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或不伴有症状的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而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因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2.
李琼  王侠  江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26-32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I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CG记录124例冠心病患者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124例中共检出次心肌缺血(SMI)960次,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MIT值较低,但缺血时间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的可能机理及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60例冠心病患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资料。结果 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193次,SMI有43例,占72%。SMI发作有昼夜规律,受检中81%有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占56%。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颇高,因它无症状易被忽略,预后不乐观,应定期监测,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且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Cohn分类均为Ⅰ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24 h心电图动态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分析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好发时间为6:00至11:00,观察组有症状、无症状ST段下移时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平均心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为100次,无症状发作阵次为79次(79%),有症状发作阵次为21次(2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显著,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无差异,均为上午6-11时;观察组心电图监测下平均心率与无症状发作阵次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采用动态心电图能较为准确地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了科学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研究的不断深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SMI)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仅就SMI的有关问题结合文献作如下综述。一、SMI的临床特点SMI是指在CAD人群中有短暂的心肌灌注缺损及电生理活动或室壁节段性活动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老年冠心病16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行常规性心电图检查及Holter检查,对比分析二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共发现48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而Holter检查中则发现108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二组患者心肌缺血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olter诊断可知,ST段阵次改变次数为504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改变为352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阵次改变为152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发生率(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发作具有昼夜性规律,在6:00—12:00的时间段内发作频率最高,而在0:00—6:00时段内发作频率最低。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的幅度及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无症状心肌发生率高,症状不典型,常规的心电图检出率较低,采用Holter检测能及时发现无症状缺血心肌患者的存在,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董春华 《海南医学》2005,16(3):19-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DCG),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移位,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 共检出516次心肌缺血,93.8%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幅度与症状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夜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 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内科病室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6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24h动态心电检查,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实验组检测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59例,检测率93.65%,对照组检测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46例,检测率73.02%,实验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缓患者检测率比较,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预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测8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MIT的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问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 共检出605次心肌缺血,92.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心肌缺血闻值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白天明显重于夜间。结论 应重视十二导24小时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检测中的应用,同时注意心肌缺血有不同的机制,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老年患者无症状性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检测分析Analysisofdynamicelectrocardiographicmonitoringofsilentandsymptomaticmyocardialischemiainpatie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检出84例患者有缺血性ST段改变现象出现,有症状患者、无症状患者分别有30例、54例,构成比分别为35.71%、64.29%,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χ2=8.9632,P 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移阵次明显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组间差异明显,χ2=158.3652,P 0.05;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移幅度为(0.24±0.12)mv,大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0.17±0.02)mv,t=3.1625,P 0.05。结论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近年来冠心病防治的重点之一,由于发作隐匿,易被患者忽视,不少冠心病患者发病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故SMI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动态心电图(DCG)是检测SMI重要方法之一,对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尽管心肌缺血的监测方法很多,但在临床实践中DCG是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有无创、方便、准确等优点.本文通过对1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探讨SMI患者DC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89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结果,73例(82%)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共计232阵次,其中179阵(77.2%)属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SMI),无症状组每阵缺血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有症状组(P<0.001)。179阵SMI中118阵(66%)发生于6~18时,61阵(34%)发生于18~6时;快频率缺血发作(FRI)134阵(74.9%),慢频率缺血发作(SRI)45阵(25.1%)。SMI在6~18时的起始心率明显快于18~6时者,FRI与SRI在ST段压低幅度与缺血时间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89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结果,73例(82%)检出缺血性ST性段改变,共计232阵次,其中179阵属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症状组每阵缺血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有症状组。179阵SMI中118例(66%)发生于6-18时,61阵(34%)发生于18-6时;快频率缺作134阵,慢频率缺血发作45阵(25.1%)。SMI在6-18时的起始心率明显快于18-6时者,FRI与SRI在S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Hohe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和发生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Holter和临床资料。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101例(30.79%),Holter检出心肌缺血211例(64.33%);SMI发生率为67.77%,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29.6%;SMI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节律,多以清晨5~12时发作频率最高,且发作时心率减慢的比例明显低于有症状心肌缺血(P〈0.005);SMI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7.84%。结论:Hoher可早期发现老年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这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7.
赵佩珠  马战 《现代医学》2002,30(5):313-313
近年来,国内外对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给以广泛研究。动态心电图(D0G)是监测CHD心肌缺血、估价心肌缺血进展情况及评价疗效的一项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的无创性检查技术^[1]。现将我院经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70例冠心病患者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88年4月至1996年5月,我们对本院住院和门诊病人58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AEG)进行检测,以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发病规律及其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并由此评价AEG检测SMI的临床价值。1材料和方法58...  相似文献   

19.
文金荣 《吉林医学》2012,33(36):7875
目的: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连续24 h检测。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数及ST段下移幅度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因发作时间的不同发作的次数也会有所差异,即发作高峰在上午6:00~12:00,而00:00~6:00最少;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较发作前快。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补充和完善了我们对冠心病的认识,由于其对冠心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现将我院1991年至1996年收治的7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其SMI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形态改变及与心律失常的联系,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进行对比,以明确SMI的发作特点及对冠心病的预后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1991年~1996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9例,全部病例临床、心电图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