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内镜超声(EUS)已成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的鉴别十分困难,目前有学者尝试利用Photoshop软件鉴别容易误诊的疾病。目的:探讨Photoshop软件对胃间质瘤与胃平滑肌瘤EUS图像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18例胃间质瘤和42例胃平滑肌瘤的EUS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分别测定两组病灶的灰度平均值(代表回声强度)和灰度标准偏差平均值(代表回声均匀度),分析其鉴别价值。结果:胃间质瘤组和胃平滑肌瘤组EUS图像灰度平均值分别为71.94和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US图像灰度标准偏差分别为16.63和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US下,胃间质瘤的回声强度高于胃平滑肌瘤,而胃平滑肌瘤的回声更均匀,EUS联合Photoshop软件通过分析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偏差有助于鉴别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在胃间质瘤和胃平滑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或胃平滑肌瘤的1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胃间质瘤组105例,胃平滑肌瘤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等炎症指标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炎症指标对胃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相较于胃平滑肌瘤患者,胃间质瘤患者年龄、PLR、NLR更高,而淋巴细胞计数和LMR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PLR、NLR、LMR等单项鉴别胃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646、0.613、0.651,4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60,明显优于单项检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论 患者年龄、PLR、NLR、LMR联合检测有助于胃间质瘤与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尝试构建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与平滑肌瘤(leiomyomas,LM)超声内镜图像分类模型,并验证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超声内镜检查且经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后病理确诊的69例GISTs和73例LM病例,每例病例选取1张清晰且有典型病变的超声内镜图片,利用留出法将每种疾病图片按训练集图片数比验证集图片数为8∶2的比例分入训练集和验证集,最终由113张(55张GISTs和58张LM)超声内镜图片组成训练集,由29张(14张GISTs和15张LM)超声内镜图片组成验证集,训练集用于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与优化,验证集用于对分类模型进行验证,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利用Resnet 34网络结构建立的分类模型对GISTs与LM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趋于0.89,较Resnet 50网络结构建立的分类模型(0.81)的分类性能更佳。基于Resnet 34网络结构构建的分类模型对验证集中超声内镜图片进行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5.71%(12/14)(95%CI:67.38%~100.00%)、93.33%(14/15)(95%CI:80.71%~100.00%)、92.31%(12/13)(95%CI:77.82%~100.00%)、87.50%(14/16)(95%CI:71.30%~100.00%)和89.66%(26/29)(95%CI:78.57%~100.00%)。结论 深度学习技术用于GISTs与LM超声内镜图像的鉴别诊断是可行的,可为临床医师对两者的鉴别提供辅助诊断意见。基于Resnet 34网络结构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对GISTs与LM超声内镜图像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食管、贲门部间质瘤和平滑肌瘤EUS图像的差别.方法 选取经免疫组化确诊的食管、贲门部间质瘤13例和平滑肌瘤11例的EUS图像,利用计算机分析病变处和黏膜下层图像的灰度值信息,包括灰度值离散度和灰度平均值,并校正病变处的灰度平均值.结果 间质瘤的校对后灰度平均值为0.285,平滑肌瘤为0.185;间质瘤的灰度值离散度的平均值为8.14,平滑肌瘤为4.59.t检验分析校对后的灰度平均值和灰度值离散度,P均<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食管、贲门部间质瘤EUS的回声强于平滑肌瘤,并且回声更不均匀.  相似文献   

5.
胃平滑肌瘤的内镜诊断孙桂华,黄小让,安建成,赖日权胃平滑肌瘤发病率低,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故漏诊、误诊较为常见,为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本文总结1982~1993年间我院经内镜检查、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胃平滑肌良性肿瘤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  相似文献   

6.
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为具有潜在恶性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文献报道内镜超声检查(EUS)的声像图特征有助于GISTs的早期诊断和侵袭危险性评估。目的:评价EUS诊断胃间质瘤和预测肿瘤侵袭危险性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4年4月南京鼓楼医院经内镜和EUS检查初步诊断为胃间质瘤的患者148例,其中103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采集入组患者的内镜、EUS和临床病理资料,分别根据EUS特征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判断肿瘤侵袭危险性。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EUS诊断胃间质瘤的准确性为69.6%,误诊病例多为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EUS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肿瘤侵袭危险性的符合率为77.7%,一致性检验κ=0.678(P=0.000)。结论:EUS对胃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作为预测肿瘤侵袭危险性的方法,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超声内镜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被公认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内镜检查能够对胃间质瘤进行诊断,并与其他上消化道病变进行鉴别,能对其侵袭危险度进行评估,对内镜下治疗间质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消化道间质瘤(GIST)和平滑肌瘤(LM)在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MSCT)和免疫组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评价EUS、MSCT、免疫组化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6月经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通胃镜及EUS检查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切除的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为GIST或LM,分析资料记录完整的67例患者病变在胃镜及EUS、MSCT、免疫组化的特点,并评价EUS、MSCT与病理的符合情况。 结果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LM 43例、GIST 24例,其中,44例病变EUS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符合率为65.7%(44/67)、GIST和LM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7.2%、71.6%。23例诊断与病理不符(EUS将17例LM误诊为GIST、1例GIST误诊为LM、5例EUS未明确分类,术后诊断GIST 4例、LM 1例)。分析GIST和LM病变在EUS下病变平均大小、形状、分叶、表面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部位、起源层次、回声、生长方式、钙化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例病变,其中56例(LM 35例、GIST 21例)行MSCT检查,EUS诊断符合率58.9%(33/56)高于MSCT符合率17.9%(10/56)。LM的Desmin、SMA阳性率高于GIST,GIST的CD34、CD117、DOG-1阳性率高于LM(P<0.05) 。 结论GIST和LM在EUS下诊断易被混淆,EUS对二者诊断准确率相近,但EUS对LM和GIS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SCT,MSCT对于GIST的诊断准确率高于LM,免疫组化可帮助鉴别LM和GIS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治价值.方法 分析研究经EUS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常规胃镜、EUS等检查结果.将EUS的诊断结果与内镜或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治疗后随访2~36个月,平均14.3个月,以观察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EUS诊断食管平滑肌瘤19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常规胃镜和螺旋CT对食管平滑肌瘤无特异性诊断作用.116例分别接受内镜(111例)或外科手术(5例)摘除治疗,101例术后组织病理确诊为食管平滑肌瘤,EUS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7%.随访75例未治疗者和116例治疗者,发现前者病灶无明显变化,后者术后无复发.结论 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EUS对该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联合C T对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胃镜检查发现胃隆起性病变的病例同时行超声内镜及CT检查,将超声内镜和CT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7例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直径<3cm为11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85.2%,CT诊断率为62.7%;直径为3-5cm为9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68.4%,CT诊断率为76.2%;直径>5cm为7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59.2%,CT诊断率为83.7%,同时行超声内镜及CT检查诊断率为95.3%.结论: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是胃间质瘤的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内镜下治疗源于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所有内镜下治疗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资料,筛选出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33例经病理证实为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间质瘤,详细记录临床病理表现、超声所见、内镜切除的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33例患者其中22例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1例接受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其中ESD治疗中有5例穿孔,气胸1例,均内镜下处理以及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EFR患者因穿孔大转行腹腔镜手术治疗。33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3~36月随访,无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结论超声内镜辅助内镜下治疗源于固有肌层胃间质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超声内镜指导下套扎器套扎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胃黏膜下来源于胃固有肌层的小间质瘤45例,瘤体直径0.5 ~1.3 cm,以六连环套扎器行内镜下间质瘤套扎治疗,套扎后用超声内镜观察间质瘤是否套入圈套中.术后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3月复查胃镜以了解愈合情况.结果 胃黏膜下来源于固有肌层小间质瘤45例中,位于胃底32例,胃体11例,胃窦2例.7例行细针穿刺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黏膜下间质瘤.行胃黏膜下间质瘤的套扎术,成功44例,成功率97.8%.3例术后黑便,无一例发生穿孔.结论 在超声内镜指导下对胃黏膜下固有肌层小间质瘤行套扎术,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超声内镜在胃间质瘤不同侵袭危险性分级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其中胃间质瘤占50%~60%。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所有GIST均有潜在恶性,不能以简单的良恶性划分。而对局限性GIST的侵袭危险性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套扎术对胃间质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胃固有肌层源性间质瘤患者120例(间质瘤大小5~12 mm),行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治疗。治愈标准为病变完全脱落,如未脱落或仅有部分脱落则认为无效,给予重复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行常规内镜及超声内镜(EUS)检查、随访。结果一次套扎成功116例(96.7%),2例二次套扎成功,2例放弃内镜治疗。7例患者术后3 d内出现一过性少量黑便,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20例患者全部进行3~49个月的随访,2例患者术后2年局部息肉样增生,再次内镜下切除;118例患者完全治愈,未见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套扎术治疗胃固有肌层间质瘤(大小5~12 mm)安全有效,临床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内镜超声检查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的生长速度.方法采用内镜超声检查对18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患者每6个月进行跟踪检查一次,测定平滑肌瘤的最长径(A,mm);并计算出每月的生长速度.结果以最大径为10~20mm平滑肌瘤为最多见.肿瘤最大径A≤10mm者生长速度为(0.052±0.034)mm/月,10mm<A≤20nn者为(0.115±0.083)mm/月,20mm<A≤30mm者为(0.247±0.106)mm/月,30mm<A≤40mm者为(0.386±0.135)mm/月.肿瘤最大径于30至40mm之间的生长速度较肿瘤小于10mm者明显加快(P<0.05).结论上消化道平滑肌瘤以最大径10~20mm者多见,肿瘤最大径大于30mm者生长速度较快,须密切随访;肿瘤最大径较小(小于10mm)时可延长患者内镜超声检查的复查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的胃间质瘤的EUS图像特点,探讨EUS在胃间质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6例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36例均经手术治疗,并且术前均行EUS。对所有病例进行Flecther侵袭危险性分级,记录内镜及EUS图像特点,包括肿瘤大小、有无溃疡、边界、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内部回声特点及生长方式。对各侵袭危险性间质瘤的内镜及EUS图像特点进行归纳,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胃间质瘤的最大径平均7.3cm(1.0~20.0cm),侵袭危险性较高组肿瘤大于侵袭危险性较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危险性越高的胃间质瘤其溃疡、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现象越常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肿瘤内部回声是否有囊性变或伴有点片状高回声以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EUS的图像特点,可以帮助术前判断胃间质瘤的侵袭危险性分级,对进一步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胃间质瘤不同危险等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危险等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因"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胃间质瘤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Fletcher分级将入选胃间质瘤患者的侵袭危险性分为极低危组(17例)、低危组(25例)、中危组(21例)、高危组(11例)。分析4组患者的超声内镜图像,用Photoshop软件测量4组患者的灰度平均值(反映回声强度)与标准偏差(反映回声均匀度),比较超声内镜图像特点(包括肿瘤形状、边界、表面溃疡、钙化、囊性变、起源层次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胃间质瘤危险等级的影响因素。结果极低危组与低危组灰度平均值为(57. 62±7. 33)、(59. 41±7. 82),显著低于中危组与高危组(77. 80±11. 04)、(83. 56±12. 29)(均P 0. 05);灰度标准偏差为(8. 51±2. 63)、(9. 62±4. 11),低于中危组与高危组(13. 34±4. 05)、(16. 76±4. 51)(均P 0. 05);中危组灰度平均值与灰度标准偏差均低于高危组(均P 0. 05)。高危组内镜下形状不规则检出率27. 27%,显著高于低危组8. 00%与中危组9. 52%(P 0. 05)。高危组边界模糊检出率36. 36%,显著高于低危组12. 00%(P 0. 05)。从极低危组到高危组,4组的表面溃疡检出率分别为11. 76%、32. 00%、47. 62%与72. 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钙化检出率分别为11. 76%、28. 00%、38. 10%与54. 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表面溃疡为胃间质瘤Fletcher分级的危险因素(OR=2. 70,95%CI:1. 501~4. 850)。结论超声内镜下病灶表面检出溃疡是胃间质瘤Fletcher分级的危险因素,表面溃疡检出往往提示较高的Fletcher分级。Photoshop软件可通过测量灰度平均值与标准偏差反映回声强度与均匀度,辅助超声内镜作出进一步判断,可为胃间质瘤侵袭危险等级的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 (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s,GIMT),与传统的平滑肌瘤(1eiomyomas,LMS)、平滑肌肉瘤(1eiomyosarcomas,LMSs)不同,具有c-kit(CD117)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等特征性改变和一些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如何早期确诊GISTs,并判断其分化方向和程度对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防止转移与复发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的隆起型病变或肿块,表面覆有正常黏膜。GIST患者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特异性,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多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有关,微小的GIST患者常无临床表现。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可通过肿瘤的部位、形状、表面硬度、颜色来初步诊断GIST,但其诊断有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已证实以前临床及病理诊断的消化道平滑肌瘤(LM)并不全是平滑肌源性的肿瘤,而大部分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问质细胞肿瘤,即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我们从临床特征、内镜和超声内镜下的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等方面对GIST进行研究,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为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