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轮状病毒(RV)、人杯状病毒(HuCV)、人星状病毒(HAstV)和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321份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RV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采用巢式RT-PCR检测HuCV和HAstV;采用PCR反应检测EAdV。结果 321份样本中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A组RV(53.0%)、HuCV(23.4%)、AstV(7.2%)和AdV(5.3%)。对170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G9型及P[8]型为优势株;1318个月年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9.0%),2012年RV发病高峰在12月、1月(76.3%)。4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2岁以下婴幼儿为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西宁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全部感染性腹泻中病毒性腹泻占较高比例。我科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m)2004年4月-2004年12月284例腹泻患儿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哈尔滨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一步法RT-PCR,对2010年度随机采集哈尔滨市儿童医院3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108份进行轮状病毒(RV)、杯状病毒(HuCV)及星状病毒(AstV)检测.结果 在108份标本中共检出RV感染61份(56.48%),57份RV检测阴性的样品检出HuCV感染5份(8.77%),均为GⅡ型,同时检出AstV感染3份(5.26%).结论 RV是哈尔滨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HuCV和AstV也是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急性腹泻患儿星状病毒(HAstV)流行病学特征、基因分型和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RT-PCR检测2015年1月-2017年4月因急性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的星状病毒特异性基因,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随机抽取3份阳性标本的RT-PCR产物行基因分析和分型,同时收集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粪便标本共610份,检出HAstV阳性39份,检出率6.39%,男∶女为1.78∶1;不同月龄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11月龄组检出率最高(7.54%);不同月份检出率以11月-来年2月检出率高;患儿表现不同程度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部分合并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3例并发良性惊厥,3例ALT轻度升高;PCR得到扩增片段符合预期,与Mamastrovirus-1( KC342249.1)和Human astrovirus -SH1(FJ375759.1)相似性为98%。结论 HAstV是呼和浩特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本次检出株为HAstV1型;不同月龄、不同月份阳性率不同;临床症状较轻微,脏器损害不明显;PCR检测结果有助于星状病毒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梅州市小儿腹泻中病毒性感染的病原。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先后到梅州市各医院收集56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轮状病毒用酶免疫试验,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检测。结果在568份标本中,轮状病毒(RV)阳性238份,阳性率为41.9%。7月~1岁年龄段的患儿星状病毒阳性率较高;12月~1月份星状病毒阳性率较高。结论在梅州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是复杂的,轮状病毒的感染最为严重,其中杯状病毒与星状病毒的病例也占用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曹其运 《中外医疗》2012,31(23):182-183
婴幼儿腹泻一般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性两大类。感染性心细菌和病毒性为最常见。病毒性肠炎是寒冷季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类型,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杜茹病毒等。病毒性腹泻,传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属自限性疾病,尚无物异药物治疗,如何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是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4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2008年哨点医院门诊腹泻患儿粪便686份,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抗原,用RIDASCREENELISA试剂盒进行诺如病毒抗原检测,并对以上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6份标本中,4种病毒的阳性率:轮状病毒为34.0%、诺如病毒为20.7%、腺病毒为6.0%、星状病毒为1.2%,其中有混合感染的病例数占5.1%,以轮状病毒混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85.7%。4种病毒阳性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有关,均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分别占阳性总数的93.1%、92.3%、87.8%和100%。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特征,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诺如病毒等常年均有发病,无特殊的时间分布。混合感染的患儿腹泻症状较重(P<0.05)。结论4种病毒均有检出,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秋冬季为发病高峰,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同时混合感染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 1984年3月~4月,某煤矿区及周围农民发生一起腹泻的暴发流行。共发生病人2932例,总发病率为18%,其中武警部队发病率32%。本次暴发符合流行性腹泻的特点:(1)有水源污染史,发病者只限于饮用同一水源;(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性腹泻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腹泻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3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30例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在72小时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治疗72小时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儿72小时的治疗有效率为5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病程天数为(5.31±2.35)d,对照组患儿平均病程天数为(7.05±2.34)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病毒性腹泻时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特征,了解病原谱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在闵行区腹泻病综合监测哨点医院2014-2020年报告的腹泻病例中,采用系统抽样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病毒阳性病例的病原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报告病毒性腹泻病例23 148例,采集2 073份标本,共检出阳性701例,阳性率33.82%,其中单病毒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诺如病毒GⅡ型15.24%、轮状病毒6.32%、诺如病毒GⅠ型3.14%、札如病毒2.51%、星状病毒2.07%、肠道腺病毒0.34%,2种及以上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3.62%。2014-2020年各年度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44%、41.94%、33.03%、31.67%、22.76%、37.46%和17.14%,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38.72,P<0.05)。诺如和轮状病毒在冬春季高发,札如和星状病毒在春季高发,而肠道腺病毒在夏季高发。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2014-2020年病毒性腹泻由多种病毒引起,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存在一定的混合感染,应在不同病毒流行前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减少...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腹泻,国内外已有报导。海南岛各县市每年冬秋季节均有不少婴幼儿腹泻流行。病原分布如何?细菌性腹泻曾摸索过,病毒性腹泻鉴于条件限制未作过探讨。我们对本岛儋县新洲地区婴幼儿腹泻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对6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进行病毒分离,47例双份血清作合胞病毒(RSV)中和抗体测定,结果分离出RSV26例,中和抗体>4倍增长23例,证明RSV是杭州地区婴幼儿肺炎的重要病原。 60例标本中采用鼻咽腔采样者55例,分离出25株RSV,此法有利于RSV的分  相似文献   

14.
<正> 自从1973年 Bishop 等应用电镜从腹泻患儿十二指肠上皮细胞活体组织中首先发现大量轮状病毒(Rotavirus),同年 Flewett 等又从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以来,世界各国均先后证实该病毒是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随后,许多学者从腹泻患者粪便中陆续发现至少有八组病毒与秋季腹泻有关。国内庞其方等1979年首次报道北京地区秋季腹泻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继之国内有陆续报告,但我省尚未见到这方面材料。为搞清婴幼儿秋季腹泻在长春地区的病原学情况,我们于1981年对婴幼儿秋季腹泻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收集的腹泻粪便标本进行了 PAGE、ELISA、SIgA 及 EM4项实验研究。通过电镜观察到典型的 RV 颗粒。证实太原地区1987、1988年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为 RV。RAGE 法在操作技术上有所改进,无假阳性,确认 RV 阳性以 PAGE 为准。以11个基因片断的泳动差异将 L 型分为8个亚型,S 型分为5个亚型,支持了 RV 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见解。腹泻患儿比正常儿 SIgA 有明显降低,证明肠道 SIgA 对婴幼儿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腹泻与肠道非特异性免疫肠黏膜皱襞、肠绒毛、黏膜上皮细胞及其分泌的黏液,构成肠黏膜屏障.黏膜屏障不仅具有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而且对抵御病原侵入、调整和维护肠道健康也起到重要作用.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肠黏膜屏障功能差,且不稳定,因而急性腹泻的发病率较年长儿和成人高得多,且一旦发生腹泻容易转为慢性.同时,如发生严重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呼市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S基因片段测序的基因分型法,对98例HBVDNA阳性患者的HBV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可检出B型9例、C型45例、D型16例、C/D型28例、B/C型1例,分别占9.2%,45.9%,16.3%,28.6%,2.0%。结论:呼市地区HBV基因型B型、C型、D型、C/D型、B/C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C/D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19.
1981年10~12月采取54例婴幼儿秋季腹泻忠儿的粪便标本,应用电镜直接观察和细菌培养法进行病原学研究。从38例的粪便中检查到轮状病毒,阳性率为7O.4%;其中2例同时发现冠状病毒。均末检出肠道致病菌。病毒阳性率似与粪便外观性状无关。1例患儿在发生腹泻2个月后从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上述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合肥地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A组轮状病毒(R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和RV血清型别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RV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和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半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 989份样本中A组RV检测阳性率为49.5%;2010—2012年分别为53.6%,41.2%,53.0%。RV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之间(65.8%92.0%)。RV感染95.5%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在1392.0%)。RV感染95.5%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在1318个月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5.6%)。RV流行株2010年以G3P[8]为主(58.8%);2011年以G3+9P[8](30.6%)、G9P[8](28.7%)、G3P[8](25.0%)三种为主;2012年以G9P[8](60.9%)为主。未检出G4、G8、P[10]、P[11]。世界各地常见组合G9P[8]、G3P[8]、G2P[4]、G1P[8]共占78.6%。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之一,G9取代G3在本地区主要流行,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对RV血清型保持系统性的连续监测对RV疫苗在太原的应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