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临床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中医证型及其合并症的相关关系,从而揭示CHF及其合并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横断面调查研究630例CHF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现病史、中医四诊相关信息及其合并症分布情况,对CH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CHF患者中常见合并症依次为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高血脂等;主要中医证型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水停证、阴虚证、痰浊证、阳虚证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CHF常见合并症与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CHF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回归模型显示气虚证、阳虚证与合并高血压痛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CHF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回归模型显示水停证、痰浊证与合并糖尿病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CHF合并心律不齐患者中,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HF合并高血脂患者中,回归模型显示气虚证、水停证与合并高血脂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血瘀证、阴虚证和痰浊证与合并高脂血症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CHF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回归模型显示气虚证、阳虚证与合并脑血管意外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结论CHF主要中医证型分布与其合并症有一定的关联规律,对应用中医药治疗CHF及其合并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临床调查内容和制作调查表,对44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前瞻组129例,回顾组313例。按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加重期和慢性稳定期,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疾病分期、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型等临床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两组频数≥10%的主要证型依次为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气虚血瘀证;慢性稳定期两组频数≥10%的主要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证、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血瘀证,两组主要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疾病的阶段不同其证型也不同,急性加重期以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为主,慢性稳定期以气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ERD)迄今尚无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和较为统一、规范、公认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本文汇总了近15年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分类的相关文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研究现状做一概述。结果提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以脾虚、气郁、痰湿、郁热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以分五型之内为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155例CHF患者,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辨证。检测CHF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结果 CHF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心功能级别分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9,P0.01)。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逐渐加重,血清Cys-C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Cys-C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506,P0.01)。血清Cys-C水平按痰饮阻肺证(1.27±0.20mg/L)、心肺气虚证(1.46±0.20mg/L)、气虚血瘀证(1.66±0.16mg/L)、心肾阳虚证(1.89±0.30mg/L)和阳虚水泛证(2.20±0.47mg/L)的顺序呈逐渐增高趋势。心肺气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心肾阳虚证组、阳虚水泛证组高于痰饮阻肺证组非常显著(P0.01),心肾阳虚证组、阳虚水泛证组高于心肺气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非常显著(P0.01)。结论 CHF患者血清Cys-C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逐渐加重而升高,对CHF病情轻重的临床评估有一定价值;CHF患者血清Cys-C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病变渐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DH与血浆BNP水平相关性,以及LDH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0例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分型,并检查记录BNP、LDH数值,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其相关性。结果:LDH与血浆BNP相关性探讨,r=0.167,P〈0.01,提示LDH与BNP呈弱正相关;LDH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经秩和检验χ2=25.272,P〈0.00 1,提示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按照各证型秩均值,随LDH的降低,证型依次为:阴竭阳脱、痰饮阻肺、心肾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气阴两亏、心肺气虚。结论:LDH与BNP以及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心衰程度判断以及中医证型判定的客观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病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55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通过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不同病因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当以"气虚血瘀证"作为因变量,CHD、HTN、CPD、RVHD4个变量均B> 0,P <0. 05,比值比> 1;当以"气阴两亏证"作为因变量,HTN B> 0,P <0. 05,比值比> 1;当以"痰饮阻肺证"作为因变量,CPD、RVHD B> 0,P <0. 05,比值比> 1;当以"阳虚水泛证"作为因变量,CPD B> 0,P <0. 05,比值比> 1;当以"心肾阳虚证"作为因变量,DCM B> 0,P <0. 05,比值比> 1。结论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最为核心的中医证型是气虚血瘀证;高血压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最为核心的中医证型为气阴两亏证;肺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最为核心的中医证型为痰饮阻肺证和阳虚水泛证;风湿性心瓣膜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最为核心的中医证型为痰饮阻肺证;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最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方法:结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及特点进行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型次之,肝肾阴虚型又次之,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较肝肾阴虚型小,脾肾阳虚型最为少见,其中,湿热为各证型的主要兼夹因素,暗红舌、红舌和腻苔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舌象。患者的症状体征(胁痛、口苦、腹胀、食欲低下、舌苔腻等)积分在各证型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AST均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湿热因素贯穿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同阶段,正气亏虚是湿热毒邪侵扰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4 2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不同证型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月份的分布情况比较,梳理该病在广州地区的证型特点。【结果】(1)4 298例患者中,外邪袭肺证有496例(占11.5%),肺经蕴热证有313例(占7.3%),胆腑郁热证有12例(占0.3%),脾胃湿热证有1 054例(占24.5%),肺气虚寒证有346例(占8.1%),脾气虚弱证占比最高,有2 077例(占48.3%)。各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除了样本量较小的胆腑郁热证外,其余证型在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发病季节分布和发病月份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年龄分布方面,脾气虚弱证和外邪袭肺证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肺经蕴热证和脾胃湿热证以18~45岁的青年为主,而肺气虚寒证则以婴幼儿和少儿为主。在性别分布方面,均为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患者。在发病季节方面,外邪袭肺证、肺经蕴热证、脾胃湿热证、脾气虚弱证均以冬季发病率最高,而肺气虚寒证患者,夏季与冬季发病率相近(分别为30.1%和28.9%)。在发病月份方面,肺经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气虚弱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月,外邪袭肺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2月和1月,而肺气虚寒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1月。【结论】 广州地区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要以脾气虚弱证为主,在脾气虚弱证患者中,发病年龄以 0~6 岁的婴幼儿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季节以冬季为主,尤其以1月发病人数为最多。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参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评价NT-proBNP、超声心动参数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160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的CHF患者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行超声心动检查。检验不同中医证型与NT-proBNP及超声心动参数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心功能分级越高,NT-proBNP值越大(r=0.498,P〈0.05);NT-proBNP水平与中医证型亦有相关性,即NT-proBNP水平按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顺序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416,P〈0.05)。超声心动左室射血分数(EF)在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与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的患者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56.2%)〉气虚血瘀水停证(37.0%)〉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6.9%);心功能Ⅲ级患者中气虚血瘀水停证(52.5%)〉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34.4%)〉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13.1%);心功能Ⅳ级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65.4%)〉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19.2%)〉气虚血瘀水停证(15.4%)。结论NT-proBNP、超声心动EF值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能反映中医证型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医证型由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转化,心功能呈现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方面探讨客观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的证候规律。方法:符合Framingham的心衰诊断标准患者3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NT-proBNP水平;检测心超指标;应用SPSS16.0统计,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采用R×C列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功能Ⅱ级多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心功能Ⅲ级、Ⅳ级多为心肾阳虚、气滞血瘀、阳虚水泛证。随NT-proBNP水平增加及EF、FS数值由高到低的顺序,呈现心肺气虚、气阴两亏、心肾阳虚到气虚血瘀或阳虚水泛趋势。结论: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EF、FS等指标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端,属中医"心悸"、"水肿"等范畴。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在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查阅大量文献,总结近代医家临床经验,对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综合探讨,为提高中医药对该病的系统认识和辨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根据慢性心衰缓解期的病因病机,总结多年来中医药临床诊治慢性心衰的经验,形成并制定了慢性心衰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治疗方案,临床应用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强心、抑制心室重构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心脉宁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两组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提供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辨证参考指标.选择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阳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阴虚水犯、心阳虚脱五型,24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CHF患者HRV(SDNN,SDANN)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各中医证型组中从心气阳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犯,到心阳虚脱各组HRV呈依次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0.01).提示CHF患者HRV部分指标变化可作为判定CHF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HRV部分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心衰研究的不断深入,心衰的本质被逐步揭示,心衰时神经内分泌变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利用神经内分泌指标探讨中医诊治心衰的研究刚刚开始,有利于对心衰"证"的实质性研究.本文综述了慢性心衰的辨证分型、心衰时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心功能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内利用神经内分泌指标研究慢性心衰的现状,探讨心衰辨证客观化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剂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120例气虚血瘀证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心颗粒(中药免煎颗粒复方),两组均连续服药21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质量、血浆BNP、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T)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均能减轻体质量、降低血浆BNP,提高LVEF、6MWT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证CHF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并积淀了大量的临床应用研究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分析、评价,对把握心衰的中医证候、遣方用药及疗效规律,规范临床应用方案,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53.5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死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为17.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为阳气虚衰、水瘀内停。治疗原则为温阳益气、利水活血,配合现代医学抑制神经内分泌,抑制心肌重构,从而更好地改善症状,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8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经典中药方剂进行分析,系统评价经典中药方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在CHF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近5年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4及Stata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涵盖2 552例患者(观察组1 277例,对照组1 275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8种中药方剂干预联合西医常规治疗(WM)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有效率,同时改善相关理化指标,其中参附汤+苓桂术甘汤+WM是提高治疗有效率的最佳选择;苓桂术甘汤+WM是提高6 min步行距离(6MWD),降低脑钠肽(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收舒张期内径(LVEDD)的最佳选择;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WM是降低氨基端前脑钠素(NT-proBNP)的最佳选择;参附汤+苓桂术甘汤+WM是通过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最佳选择;茯苓四逆汤+WM是降低不良反应的最佳选择。结论:8种中药方剂干预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治疗CHF方面各有所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方剂治疗。然而,受纳入研究的限制,其结论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