衡被认为是导致脑-肠互动障碍的重要始动因素,参与构成菌群-肠-脑轴,成为新兴研究热点。尤其是在IBS的研究中,肠道微生态失衡已被证实与IBS免疫异常和临床症状相关;使用益生菌调节IBS肠道菌群取得良好成效,其他相关菌群干预策略也在不断探索中。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病机制复杂,现有的治疗药物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IBS可能与脑-肠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紊乱、肠道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肠黏膜免疫紊乱在IBS中的作用受到重视.肥大细胞(mast cell,MCs)是广泛分布于胃肠道的免疫细胞,多种原因引起的MCs活化脱颗粒,通过MCs释放的活性介质作用于邻近的上皮细胞,神经元细胞,平滑肌细胞或其他免疫细胞,常可导致IBS内脏高敏感、肠道动力异常、上皮通透性增高、肠道持续低度炎症的发生.许多研究已经证实MCs在IB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本文就近年来MCs活化参与IBS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IBS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近年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参与了IBS的发生发展,细菌感染可以诱发感染后IBS;有一部分IBS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或是菌群组成改变;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能够减轻IBS的症状。因此有人提出用益生菌治疗IBS可能是一个合理的方法。此文就益生菌治疗IBS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除肠道运动功能异常外,常伴有食道运动异常及多种上消化道症状。此外尚有胆囊、膀胱收缩功能改变等肠外表现。提示本病可能为平滑肌(包括血管平滑肌)运动异常性疾病。IBS患者的全身症状如易疲乏、头晕、夜尿多等单用IBS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研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特点是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研究显示IBS可能与肠道动力、内脏感觉过敏和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此文对IBS动物模型研制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内脏敏感性,胃肠动力,脑-肠轴功能等的改变有关.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是一种参与脑-肠轴改变的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调控胃肠分泌,肠蠕动等多种生物学作用. 5-HT的合成,释放及其相应受体的变化均参与了IBS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5-HT及其受体参与IBS肠道动力异常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和(或)伴排便习惯、粪便性状改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机制可能包括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动力异常等。离子通道异常可能参与了IBS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就离子通道与IB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是多因素的,如社会心理因素、遗传或环境因素、脑肠轴功能失调、肠道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及肠道菌群的改变等。肠道菌群在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包括肠道菌群的组成或其代谢活性的变化,激活黏膜免疫和炎症,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和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肠道感觉运动功能失调和脑肠轴功能紊乱。本文就肠道菌群在IBS的病理生理学上的重要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态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于维持宿主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关系失衡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功能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BS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的治疗也取得部分疗效,通过对正常人和IBS患者肠道菌群的比较,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感染、抗生素、应激、肠道酵解异常五个方面,将近年肠道微生态与IBS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到目前为止,IB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提示可能与肠道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免疫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密切相关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在IBS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则从肠道菌群情况与IBS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感染、精神心理等有关。脑-肠轴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引起普遍关注,上述的发病因素均可整合到脑-肠互动框架中进行阐述,脑-肠轴成为研究IBS发病机制的切入点。本文从脑-肠轴的概念、作用机制、脑-肠轴功能异常与IBS发病、靶向治疗等方面对脑-肠轴在IBS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肠道菌群已被认为是IB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介导IBS内脏疼痛的发生,可能与肠上皮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IBS中肠道菌群与ROS的相关性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较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IBS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肠道气体有关。肠道气体通常由59%N_2、21%H_2、9%CO_2、7%甲烷(CH_4)以及4%O_2组成,其中H_2和CH_4仅由肠道细菌代谢产生。IBS患者常表现为腹胀等肠胀气症状,提示存在肠道积气。近年来,IBS症状与肠道气体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就IBS症状与肠道气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肠道症状,但临床IBS病人的症状复合体不均一,经常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甚至出现肠外症状,因此,认识IBS的肠外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IB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以脑-肠轴为基础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参与IBS发病的观念被广泛接受。由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介导的脑-肠双向调节通路,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局部稳态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其中任一环节异常,都可能导致稳态平衡破坏而诱发IBS。本文就脑-肠轴失调在IBS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平滑肌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精神心理、肠道动力、环境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是IBS症状出现和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有关IBS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