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腹部再次手术的原因中,腹壁切口疝一直位居前列,近期Strik等~([1])分析一组择期腹部再手术病例中,18%为切口疝。剖腹手术后腹壁切口疝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异很大,最新一篇荟萃分析显示腹壁中线切口疝2年发生率为12.8%[2]。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腹壁切口疝唯一、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腹壁疝修补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缝合关闭肌筋膜层缺损以恢复重建腹壁结构的完整。除了较小的腹壁切口疝,通常疝修补术中这个重建过程多少都会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的方式与体会。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722例切口疝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BMI、腹壁切口疝的分类、术前有无伤口感染、手术方式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77例未行手术,645例手术均获成功;504例行开腹切口疝修补术,其中372例使用补片修补(Sublay修补法67例,Onlay修补法275例,Inlay修补法30例),132例行传统缝合修补;135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6例行杂交手术。手术时间55~150 min,平均时间85 min,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术后8~24 h后下床活动,1~2 d排气,术后疼痛轻,2~3 d后完全缓解,术后3~10 d(平均7 d)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93个月,随访率97.2%。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机体状况、腹壁缺损大小、BMI、术前有无伤口感染个体化治疗腹壁切口疝。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效果。方法对26例术后切口疝患者应用腹腔镜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97 min,术后住院时间4~10 d。术后腹壁血清肿2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5例应用腹腔镜下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腹壁缺损长径为12~25cm,宽9~18cm,缺损面积108~451cm2)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84.0%)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4例(16.0%)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8~186(平均95)min。术后住院5~8d,平均6.5d。术后疼痛达3个月以上8例(32.0%),经治疗后缓解;浆液肿9例(36%)。无切口感染和肠瘘发生;无手术死亡。全组患者随访6~25(平均11)个月,无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腹腔粘连重分离困难者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腹壁缺损的位置、大小,疝的内容物,修补网片的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50~125m in,平均80m in。术后住院时间为2~15d,平均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1例术后出现顽固性疼痛。平均随访32个月,术后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相关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疝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生率可达2%~11%,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更可高达40%左右,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腹壁切口疝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疝内容物会逐渐增大,降低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腹壁切口疝不能自行愈合,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单纯缝合修补术后的复发率可高达30%~50%,治疗效果并不满意.国内外医师对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探索,特别是采用人工补片材料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概念的推广应用,使腹壁切口疝的手术修补效果明显改善,有效的将切口疝术后复发率降至约10%,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切口相关并发症仍较多.采用何种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更为合理目前尚无公认的结论,但随着修补材料的不断更新,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发展迅速,近年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因临床应用时间尚短,国内还缺乏大宗病例的随访结果,手术技术上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现就与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0~160(92±30)min,缺损最大径为2~25(8±6)cm,补片大小为150~600(273±108)cm2。术后住院时间为6~15(9.3±2.1)d,切口浅表感染3例(5.8%),浆液肿2例(3.4%),术后早期腹壁疼痛8例(13.7%)。无肠道损伤、肠梗阻、伤口出血、补片感染和补片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复杂、巨大腹壁切口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壁复发切口疝的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6例腹壁复发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75 min,(88±10.6)min;术中出血量35~95 m L,(55±6.3)m L;术后住院时间5~17 d,(7.5±2.1)d。术后发生血清肿3例(6.5%),发生腹壁修补区域疼痛2例(4.3%),无切口感染、肠漏等情况发生。术后随访(18±4.5)个月(6~2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在恰当选择病例、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具体手术方式的情况下,腹腔镜下行腹壁复发切口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杂交手术方式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6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在开放方式下将补片一侧固定于腹腔内,于腹腔镜方式下完成其余部位的方式固定的新型杂交方式,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中切口疝11例(18.3%),大切口疝26例(43.4%),巨大切口疝23例(38.3%)。手术时间75~120(90±14)min,住院天数4~9(6.0±1.2)d,术后随访时间3~12(8.0±2.5)个月。术后脂肪液化1例,经保守治疗及门诊随访,1周后恢复。切口感染1例,予以门诊输液及换药治疗,2周后切口感染治愈。术后无慢性疼痛患者,亦未见复发患者。结论新型杂交手术方式对适当选择的腹壁切口疝患者来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总体效果显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可吸收补片应用肌前修补(Onlay)法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解放军二六四医院采用部分可吸收补片应用Onlay法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3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切口疼痛2~3 d,术后1~2 d肠功能恢复,2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无切口感染发生,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部分可吸收补片应用Onlay法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壁切口疝较好的方式,其操作简便、安全,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腹壁切口疝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模型。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进行诊治的260例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将所选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正常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模型。 结果260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老年患者中术后复发患者36例(13.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和正常组患者性别、年龄、疝类型、疝部位、补片型号、固定补片、手术类型及饮酒史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医师水平、术后血肿、吸烟史及肥胖等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120 min、医师水平、术后血肿、有吸烟史及肥胖等为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均和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高度相关。基于手术时间、医师水平、术后血肿、吸烟史及肥胖等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模型,C-index指数为0.775(95% CI:0.728~0.823),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列线图的辨别力较好,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07,表明本研究列线图的预测价值较高。 结论手术时间≥120 min、医师水平、术后血肿、有吸烟史及肥胖等为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有助于预测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腹部外科手术量的增长,腹壁切口疝病人的数量也日益增加。2014年,Itatsu等~([1])报道,腹部手术后2年腹壁切口疝的发病率达10.3%。因此切口疝修补术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肥胖、高龄、糖尿病、激素应用、肺部疾病以及手术部位并发症等因素均有可能促进腹部手术后切口疝的发生。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可根据补片在腹壁重建时  相似文献   

13.
正腹部手术数量逐年增加,切口疝总数也相应增加。综合多项单中心大宗病例分析结果,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率为2%~11%。腹部手术切口复杂,导致切口疝发生部位不一。有传统意义上的切口疝,也包括trocar疝等新型疝~([1])。其中有报道巨大腹壁切口疝约占15%~([2])。切口疝分型方法不同导致很多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壁巨大切口疝一期并肠造口还纳修补的治疗体会,探讨存在污染风险切口一期疝修补的可行性。方法腹壁巨大切口疝并肠道单腔造口患者7例,均行一期肠造口还纳和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置入补片4例。结果术后均3~5天排气,原造口处切口感染2例,排便不规律6例,术后半年出现不全性肠梗阻1例,原造口处皮肤凹陷5例,均无肠瘘、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22±5)天,现随访1年,均诉满意。结论肠造口还纳并腹壁巨大切口疝一期手术安全可行,有一定污染风险的切口并不是一期疝修补以及补片应用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11%[1].腹壁切口疝的形成主要与手术时患者的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有关.全身因素有:高龄、营养差、心肺功能差、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等;局部因素有:腹壁缺损大,缝合有张力、切口感染、腹壁神经肌肉损伤、关腹时麻醉浅肌肉或组织张力大等.其中,切口感染是切口疝发生的重要原因.当切口发生感染时,切口疝发生率上升至40%左右[2].腹部手术切口疝不能自愈,均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腹壁切口疝属于医源性疾病,分类复杂,表现多样,不同病例间差异较大~([1])。随着医疗条件的逐步提高及手术技术的持续改进,腹部手术例数逐年增加,术后伴随的切口疝等腹壁疝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临床问题~([2])。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腹壁切口疝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旦发生,很少能自愈,多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且由于疝内容物与疝囊壁发生粘连,有发生肠梗阻甚至嵌顿的可能,如果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壁大切口疝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采用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修补术的211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80 min(45~190 min),术中出血为15~90 ml,平均35.6 ml;术中无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7 d(平均4.9 d)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为6.3 d(2~16 d)。1例病人由于网膜出血进行了急诊二次手术。2例病人由于皮下出血,于手术后2~6 h 进行了伤口修整术。211例 病 人 长 期 随 访 (60~178个月),有6例病人(2.8%)出现疝复发,所有病例无慢性疼痛。结论应用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期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患者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1年内发生慢性疼痛的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疼痛组和未发生疼痛组,筛选出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有27例患者发生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2.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体质指数(BMI)、复发疝、术后切口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β=1.82,OR=6.17,95% CI:1.34~28.46,P=0.020)、BMI≥24 kg/m2(β=1.04,OR=2.82,95% CI:1.09~7.32,P=0.034)、复发疝(β=1.73,OR=5.65,95% CI:1.88~17.02,P=0.002)、术后切口并发症(β=1.43,OR=4.16,95% CI:1.53~11.33,P=0.005)是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女性、BMI≥24 kg/m2、复发疝、术后切口并发症是腹壁切口疝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行切口疝修补术时要充分评估,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正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20%左右。对于有高危因素的病人,手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可高达35%~([1-2])。切口疝修补的关键是关闭腹壁缺损和重建腹壁功能。随着腹壁外科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术中应用的技术降低腹壁肌肉张力,包括前组织结构分离~([3])、后组织结构分离加腹横肌松解术~([4])等。但对于巨大切口疝,这些技术仍不能  相似文献   

20.
探讨腹腔镜下修补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和体会。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外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对24例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年龄均≥60岁)使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及疝环致密粘连而中转为开放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时间55~170 min,平均105 min。疝环内径3~11cm,平均8 cm。术后住院6~14 d,平均9 d。术后1例发生高碳酸血症导致昏迷,经呼吸机辅助呼吸24h后好转;术后补片上方疝囊内积液2例,经局部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后治愈;1例手术区明显疼痛超过1个月,经口服镇痛药物等保守治疗治愈。术后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1例复发,其余恢复良好,无局部不适。腹腔镜下修补老年患者腹壁切口疝这一术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