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许多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病因,但目前发现克罗恩病(CD)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却明显低于其他人群,且H.pylori感染可影响CD的临床过程,减少其复发率.这种现象可能是受社会经济状况、药物治疗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因为H.pylori感染是防止CD发生的一个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p )是定植在人类胃黏膜的有较强传染性的一种革兰阴性菌[1]。慢性 Hp 感染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3]。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者猜测螺杆菌属可能会出现在人类结肠并参与 IBD发生[4]。在一些 CD 患者的粪便或黏膜标本中发现了条件致病菌,如类结核分枝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5]。Pearce 等[6]的研究发现, CD 患者中 Hp 阳性者比正常对照组少。在 Man等[7]的研究中,59%的 CD 患儿被检出 Hp 阳性,远高于无症状健康儿童。以上均提示,Hp 感染可能在 CD 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对人胃螺旋苗病例(GH)的随访中观察到5例病人近期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伴有胃窦的急性糜烂性炎症。复检日期在5~80天,平均24.1天,均未经服抗菌药治疗。病变为大小不等的片状糜烂一表面酣黑苔,肿胀明显,HP菌体形态肥大、粗短、两端纯圆,在糜烂表面,糜烂间组织最多,而糜烂中心HP较少。过表明,急性HP感染可表现为糜烂性胃炎,可于感染后的l周内出现;菌体肥大的HP可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HP感染可固胃镜活检而引起。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对人胃螺旋菌病例(GH)的随访中观察到5例病人近期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伴有胃窦的急性糜烂性炎症。复检日期在5~80天,平均24.1天,均未经服抗菌药治疗。病变为大小不等的片状糜烂,表面附黑苔,肿胀明显,HP菌体形态肥大、粗短、两端纯圆,在糜烂表面、糜烂间组织最多,而糜烂中心HP较少。这表明,急性HP感染可表现为糜烂性胃炎,可于感染后的1周内出现;菌体肥大的HP可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HP感染可因胃镜活检而引起。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很常见,而儿童反复性腹痛临床上亦十分常见,而且病因多难以确定。为了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我们2000-05/2000-11对150例反复腹痛患儿和60例无消化道症状患儿进行了血清Hp抗体检测,并对Hp抗体阳性的腹痛患儿进行了抗Hp和非抗Hp治疗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无症状患儿60例,年龄3岁~14岁,均无消化道症状及反复腹痛。反复腹痛患儿150例,年龄2岁~14岁,本组  相似文献   

6.
克罗恩病20例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消化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肠病,好发于末段回肠及邻近结肠,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为困难,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本院确诊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20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为40.5岁,入院前病程短者7d,长者3年。确诊时间平均1.76年,半年至1年14例,2年以上6例,手术治疗9例,内科治疗11例。本组20例均经手术、病理、结肠镜及钡剂灌肠明确诊断(手术加病理9例,结肠镜加病理检查16例,X线造影7例)。住院期间临床痊愈8例(手术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ecie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被人类发现以来,经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密切相关[1~4]。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把国内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作如下综述。1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诊断方法1.1快速尿素酶试验该法具有费用低、诊断速度快、特异性高(95%~100%)的优点,其类型包括凝胶试验、纸试验、片剂试验三种,所有试验均通过胃镜取胃组织进行。1.2组织学诊断通过胃镜在不同部位取活检标本3~5块。此种…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抗生素的耐药日益严重,既往的治疗方案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改进三联、四联疗法及其他新方案于临床中广泛研究,包括抗生素的重新选择、PPI的优化、疗程的延长、新的药物组合等。但由于各地耐药率背景的差异,各疗法所取得的疗效也不尽一致,多数改良方案在我国大陆地区并未取得满意疗效。个体化治疗、天然药物或可成为提高根除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克罗恩病(CD)是一组病因不明、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1]。研究发现胃肠道微生物可能与CD的发病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3]。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p)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Hp感染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1型糖尿病、肥胖、过敏性哮喘等[4-5]。近年来,有研究报道Hp感染与CD呈负相关,但也有学者有不同的声音[6-7]。研究提示Hp可能通过某些途径逃避免疫监视,  相似文献   

10.
11.
背景:在发达国家,缺铁性贫血和幽门螺杆菌感 染都很少见,这两种疾病可能存在关联。此研究旨在阐述这两种病的临床表现,并观察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严重贫血儿童经幽门螺杆菌根治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小肠克罗恩病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加深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99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病历中符合克罗恩病的11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克罗恩病24例(20.69%),青壮年好发,首次确诊时间比其他类型克罗恩病患者更长。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0例(83.33%),便秘8例(33.3%),腹泻6例(25%),便血6例(25%),消瘦14例(58.3%),贫血8例(33.3%),发热7例(29.2%),手术18例(75%)。结论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困难。小肠钡灌检查可作为小肠克罗恩病的有效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复发性腹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60例健康儿童和187例复发性腹痛(RAP)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后RAP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RAP儿童在性别、年龄、病程、腹痛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RAP儿童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1.4%、1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RAP儿童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幽门螺杆菌已根除和未根除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8.5%、3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3~5岁、6~9岁、9~12岁3个年龄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42%、32%、32%,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与RAP儿童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及腹痛方式之间进行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复发性腹痛有密切的相关性,可能为复发性腹痛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缓解复发性腹痛儿童的腹痛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复发性腹痛儿童的性别、病程及腹痛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4.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泓 《山东医药》2007,47(32):135-135
儿童是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高危时期,为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Hp感染的关系,我们对366例RAP儿童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了解本病患儿的Hp感染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增进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归纳2004年0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方医院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消化道内镜、腹部影像学及病理等相关资料。结果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共54例,青壮年好发[发病年龄(28.9±11.8)岁],病程较长[(35.6±46.6)月],临床表现以腹痛、营养不良、黑便等为主,并发症以肠梗阻、瘘管形成、消化道大出血等多见。小肠克罗恩病主要以黏膜破损、肠腔狭窄等为主要病变形态,节段、跳跃式分布于小肠各部位,空肠、回肠(回肠末端除外)、回肠末端(和/或回盲瓣)受累比例为48.6%、77.1%、62.9%。23例(42.6%)具有上皮样细胞、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等特征性病理发现。结论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小肠段内镜探查是小肠克罗恩病的首选手段;目前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仍较困难,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消化内镜证据以及病理、追踪资料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认为是非贲门胃癌的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我国属于Hp感染及胃癌高发区,现就临床工作中常见的Hp感染处理、Hp感染状态的内镜下诊断、Hp与胃癌关系、不同胃癌风险等级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镜筛查间隔、早期胃癌内镜表现、除菌后胃癌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病例 罗某,男,26岁,因突发腹部疼痛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剑突下阵发性绞痛,随后变为满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患者既往反复腹痛,未行胃镜检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胃病,予以雷尼替丁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平日时有便秘,大便干结,或有时解稀便。  相似文献   

19.
背景:克罗恩病(CD)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回盲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检查手段有限。目的:探讨小肠CD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小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7例小肠CD患者,男女之比为4.15:1,诊断年龄13—79岁.其中20—29岁和50—59岁为两个发病高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黑便或血便或脓血便43例(64.2%)、腹痛36例(53.7%)、贫血27例(40.3%)、腹泻26例(38.8%)。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穿孔少见。结肠镜下可见节段性病变、黏膜充血水肿、铺路石样改变等:胶囊内镜下表现为多发不规则溃疡、线样溃疡、阿弗他溃疡;手术病理活检示全壁性炎症、深裂隙状纵行溃疡、结节样肉芽肿。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和(或)回盲部(49.3%)。接受胶囊内镜和结肠镜检查者经内科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14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穿孔而行手术治疗。结论:小肠CD的诊断较困难,可首选结肠镜检查。若无完全性肠梗阻可行胶囊内镜检查。与结肠镜和小肠造影检查相比.胶囊内镜对于早期小肠CD的诊断和患者病情的评估有一定优势,可推迟部分患者的第一次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理和进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但具体机制仍是不清楚的.现在被证实在血清流行病学方面和根除术研究中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着因果联系,但这个话题仍然受到争议.从冠脉粥样斑块物质中检测到的幽门螺杆菌特异性DNA及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抗体阳性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可以解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是由一个局部炎性过程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