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次妊娠妇女体内Rh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微柱凝胶免疫法鉴定Rh抗体和分型,抗人球试验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待产孕妇16845例,检出意外抗体48例,其中43例为Rh血型抗体且夫妇ABO顺式相容。分析抗体特异性种类和效价,抗D抗体8例,效价8~512;抗c抗体5例,效价16~128;抗E抗体16例,效价8~64;抗C抗体12例,效价4~8;抗e抗体2例,效价8。由此得出Rh血型抗原性强弱为D〉c〉E〉C〉e。结论:多次妊娠妇女体内Rh相关抗体效价强弱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Rh血型抗原鉴定,对Rh阴性患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的输血患者选择相合性输注。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检出的RhD阴性输血患者进行D抗原复检、抗体筛查,及对其他Rh血型抗原进行鉴定。结果:在79例RhD阴性的输血患者中抗体筛查阳性的共25例;抗-D抗体3例,抗-E8例,抗-c4例,抗-c、E7例,抗-C1例,抗-e3例,对存在不规则抗体的患者均选择Rh因子相合的血液输注,其中,有7例患者采用O型的ccdEE和CCdee表型红细胞输注。结论:应用抗体筛查及Rh抗原鉴定的结果,选择Rh因子相合的血液输注及对有抗c和抗e抗体的阴性患者在血源困难的情况下选择O型的ccdEE和CCdee表型红细胞输注,保证了特殊血型的用血需求,既可以避免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在临床输血和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观察微柱凝胶法检测Rh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敏感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输血前和孕妇产前做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9878例患者中检出Rh血型免疫性抗体阳性86例(0.87%),其中抗D12例(14.0%),抗E25例(29.1%),抗C11例(12.8%),抗c9例(10.5%),抗e4例(4.7%),抗Ce7例(8.1%),抗CE5例(5.8%),抗CD6例(6.9%),抗cD3例(3.5%),抗cE4例(4.7%)。结论:在输血前和产前对拟输血患者和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对确保输血安全及优生优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总结武汉地区临床常见不规则抗体所致新生儿溶血的抗体分布特点。方法:对武汉血液中心2006—2016年间所有送检新生儿溶血病的标本中,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溶血筛查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4例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致病抗体主要来自于Rh和MNS两个血型系统,且Rh系统以抗-D、抗-E比较常见。其他抗体主要还包括抗-M、抗-Mur、抗-Jka、抗-Jkb、抗-Jk3、抗-Fya、抗-Dia、抗-Lea等。Rh血型系统抗体325例(94.48%),其中209例为Rh阴性血孕产妇抗-D抗体、MNS血型系统13例(3.78%)、Kidd血型系统3例(0.87%)、Duffy血型系统1例(0.29%)、Diego血型系统1例(0.29%)、Lewis血型系统1例(0.29%)。结论:武汉地区2006—2016年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的不规则抗体按照发生频率依次为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Duffy血型系统、Diego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其中数量最多的是Rh阴性血孕产妇产生的抗-D抗体,且有多次妊娠或输血史产妇占近一半,鉴于有免疫史的孕妇其新生儿溶血呈高发态势,应对Rh阴性血孕产妇应进行产前预防和D阴性孕妇的相容性输注,以避免再次妊娠产生抗体。并对有过多次妊娠或输血史的产妇,加强产前血型单特异性抗体鉴定筛查及表型筛查,尽量使用血型抗原相匹配的供者血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某教学医院职工的血型分布特征,建立血型档案,为日后职工安全供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应用血清学正反定型、ABO基因分型试验等方法检测该院1 287位职工的ABO血型、使用单克隆IgM抗D血清鉴定Rh(D)血型。结果:ABO血型中A型占28.7%,B型占31.5%,O型占28.6%,AB型占11.2%,血型分布特征为BAOAB。Rh(D)阴性血型11人,阴性率0.85%。3例ABO正反定型不符,其中2例基因分型检测鉴定结果为B(A)型;另外1例为B型,NN,有抗M抗体存在。结论:根据本研究,建立健全了职工血型档案,了解了该院职工的血型分布特征,明确检测ABO正反定型的重要性,防止亚型及有意义不规则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确保ABO、Rh血型定型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总结武汉地区临床常见不规则抗体所致新生儿溶血的抗体分布特点。方法:对武汉血液中心2006—2016年间所有送检新生儿溶血病的标本中,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溶血筛查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4例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致病抗体主要来自于Rh和MNS两个血型系统,且Rh系统以抗-D、抗-E比较常见。其他抗体主要还包括抗-M、抗-Mur、抗-Jka、抗-Jkb、抗-Jk3、抗-Fya、抗-Dia、抗-Lea等。Rh血型系统抗体325例(94.48%),其中209例为Rh阴性血孕产妇抗-D抗体、MNS血型系统13例(3.78%)、Kidd血型系统3例(0.87%)、Duffy血型系统1例(0.29%)、Diego血型系统1例(0.29%)、Lewis血型系统1例(0.29%)。结论:武汉地区2006—2016年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的不规则抗体按照发生频率依次为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Duffy血型系统、Diego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其中数量最多的是Rh阴性血孕产妇产生的抗-D抗体,且有多次妊娠或输血史产妇占近一半,鉴于有免疫史的孕妇其新生儿溶血呈高发态势,应对Rh阴性血孕产妇应进行产前预防和D阴性孕妇的相容性输注,以避免再次妊娠产生抗体。并对有过多次妊娠或输血史的产妇,加强产前血型单特异性抗体鉴定筛查及表型筛查,尽量使用血型抗原相匹配的供者血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金华市中心医院输血患者检测到的不完全抗体分析,阐述多次输血患者Rh抗原分型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在常规输血患者中进行不完全抗体检测,并对抗体进行鉴定,对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2004—2009年输血患者中检测到12例不完全抗体,其中抗E8例,抗c4例,抗C2例,有3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Rh系统的抗体。12例患者均为长期或短期多次输血的患者。结论:长期或短期内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当进行Rh抗原分型,选择Rh配合的血液成分制品,特别是红细胞制品进行输注,以免产生Rh抗体。  相似文献   

8.
Rh血型抗原分析在建立实用型稀有血型库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临床输血应用的角度,指导对稀有Rh血型的保存与实用型稀有血型库的建立。方法:对2000年~2006年的Rh阴性配血样本进行抗体分析,对1999年4月~2006年9月检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进行D抗原检测和D^Del血型的筛选,及对其他Rh血型抗原检测。结果:在364例Rh阴性配血样本中,有抗-D抗体36例,抗-E20例,抗-C14例,抗-C、E9例,抗-c4例,抗-e10例,抗-D、E2例,抗-D、c4例;在1215名RhD阴性的A、B、O和AB血型献血者中,Rh血型抗原表现型以dccee(51.60%)和dCcee(31.52%)居多,其次为dccEe和dCCee表现型,未见dCCEE和dCcEE表现型。1999年4月~2006年8月共查出D^u50人;在2005年5月~2006年1月的225名初筛RhD阴性献血者中共检出D“型13人,所占比例为5.8%。结论:把0型的dccEE和dC—Cee表型红细胞,在工作中发现后及时冻存并在临床对应使用,在建立实用型稀有血型库、解决临床对特殊血型的需求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母婴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等严重疾病,随着输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血型相关知识的普及,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Rh血型系统是人类的第2大血型系统,RhD阴性的女性患者在免疫过程中容易产生抗D抗体,并且Rh系统的其他抗原没有作为常规抗原进行检测,在输血、妊娠等免疫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相应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意外抗体检测在Rh阴性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998-2008年221 700例需要备血患者的RhD血型资料及意外抗体检测资料。结果:在221 700例患者中共检出798阴性患者(0.36%),其中出现意外抗体18例,分别为10例抗-D(1.25%)、4例抗-E(0.50%)、1例抗-S(0.125%)、1例抗-C(0.125%)、1例抗-M(0.125%),1例抗-Fyb(0.125%)。结论:对Rh阴性患者进行意外抗体检测,可以有效既可以有效保障临床安全输血的顺利实施,同时也能避免出现冰冻血液报废等输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确诊为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47例,调查Rh血型意外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式,探讨Rh血型意外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合理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调取147例Rh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病例资料,鉴定患儿血型意外抗体特异性,搜集患儿入院期间...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Rh抗原分型及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在精准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住院且需临床输血治疗的患者200例,年龄12~71(48.43±1.45)岁。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未实施Rh(D、C、c、E和e)5种血型抗原检测的100例输血病例作为对照组;以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经Rh血型抗原检测行相容性配血的100例输血病例作为试验组。在血制品入库前,应用抗人球蛋白卡式法对标本进行ABO血型和Rh(D、C、c、E和e)5种血型抗原及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录入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时,应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为试验组受血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D、C、c、E和e)5种血型抗原相合的血袋,采用盐水法及抗人球蛋白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实现临床精准化输血。结果 对照组检出不规则抗体11例(11.00%),试验组检出2例(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4,P=0.010)。试验组中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例,系患者产生了血型不规则抗-E抗体,经疑难配血、输注相合性血液4 U后,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升至预期水平,康复出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疑难配血用时、住院时间更短,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Rh血型抗原检测有助于实现临床精准化输血,有效避免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建立稀有血型库,为患者提供抗原相同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本分析采用凝聚胺、抗球蛋白、菠萝酶等方法,对随机无偿献血者6000例,医院随机患者4100例做不规则抗体筛选比较,根据抗体的分布组建稀有血型库。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56例,女性38例高于男性18例(P〈0.01),产生不规则抗体者多有输血史或妊娠史41例(73.2%),Rh抗体26(46.4%)为多见,Rh抗原分布特点,E、C、c、e抗原阳性比D抗原阳性低,产生抗体的机率高于抗-D。结论:随机混合O型红细胞容易漏检个别抗体。各供、受血单位应坚持对献血者及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规范配血方法,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2例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血清学分析。方法: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谱细胞与患儿血清和母亲血清进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鉴定抗体。结果:12例新生儿RhHDN中检出抗-D 7例,抗-E 3例,抗-c 1例,抗-E,c 1例,其中3例溶血病患儿为Rh阳性孕妇所生产。结论:应推广产前孕期夫妇Rh血型鉴定分型(包括RhD阴性和RhD阳性)及孕妇Rh免疫性抗体筛查,以减少胎儿受害,保证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免疫性因素对常见血型意外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检出的明确记录患者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意外抗体案例。排除直抗阳性、自身抗体、药物抗体、冷自身抗体及新生儿患者,排除混合抗体,最终共有1 920例入组。统计产生抗体患者的输血史和妊娠史,将其分为有输血史及妊娠史组(A组,331例)、仅有输血史组(B组,231例)、仅有妊娠史组(C组,1 068例)、无输血无妊娠史组(D组,290例)。其中有输血史者分为多次输血组326例和单次输血组236例。分析免疫性因素对常见血型意外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 B组与C组数据在分布趋势上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B组抗E、抗Ec、抗Ce抗体检出率高于D组,抗M、抗Lea抗体检出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抗D、抗E抗体检出率高于D组,抗M、抗Leb抗体检出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次输血组抗Ce、抗Kidd、抗Ec抗体检出率高于单次输血组,抗DC、抗D抗体检出率低于单次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特异性意外抗体...  相似文献   

16.
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于Rh 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现将2例稀有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女,49岁;患者2,男,70岁。2例患者均患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入院,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为AB,Rh D阴性,未检出不规则抗体。2临床用血情况中心血站无AB,Rh D阴性红细胞,但其他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人群Rh E抗原分布及受血者抗-E抗体检出率,探讨临床常规检测RhE抗原的必要性。方法:①采用盐水法和凝胶卡法对某医院2015-09—2016-01献血者、2015-01—2015-12受血者进行ABO及Rh(E)血型鉴定;②采用凝胶卡法对2015-01—12受血者进行抗体筛查,并对抗-E阳性者测定抗-E效价;③查阅输血资料,统计RhE(-)受血者输注RhE(+)血的情况,并鉴定输血后的Rh(E)血型。结果:①2 591例献血者和33 826例受血者,Rh(E)阳性率分别为43.69%(1 132/2 591)和42.64%(14 424/33 826);②33 826例受血者,抗体筛查阳性264例(0.78%),其中抗-E为108例占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40.91%;抗-E效价主要分布在4~16之间;③接受RhE(+)血的受血者中,RhE(+)468例(48.75%),RhE(-)492例(51.25%)。106例RhE(-)受血者输入RhE(+)血后,50例(47.17%)RhE血型鉴定结果变为双群。结论:为实现RhE同型输血,降低输血抗-E产生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精准输血水平,临床输血检验中除常规鉴定ABO血型和Rh(D)血型,常规鉴定Rh(E)亦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8.
报道1例患有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因配型困难由临床送检血样至实验室检测。患者初筛血型为O型RhD阴性,使用3种不同的单克隆抗-D试剂,分别在盐水介质和抗人球介质对患者RhD表型进行确认。在盐水介质中,患者血样与所有IgM型抗-D不凝集,在抗人球介质中与所有IgM+IgG型抗-D试剂均凝集,为RhD变异型。使用谱细胞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鉴定,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抗-D、抗-C和抗-Jkb抗体。患者小因子表型为ccEe, Kidd系统抗原表型为Jk(a+b-)。选择与患者抗原匹配的供者红细胞4 U分2次予以输注,患者血红蛋白有效提升。Rh系统的抗原免疫原性高,Rh系统的抗体可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Rh系统表型和抗体的准确鉴定对于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若能提供Rh抗原匹配的供者红细胞可大大降低患者被同种免疫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例新生儿溶血病产生的原因,初步探讨产妇Rh缺失型D--形成的遗传背景。方法:通过血型血清学方法对产妇、患儿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与鉴定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检查及抗体效价测定,并做家系血型调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RHD基因和RHCE基因第1~10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患儿血型为A型、D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检查、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产妇血型为A型、D--,产生了IgG性质的抗-Hr_0抗体,效价是512,家系中只有先证者为D--。产妇RHD基因完整,RHCE基因缺失2~8外显子,基因表型为D(1~10)CE(1,9,10)。结论:产妇Rh缺失型D--由RHCE基因缺失产生,多次妊娠产生抗-Hr_0抗体导致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例新生儿溶血病产生的原因,初步探讨产妇Rh缺失型D--形成的遗传背景。方法:通过血型血清学方法对产妇、患儿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与鉴定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检查及抗体效价测定,并做家系血型调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RHD基因和RHCE基因第1~10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患儿血型为A型、D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检查、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产妇血型为A型、D--,产生了IgG性质的抗-Hr_0抗体,效价是512,家系中只有先证者为D--。产妇RHD基因完整,RHCE基因缺失2~8外显子,基因表型为D(1~10)CE(1,9,10)。结论:产妇Rh缺失型D--由RHCE基因缺失产生,多次妊娠产生抗-Hr_0抗体导致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