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超“UCSF标准”肝细胞癌(HCC)肝移植术前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肝移植治疗的83例超“UCSF标准”的成年HCC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取TACE治疗分为TACE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急性排异、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TACE治疗组在肝移植术前平均进行了(2.0±1.3)次TACE疗程,末次治疗至肝移植的平均时间为(15.7±8.4) d。TACE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肝动脉栓塞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层分析表明,TACE治疗后获得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的HCC病人行肝移植1、3、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TACE治疗后无反应组(P<0.05)。TACE治疗后肿瘤降期至“UCSF标准”的HCC病人行肝移植1、3、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降期治疗后未达到“UCSF标准”的病人(P<0.05)。结论: 肝移植术前TACE治疗可延长病人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时间。肝移植术前TACE降期治疗安全,仅1例发生肝动脉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全结肠系膜切除的右半结肠癌病人。其中腹腔镜组病人102例,开腹组病人116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结果及生存。结果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155.20±4.17) min比(140.10±4.00) min,P=0.009 6],但术中出血量较少[(102.60±7.37) mL比(145.90±12.23) mL,P=0.003 7],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多[(12.17±0.39)枚比(10.78±0.42)枚,P=0.016 8]。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流质时间较短[(2.91±0.47) d比(3.62±0.41) d,P=0.034],术后住院时间较短[(10.59±0.57) d比(14.13±0.52) d,P=0.04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随访时间为(38.83±1.73)个月,开腹组为(30.74±1.60)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开腹组(89.81%比82.22%,P=0.048 2)。结论 对于右半结肠癌病人,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较开腹术恢复快,手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绝经前乳腺癌不同年龄段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571例绝经前乳腺癌病人,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以及辅助治疗方案。根据年龄,分为≤35岁(44例)、36~40岁(86例)和>40岁(441例)三组,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以及HER2阳性率在三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BMI>25的比例在≤35岁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35岁组的HER2阳性率为20.45%,显著高于36~40岁组(12.79%)和>40岁组(15.87%)。在外科治疗方面,≤35岁组较多选择保乳手术(22.73%)和前哨淋巴结手术(43.18%);而在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0岁组卵巢功能抑制应用少于其他两组(P<0.001)。结论: 在绝经前乳腺癌病人中,≤35岁组BMI较低,HER2阳性率较高,较多接受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并与开腹手术作比较。方法: 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的进展期胃癌病人中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183.71±16.08) min、(64.02±10.69) mL、(3.08±0.61) d、(2.88±0.70) d、(3.10±0.71) d,与开腹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的淋巴结清扫数和术后病理检查中肿瘤距远、近切缘的距离分别是(30.70±8.84)枚、(4.73±1.16) cm、(7.10±1.14) cm,与开腹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P<0.05),但两组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及胃动力障碍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手术出血少、恢复快,具有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达标是否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病人临床结局产生有利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至2017年间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SAP病人共61例,为发病72 h内住院。按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是否达标分达标组(38例)和未达标组(23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结果的差异。结果 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数据的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达标组24 h静脉输液量显著多于未达标组[(5 493±1 887) mL比(3 967±1 203) mL,P<0.05]。达标组总体死亡率(18.4%)显著低于未达标组(47.8%)(P<0.05)。7 d内达标组肾功能衰竭发生率(21.1%比60.9%,P<0.05)、住院期间外科干预率(23.6%比56.5%,P<0.05)显著优于未达标组。但两组病人在机械通气时间(P=0.23)、7 d内呼吸功能衰竭(P=1.00)和循环功能衰竭(P=0.2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达标可显著降低SAP病人的总死亡率、7 d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外科干预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白细胞计数对超“米兰标准”肝细胞癌病人肝切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肝切除的237例超“米兰标准”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确定白细胞计数分界值,对病人分组。应用Kaplan-Meier法制作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白细胞计数6.0×109/L为分界值。白细胞较低组和白细胞较高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4个月和27.6个月(P=0.002)。白细胞较低组和白细胞较高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20.7个月和12.2个月(P=0.029)。匹配分析后两组间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前白细胞计数可预测超“米兰标准”肝细胞癌病人肝切除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接头蛋白Cr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8例胃癌病人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Crk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5)、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TNM 分期(P<0.05)密切相关。Crk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Crk蛋白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three-port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TPLSG)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7月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LSG)的病人共39例,其中20例为TPLSG,19例常规五孔LSG。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多余体重减少率(excess weight loss, %EWL)。结果: TPLSG组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出院时间均少于常规五孔LS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EW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LS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临床效果安全有效,可加快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5岁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整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中2004~2010乳腺癌患者171 799例按照≤35岁或>35岁将患者分成年轻组(4157例)和非年轻组(167 642例),利用卡法检验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 Kaplan Meier法计算乳腺癌相关OS和中位生存时间做生存分析,利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到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年轻乳腺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年轻组相比非年轻组检验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35岁或>35岁、分期、组织学分级、N分期、分子分型、是否购买医疗保险,其中年龄、分期、组织学分级、N分期、分子分型、是否购买医疗保险是影响乳腺癌脑独立影响因素。在KM生存分析当中,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提示≤35岁乳腺癌患者相比>35岁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在≤35岁乳腺癌患者中,分期、组织学分级、N分期、分子分型、是否购买医疗保险是乳腺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35岁乳腺癌中,分期更高、组织学分级更高、淋巴结转移个数更多、三阴乳腺癌或HER2阳乳腺癌占比例更多、更多患者没购买医疗保险。≤35岁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35岁乳腺癌患者中,分期、组织学分级、N分期、分子分型、是否购买医疗保险是乳腺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两种肝囊肿开窗术式前瞻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开窗术治疗肝囊肿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开腹肝囊肿开窗术32例(开腹组),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31例(腔镜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手术时间(44±11)min us(72±12)min]、术中出血量[(15±5)mL us(56±10)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9)h us(46±8)h)]、术后离床活动时间[(1.1±0.7)d us(2.5±1.2)d]及住院时间[(4.1±1.9)d us(7.4±2.3)d]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随访6个月彩超复查囊肿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9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术中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指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术后1、3、5年总的生存期等数据。结果 术中出血量为263.59±252.9 mL,手术时间为320.5±119.56 min。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腹腔积液9例(4.6%),胸腔积液9例(4.6%),胆漏3例(1.5%),术后出血4例(2.0%),术后肺炎2例(1.0%),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7%(27/197)。术后住院时间为8.9±3.63天。随访至2021年6月1日,共有67例患者肿瘤复发,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复发率34%。术后1、3、5年无瘤生存期分别为84.2%、65.2%、59.4%。术后1、3、5年总生存期分别为96.3%、86.8%、83.6%。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是安全可行的,长期疗效与开腹肝切除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单中心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全乳晕径路内镜手术的近期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普外科开展的100例全乳晕径路内镜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将所有病例分为5组,A、B、C、D及E组各20例。比较各组在手术数据(包括各阶段和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开放甲状腺手术中转率和术中并发症发生例数)及术后相关数据(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总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的差异,绘制并分析学习曲线。结果 所有入组病例均完成全乳晕径路内镜手术,无中转。比较各组总手术时间及各阶段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共发生术中并发症3例,多于其余各组(P=0.035)。A组发生术后皮瓣淤斑12例,多于其余各组(P<0.001)。多因素学习曲线函数分析表明,学习期例数为31例。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全乳晕径路内镜手术具有较长的学习曲线学习期,针对其特点行有效规范的操作是手术安全可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匹配良好的情况下比较腹腔镜肝切除和开腹肝切除治疗BCLC-A期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脏外科313例BCLC-A期HCC行首次肝脏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腔镜组),211例行开腹肝切除(开腹组)。使用包括肿瘤特征和患者基本情况、切除方式等基线资料对病例进行1:1的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匹配后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匹配后平衡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584),匹配后每组患者86例。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肿瘤分化等级、微血管侵犯、切缘阳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前者的术中出血量(100 mL vs. 200 mL)、术中需要输血患者比例(4.7%vs.16.3%)、手术时间(160 min vs. 200 min)、术后住院时间(9 d vs. 12 d)、并发症发生率(5.8%vs. 16.3%)均较后者明显减少(均P0.05),两者总体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863、P=0.789)。结论:对于BCLC-A期HCC,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开腹肝切除术的疗效相似,但前者有更好的围手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Death data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liver resection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 analysis of 10 cases ZHANG Tong, FU Bin-sheng, LI Hua, et 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Center??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 Organ Transplant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Guangdong; Organ Transplanta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Gui-hua??E-mail:chgh1955@263.net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death data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liver resection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LT) so as to summary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1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liver resection from October 2003 to October 2008 in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death data of 10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T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overall mortality of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liver resection was 12.3% (10/81).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liver resection for primary LT??≤30d??was 12.7% (9/71).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repeated liver resection for LT??≤30d??was 10%(1/10).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for salvage LT ??≤30d??was 10%??4/40??.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beyond salvage LT ??≤30d??was 16.1%??5/31??. Pulmonary infection (6/10) and intraoperative massive abdominal bleeding (5/10) were major causes of death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surgical related mortality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5/10. The volume of five patients with intraoperative massive abdominal bleeding was more than 10 000 mL. Conclusion The mortality of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liver resection remains higher.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intraoperative massive abdominal bleeding are the main death causes fo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after liver resection for HC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对比腹腔镜肝切除术(LLR)和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围手术期和近期疗效,探讨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9例rHCC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LR组(27例)和OLR组(22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用于数据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围手术期结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PSM前,OLR组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LLR组(P<0.05)。PSM后,两组在肿瘤大小、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LLR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OLR组(P<0.05)。两组无复发生存期(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结论 LLR治疗rHCC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和近期疗效优于OLR。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LLR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4月广元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6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据入肝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交替阻断组(26例)采用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传统阻断组(30例)采用区域血流阻断技术。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C4(LTC4)等指标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交替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ALT、AST、IL-6、TNF-α和LT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水平均先升高随后逐渐减低,传统阻断组术后第1、3、7天时ALT、AST、IL-6、TNF-α和LTC4水平均高于同期交替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替阻断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Pringle法,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行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输血,减轻肝损伤,降低再灌注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