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FOS样抗原1(FOSL1)蛋白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UALCAN数据库预测FOSL1在头颈鳞癌(HNSC)中的表达情况,收集98例头颈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头颈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FOSL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UALCAN数据库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FOSL1蛋白在头颈鳞癌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FOSL1的表达与头颈鳞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HPV状态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FOSL1高表达组HNSC患者总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HNSC患者(P< 0.05)。结论 FOSL1蛋白参与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FOSL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头颈鳞癌恶性程度的评价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低氧诱导分子-1α(HIF-1α)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相关抗原CD68、CD206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3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HIF-1α、CD68、CD206的表达状态,计算三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数,揭示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CD68、CD20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69.8%、51.2%,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癌旁组织中每个视野下CD68+细胞数分别为(39.7±7.6)、(8.5±2.8)个;CD206+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2.0±9.2)、(3.4±1.8)个;HIF-1α+细胞数(22.9±5.6)、(2.1±1.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CD206+细胞数与HIF-1α+细胞数表达呈正相关(P<0.01,R2=0.641)。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D68、CD206、HIF-1α表达率及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且CD206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胃癌缺氧区域对M2型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术中出血对病人围术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222例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根据ROC曲线分析,术中出血量≤200 mL的185例为A组,而出血量>200 mL的37例为B组。比较两组有无腹水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以及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间在性别、年龄、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肿瘤数和直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出血量>200 mL的B组病人作比较,出血量≤200 mL A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腹水和感染的发生率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术中大出血可能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及远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术中仔细操作,减少出血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皮层蛋白Cortactin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和肿瘤出芽程度与结肠直肠癌特征的相关关系。方法: 检测97例结肠直肠癌病人癌组织Cortactin的表达水平和肿瘤出芽程度,分析其与病人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Cortactin表达水平与结肠直肠癌病人T分期(P=0.017)和N分期(P<0.001)显著相关。结肠直肠癌Cortactin表达水平较高的病人年龄较小(P=0.043)。肿瘤出芽程度与病人T分期(P=0.031)、血浆CEA水平(P=0.038)以及结肠直肠癌高危因素(P=0.008)显著相关。Cortactin表达与结肠直肠癌肿瘤出芽程度显著相关(P=0.011)。结论: Cortactin表达水平与结肠直肠癌出芽显著相关,提示Cortactin可能促进结肠直肠癌细胞出芽、恶性进展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并与开腹手术作比较。方法: 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的进展期胃癌病人中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183.71±16.08) min、(64.02±10.69) mL、(3.08±0.61) d、(2.88±0.70) d、(3.10±0.71) d,与开腹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的淋巴结清扫数和术后病理检查中肿瘤距远、近切缘的距离分别是(30.70±8.84)枚、(4.73±1.16) cm、(7.10±1.14) cm,与开腹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P<0.05),但两组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及胃动力障碍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手术出血少、恢复快,具有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旨在确定NDC1基因对结肠癌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NDC1基因的RNA-Seq数据以及对应的每一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参数从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而后使用R软件绘制散点图并分析NDC1在结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化表达,绘制受试者曲(ROC)并分析NDC1基因表达对区分结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的诊断效能。通过GEPIA数据库检索并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NDC1基因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卡方检验分析NDC1基因表达和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NDC1表达量的中位数为3.797(3.411~4.118),高于正常组织3.09(2.897~3.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41对配对组织中的NDC1表达量同样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ROC曲线显示NDC1基因对结肠癌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8515,95%CI:0.8115~0.8915,P<0.001)。NDC1高表达的患者相比于低表达的患者有着更低的淋巴结转移数、更好的病理分期以及更少的肿瘤淋巴侵犯(P<0.05)。NDC1基因低表达的结肠癌患者有着更低的总体生存率(P<0.05)。单因素COX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病理分期、淋巴侵犯以及NDC1基因的表达都是影响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P>0.05)。在多因素COX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M分期、病理分期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NDC1基因有潜力成为一个用于结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确诊并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评估PCNA蛋白与胃癌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13.3%vs 36.7%,P〈0.05)。PCNA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组织的Lauren分型、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P〈0.05)。Kaplan-Merier曲线显示,PCNA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较阴性表达患者明显降低(P〈0.001)。结论: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MPRSS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33例新鲜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TMPRSS4的mRNA与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8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TMPRSS4的表达,并分析TMPRSS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胃癌组织中TMPRSS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TMPRSS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5.56% vs. 18.52%)(P<0.05),其高表达与癌灶大小 (≥5 cm)、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3个)有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MPRSS4高表达患者5年总体生存明显差于低表达患者(P=0.03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TMPRSS4蛋白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45)。 结论:TMPRSS4的表达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达标是否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病人临床结局产生有利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至2017年间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SAP病人共61例,为发病72 h内住院。按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是否达标分达标组(38例)和未达标组(23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结果的差异。结果 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数据的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达标组24 h静脉输液量显著多于未达标组[(5 493±1 887) mL比(3 967±1 203) mL,P<0.05]。达标组总体死亡率(18.4%)显著低于未达标组(47.8%)(P<0.05)。7 d内达标组肾功能衰竭发生率(21.1%比60.9%,P<0.05)、住院期间外科干预率(23.6%比56.5%,P<0.05)显著优于未达标组。但两组病人在机械通气时间(P=0.23)、7 d内呼吸功能衰竭(P=1.00)和循环功能衰竭(P=0.2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达标可显著降低SAP病人的总死亡率、7 d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外科干预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炎症和水肿的疗效与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SAP+胆汁外引流组(SAP+BTED组)、SAP+BTED+锌原卟啉组(SAP+BTED+ZnPP组)。ZnPP是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的特异性阻断剂,抑制HO-1的表达。造模24 h后取肺组织和血液备用。采用Schmidt评分标准对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蛋白质水平表达。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 基因水平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计算肺组织干湿比。结果 SAP+BTED组大鼠肺组织Schmidt评分显著低于SAP组大鼠(P<0.05)。BTED使肺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 基因表达水平、MPO含量显著低于SAP组大鼠(P<0.05)。SAP+BTED组大鼠干湿比和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大鼠(P<0.05)。当应用ZnPP时,BTED引起大鼠的这些效应则消失。结论 BTED通过HO-1通路减轻SAP大鼠肺部的炎症和水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状RNA矮小相关转录因子1(circRUNX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接受首次胃癌根治术的3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研究组)及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5%(50/68),高于癌旁组织(13.3%,2/15)和正常胃黏膜(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本组胃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63.3%,其中Omi/HtrA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72.0%和61.1%,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但并不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罗样激酶1(pl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回顾检测plK1在89例切除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并分析plK1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plk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2.7%(38/89),明显高于邻近非癌组织的13.5%(12/89)(P<0.01)。plk1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lk1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患者差(P<0.05)。结论plk1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其过表达程度可作为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及判定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和Nck相互作用蛋白激酶(Traf-2 and Nck-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TNI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科确诊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78份,以及同期胃溃疡组织标本42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3种组织中TNI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索TNIK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中,TNI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52/78),癌旁组织组为11.54%(9/78),胃溃疡组为21.43%(9/42)。胃癌组的TNIK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组和胃溃疡组(P<0.05),但癌旁组织组和胃溃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胃癌组中,TNIK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胃溃疡组及癌旁组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癌旁组织组与胃溃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TNIK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CEA值、肿瘤直径及病理学类型均无关(P>0.05),但与胃癌患者的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NIK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预后差于阴性表达者(P<0.001)。结论TNIK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预后不良因素及较差的预后相关,可能是潜在的胃癌诊治靶点。  相似文献   

16.
IL-1α和IL-1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IL-1α和IL-1β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73例原发性胃癌新鲜的肿瘤和对应远离肿瘤切缘(≥5 cm)的癌旁组织。用RIPA裂解液提取组织中的总蛋白,BCA法测定各组织的蛋白浓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组织中IL-1α和IL-1β的含量,细胞因子含量与蛋白浓度的比值为相对细胞因子含量,分析相对细胞因子含量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IL-1α的含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3.450比2.665)ng/g,P<0.05]。结论:炎性因子IL-1α和IL-1β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和Runx3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频率(55.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2.5%)(P〈0.01);胃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阳性率(37.5%)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P〈0.05);Runx3基因甲基化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是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表达失活的主要机制,有望成为胃癌分子诊断和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ITGAV)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1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8例癌旁组织中ITGAV的表达,分析ITGAV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ITGAV的表达及临床随访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ITGAV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