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克罗恩病(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国外研究发现NOD2、IRGM、ATG16L1、STAT4基因突变与CD相关。目的:分析NOD2、IRGM、ATG16L1、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C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中国汉族CD患者66例,6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以PCR联合基因测序检测4种基因相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CD组和正常对照组NOD2基因rs2066842位点、IRGM基因rs13361189位点、ATG16L1基因rs2241880位点和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两组间4种基因相应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OD2、IRGM、ATG16L1和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CD发病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常玉英  欧阳钦 《胃肠病学》2005,10(5):315-318
对炎症性肠病(IBD)的研究已有多年,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有关IBD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更新了一些观点.2001年发现了第一个克罗恩病(CD)易感基因CARD15/NOD2,从而使对IBD发病机制的研究集中在遗传学方面[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IRGM和ATG16L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汉族C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18例纳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其IRGM和ATG16L1基因的基因型,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CD组和正常对照组IRGM基因rs13361189位点、ATG16L1基因rs2241880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两组间2种基因相应的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IRGM和ATG16L1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西方白种人CD的易感性相关,但是IRGM和ATG16L1基因多态性却与中国汉族人C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多因素疾病。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的CARD15/NOD2基因被确定为克罗恩病的易感基因,该基因是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Apaf21/PCed4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内表达。有研究证明,CARD15/NOD2基因上三个多态位点(R702W、G908R、3020sinC)与克罗恩病发病相关。为综合评价CARD15/NOD2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同克罗恩病发病的相关性,我们用荟萃分析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综合定量再分析,探讨CARD15/NOD2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浙江地区住院治疗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可能危险因素及NOD2/CARD15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IBD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宁波李惠利医院及台州地区医院136例IBD患者和等量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结果进行COX回归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对60例无血缘关系的IBD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NOD2/CARD15基因Arg702Trp、Gly908Arg和Leu1007fsinsC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IBD平均发病年龄42.6岁,男性稍多于女性。牛奶、油炸食品和精神因素在IBD致病因素中具有统计学意义。IB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突变。结论牛奶、油炸食品和精神紧张可能是浙江地区IBD潜在的危险因素,白种人克罗恩病(CD)患者相关易感基因NOD2/CARD15常见的3个SNPs与浙江地区IBD患者无关。  相似文献   

6.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是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产生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NOD2/CARD15是目前确认的第一个与CD相关的基因,通过介导凋亡,调节免疫等多种途径参与CD的发病。本文就NOD2/ CARD15与C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克罗恩病(CD)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CD是由于环境因素作用于基因突变的易感个体而发病。目前已发现30多个基因位点的突变与CD相关,包括NOD2、TLR和ATG16L1,这3个基因均直接或间接与自噬过程相关。此文就自噬与CD发病关系作一综述,为临床寻找新的CD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体内存在细胞自噬功能低下的现象。ATG16L1、NOD2、IRGM等自噬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IBD的易感性有关。自噬可能通过免疫应答与耐受、胞内菌感染、免疫调节功能与Paneth细胞功能异常以及内质网应激等过程影响IBD的发病。本文就自噬异常与IBD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环境、遗传以及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自噬在细胞稳态和机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异常可能参与IBD的发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证实,ATG16L1、IRGM、NOD2等自噬相关基因与IBD密切相关。本文就自噬异常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NOD2/CARD15基因与我国汉族人群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对45例克罗恩病NOD2/CARD15基因野生型和C2104T(4外显子处)、G2722C(8外显子处)和3020insC(11外显子处)三个主要碱基突变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序.另对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名健康献血者、2例克罗恩病患者的21名家系成员、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31名家系成员也进行了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全部被调查人群中均未发现有NOD2/CARD15基因突变者,均携带野生型NOD2/CARD15基因.结论 在西方国家中与克罗恩病显著相关的NOD2/CARD15基因突变与我国汉族炎症性肠病人群无明显相关性,该基因可能不是我国汉族炎症性肠病人群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1.
朱琦  郑萍 《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0):635-638
克罗恩病(C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大量证据表明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紊乱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易感因素在C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遗传易感性主要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单卵双生共患率及不同人群发病率、流行率差异较大。自2001年发病并证实人类CD第一个易感基因NOD2/CARD15以来,关于该基因突变与CD相关性研究已成为IBD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P268S突变型NOD2/CARD1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NOD2/CARD15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欧美人群的克罗恩病(CD)明显相关.其中R702W、G908R和3020insC3个SNP位点与CD的相关性尤为显著。而13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和浙江地区的研究均未发现上述3个SNP的改变,但最近研究发现了可能与中国人CD相关的P268S突变。目的:构建P268S突变型NOD2/CARD15真核表达载体和体外转染体系,为研究突变型NOD2/CARD15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P268S突变型NOD2/CARD15真核表达载体,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技术瞬时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T.以蛋白质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K293T细胞NOD2/CARD15的表达。结果:经克隆、酶切、测序证实获得P268S突变型NOD2/CARD15基因,突变载体转入HEK293T细胞后,NOD2/CARD15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268S突变型NOD2/CARD15真核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体是人胚肾细胞有效的体外转染体系。  相似文献   

13.
AIM: To assess whether the polymorphisms of NOD2/ CARD15 , autophagy-related 16-like 1 (ATG16L1 ), and interleukin-23 receptor (IL23R ) genes play a more critical role in the susceptibility of childhood-onset than in adult-onset Crohn’s disease (CD). METHODS: Polymorphisms R702W, G908R, and 3020insC of NOD2/CARD15 ; rs2241880 A/G of ATG16L1 , and rs11209026 (R381Q) of IL23R gene were assessed in 110 childhood-onset CD, 364 adult-onset CD, and 539 healthy individuals. Analysis of polymorphisms R702W, G908R, ...  相似文献   

14.
夏冰 《胃肠病学》2007,12(6):321-322
本期龙靖华等作者发表的论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OD2/CARD15基因12对外显子.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广东地区48例克罗恩病(CD)患者、5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NOD2基因突变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了一个有意义的现象。CD组NOD2P268S突变率显著高于UC组和健康对照组.且与CD患者的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由于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失调导致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有研究发现,IBD相关基因的某些位点单核苷酸突变可能对IBD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新近发现的IBD易感基因(如RAGE基因、MYO9B基因、MIF基因、NOD2/CARD15基因、TLR基因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及其与IBD的关系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患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Gao M  Cao Q  Luo LH  Wu ML  Hu WL  Si JM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210-212
目的NOD2/CARD15基因是人类的第一个克罗恩病(CD)易感基因,其间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白种人CD有显著性相关,但与日本人无关。本研究旨在证实这3个SNPs是否与浙江地区人群的CD易感性有关。方法血样来自浙江地区32例CD患者,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292例健康对照者。通过PCRSSP方法直接检测野生型及NOD2/CARD15基因的3个多态性(Arg702Trp,Gly908Arg,Leu1007fsinsC)。结果没有发现1例CD患者纯合子或杂合子的SNPs突变,同样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健康人中也未能检测到。结论本研究表明一些存在于特定人群的CD易感基因可能在其他人群中不存在,白种人CD患者相关的易感基因NOD2/CARD15常见的3个SNPs与浙江地区CD人群无关。  相似文献   

17.
克罗恩病(CD)是病因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IBD)。其主要发生在回肠末端及邻近结肠,潘氏细胞(PC)是小肠的特征性细胞,此文通过阐述已经发现的PC相关的研究进展,如防御素、NOD2、TCF-4、ATG16L1等,探讨这一方面可能致CD的机制,为CD的病因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NOD2/CARD15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易感基因。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NOD2的三种主要变异为:R702W、G908R及L1007fs。其中以L1007fs与CD相关性最强,它通过干扰NF—κB途径参与CD的发生发展。NOD2变异还与CD的各种表型相关,包括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纤维狭窄病变、手术时期、手术风险等。NOD2与CD的相关性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之间亦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对NOD2的研究将更好地揭示C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认为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sase,CD)是遗传易感者受环境因素作用而发病的,其发病符合多基因病的遗传规律,其遗传易感性主要表现在家族聚集现象及双胞胎共患CD上。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多基因病研究及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已发现了人类CD的第一个易感基因——NOD 2基因,现命名为CARD 15基因。本文就NOD 2基因及其与CD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NOD2/CARD15基因突变与中国人克罗恩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近年多项研究证明NOD2/CARD15基因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西方白种人克罗恩病(CD)明显相关.其中3个SNP(R702W、G908R和3020ins C)与CD的相关性尤为显著。目的:探讨NOD2/CARD15基因SNP与中国人CD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与CD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CD患者4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0例,提取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OD2基因全部12对外显子,纯化后直接测序,根据结果分析其突变与CD病变特点的关系。结果:CD组、UC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未检出3个西方人常见的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位点。CD组的P268S突变率显著高于UC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5例P268S突变的CD患者病变均位于回肠(P〈0.01),4例发病年龄≤20岁(P〈0.01),且均并发肠腔狭窄(P〈0.01)。结论:中国人CD患者中存在NOD2/CARD15基因P268S突变,且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并发症相关,有必要对其功能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