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全结肠系膜切除的右半结肠癌病人。其中腹腔镜组病人102例,开腹组病人116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结果及生存。结果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155.20±4.17) min比(140.10±4.00) min,P=0.009 6],但术中出血量较少[(102.60±7.37) mL比(145.90±12.23) mL,P=0.003 7],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多[(12.17±0.39)枚比(10.78±0.42)枚,P=0.016 8]。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流质时间较短[(2.91±0.47) d比(3.62±0.41) d,P=0.034],术后住院时间较短[(10.59±0.57) d比(14.13±0.52) d,P=0.04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随访时间为(38.83±1.73)个月,开腹组为(30.74±1.60)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开腹组(89.81%比82.22%,P=0.048 2)。结论 对于右半结肠癌病人,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较开腹术恢复快,手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汁外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炎症和水肿的疗效与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SAP+胆汁外引流组(SAP+BTED组)、SAP+BTED+锌原卟啉组(SAP+BTED+ZnPP组)。ZnPP是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的特异性阻断剂,抑制HO-1的表达。造模24 h后取肺组织和血液备用。采用Schmidt评分标准对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蛋白质水平表达。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 基因水平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计算肺组织干湿比。结果 SAP+BTED组大鼠肺组织Schmidt评分显著低于SAP组大鼠(P<0.05)。BTED使肺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 基因表达水平、MPO含量显著低于SAP组大鼠(P<0.05)。SAP+BTED组大鼠干湿比和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大鼠(P<0.05)。当应用ZnPP时,BTED引起大鼠的这些效应则消失。结论 BTED通过HO-1通路减轻SAP大鼠肺部的炎症和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术中出血对病人围术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222例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根据ROC曲线分析,术中出血量≤200 mL的185例为A组,而出血量>200 mL的37例为B组。比较两组有无腹水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以及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间在性别、年龄、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肿瘤数和直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出血量>200 mL的B组病人作比较,出血量≤200 mL A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腹水和感染的发生率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术中大出血可能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及远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术中仔细操作,减少出血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腔内修复术后发生内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272例AAA病人行腔内修复术的临床资料和术后3、6、12、24、36个月随访结果。分析腔内修复术后各型内漏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支架类型、动脉瘤颈结构的关系。结果: 272例病人腔内修复术后内漏总发生率为15.8%(43/272),其中Ⅰ、Ⅱ、Ⅲ或Ⅳ型以及张力性内漏(Ⅴ型)的发生率分别为7.4%(20/272)、6.3%(17/272)、1.5%(4/272)和0.7%(2/272)。Ⅰ型内漏多在随访3个月时发现,而其他类型内漏在随访12个月或更晚发现。动脉瘤近端瘤颈短(<1.5 cm)、重度扭曲(>45°)、形状不规则或钙化程度高(>25%)与Ⅰa型内漏发生显著相关(P<0.05)。持续通畅的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存在≥2根罪犯血管是Ⅱ型内漏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病情分级、吸烟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部疾病等对内漏发生率无影响。不同类型的人工血管支架对内漏发生有显著影响(P=0.047)。与其他类型支架相比,Endurant支架的内漏发生率最低(10.7%)。结论: 制定腔内修复手术方案时,应充分评估AAA的特征和内漏风险,以期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绝经前乳腺癌不同年龄段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571例绝经前乳腺癌病人,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以及辅助治疗方案。根据年龄,分为≤35岁(44例)、36~40岁(86例)和>40岁(441例)三组,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以及HER2阳性率在三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BMI>25的比例在≤35岁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35岁组的HER2阳性率为20.45%,显著高于36~40岁组(12.79%)和>40岁组(15.87%)。在外科治疗方面,≤35岁组较多选择保乳手术(22.73%)和前哨淋巴结手术(43.18%);而在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0岁组卵巢功能抑制应用少于其他两组(P<0.001)。结论: 在绝经前乳腺癌病人中,≤35岁组BMI较低,HER2阳性率较高,较多接受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接头蛋白Cr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8例胃癌病人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Crk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5)、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TNM 分期(P<0.05)密切相关。Crk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Crk蛋白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超“UCSF标准”肝细胞癌(HCC)肝移植术前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肝移植治疗的83例超“UCSF标准”的成年HCC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取TACE治疗分为TACE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急性排异、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TACE治疗组在肝移植术前平均进行了(2.0±1.3)次TACE疗程,末次治疗至肝移植的平均时间为(15.7±8.4) d。TACE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肝动脉栓塞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层分析表明,TACE治疗后获得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的HCC病人行肝移植1、3、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TACE治疗后无反应组(P<0.05)。TACE治疗后肿瘤降期至“UCSF标准”的HCC病人行肝移植1、3、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降期治疗后未达到“UCSF标准”的病人(P<0.05)。结论: 肝移植术前TACE治疗可延长病人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时间。肝移植术前TACE降期治疗安全,仅1例发生肝动脉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zetimibe(Eze)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chow)组、成石饲料喂养(LD)组和成石饲料加Eze组[Eze 5 mg/(kg·d)灌胃]。饲养8周后收集血清、肝脏、小肠和胆囊。观察胆囊内胆固醇结石形成情况。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胆汁成分、肝组织胆固醇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肝脏和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chow组小鼠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形成。LD组小鼠胆囊结石形成率为100%。Eze组完全无结石形成。Eze组小鼠小肠胆固醇吸收率(9.29%±4.32%),较LD组(58.62%±3.10%)和chow组(56.42%±2.67%)均显著降低(P<0.01)。LD组血清胆固醇[(4.99±0.50) mmol/L]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22.92±2.39) mg/g]均较chow组[(2.87±0.06) mmol/L和(2.45±0.08) mg/g]显著增加(P<0.05)。Eze组血清胆固醇[(1.11±0.10) mmol/L]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2.70±0.07) mg/g]均较LD组显著降低(P<0.05)。LD组小鼠胆汁胆固醇含量[LD组(10.87±1.46) mmol/L比chow组(3.67±0.58)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LD组(1.42±0.19)比chow组(0.59±0.02)]显著增加。Eze组胆汁胆固醇含量[(2.72±0.29) 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0.57±0.07)均较LD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Eze抑制小肠胆固醇肠道摄取,具有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肿瘤组织中microRNA-21(miR-21)的异常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 、EMbase、CBM数据库,截至2017年10月。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肿瘤组织miR-21表达高、低两组淋巴结转移的OR、95%CI。同时,本研究也运用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出版偏移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1 492例。miR-21表达水平较高组(OR=2.01, 95%CI=1.36~2.97, P<0.001)明显增加淋巴结转移。亚组分析结果表明,miR-21高表达组在消化系统肿瘤(OR=2.22,95%CI=1.49~3.30),膀胱和宫颈癌(OR=5.48,95%CI=1.84~16.30)中明显增加淋巴结转移风险,其中也发现病人样本数<60例,OR=2.39, 95%CI=1.44~3.98, P<0.001;≥60例,OR=1.78, 95%CI=1.04~3.05, P=0.036。乳腺癌、喉和肺癌的miR-21表达,未发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论: 本研究发现,肿瘤组织miR-21高表达组明显增加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亚组分析结果表明,miR-21在消化系统肿瘤以及膀胱和宫颈癌中,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并与开腹手术作比较。方法: 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的进展期胃癌病人中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183.71±16.08) min、(64.02±10.69) mL、(3.08±0.61) d、(2.88±0.70) d、(3.10±0.71) d,与开腹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的淋巴结清扫数和术后病理检查中肿瘤距远、近切缘的距离分别是(30.70±8.84)枚、(4.73±1.16) cm、(7.10±1.14) cm,与开腹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P<0.05),但两组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及胃动力障碍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手术出血少、恢复快,具有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深筋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 SEPS)联合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下肢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肢81条,选择40条患肢行SEPS术,联合EVLT术闭合浅表曲张静脉,保留健康大隐静脉作为研究组;41条患肢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结果: 研究组曲张静脉团块消失,下肢静脉血淤滞得到缓解,色素沉着减轻,溃疡愈合,随访5~11个月无复发。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1.1 h比3.0 h),切口数也少于对照组(2.1个比5.8个),住院时间缩短(1.1 d比3.9 d),下肢淤斑面积减少(5.2 cm3比20.3 cm3),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EPS联合EVLT术适合个体化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居民胆囊结石病(以下简称胆石病)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对上海三个区部分20~79岁自然人群15 256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男8 617人,女6 639人。使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分析等方法收集参加者相关临床数据。胆囊疾病采用空腹B超检查确诊。采用t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与胆石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胆石病总体患病率为7.02%,女性(8.10%)略高于男性(6.19%)(P<0.05)。不论性别,胆石病的患病率随年龄递增(P<0.05)。②胆囊总体切除率为2.48%,女性(3.42%)是男性(1.75%)的约2倍(P<0.05),也随年龄递增(P<0.05)。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龄、脂肪肝、胆石病家族史、高血压、体质量指数增加为胆石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调查显示,当前上海地区人群总体胆石病患病率为7.02%,胆囊切除率为2.48%。性别、年龄、脂肪肝、胆石病家族史、高血压和体质量指数与胆石病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配对比较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肝切除的术中及术后结果,评价机器人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优势。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实施的88例微创肝切除术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机器人组(n=44)和腹腔镜组(n=44)。采用倾向匹配分析方法,按照1:1的比例,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有无肝炎和肝硬化、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肝脏切除范围在机器人组病人中进行配对。结果 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R0切除率无统计学差异。机器人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长[(183.36±64.40) min比(156.25±71.53) min, P=0.013]。但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中转开腹率较低(4.5%比22.7%,P=0.013)。结论 虽然机器人肝切除手术时间较长,但中转开腹率较低,与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开放式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8年3月行开放式补片修补术的210例腹壁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术式和补片固定方式,术后血清肿、切口感染、补片感染、慢性疼痛、肠漏、复发以及死亡的发生。结果 术后血清肿25例(11.90%),切口感染14例(6.67%),补片感染3例(1.43%),慢性疼痛7例(3.33%),肠漏3例(1.43%),复发7例(3.33%),死亡2例(0.95%)。采用IPOM术式病人术后仅有血清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ublay术(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并发症发生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blay术式中加强法与桥接法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缝线+不可吸收疝钉组与缝线+可吸收疝钉组术后慢性疼痛和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放式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