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上肢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进行30 d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以及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2组治疗后NRS、SHSS、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NRS、SHSS、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上肢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辅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及泻阴补阳针刺法。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WHOQOL-1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泻阴补阳针刺法辅治脑卒中后SH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火龙罐综合疗法结合康复方法治疗SHS的效果。方法: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火龙罐综合疗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肩背酸痛、肌肉萎缩、手部胀痛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T-1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龙罐综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行温针灸外关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辽宁省优抚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治疗为基础,行温针灸外关穴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VAS与手部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行温针灸外关穴治疗,患者手部水肿、肩部疼痛明显改善,上肢运动能力提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歆婷  刘海飞  黄海琼  方芳 《新中医》2022,54(7):195-199
目的:观察阳经经筋排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及对上肢运动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阳经经筋排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2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水肿程度、Barthel指数评分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水肿程度及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水肿程度及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及穴位注射辅治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肿胀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能力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辅治脑卒中SHS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疼痛程度及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针刺组39例。2组均采用药物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进行康复锻炼,针刺组在康复锻炼同时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功能、疼痛程度及SHSS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81.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2组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评分升高(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HS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针刺组治疗后FMA评分较高(P<0.05),VAS、SHSS评分较低(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锻炼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Ⅰ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自拟补气化痰通络协定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21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上肢FMA、MBI评分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SHS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脑梗死、脑出血合并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灵龟八法针刺治疗(根据就诊时辰选择开穴,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thel指数)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龟八法针刺疗法可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肩关节疼痛、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药熨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肿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肿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针刺、药熨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上肢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运动功能,测定上肢周径变化、上肢静脉血流速度、血清中相关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70%(39/43)、72.09%(31/43),以观察组疗效更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肢疼痛减轻更明显,患侧上肢周径减少更明显,上肢MBI、FMA评分更高,肘正中静脉、桡静脉、腋静脉的PSV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径、血清中P物质、B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药熨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更利于缓解患者上肢肩、手关节的肿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原因可能与改善上肢静脉血流、调控血清中SP、CGRP、BK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针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分别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SS)、上肢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FMAS)评分、患肢血管超声参数(患肢最大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管厚度),并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退出2例,最终两组各43例完成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32/4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上肢VAS评分、SHSS及患肢血管内径、血管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患侧上肢VAS评分、SHSS及患肢血管内径、血管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S评分、患肢最大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MAS评分、患肢最大血流速度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短波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遗留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超短波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肢体肿胀评分、食指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短波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肢体运动能力,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推拿手法与超短波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疗法处理。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规则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分均有所增高,研究组增高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简版:目的:观察改良药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伴有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改良药熨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比较2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和治疗2疗程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2疗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纽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2组F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筋养血汤熏洗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镜像疗法,观察组以舒筋养血汤熏洗联合镜像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价患侧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程度及运动功能障碍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检测P物质(SP)、5-羟色胺(5-HT)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7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肿胀值均较治疗前下降,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SP、5-HT、PG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SP、5-HT、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腕踝针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2例。在内科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腕踝针组予腕踝针治疗,穴取患侧上4区、上5区、上6区;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等,两组均每次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腕踝针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SH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FMA-UE、MBI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腕踝针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高于常规针刺组的90.6%(29/32,P<0.05)。结论:腕踝针可有效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壮医药棒火攻疗法联合上肢OT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先电针治疗,再行OT训练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先予药棒火攻疗法后再行OT训练的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肿胀评分及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种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明显优于对照组68.71%(P0.05)。结论:壮医药棒火攻疗法联合上肢OT训练能较好的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热熨配合体外冲击波在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热熨,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肢体肿胀程度及上肢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及患侧上肢周径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熨配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情况、肢体肿胀程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胡科  张保朝  樊书领  白方会  刘冠雄 《新中医》2021,53(19):204-20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 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使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2 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 评分均降低(P<0.05),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DASH 评分较低(P<0.05),FMA 评分、MBI 评分较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上肢疼痛情况,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针灸组(n=20)。给予对照组康复疗法治疗,针灸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VAS(疼痛)评分、MB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WHOQOL-100(生活质量)评分、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MBI评分、WHOQOL-100评分、FMA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改善,针灸组改善效果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针灸组较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给予针灸方法治疗,可减轻疼痛感,加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促进生活质量提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