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晖琳 《吉林医学》2014,(22):5065-5066
目的:探讨产科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正常无并发症产妇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整体护理制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满意度分别为96.1%、98.0%,对照组分别为82.4%、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产科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帮助产妇更好地掌握母婴保健知识,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9月在本院分娩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定时授课进行孕期健康宣教,产期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并比较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住院周期、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15.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对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且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周期(4.15±0.9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2±1.30)d,且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5.35±1.66)分、(46.35±1.6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3±1.74)分和(47.18±1.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周期,改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提高产妇保健知识掌握率及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顺利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对护理满意度及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均为96.0%,对照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均为82.0%,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新生儿抚触等护理技能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健康产妇,所有产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将110例健康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整体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5例.对比两组产妇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结果 干预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产妇保健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健康,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围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1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相关技能未掌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产科护理模式的临床作用,以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对比分析我院产科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的50例产妇(对照组),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50例产妇(实验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让产妇、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与护理技能,提高了母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入院的单胎初产妇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及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96例产妇均顺利分娩,母婴健康状况良好。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满意度分别为95.83%和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新生儿抚触、沐浴掌握率、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掌握率分别为89.58%、93.75%、87.50%和83.33%,对照组分别为62.50%、70.83%、60.41%和60.42%,观察组对新生儿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对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率,有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牛慧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18-119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探寻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200对母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分别调查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患者参与式护理对产妇产时认知和母婴结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初产、足月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患者参与式产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时认知度、母婴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顺产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观察组产妇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产时生理认知、心理认知、精神状态、分娩知识储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及母婴护理技巧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参与式护理具有提高产妇产时认知度和进一步改善母婴结局的优势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强化健康教育对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分娩的8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用信封法分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开展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母婴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产妇母婴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产褥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母婴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更高、产褥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 产妇接受强化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掌握母婴保健知识,提高自我生活护理能力,对促进产妇康复有重要作用,建议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产科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名产科母婴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n=40例),常规组母婴采用普通方式进行日常护理,实验组母婴则采用品管圈护理方式进行日常护理。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保健知识掌握度(97.4±1.3)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产妇的保健知识掌握度(76.2±2.0)分,两组产妇的保健知识掌握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6.8±1.8)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4.3±1.9)分,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产科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产妇的保健知识掌握度,还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考虑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综合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生产方式和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大于对照组,S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综合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更能帮助产妇掌握母婴护理知识,调整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0~11月收治分娩产妇192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产妇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两组产妇在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产妇掌握母婴健康知识、相关技能,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因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吴娜 《当代医学》2016,(27):120-121
目的:探讨和分析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分娩的产妇70例,在知情的情况下,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整体护理,比较2组产妇护理质量、母婴健康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在心理状态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在产妇及婴儿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且能增强母婴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对产科质量的作用。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产妇均行基础产前准备与护理,观察组施行全程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术前生理应激指标、出血量、术后抑郁情况、母婴保健知识和对产科服务的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前生理应激水平和术后抑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母婴保健知识和对产科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对于提高产科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其可以降低产妇围产期应激水平、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程度、提高产妇对于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度,增强其对产科服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以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妇72例进行分组.常规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整体组采用产科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产妇疼痛评分、分娩出血量、产后抑郁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整体组产妇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整体组产妇疼痛评分、分娩出血量、产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产程时间显著比常规组短(P<0.05);整体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有提高作用,可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减少分娩出血,降低剖宫产率,预防新生儿窒息和产后抑郁的发生,对母婴健康效果确切,可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改善母婴结局。方法将2017年6-12月在我院产科择期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选取自愿接受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100例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的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健康知识掌握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教育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对于剖宫产、产褥期卫生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照料及产后自我康复健康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尿潴留、便秘、乳房胀痛、乳房硬结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侧重对产妇进行科学保健知识的传授,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家庭模式下产科护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病房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家庭模式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不用护理方式下母婴健康的影响,以及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总产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率为97.33%,对照组为81.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模式下的产科护理模式较单一的常规病房护理效果明显,对母婴健康各方面均具有积极影响,且能够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应用温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间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抽取92例,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单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温馨护理,将两组的SDS和SAS评分作比较,并使用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心理焦虑、心理抑郁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情况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应用温馨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实现护患密切配合,还可以提高产妇的产褥期康复知识、母婴情感知识,从而提高产妇对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李艳 《大家健康》2016,(3):244-245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应用温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间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抽取92例,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单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温馨护理,将两组的SDS和SAS评分作比较,并使用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心理焦虑、心理抑郁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情况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应用温馨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实现护患密切配合,还可以提高产妇的产褥期康复知识、母婴情感知识,从而提高产妇对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