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人正常肝Chang liver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中USP22 mRNA及蛋白表达。利用脂质体转染USP22-siRNA靶向沉默USP22基因,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沉默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USP22基因沉默对HepG2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USP22基因沉默对HepG2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表达的影响。结果 USP22基因在人肝癌HepG2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人正常肝Chang liver细胞(P0.05);siRNA干扰HepG2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中USP2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沉默USP22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中G_0/G_1期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S期和G_2/M期细胞所占比例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与对照组间G_0/G_1期、S期、G_2/M期细胞所占比例和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yclin D1和CDK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阴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P22基因沉默可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周期蛋白Cyclin D1、CDK2及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36只,模型组自由饮用0.1 mg/mL的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对照组饮用等量灭菌蒸馏水,连续饮用20周。处死大鼠取癌组织,用RT-PCR法检测STAT3、Cyclin D1 mRNA,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Cyclin D1蛋白。结果对照组STAT3、Cyclin D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2±0.12、0.18±0.05,模型组分别为0.72±0.25、0.57±0.15,P均〈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组STAT3、Cyclin D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8±0.25、0.65±0.14,对照组分别为0.32±0.19、0.41±0.15,P均〈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组STAT3、Cyclin D1蛋白IOD分别为2 373.87±258.79、668.44±63.10,对照组分别为487.81±55.31和138.86±31.50,P均〈0.05。结论 STAT3、Cyclin D1在肝癌大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二者可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后残癌血管生成变化规律,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 (HIF-2α)在不同时间段对残余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人肝癌细胞株H印G2种植于裸鼠皮下,接种大约30 d后均经HIFU治疗,按治疗不同时间点(1、3、5、7、14、21 d和28 d)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为未经HIFU治疗组.在不同时间段取残余肝癌组织,检测HIF-2 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因及蛋白表达,并检测CD31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进一步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 HIF-2 αmRNA在治疗ld组、3d组表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14d组表达最高,组间比较,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d组、7d组、21 d组和治疗28 d组HIF-2 α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比对照组增高,明显低于14 d组.VEGF-A mRNA水平在治疗1~7d内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A mRNA水平治疗14 d组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蛋白表达:HIFU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HIF-2 α蛋白表达在治疗5d组开始升高,14d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21 d和28 d组缓慢降低.与对照组比较,VEGF-A蛋白表达在治疗后7d内明显降低,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4 d、21 d、28 d组VEGF-A蛋白表达又明显增加,与治疗7d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HIF-2 α基因和蛋白水平在治疗14 d组表达最高,在治疗21 d组和治疗28 d组表达降低(F=7.641,P<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EGF-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一直持续较低水平至治疗7d,而在治疗14、28 d时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F=34.05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微血管密度变化趋势与VEGF-A表达水平一致.结论 肝癌经HIFU治疗后,短期内(1~ 7d)抑制残癌组织血管生成;但治疗14 ~ 28d后,残余瘤组织血管生成增加,其机制可能通过HIF-2 α/VEGF-A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丹皮酚(Pae)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7.5、15、22.5、30、60 mg/L Pae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 mg/L Pae作用HepG2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Pae处理对HepG2细胞Stat3、Stat5 mRNA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Pae处理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ae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培养时间和药物剂量呈依赖性,当Pae浓度为60 mg/L,处理细胞72 h时抑制效果最佳;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对照组细胞未出现大量凋亡,经60 mg/L Pae处理72 h后的HepG2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处理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Pae作用HepG2细胞48 h后,STAT3、STAT5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且与Pae剂量呈依懒性;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60 mg/L Pae处理HepG2细胞48 h后,JAK1、JAK2、STAT3、STAT5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Pae能够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STAT3、STAT5基因和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老年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肾损伤分子(KIM)-1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脓毒症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观察两组尿NGAL、L-FABP、KIM-1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肾损伤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尿NGAL、L-FABP、KIM-1水平在治疗前3 d内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5~7 d,两组尿NGAL、L-FABP、KI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中KIM-1水平在治疗前3 d内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5 d至治疗后7 d,两组尿中KI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肾损伤程度在治疗前3 d内均呈加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5~7 d,观察组肾损伤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降低尿NGAL、L-FABP、KIM-1水平,利于肾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肠内营养混悬液(enteral nutrition suspension,TPF-DM)对急性重症胰腺炎伴肠道菌群移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解放军一一七医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伴肠道菌群移位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治疗,TPF-DM组55例采用TPF-DM联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的炎症因子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和快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生化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淀粉酶(amylase,AMY);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免疫指标(Ig G、Ig M、Ig A)水平.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WBC、CRP、ALB、AMY、ET、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两组患者WBC、CRP水平均呈现出降低趋势(P0.05),且TPF-DM组治疗后7 d、14 d的WBC、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两组患者ALB呈现出降低趋势,且AMY、ET水平均呈现出升高趋势(P0.05).TPF-DM组治疗后7 d、14 d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Y、E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两组患者Ig G、Ig M、Ig A水平均呈现出升高趋势(P0.05),且TPF-DM组治疗后7 d、14 d的IgG、IgM、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F-DM可有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伴肠道菌群移位患者,改善其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铁(Fe)含量及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揭示Fe含量与肝癌的关系及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及50名门诊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测定血清Fe、铁蛋白(Ferr)、转铁蛋白(TRF)含量,术前第2天及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Fe、Fer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RF含量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术前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术后3 d、7 d 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与术前相比,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Fe、Ferr含量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TRF、细胞免疫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在术后细胞免疫被抑制状态更为严重,后随着时间延长有所恢复,因而对肝癌患者应进行血清Fe、Ferr、TRF含量监测及术后免疫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icro RNA-1(mi R-1)、尿路上皮癌相关1基因(UCA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7例纳入病例组,男性39例,女性28例,年龄39~76岁,平均(56.3±8.1)岁。并于同期随机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2~75岁,平均(54.6±9.2)岁。留取对照组入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不同时段(入院后2 h、8 h、12 h、24 h、7 d、14 d)的血浆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1、UCA1的表达。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mi R-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UCA1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血浆mi R-1水平先呈上升趋势,在24 h达到最高值,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并且入院后2 h、14 d的血浆mi R-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UCA1水平先呈逐渐下降趋势,在24 h降到最低值,随后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入院后2 h、14 d时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i R-1与UCA1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97,P0.05);入院后2 h、8 h、12 h、24 h、7 d、14 d,血浆mi R-1与UCA1水平均呈负相关(r=-0.498、-0.492、-0.531、-0.596、-0.422、-0.495,P均0.05)。结论 Micro RNA-1、UCA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异常表达,并且二者呈负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能作为早期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异甘草酸镁,对照组术后给予甘草酸二铵,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7 d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术前ALT、AST、TBIL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上述指标均明显上升,术后7 d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LB、TP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7 d两组患者ALB、T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已构建完成的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TSLC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HepG2细胞中,观察其对HepG2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重组载体转染到HepG2肝癌细胞中,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分别采用RT-PCR、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表达;同时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及caspase-3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T-PCR方法可见转染组细胞TSLC1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可见转染组细胞TSLC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组G_0/G_1期细胞显著增多,而S期细胞明显降低(P<0.05),转染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caspase-3酶活性显著增多(P﹤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稳定转染TSLC1的HepG2细胞株,并证实TSLC1能够阻滞细胞周期,促进凋亡及提高caspase-3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鸡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淋巴细胞Th17及其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分子SOCS3的动态变化。方法取168只DBA1/J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用制备的Ⅱ型胶原乳剂免疫模型组小鼠,在初次免疫后第7、14、21天及加强免疫后第7、14、35天在无菌条件下取腹股沟淋巴结,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各组Th17细胞及STAT3、SOCS3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Th17细胞在加强免疫14 d时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STAT3的表达量在初次免疫14 d时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加强免疫14、21 d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SOCS3的表达量在初次免疫14 d时开始上升并持续到加强免疫14 d,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RA的炎症进展,其主要在CIA小鼠病程进展中期起作用,Th17细胞在CIA小鼠病程中的变化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分子SOCS3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6只大鼠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激素组、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组各12只,均制成脊髓损伤模型,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激素组予地塞米松灌胃,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组则采用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灌胃进行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损伤后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明显上升高,而激素组、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组则逐渐下降。模型对照组在损伤后3、7 d的MBP水平明显低于激素组和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组,14 d MBP水平明显高于激素组和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组(P0.05),激素组和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组损伤后3、7、14 d在MBP水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损伤后随着时间推移基质衍生因子(SDF)-1水平均下降,其中模型对照组最高,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组最低。模型对照组在损伤后3、7、14 d SDF-1水平明显高于激素组、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组(P0.05),激素组和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组损伤后3、7、14 d SD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能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血清学改变,有促进脊髓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放疗后肝癌侵袭转移能力及其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探讨肝癌侵袭转移分子机理。[方法]随机将肝癌细胞分为放疗组(8 Gy射线照射)和未放疗组(未射线照射),检测HepG2和Huh7两组细胞的干性相关标记物(CD133、CD44)表达水平,并且通过蛋白印迹试验检测肝癌细胞放疗前后中CLDN1表达水平差异;通过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放疗组及未放疗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潜能,确定侵袭转移潜能改变趋向,并进一步探讨CLDN1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放疗后肝癌细胞发生侵袭转移数目较未放疗组明显增加(P0.05),放疗后HepG2和Huh7肝癌细胞中CD133及CD44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放疗组(P0.05);CLDN1在放疗前后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降低CLDN1的表达,肝癌细胞发生侵袭转移数量减少(P0.05),并且放疗CLDN1低表达肝癌细胞,肝癌细胞表面干性相关标记物CD133、CD44表达上调表达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CLDN1未敲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后肿瘤细胞干性增加,CLDN1可通过诱导肝癌细胞获得肿瘤干细胞特性,从而增强放疗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8与脑组织水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7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中观察组41例为脑出血合并脑水肿患者,对照组35例为脑出血不伴有脑水肿患者。结果观察组血清中TNF-α在12 h~3 d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第3天水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12、24 h、3 d血清TNF-α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6水平在12~24 h内逐渐上升,在24 h内达到峰值,3~7 d水平开始逐渐降低,12、24 h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7 d血清IL-6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L-8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第7天血清中IL-8水平最高,观察组12 h~7 d血清中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24 h出血量、水肿量出现升高的趋势,24 h出血量和水肿量出现最大值,随着病情发展,3~7 d出血量和水肿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发病时间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观察组24 h水肿量与TNF-α(r=0.326,P=0.038)、IL-6(r=0.394,P=0.011)、IL-8(r=0.351,P=0.024)及24 h出血量(r=0.612,P0.001)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 TNF-α、IL-6及IL-8可能参与了老年脑出血水肿的发病机制,可作为老年脑出血水肿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血管生长因子(VEGF)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高血压脑出血依据纳入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的平均流速(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氧化应激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VEGF及MA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3,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的Vm、V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PO、LPO、MD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SOD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7d、14d,观察组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7d、14d,各时间点观察组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应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VEGF表达及平稳降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甲状腺切除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2、5、7、14 d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2、5、7、14 d T3、FT3、T4、FT4及T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FT3及TSH水平呈一过性下降,T4及FT4水平呈一过性升高;观察组T3、FT3、T4及FT4在术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TSH水平呈一过性降低。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可增加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但并发症发生率较多,且对相关激素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后管腔狭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1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28天处死;手术组和ATRA治疗组行球囊剥脱胸主动脉内皮术,分别于术后2d、7d、14d、28d处死。取胸主动脉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P21表达水平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不表达PCNA及P21。②手术组中膜VSMC术后2d PCNA表达达高峰,后迅速下降;而新生内膜在术后7d现并高表达PCNA,14d、28d内膜迅速增厚,其中PCNA表达逐渐下降。P21在术后14d新生内膜中可见少量表达,28d表达增多。③ATRA治疗组术后7d新生内膜中已有P21表达,14d、28d大量表达,而PCNA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显著抑制VSMC的迁移和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P〈0.01)。④P21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ATRA可通过诱导P21蛋白表达,抑制VSMC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中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肝癌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组,分析各组之间D-二聚体及总胆汁酸的变化。结果血浆D-二聚体浓度在A、B、C三组呈逐渐上升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在A、B、C三组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A组及C组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总胆汁酸可反映早期肝功能损害情况,但随着肝功能损害加重,其数值反而下降,不能反应后期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中、低浓度(分别为3×1012VP、3×1011VP和3×1010VP)的rAd-p53处理肝癌HepG2细胞(分别为观察Ⅰ、Ⅱ、Ⅲ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周期素D1(cylinD1)、周期素E(cyclinE)蛋白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比色法观察rAd-p53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另设空白对照组.结果①rAd-p53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②观察Ⅰ、Ⅱ、Ⅲ组G1期细胞分别上升至75.8%、70.1%、6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Ⅰ、Ⅱ组S期细胞分别下降至13.2%、2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Ⅰ、Ⅱ、Ⅲ组肝癌HepG2细胞cyclinD1蛋白水平分别减少45.6%、35.1%和26.3%,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cyclinE蛋白水平分别减少33.3%、27.1%和18.1%,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 rAd-p53对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游cyclinD1、cyclinE表达阻止细胞进入S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中、低浓度(分别为3×1012VP、3×1011VP和3×1010VP)的rAd-p53处理肝癌HepG2细胞(分别为观察Ⅰ、Ⅱ、Ⅲ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周期素D1(cylinD1)、周期素E(cyclinE)蛋白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比色法观察rAd-p53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另设空白对照组.结果①rAd-p53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②观察Ⅰ、Ⅱ、Ⅲ组G1期细胞分别上升至75.8%、70.1%、6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Ⅰ、Ⅱ组S期细胞分别下降至13.2%、2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Ⅰ、Ⅱ、Ⅲ组肝癌HepG2细胞cyclinD1蛋白水平分别减少45.6%、35.1%和26.3%,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cyclinE蛋白水平分别减少33.3%、27.1%和18.1%,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 rAd-p53对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游cyclinD1、cyclinE表达阻止细胞进入S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