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与一氧化氮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用辅酶Ⅱ(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组织病理学方法、巨噬细胞(CD68)免疫学方法分别测定24例活动性UC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中性粒细胞数和CD68阳性细胞数。结果活动性UC患者肠粘膜NOS阳性染色颗粒数、中性粒细胞数、CD68阳性细胞数每高位视野分别为45.02±2.64个,12.85±2.11个、40.91±1.22个,对照组相应值为5.31±0.20个、0.12土0.008个、5.37土0.54个。两组三种数据比较P值均<0.00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活动期UC患者肠粘膜NOS阳性颗粒数、中性粒细胞数及巨噬细胞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活动性UC患者肠粘膜中NOS活性增高,NO释放量增加,其参与UC炎症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能是产生大量NO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脂肪细胞因子与机体内能量稳定相关,并介导多种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炎症反应有关的脂肪细胞因子。目的:检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vaspin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4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50例活动期UC患者,以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aspin水平,并分析其与U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血清vasp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1.86±0.38)μg/L对(0.96±0.43)μg/L,P0.01],并与血清CRP水平和疾病活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8,P0.01;r=0.514,P0.05),与血清ESR水平和病变部位无关(r=0.098,P0.05;r=0.124,P0.0)5)。结论:Vaspin可能在UC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血栓栓塞是溃疡性结肠炎(UC)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了解活动期UC凝血状态,可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分析UC活动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UC患者162例。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丌)、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估患者临床活动性指数(CAI)和Baron内镜下评分。比较PLT、MPV、PT、APTT、FIB、Tr、D-D在UC不同疾病活动性和不同严重程度间的差异,分析UC活动期PLT、MPV、PT、FIB、D-D与ESR、CRP、CAI、Bar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UC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的PLT、MPV、FIB、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UC间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UC活动期患者PLT和D-D与ESR、CAI、Baron评分呈正相关,MPV与ESR、Baron评分呈负相关,PT和D-D与CRP呈正相关,FIB与ESR、CRP、Baron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C活动期患者MPV与Baron评分呈负相关,FIB与ESR和CRP呈正相关,D-D与ESR和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MPV、PT、FIB、D-D可作为评价UC活动性的指标,D-D可作为评价UC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脂与蛋白质水平,评价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活动期UC住院患者94例与体检正常者(对照组)100例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进行回顾并研究其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活动期UC患者TC、TG、LDL、HDL、TP、ALB、PA水平明显降低,TC、TP、ALB水平与Baron评分呈负相关,ALB与ESR负相关。[结论]活动期UC患者易出现血脂及蛋白异常,TC、ALB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低免疫球蛋白G(Ig G)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确诊的73例UC患者被纳入研究,对低Ig G和正常IgG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UC患者中血清IgG降低的UC患者12例(16.4%)。低Ig G水平的UC患者与IgG水平正常患者相比,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47.82±29.89)mg/L对(32.89±36.45)mg/L,P=0.048),重度患者比例明显增高(100%对31.1%,P0.001)。且低IgG水平UC患者伴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明显增多(61.5%对27.8%,P=0.018)。低IgG水平UC患者较IgG水平正常者激素治疗有效比例显著降低(16.7%对69.8%,P=0.002)。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G水平在6.73 g/L及以上时,预测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41.2%。结论血清Ig G可能会成为预测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激素治疗效果的有价值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查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在我院就诊的130例UC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体质量指数(BMI)采用中国标准,以<18.5 kg/m2结合临床判定为营养不良,直接记录为3分。采用True-Love标准将溃疡性结肠炎(UC)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结果 130例UC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4.6%。营养风险发生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重型UC患者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显著低于营养风险发生率(P=0.004)。结论活动期UC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NRS2002有助于发现UC患者的营养风险。  相似文献   

7.
血清白细胞介素-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背景:炎症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目的:检测UC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8含量,并分析其与UC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复发与否的关系。方法:收集64例经内镜检查证实的UC患者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IL-8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口比较。结果:UC患者的血清IL-8含量为685pg/ml±790pg/ml,正常对照组为25pg/ml±21pg/ml(P<0.000)。不同病变范围UC的血清IL-8含量分别为:愈合期病变289pg/ml±373pg/ml,直肠病变499pg/ml±736pg/ml,直乙状结肠病变686pg/ml±755pg/ml,左半结肠病变 1407pg/ml±846pg/ml,全结肠病变815 pg/ml±926pg/ml;左半结肠病变者的IL-8含量最高,与愈合期和直肠病变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病咎程度UC的血清IL-8含量分别为:0级267pg/ml±364pg/ml,1级332pg/ml±418pg/ml,2级999pg/ml±943pg/ml,3级894pg/ml±851pg/ml;2级和3级病变者的含量较0级和1级病变者明显增高(P<0.05和P<0.01),0级者的含量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初发患者的血清IL-8含量为758pg/ml±833pg/ml,与复发患者(696pg/ml±803pg/ml)相比无显著差异(p=0.77)。19例患者在正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了血清IL-8含量,治疗前的IL-8含  相似文献   

8.
血清胆碱酯酶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健珍 《肝脏》2003,8(3):66-67
血清胆碱酯酶 (ChE)来自于肝组织中 ,在肝细胞内合成 ,肝脏受损害时 ,此酶合成减少 ,以至其活性降低。长期的酶活性降低往往提示肝病预后不良 ,是公认的能反映蛋白合成功能和判断肝病预后的一个很有用的指标。有文献报道[1,2 ] ,血清ChE活性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为探讨血清ChE与临床及肝组织病理关系 ,对 10 5例慢性肝病肝组织病理检查患者的血清ChE活性进行了测定。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0 5例各种肝病患者均为 1998年 6月至 2 0 0 3年 4月我院住院患者 ,年龄 9~ 77岁 ,男 77例 ,女 2 8例。临床诊断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9…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愈宁颗粒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肠愈宁颗粒口服,10g,早晚分服;对照组予口服美沙拉嗪1.0 g/次,4次/d.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颗粒治疗活动期UC疗效显著,与西药美沙拉嗪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尿酸(serum urineacid,SU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CHD)的发病关系文献报道不一。本研究通过测定CHD患者血清TBil和SUA水平,以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其对指导冠心病的防治和预后的判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发病与血清胆红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14例和对照组313例,两组均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比较两组间总胆红素浓度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总胆红素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总胆红素浓度高低的构成比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胆红素值正常范围内,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可能在脑血管病的预防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血清钙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确诊为UC的患者共38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后第一次空腹采血的血清总胆固醇、钙、磷、C反应蛋白及血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UC患者血清总胆固醇、钙、磷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与C反应蛋白及血沉呈负相关(P0.05)。结论 UC患者血清总胆固醇、钙、磷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状态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血小板激活和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对3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11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3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27例用SH-93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选择素和血栓素B2(TXB2)。同时评价43例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表现和结肠黏膜活检情况。结果 3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平均1min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IBS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P-选择素和TXB2明显高于IBS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P-选择素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可能直接参与结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其中P-选择素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异性指标,而血小板聚集率和TXB2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关。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尽早对疾病活动性和严重度作出准确评估,有助于及时、正确的治疗。目的:分析活动期UC患者蛋白质和脂质代谢指标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1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97例活动期UC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DL-C),并分析与疾病活动性、严重度的关系。结果:活动期UC患者BMI、TP、ALB和TC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轻度活动期UC患者相比,重度和中度活动期UC患者ALB明显降低(P〈0.05),重度活动期TG明显降低(P〈0.05),中度活动期ApoA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P与ESR相关(P〈0.05),ALB与ESR、CRP、CAI评分和Baron评分相关(P〈0.05),TC与Baron评分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易出现蛋白质和脂质代谢紊乱,TP、ALB、TC与疾病活动性相关;ALB与疾病严重度有关,可作为UC疾病严重度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种神经肽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正常结肠黏膜中的差异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在43例溃疡性结肠炎及13例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结果UC中VIP和SS较正常组织表达下降,而SP表达较正常组织增加。结论VIP、SP及SS参与UC的发病过程,且与腹泻的次数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和保护肠黏膜屏障等作用,在UC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UC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该文就近年来胆红素在UC发病机制及病情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6岁,2009年11月因劳累后出现腹部隐痛,以左下腹为甚,腹泻,大便2~3次/d,不成形,伴黏液,无明显脓血性分泌物,就诊于社区医院,给予"诺氟沙星""复方黄连素"等治疗1周后,腹痛、腹泻缓解,未继续治疗.2011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且腹痛加重,大便3~4次/d,不成形,伴淡红色血性黏液,在当地医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无明显出血,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大便隐血:阳性.门诊医生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SP)、诺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2周后腹泻缓解,偶感全身乏力,患者未继续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对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2014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经肠镜和病理检查并确诊为中度活动期的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4例,在接受治疗前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肠镜及主要症状两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予以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基础上同时联合亿活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疗程均为3个月。服药期间每隔半月详细记录2组患者在服药期间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实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疗程结束一周内再次对2组患者行肠镜及黏膜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中hs-CRP、IL-4含量及肠黏膜愈合度、黏膜组织病理学方面均有治疗效果,均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加速溃疡的愈合,但治疗组在缓解UC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实验相关指标及肠粘膜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亿活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肠道病变范围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确诊的106例UC患者,依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 Index疾病严重程度分型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依据蒙特利尔分型分为左半结肠组(包括直肠型及左半结肠型)及广泛结肠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IgG、IgM、C-反应蛋白(CRP)及血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重度UC组的IgG(P0.001)及IgM(P=0.036)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UC组,CRP(P0.001)及ESR(P=0.007)则明显高于轻中度UC组;广泛结肠组的IgG(P0.001)水平明显低于左半结肠组,CRP(P=0.003)水平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疾病严重程度方面,CRP及IgG水平与UC疾病严重程度分别呈高度及中度相关(r=0.540,P0.001;r=-0.426,P0.001),IgM及ESR均呈低度相关(r=-0.233,P=0.016;r=0.288,P=0.003)。在病变范围方面,IgG及CRP与UC病变范围呈中度相关(r=-0.384,P0.001;r=0.314,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IgG(AUC=0.772)及IgM(AUC=0.636)用于评估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cut-off值分别为10.15 g/L及0.94 g/L;CRP(AUC=0.798)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优于IgG(AUC=0.772);而病变范围的预测中IgG(AUC=0.731)优于CRP(AUC=0.655)。结论外周血的IgG、IgM均对UC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IgG对病变范围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优于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