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讨论丙泊酚快诱导期间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以下简称“诺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宏观循环及微观灌注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65岁以上,ASA II-Ⅲ级,随机分为3组:去甲肾上腺素组(Ⅰ组)、生理盐水+诺扬组(Ⅱ组)、去甲肾上腺素+诺扬组(Ⅲ组);其中Ⅰ组和Ⅲ组诱导期间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调节泵入速率、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130 mmHg),而Ⅱ组和Ⅲ组则在使用丙泊酚诱导2 min前以诺扬0.02 mg/kg iv. 三组均以丙泊酚2.5~3.5 μg/mL TCI、舒芬太尼0.4 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静注快速诱导,3 min后行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记录各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前(T2)、插管后(T3)及手术开始前(T4)的MAP和心率(HR),并于T0、T3、T4时刻采集桡动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测定血糖(cGlu)及乳酸(cLac)的值。结果 三组患者基础血压、心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患者诱导时注射痛、呛咳及肌颤搐的发生率较低(P<0.05);与T0时刻相比,三组诱导后MAP、HR均较前降低。而与Ⅱ组相比,Ⅰ组和Ⅲ组在T1、T2、T3时刻MAP波动更小(P<0.05);与T0时刻相比,Ⅲ组在T4时刻乳酸值改善最明显,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时刻相比,各组血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复合诺扬能更好地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快诱导期间宏观血压波动并改善其微观灌注,减少呛咳等不良反应,对稳定该类患者血流动力学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接头蛋白Cr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8例胃癌病人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Crk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5)、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TNM 分期(P<0.05)密切相关。Crk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Crk蛋白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 CN)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在有甲状腺手术史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有甲状腺手术史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行甲状腺全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27例术中使用CN(CN组),2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CN组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切除淋巴结转移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77)。CN组清扫的240枚淋巴结中, 176枚 (73.33%)染成黑色,其中42枚(23.86%)有转移。病理检查结果显示,CN组3例发现甲状旁腺组织,对照组9例发现甲状旁腺组织(P=0.041)。CN组3例,对照组10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P=0.021)。两组病人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280)。结论 在有甲状腺手术史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CN对病人有益处,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维持病人术后血钙、磷代谢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术中输液加温对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组织氧合灌注和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分级Ⅰ或Ⅱ级拟开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对照组、输液加温组(加温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加温组患者在常规保温措施的基础上术中使用输液加温仪持续输液加温,温度设置为41℃。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 h(T2)、手术开始2 h(T3)、术毕(T4)时的鼻咽温、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动脉血乳酸(AB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 加温组T2、T3、T4时的鼻咽温、ScvO2均较对照组高(P < 0.05),ABL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加温组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寒颤、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躁动评分(RS)更低、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患者麻醉满意度更高(P < 0.05)。结论 术中输液加温可保证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良好组织氧合灌注,有利于快速麻醉复苏,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寒颤及躁动发生,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达标是否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病人临床结局产生有利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至2017年间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SAP病人共61例,为发病72 h内住院。按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是否达标分达标组(38例)和未达标组(23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结果的差异。结果 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数据的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达标组24 h静脉输液量显著多于未达标组[(5 493±1 887) mL比(3 967±1 203) mL,P<0.05]。达标组总体死亡率(18.4%)显著低于未达标组(47.8%)(P<0.05)。7 d内达标组肾功能衰竭发生率(21.1%比60.9%,P<0.05)、住院期间外科干预率(23.6%比56.5%,P<0.05)显著优于未达标组。但两组病人在机械通气时间(P=0.23)、7 d内呼吸功能衰竭(P=1.00)和循环功能衰竭(P=0.2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达标可显著降低SAP病人的总死亡率、7 d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外科干预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并与开腹手术作比较。方法: 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的进展期胃癌病人中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183.71±16.08) min、(64.02±10.69) mL、(3.08±0.61) d、(2.88±0.70) d、(3.10±0.71) d,与开腹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的淋巴结清扫数和术后病理检查中肿瘤距远、近切缘的距离分别是(30.70±8.84)枚、(4.73±1.16) cm、(7.10±1.14) cm,与开腹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P<0.05),但两组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及胃动力障碍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手术出血少、恢复快,具有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超“UCSF标准”肝细胞癌(HCC)肝移植术前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肝移植治疗的83例超“UCSF标准”的成年HCC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取TACE治疗分为TACE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急性排异、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TACE治疗组在肝移植术前平均进行了(2.0±1.3)次TACE疗程,末次治疗至肝移植的平均时间为(15.7±8.4) d。TACE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肝动脉栓塞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层分析表明,TACE治疗后获得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的HCC病人行肝移植1、3、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TACE治疗后无反应组(P<0.05)。TACE治疗后肿瘤降期至“UCSF标准”的HCC病人行肝移植1、3、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降期治疗后未达到“UCSF标准”的病人(P<0.05)。结论: 肝移植术前TACE治疗可延长病人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时间。肝移植术前TACE降期治疗安全,仅1例发生肝动脉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细针穿刺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甲状旁腺组织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0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2例)应用免疫层析法检测甲状旁腺;对照组(50例)应用肉眼识别法识别甲状旁腺。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术前、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水平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甲状旁腺识别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显示:肉眼法识别甲状旁腺与术中冰冻病理学结果比较,符合率为77.0%(47/61);免疫层析法识别符合率为97.4%(75/77)。两种识别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7, P<0.0001)。在甲状腺腺叶切除的良性病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病例中,实验组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中应用细针穿刺免疫层析法有助于对甲状旁腺组织的判别,方便快捷,避免损伤甲状旁腺,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zetimibe(Eze)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chow)组、成石饲料喂养(LD)组和成石饲料加Eze组[Eze 5 mg/(kg·d)灌胃]。饲养8周后收集血清、肝脏、小肠和胆囊。观察胆囊内胆固醇结石形成情况。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胆汁成分、肝组织胆固醇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肝脏和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chow组小鼠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形成。LD组小鼠胆囊结石形成率为100%。Eze组完全无结石形成。Eze组小鼠小肠胆固醇吸收率(9.29%±4.32%),较LD组(58.62%±3.10%)和chow组(56.42%±2.67%)均显著降低(P<0.01)。LD组血清胆固醇[(4.99±0.50) mmol/L]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22.92±2.39) mg/g]均较chow组[(2.87±0.06) mmol/L和(2.45±0.08) mg/g]显著增加(P<0.05)。Eze组血清胆固醇[(1.11±0.10) mmol/L]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2.70±0.07) mg/g]均较LD组显著降低(P<0.05)。LD组小鼠胆汁胆固醇含量[LD组(10.87±1.46) mmol/L比chow组(3.67±0.58)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LD组(1.42±0.19)比chow组(0.59±0.02)]显著增加。Eze组胆汁胆固醇含量[(2.72±0.29)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0.57±0.07)均较LD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Eze抑制小肠胆固醇肠道摄取,具有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测乌司他丁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24例,年龄18~55岁,ASAⅠ~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12例)、乌司他丁组(U组,12例),U组在切皮时予2 kU/kg乌司他丁静脉推注,随后予1 kU·kg-1·h-1泵注至术毕。A组于相同一时点输入等量0.9%生理盐水。分别全麻诱导前(T1)、切皮前(T2)、切硬脑膜后1 h(T3)、缝硬脑膜时(T4)手术结束(T5)、术后24 h(T6)6个时点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采用改良盐酸羟胺法和TAB荧光法测定SOD、MDA含量。结果 SOD活性T3~T6均较T1显著下降(P<0.001),MDA含量T3~T6均较T1显著上升(P<0.001),SOD活性U组T3~T6高于A组(P<0.001),MDA含量U组T3~T6较 A组显著降低(P<0.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提高患者术中、术后24 h内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汁经口回输在中、重度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224例中、重度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行PTCD减黄:70例行胆汁回输(PTCD+胆汁回输组),80例胆汁不回输(PTCD组);其余74例术前未行PTCD减黄(直接手术组)。结果 PTCD+胆汁回输组较PTCD组和直接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17.2±5.7)d vs (21.5±8.3)d vs (22.8±9.8)d]、排气时间[(47.5±11.6)h vs (54.9±17.0)h vs (56.5±15.9)h]及中心静脉拔管时间[(9.9±2.8)d vs (12.0±3.6)d vs (14.3±6.4)d]短(P<0.05),且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PTCD组和直接手术组[4.28%(3/70) vs 12.50%(10/80) vs 12.16%(9/74),P<0.0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第10天,PTCD+胆汁回输组C反应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血必净能否有效地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心肌损伤和炎性反应,从而起到心肌保护和炎性抑制作用,改善患儿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行NEC剖腹探查新生儿80例,出生胎龄足月患者,出生体重3050~5100 g;日龄3~27 d;5 min Apgar评分大于8分。入选患儿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NS组,40例,泵注生理盐水5 mL/kg泵注,40例)、血比净组(XBJ组,40例,给予血比净5 mL/kg泵注),分别在术前1 h、术毕即刻、术后12 h、24 h采取患儿静脉血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IL-17、TNF-α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水平,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同时记录患儿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SpO_(2)、多巴胺用量、乳酸值、术后住院时间及28天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心率、28天死亡率、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多巴胺用量,乳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RP、IL-17、TNF-α和肌钙蛋白(cTnI)、BNP的表达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能降低NEC患儿血清IL-17、TNF-α、cTnI及BNP的表达,缩短住院时间,推测与降低炎症反应、保护心肌有关。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functional and anatomic compensatory response of the parathyroid gland was examined in hemiparathyroidectomized (HPTx) rats whose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secretion was stimulated by a low calcium diet. These respons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served in the thyroid gland of hemithyroidectomized (HTx) rats. Rats kept on a low calcium diet for 10 days were subjected to HPTx, HTx, or sham operations.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up to 28 days after surgery), serum calcium levels of HPTx rats were lower than the basal, with Δ values (mg/dl, mean±SEM) of −0.66±0.17 and −0.84±0.17, (P<0.05) 3 and 28 days after surgery, respectively. Serum P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7 to 21 days after HPTx, reaching normality at day 28 after surgery. In HTx rats, serum thyroxine (T4) levels diminished significantly 7 days after surgery, and attained normality thereafter. The mitotic index (number of metaphases/1,000 cells) in parathyroid glands of colchicine-treated HPTx ra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omparison to sham-operated controls, when examined 2 or 40 days after surgery. The mitotic index of thyroid follicular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respective controls, 2 but not 40 days after HTx.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fter HPTx, a delayed compensatory response is found when the animals are kept under a low calcium diet. Parathyroid response is both delayed and of a minor degree compared to that found in the thyroid gland after HTx.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种甲状腺手术方法对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12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其中A组57例行甲状腺全切+颈淋巴结清扫术,B组3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C组32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数据分析用SPSS16.0软件进行,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和血清钙中的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t检验;低血钙发生率用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后3 d三组患者的T3和FT3以及T4和FT4均显著低于术前,而TSH显著高于术前(P0.05);C组患者的PTH(29.6±12.6)pg/ml显著高于A、B组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68,P0.05);三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清钙均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而C组患者的血清钙显著高于A、B组的患者,且术后低血钙发生率(18.7%)也显著低于A(59.6%)、B组(41.67%)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对甲状癌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旁腺功能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手术方式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随着甲状腺手术方式和范围的扩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负显影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对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05月收治的1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TPC)患者临床资料,将67例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行甲状旁腺负显影及自体移植患者作为纳米炭组,67例常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误切率,手术后暂时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纳米炭组甲状旁腺误切率10.44%(7/67)、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10.44%(7/67)、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4.47%(3/67)明显低于对照组31.34%(21/67)、31.34%(21/67)、21.89%(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PC根治术中通过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进行甲状旁腺负显影联合自体移植术,可有效减少甲状旁腺损伤,降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肛门置入减压导管在低位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 13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在结肠镜辅助下,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灌洗、引流等保守治疗7~10天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减压导管;术后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3天,腹围由92.7±5.7 cm减小到81.2±4.8 cm;腹腔内压力由21.00±1.5 cmH2O减至12.2±0.8 cmH2O;减压导管引流量从782.3±72.1 mL下降至33.8±15.3 mL;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由5.4±0.6 cm缩小至2±0.3 cm(均P<0.001)。所有患者均接受一期结肠癌根治手术,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伤口、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低位结直肠癌伴发急性肠梗阻,经肛门置管减压不仅可显著缓解梗阻症状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为一期根治性手术赢得时机;具有有效、安全、经济、创伤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纳米碳混悬液是淋巴示踪剂的一种,具有染色率高、染色时间长、示踪清晰和假阴性率低以及对甲状旁腺的"负显影"作用等优点,可以帮助术中进行更全面的淋巴结清扫和保护甲状旁腺,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中。笔者就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手术对Ⅳ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美国SEER数据库筛选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诊断的4 627例Ⅳ期胆囊癌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3 535例)和非手术组(1 092例)。倾向得分匹配后共得到1 344例,其中手术组和未手术组各672例。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Ⅳ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总体和各亚组生存分析和亚组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结果 Cox回归模型提示原发灶部位、肿瘤分级、N分期、M分期、放疗、化疗、婚姻状况和手术(HR 0.590,95%CI 0.517~0.672,P<0.001)是Ⅳ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组中位(四分位间距)生存时间长于未手术组[7(14)个月 vs 3(8)个月,P<0.001],1年[31.6% vs 16.3%,P<0.001]、3年[9.4% vs 1.4%,P<0.001]生存率均高于未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对于所有原发灶部位、M分期、放疗情况、化疗情况的亚组的Ⅳ期胆囊癌,手术均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结局。结论 手术可以改善Ⅳ期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APAP溶液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周龄、体质量22~25 g的C57BL/6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肝损伤组(A组)及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组),每组10只。处理16 h后取小鼠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肝组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酶(GSH)活性,检测肝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肝功能指标:与C组和S组的ALT、AST比较,A组ALT [(5 643.20±688.21)U/L]和AST [(4 479.10±834.46)U/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组ALT [(3 730.12±599.33)U/L]和AST [(3 592.52±646.13)U/L]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炎症因子水平:与C组和S组血清TNF-α、IL-6比较,A组血清TNF-α [(337.75±48.57)pg/mL]和IL-6[(938.03±160.90)pg/m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组血清TNF-α [(235.55±65.77)pg/mL]和IL-6 [(713.48±87.78)pg/mL]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氧化应激程度:与C组和S组对比,A组ROS产生较多,肝内MDA [(13.20±1.94)nmol/mg protein]含量增高,GSH [(7.13±0.89)mg/g protein]和SOD [(8.15±0.65)U/mg protein]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R组ROS产生减少,肝内MDA [(8.50±0.82)nmol/mg protein]活性降低,GSH [(10.36±0.96)mg/g protein]和SOD [(11.14±1.61)U/mg protein]活性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与C组和S组对比,A组Keap1、Nrf2和HO-1的蛋白相对表达强度降低,而R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远端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Keap1/Nrf2/HO-1通路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46例)和河南省人民医院(34例)的80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n=40)行腹腔镜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同期/分期切除手术+术后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观察组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的临床分期较化疗前明显好转(χ2=5.12,P=0.021),肝转移灶直径缩小[(6.4±3.8)cm vs (4.2±3.0)cm,t=2.74,P=0.008]。两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25.4±61.8)mL vs (842.6±167.1)mL,t=3.33,P=0.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7.50%(19/40) vs 12.50%(5/40),χ2=11.67,P<0.001];术后6个月KPS评分高于对照组[(67.38±12.39)vs (51.03±10.55),t=6.35,P<0.001];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5.38%(6/39) vs 37.50%(15/40),χ2=4.9,P=0.026],两组术后12个月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7.69%(3/39) vs12.5%(5/40),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客观缓解率,降低近期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术后功能状态,但会增加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能否在临床推广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