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几丁糖、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及玻璃酸钠对椎板切除模型大鼠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几丁糖组、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玻璃酸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8只。行L1椎板切除术,造成0.4cm×1.0cm大小缺损,同时于硬膜外分别涂以几丁糖、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玻璃酸钠及生理盐水冲洗,术后常规饲养。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处死大鼠,每批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取术段脊椎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光学切片组织学观察,评估瘢痕粘连程度,电镜观察纤维细胞结构。结果:术后4周,生理盐水组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评分与几丁糖组、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及玻璃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几丁糖组、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及玻璃酸钠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及12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评分优于几丁糖组、玻璃酸钠组及生理盐水组(P0.01),几丁糖组、玻璃酸钠组优于生理盐水组(P0.01),几丁糖组优于玻璃酸钠组(P0.01)。术后12周,电镜观察,生理盐水组纤维细胞细胞器充分,合成胶原功能完全;几丁糖组细胞器较玻璃酸钠组少,合成胶原功能较低;聚乳酸组中细胞器最少,合成胶原功能最低。结论:几丁糖、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玻璃酸钠对椎板切除模型大鼠硬膜外瘢痕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预防粘连效果优于几丁糖和玻璃酸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椎板切除术后大鼠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手术切除L1椎板后造成0.3 cm×0.5 cm硬脊膜裸露区,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不作任何治疗;胶原蛋白海绵组(B组)、姜黄素胶原蛋白海绵组(C组)分别在椎板缺损处放置0.5 cm×0.7 cm胶原蛋白海绵和吸收姜黄素二甲基亚砜溶液(0.25 g/ml)的胶原蛋白海绵。术后4周进行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并按Rydell法大体评定粘连程度。结果: B、C组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A组(P<0.05和P<0.01)。Rydell分级显示,C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能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生成,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7.0T Micro MRI 观察丝裂霉素C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7.0T Micro MRI探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实验研究中丝裂霉素C(MMC)的理想浓度及其使用安全性。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切除L1椎板,术中各组分别以棉片浸透生理盐水(A组)或0.1mg/ml(B组)、0.3mg/ml(C组)、0.5mg/ml(D组)、0.7mg/ml(E组)的MMC,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5min。应用MMC前后分别对大鼠行体感诱发电位测定。术后4周处死大鼠取手术段脊柱,分别做MicroMRI扫描、瘢痕组织面积测定、肉眼观察硬脊膜与后方瘢痕组织粘连情况。结果:A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致密,瘢痕面积大,与硬脊膜形成紧密粘连。B组和C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不致密,瘢痕面积减小,与硬脊膜部分粘连。D组和E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不致密,瘢痕面积更小,与硬脊膜未形成明显粘连。大鼠应用MMC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改变。结论:局部应用浓度为0.5mg/ml的MMC能有效减少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避免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并且安全。0.5mg/ml浓度的MMC可能是椎板切除后预防硬膜外粘连理想的浓度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隔囊预防全椎板减压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初期疗效。方法:选用11只新西兰纯种考力代羊,根据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局部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可吸收隔囊组(隔囊组)、聚己内酯/聚乳酸膜组(隔膜组)、对照组(局部仅应用生理盐水)。将11只羊进行编号,选取腰椎第1、3、5节为实验椎体。术后12周将羊处死,对各椎板缺损区进行MR扫描,计算瘢痕面积,并肉眼及放大镜观察瘢痕量及其与硬膜囊粘连情况。结果:隔囊组硬膜外瘢痕组织较疏松,瘢痕范围较小且量少,瘢痕与硬膜囊易于分离。隔膜组的硬膜外瘢痕组织多为疏松状,但瘢痕量较多,且范围较大,瘢痕与硬膜囊可行钝性分离。对照组的硬膜外瘢痕较致密,瘢痕范围较广泛,瘢痕量最多,瘢痕组织与硬膜囊粘连明显,分离困难,部分出现硬膜撕裂。结论:可吸收隔囊依赖其三维立体的空间效应及其内容物玻璃酸钠可以有效地预防硬膜外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学杂志》2022,(27):2115-2121
目的分析明胶海绵、牛跟腱提取胶原及聚酯尿烷纤维3种常用硬膜外覆盖物预防大鼠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成年Wistar大鼠切除L2~5椎板制作椎板切除模型, 根据不同覆盖材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周12只):空白组(A组)、明胶海绵组(可吸收, B组)、聚酯尿烷纤维组(不可吸收, C组)和牛跟腱提取胶原组(可吸收, D组)。于术后4周及12周取手术区域脊柱组织行大体观察(Rydell瘢痕粘连程度评级标准)、组织学观察(Nussbaum标准);并检测硬膜周围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3种瘢痕增生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各组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48只大鼠全部存活。4周和12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结果显示明胶海绵和牛跟腱提取胶原组不存在硬膜粘连, 聚酯尿烷纤维组硬膜存在粘连, 空白对照组粘连程度较重且存在脊髓受压。可吸收材料组与不可吸收组Rydell评级和Nussbaum组织学评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4周和12周可吸收材料组的bFGF、TGF-β1...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用人工骨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以 2 0只兔子 ,随机分成A、B两组 ,制作L4 椎板损伤模型。A组以生理盐水作对照组 ;B组用人工骨。经大体观察、光镜观察、生化检查。结果 人工骨对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有明显效果 ,其硬膜外瘢痕组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经Rydell-Balazs粘连韧度评分 ,硬膜外胶原纤维含量测定及Nussbaum组织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A组 ,P <0 .0 1。结论 人工骨能有效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7.
丹参预防硬膜外粘连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参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32只南昌兔(NCW),行L3、L7全椎板切除术,分别于硬膜外放人明胶海绵、游离脂肪、明胶丹参及空白对照,术后2、4、6、8周分别处死动物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丹参组术后各期硬膜外胶原纤维生成量明显少于空白组与明胶海绵组。结论 明胶丹参对硬膜外周围瘢痕形成及预防粘连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新型生物可吸收材料聚乙丙交酯(poly lactate glycollic acid, PLGA)薄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并与临床常用的明胶海绵进行比较。 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雄兔切除L6(第6腰椎)椎板,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PLGA膜(A组)、明胶海绵(B组)、0.9%生理盐水(C组)。术后每日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第2、4、8周每组各处死四只,取标本行大体、组织学观察,术后2、4周同时行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LGA膜可以明显减轻术后硬脊膜与硬膜外瘢痕之间的粘连;明胶海绵不能减轻硬膜外瘢痕粘连。 结论 PLGA膜能有效减轻硬脊膜与硬膜外瘢痕之间的粘连而不影响刀口的愈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丝裂霉素(MMC)和纤维蛋白凝胶(FG)预防腰椎板切除手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制作椎板切除术模型(L1椎体)暴露硬脊膜,分别喷涂不同的物质,其中A组0.1g/L(MMC)0.5ml;B组0.5ml(FG);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4周分别取各组手术节段的瘢痕组织,分别行大体观察、HE和Masson染色;在550nm波长下检测并计算术后4周硬膜外疤痕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HOP)、推测胶原含量,结果用药前后各组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存在轻度粘连,A组无明显粘连,对照组形成紧密的硬膜外瘢痕粘连。A组和B组硬膜外瘢痕中HOP含量、成纤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局部应用FG可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瘢痕形成,有效预防硬膜外粘连,但MMC防粘连效果优于F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点阵CO2和脉冲染料激光联合照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采用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点阵CO2激光治疗组;B组:脉冲染料595nm激光治疗组、C组:点阵CO2激光和脉冲染料595nm激光联合治疗组;D组:对照组。观察瘢痕生长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瘢痕增生指数,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瘢痕组织中胶原蛋白Ⅰ、Ⅲ的水平。结果:瘢痕厚度:A、B、C组在治疗后均较D组下降(P<0.05);瘢痕增生指数:与D组比较,A、B、C组均显著下降(P<0.05),与C组比较,A、B组均显著升高(P<0.05);胶原蛋白Ⅰ、Ⅲ水平:与D组比较,B、C组显著下降(P<0.05),A组胶原蛋白Ⅰ水平显著下降、胶原蛋白Ⅲ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点阵CO2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联合照射有利于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其机制与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和改善胶原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及神经根瘢痕粘连的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新西兰雄兔切除L5(第5腰椎)椎板,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并探查神经根,根据应用材料不同随机分为3组: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组(A组)、明胶海绵组(B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C组).术后第2、8周每组各处死3只,取标本行大体形态观察、神经根活动范围测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组可显著预防粘连(P<0.05).结论 明胶海绵与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能有效减轻硬脊膜及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筋"手法对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中关节软骨病理改变及关节液中1L-1β、5-HT、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家兔50只,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玻璃酸钠组、"舒筋"手法组(以下简称手法组),每组12只。模型组、玻璃酸钠组、手法组采用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方法复制膝骨关节炎模型,验证模型复制成功后,给予玻璃酸钠组家兔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5周,每周1次,给予"舒筋"手法组家兔进行"舒筋"手法治疗,隔日一次。模型组和正常组家兔不作处理。每组分别于第8周、第12周各处死6只家兔,肉眼及镜下观察膝关节软骨退变情况,并测定关节液中1L-1β、5-HT、β-EP的含量。结果(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成功。玻璃酸钠组,手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璃酸钠组,手法组治疗有效。玻璃酸钠组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关节软骨观察中玻璃酸钠组、手法组改良Lequesne MG评分较空白组高;较模型组明显降低。(3)关节液中1L-1β、5-HT、β-EP检测:模型组、玻璃酸钠组、手法组与空白组相比较,1L-1β、5-HT、β-E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玻璃酸钠组、手法组与模型组相比较,1L-1β、5-HT、β-EP含量明显降低(P0.05)。同一组内8周与12周相比,空白组、模型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玻璃酸钠组、手法组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 (1)KOA模型关节液中IL-1β、5-HT、β-EP异常升高,说明IL-1β、5-HT、β-EP与KOA发病有关;(2)玻璃酸钠组、手法组对KOA均有有治疗作用,可降低关节液中IL-1β、5-HT、β-EP的含量,且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3)手法组能明显降低兔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IL-1β、5-HT、β-EP的浓度,有效阻止膝关节软骨的损伤,从而有效保护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减轻疼痛,对兔膝骨膝关节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保留黄韧带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为临床保留黄韧带预防椎间盘术后硬膜外粘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45只健康成年新两兰大白兔,雌雄不分,体重2~2.5 kg,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只.在A组每只新四兰大白兔上完全切除黄韧带,在B组保留一半黄韧带,在C组完全保留黄韧带.术后于2、4、8周对硬膜外纤维性瘢痕粘连的情况进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并对其进行相应评分,对病理切片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大体观察术后2、4、8周,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60、8.591、31.858,均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2、4、8周,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190、9.561、34.658,均P<0.05);计算机图像分析,术后各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783、47.350、25.544,均P<0.01);各组随时间的推移,硬膜外粘连长度与硬膜囊的周径比值逐渐增加.结论 完全保留黄韧带,能有效防止硬脊膜外来自后方的瘢痕组织向椎管内侵入,起到空间屏障作用,明显地减少了瘢痕组织形成的量,减轻了来自后方的纤维瘢痕组织侵入椎管所造成的硬脊膜周围纤维性粘连.  相似文献   

14.
丝裂霉素C对大鼠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实验性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HOP)含量的影响。方法:手术切除SD大鼠第一腰椎椎板,造成0.2cm×0.5cm硬脊膜裸露区,按所用MMC的不同浓度随机分为4组即高剂量组0.1mg/ml、中剂量组0.05mg/ml、低剂量组0.01mg/ml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术后第4周末处死动物,测定其硬膜外瘢痕组织HOP含量,并按Rydell法评定粘连程度。结果:MMC各剂量组HOP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高剂量组HO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也显示了降低趋势,但其差别未能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从MMC处理组来看,随着剂量的增加,HOP的含量具有降低趋势,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大体观察也发现高剂量组粘连明显减轻。结论:丝裂霉素C可抑制瘢痕组织中HOP含量,减少SD大鼠模型硬膜外瘢痕组织胶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用几丁糖(CHT)的同时在椎板缺损处植入人工骨(TCP)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四组,制作L4椎板损伤模型,A组硬膜外涂布生理盐水,B组硬膜外涂布几丁糖,C组硬膜外覆盖人工骨,D组硬膜外涂布几丁糖的同时加人工骨覆盖.术后12周经大体观察、生化检查、TGF-β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几丁糖和人工骨有明显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在实验中B、C、D组均优于A组,P<0.01,D组为最佳防粘连方法,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运用几丁糖和人工骨能有效地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及使骨引导因子在局部浓集利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对脂肪干细胞(AD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从SD大鼠中提取、分离、培养、鉴定ADSC后,评价ADSC分化能力。将成功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的60只大鼠随机分4组(n=15/组):PBS组、b FGF组、ADSC组及b FGF+ADSC组。建立心梗1周后分别注射PBS、b FGF、ADSC及b FGF+ADSC,4周后用心脏超声测量心梗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EF),取大鼠心脏检测左室梗死面积、微血管密度(MVD)及ADSC分化。【结果】成功分离ADSC,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大多数ADSC表达CD29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ADSC能被诱导分化成成脂、成骨细胞。b FGF+ADSC组及ADSC组的EF高于PBS组和b FGF组(P<0.01),b FGF+ADSC组的EF高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EF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3)。b FGF+ADSC组及ADSC组的梗死面积小于PBS组和b FGF组(P<0.01),b FGF+ADSC组的梗死面积小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梗死面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8)。四组中b FGF+ADSC组的MVD最大(P<0.01)。ADSC可分化为c Tn T阳性细胞、SMA阳性细胞及fⅧ阳性细胞。【结论】b FGF可促进ADSC分化成心肌细胞和新生血管,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腰椎术后硬膜外前后方外瘢痕组织成熟程度,指导我们预防和治疗腰椎术后硬膜外瘢痕组织的形成。方法选用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按2、4、8、12周分四组,进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术。在术后2、4、8、12周时,每组各取6只大鼠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结蛋白。对腰椎术后硬膜外前后方瘢痕组织进行计算机图象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定量分析的结果,晚期(8~12周)时硬膜外前方瘢痕组织中α-SMA和FN与后方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瘢痕组织形成腰椎术后硬膜外前方瘢痕组织易粘连;瘢痕组织形成晚期硬膜外前方瘢痕组织为不成熟的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18.
羊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羊膜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对60只中国白兔行L5水平椎板切除术后,据术前随机分组,分别在硬膜外覆盖羊膜(羊膜组)、几丁糖膜(几丁糖膜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覆盖.术后2、4、8、12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通过双盲法对所取标本做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暴露的硬膜发生广泛粘连,硬膜外腔几乎消失;羊膜组和几丁糖膜组硬膜外瘢痕稀少,硬膜表面光滑,硬膜外形成潜在腔隙,维持了硬膜外的有效空间.不同时间段三组间粘连度评价以羊膜组最低,几丁糖膜组次之,空白组最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在硬膜和骶棘肌间放置合适的材料可预防硬膜外粘连;羊膜能预防硬膜外瘢痕向椎管内延伸,是一种有效预防硬膜外粘连的生物相容性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粘连材料的效果,为临床防粘连材料的使用提供新选择。方法:新西兰兔54只,随机分成6组;行椎板切除术动物造模,6组依次设为缺损区旷置组(A组)、小肠粘膜下层覆盖组(B组)、透明质酸纳凝胶覆盖组(C组)、人工骨板覆盖组(D组)、自体脂肪层覆盖组(E组)及地塞米松组(F组)。术后4w,8w,12w分批取材,4w,8w和12w的标本行大体和光镜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4w和12w的标本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A、D、E、F组早期均见硬膜外纤维组织增生明显,B、C组早期硬膜外瘢痕形成少。后期A、C、D、E、F组硬膜外形成致密瘢痕,与硬膜难以分离,B组硬膜外轻度增厚,硬膜外腔未见明显纤维组织增生或粘连。分别按Rydell、改良Nussbaum标准分级,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统计分析显示B组与A、C、D、E、F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肠黏膜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效果优于其它材料。透明质酸钠早期对预防硬膜外粘连有效,长期效果不佳。人工骨自体脂肪和地塞米松对预防椎板切除术硬膜外瘢痕粘连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杨森  冯付明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13-2119
目的研究以胶原蛋白海绵为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成骨细胞(OB)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尺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7只,制备双侧尺骨中段1.5 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按植入的修复物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A组为胶原蛋白海绵复合OB,B组为胶原蛋白海绵复合BMSCs细胞,C组为胶原蛋白海绵复合OB和BMSCs细胞,D组为胶原蛋白海绵,作为自身对照。每组植入物植入前在体外培养1周,术后4、8、12周每组分别取3只动物,进行X线检查、大体标本观察和HE染色组织学观察,比较4组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C组的成骨效果在任何时间检测点均优于其他组(均P<0.05),表现出更好的骨质量、更高的X线得分和更大数量的骨体积。A组和B组X线得分、新生骨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高于同时间点的D组。12周时新生骨组织几乎接近正常骨组织,髓腔再通;A组和B组12周时骨缺损区仍处于改建塑形期,D组只有少量骨痂形成,骨不愈合。结论 OB和BMSCs两种细胞混合复合胶原蛋白海绵修复兔尺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最佳,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有望成为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