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EM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与正常对照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形态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EM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结果: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细胞及EM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为91.67%、93.75%和75.00%。EM异位、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大小相似,但EM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染色质增多,核增大。EM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较EM在位及正常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小,且细胞膜表面有较多的微绒毛和胞浆突起。结论:注意取材方式,采用改良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提高EM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成功率。EM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超微结构与正常妇女及EM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croRNA-221(mi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对EMS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收集非EMS患者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及EMS患者卵巢异位内膜,分离培养及鉴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茎环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及间质细胞中miRNA-221的表达;雌激素(17β-E2,终浓度为10-8mol/L)刺激间质细胞48 h后检测miR-221-3p表达变化;异位间质细胞转染miR-221-3p inhibitor和inhibitor阴性对照(NC)后,观察其对miR-221-3p、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表达和增殖的影响。 结果 miR-221-3p在EMS组织中的表达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4.2倍(P=0.039),在EMS间质细胞中的表达为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2.66倍(P=0.029)。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间质细胞相比,miR-221-5p在EMS组织及间质细胞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处理正常及异位间质细胞48 h后miR-221-3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制miR-221-3p功能后,异位间质细胞增殖抑制(P=0.018),PTEN基因表达上调(P=0.021)。 结论 miRNA-221在EMS组织及间质细胞中表达上调,抑制miR-221-3p功能可促进PTEN表达从而抑制EMS间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32-37+封三
目的分离提纯培养子宫腺肌病(AM)内膜间质细胞(ESc),检测其细胞功能的差异,为进一步的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份在本院治疗的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病手术病例,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收集临床确诊的A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12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41例及正常对照内膜组织13例,分别分离培养ESc,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分离提纯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分别检测三种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等细胞功能。结果正常人ESc 13例,AM患者在位12例、异位ESc原代分离41例均成功,成功率为100.00%。与正常在位ESc相比,在位、异位ESc在普通光镜下,形态观察无明显差异,但是细胞功能方面,在位ESc生长曲线显示增殖率明显升高;异位ESc的迁移、侵袭率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成功培养AM ESc,并保持较高的细胞培养成功率。在位ESc增殖率最高,异位ESc的迁移、侵袭率水平升高,细胞凋亡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谯建  令狐华  姚珍薇 《重庆医学》2007,36(24):2540-2543
目的从子宫内膜组织分离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多细胞模型。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其他良性疾病的在位子宫内膜,采用高浓度胶原酶消化法进行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以及传代培养。观察两组细胞形态,SABC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MTT法绘制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高浓度胶原酶消化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大部分在48h内都能贴壁;腺细胞平均生长时间为6周;间质细胞平均生长时间为15周。腺上皮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渡形蛋白(vimentin)为阴性;间质细胞角蛋白染色为阴性,而波形蛋白为阳性。两组生长曲线接近。结论高浓度胶原酶消化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多细胞模型简单、易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的形态、生长和正常内膜细胞无明显差异。可以用作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基因型特征、及其他因素对异位内膜细胞的影响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人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通过消化、过滤、沉降等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模拟人体内雌激素水平研究促进细胞生长的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离体细胞形态.结果: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达91.7%(11/12),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成功率为93.8%(15/16),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成功率为75.0%(12/16).间质细胞传代2次后,生长缓慢,经雌激素作用后,生长明显改善;腺上皮细胞不能传代,经雌激素作用后,生长改善不明显.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细胞比子宫内膜异位动物模型更接近于人体的特点,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离培养可作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外细胞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Ⅱ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Ⅱ,GnRHⅡ)与Ⅰ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Ⅰagonist,GnRH Ⅰ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GnRHⅡ或GnRH Ⅰa加入在位及异位离体培养内膜间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24,48及72 h,用MTT法测定间质细胞的存活情况,计算抑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GnRHⅡ或GnRH Ⅰa对离体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于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Ⅱ对离体间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GnRH Ⅰ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Ⅱ对EMs患者离体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尤其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抑制作用明显强于GnRH Ⅰa,提示GnRHⅡ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更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调控蛋白FAP-1、bag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细胞凋亡调控蛋白FAP 1、bag1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及酶标法测定雌二醇 (E2 )及孕激素 (P)水平 ,免疫组化法检测 6 0份内膜标本中FAP 1、bag1的表达。 结果  (1)各组雌、孕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2 )正常子宫内膜、FAP 1、bag1的表达增生期高于分泌期 (P <0 .0 5 ) ;(3)增生期FAP 1的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异位内膜三者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分泌期FAP 1在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显著低于EMS在位及异位内膜(P <0 .0 5 ) ,而后两者之间无差异 (P >0 .0 5 ) ;(4 )增生期bag1在EMS在位、异位内膜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P <0 .0 5 ) ,而在分泌期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蛋白FAP 1、bag1与EMS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GnRH Ⅱ与GnRH 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离体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GnRH Ⅱ对Ems患者可能的作用.方法:给予原代培养的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浓度的GnRH Ⅱ,GnRH Ⅰ类似物(戈舍瑞林,goserelin)处理,同时设对照组(不加GnR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VEGF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48 h培养,能分泌VEGF,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相近,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GnRH Ⅱ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且较GnRH Ⅰ类似物(戈舍瑞林)的作用更强(P<0.05).不同浓度的GnRH Ⅱ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P<0.05).结论: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分泌VEGF的功能,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的相近,这对Ems的形成和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GnRH Ⅱ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且GnRH Ⅱ明显强于GnRH Ⅰ,为寻找Ems抗血管形成方面的新药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于敏  张宝文  陈晓云  弓瑞飞  姜松鹤 《吉林医学》2012,33(21):4483-4484
目的:研究补肾祛瘀汤(BQ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survivin蛋白的影响,探讨补肾祛瘀汤对EMS的疗效机理。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祛瘀汤组、孕三烯酮组、补肾祛瘀汤加孕三烯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采用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自体移植手术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灌胃给药28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和子宫内膜移植物局部TNF-α和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TNF-α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组大鼠血清中TNF-α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37);中西结合组大鼠血清中TNF-α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是显著上调的(P=0.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各个治疗组大鼠异位内膜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而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相比,EMS模型大鼠异位内膜当中survivin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5)。结论:补肾祛瘀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有关,运用传统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并观察不同浓度的II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Ⅱ)对在位和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原代培养的EMs患者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浓度(1×10-10~1×10-6 mol/L)的GnRH-Ⅱ处理,不加GnRH-Ⅱ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VEGF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培养的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培养48 h后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10~1×10-6 mol/L的GnRH-Ⅱ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体外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P<0.01),且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在位(P<0.01)。结论: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的能力与在位子宫内膜的相近,这对EMs的形成和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GnRH-Ⅱ对EMs患者体外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明显强于对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  相似文献   

11.
黄冬花  张晓玲  陈美红 《重庆医学》2015,(15):2084-2086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实时观察间质细胞形态变化。方法胶原酶消化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二次筛网过滤结合低速离心法分离纯化间质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并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细胞形态差异。结果培养成功率91.3%,间质细胞纯度达95%;异位间质细胞9代内、在位及对照组间质细胞11代内,细胞形态及活性并无明显改变。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提供较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异位病灶组织及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分离提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相应间质细胞中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差异。方法 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刮勺刮取新鲜子宫内膜组织,冰盒运输,采用改良EMs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并通过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分离提纯的细胞进行鉴定。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对比分离提纯的细胞与相应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EMs在位内膜组织间质细胞原代分离12例均成功,成功率100%(成功指标:指细胞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并稳定传代)。EMs异位组织分离培养12例成功11例,成功率为91.7%。正常人子宫内膜组织分离9例成功8例,成功率为88.9%。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间质细胞(human ectopic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HEcESCs)与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间质细胞(human eutopic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HEuESCs)及正常人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uman normal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HEnESCs)普通光镜观察无明显差异。但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HEcESCs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EuESCs及HEnESCs两者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P<0.01),而HEuESCs与HEnESCs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间质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其相应组织水平相一致。结论 采用改良EMs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可以降低EMs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培养难度,并保持较高的细胞培养成功率。HEcESCs较HEuESCs及HEnESCs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病灶在组织水平出现了明确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体外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对内膜上皮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取24例卵巢处子宫内膜异位灶以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分离、纯化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建立体外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共培养模型.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采用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分别检测各组上皮细胞的GJIC功能.结果 ①异位内膜上皮、间质细胞纯度分别为92%、95%,对照组内膜上皮、间质细胞纯度分别为95%、98%;②单独培养的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与单独培养的正常内膜上皮细胞的GJIC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正常间质细胞共培养后,上皮细胞中GJIC功能明显上调,而与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共培养的上皮细胞中GJIC功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异位间质细胞丧失了调节上皮细胞GJIC的能力,这种调节能力的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GnRH II与GnRH 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离体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GnRH II对EMs患者可能的作用。方法:给予原代培养的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浓度的GnRH II,GnRH I类似物(戈舍瑞林,goserelin)处理,同时设对照组(不加GnR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VEGF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48 h培养,能分泌VEGF,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相近,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GnRH 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且较GnRH I类似物(戈舍瑞林)的作用更强(P<0.05)。不同浓度的GnRH II对EMs患者离体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P<0.05)。结论:EM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分泌VEGF的功能,分泌量与在位子宫内膜的相近,这对EMs的形成和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GnRH II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VEGF,其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在位,且GnRH II明显强于GnRH I,为寻找EMs抗血管形成方面的新药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芳香化酶与雌激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原代培养内异症子宫内膜细胞系13份,异位病灶基质细胞系5份,非内异症内膜细胞系6份。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雌二醇的表达水平,应用蛋白印迹法和RT-PCR的方法观察在原代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细胞、异位病灶细胞以及对照组内膜细胞中的芳香化酶表达情况,以及生理药物浓度的雌二醇刺激原代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病灶细胞时芳香化酶的表达。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三组培养细胞上清液的雌二醇表达无显著差异。内异症子宫内膜与异位基质细胞全部表达芳香化酶,而非内异症子宫内膜细胞很少或极低水平表达(P<0.001)。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在培养内异症子宫内膜低于异位基质细胞,但显著高于非内异症子宫内膜细胞(P<0.001)。雌二醇可以显著增加培养内异症细胞芳香化酶及其转录刺激因子SF-1蛋白与mRNA表达。结论子宫内膜细胞异常表达芳香化酶可以认为是内异症发生、发展的根源之一;雌激素能促进体外培养内异症内膜细胞与异位基质细胞芳香化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与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于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同期收集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正常内膜组织.通过免疫组化二步法对三种内膜组织中EGR-1、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EG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84.44%)与在位内膜(73.33%)腺上皮细胞中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内膜间质细胞中EGR-1的阳性检出率异位内膜为48.89%,在位内膜为44.44%,正常内膜为43.33%,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在位内膜88.89%、异位内膜64.44%)及间质细胞(在位内膜66.67%、异位内膜42.22%)中MMP-9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腺上皮细胞33.33%、间质细胞16.67%),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位内膜组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EGR-1、MMP-9的表达可用于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夏玉兰  魏兆莲 《安徽医学》2010,31(12):1422-1424,F0003
目的研究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 fas及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卵巢异位内膜的表达变化,探讨EMS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卵巢异位内膜和48例正常在位内膜的Bcl-2f、as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①Bcl-2在囊肿组异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位内膜(P〈0.01)。②fas在囊肿组异位内膜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位内膜(P〈0.01)。③survivin在囊肿组异位内膜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位内膜(P〈0.01)。结论①Bcl-2在EMS卵巢异位内膜表达显著增强,推测Bcl-2是异位内膜的主要抗凋亡因子之一,异位内膜Bcl-2的升高是促使EMS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②fas在EMS卵巢异位内膜表达显著降低,推测EMS异位内膜凋亡能力降低,致使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异位种植生长,促使EMS的发生发展。③囊肿组异位内膜survivin表达比对照组在位内膜显著降低,推测survivin有可能不是EMS的主要抗凋亡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离体培养异住、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生长抑制及分泌VEGF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内异症异位、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10-10M、10-8和10-6M的GnRHa分别干预,用MTT法测定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用ELISA法测定其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 GnRHa可抑制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且对异位内膜问质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在位(P<0.05);GnRHa可降低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的VEGF的浓度,呈剂量依赖性(P<0.05),且高浓度(10-6M)对异位强于在位(P<0.05).结论 GnRHa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住、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降低其分泌VEGF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受到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影响.方法 以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体外培养,并利用不同浓度的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处理在位细胞和异位细胞,观察细胞生长及细胞凋亡受到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影响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细胞核异位细胞生长率与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浓度及作用时间呈反比.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作用24 h后,高浓度在位、异位细胞凋亡率均高于低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在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作用下加速凋亡,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成  邓高丕  朱玲 《广东医学》2008,29(3):450-45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以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Survivin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状况,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9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39份异位子宫内膜及21份在位内膜为研究组;2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为对照组。Survivin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用TUNEL法检测。结果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增生期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水平(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分泌期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水平(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增生期凋亡指数(AI)分别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分泌期AI分别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与AI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凋亡水平下降。凋亡水平的下降导致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生存和种植的能力增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是导致其凋亡水平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