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的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4月于本院就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其超声诊断要点。结果经一系列抢救措施后,VSR〉1.0em的1例患者因心衰无明显改善而自动出院,VSR〈1.0cm的4例患者4周后症状好转出院,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安全、快捷、方便、经济、无创性诊断方法,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问隔穿孔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为内外科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而严重的类型,其常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心包炎、室壁瘤形成、腱索、乳头肌断裂、室壁穿孔等并发症,其中室间隔穿孔较为严重,病死率为70%~80%。本文收集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婴幼儿心肌病的特征性改变和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二维及彩色血流显像、多普勒频谱对6例年龄在24天至3岁的婴幼儿心肌病患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6例患者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5例(其中梗阻性3例,非梗阻性2例),限制型心肌病1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准确诊断婴幼儿心肌病可靠、有效的方法,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董凤群 《河北医药》2004,26(6):452-452
为总结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 (室缺 )的诊断要点及对手术的指导价值 ,我们对 414例手术后的室缺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录象资料和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剑下和右室流出道长轴是诊断肺瓣下室缺的最佳切面 ,大动脉短轴和不规则左室长轴是诊断膜部室缺的最佳切面 ,大动脉短轴和左室长轴是诊断嵴下室缺的最佳切面 ,剑下和胸骨旁双心室短轴是诊断隔瓣后室缺的最佳切面 ,胸骨旁双流出道是诊断双瓣下室缺的最佳切面 ,大动脉短轴是诊断嵴内和嵴上室缺的最佳切面 ,>5mm室缺二维超声定位准确 ,<5mm室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准确 ,超声心动图所…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9岁。曾于5年前患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住我院治疗,治疗过程中(心梗后第4天)出现心脏杂音,经心脏彩超发现室间隔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并室间隔穿孔,经内科治疗5周  相似文献   

8.
9.
乙状室间隔临床上并不少见,超声心动图即可检出,其特征是:左室长轴平面A-S夹角变小,IVS基底部增厚但不梗阻;IVS中部扭曲线成横“8”字。SS应与肥厚型心肌病、局限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张锡祥 《云南医药》2004,25(5):438-438
患者男,70岁,因胸闷、气促30min入院。既往有多年支气管哮喘病史,无高血压病史。查体双肺可闻及散在哮呜音,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82/min,节律齐,无杂音。化验、心电图均正常,胸片提示慢支炎。第2d病人感心前区疼痛,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V1~V6呈QR型,sT段抬高弓背向上,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对应导联T波平坦,电轴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心  相似文献   

11.
室间隔穿孔(VSR)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达70%~80%,因此,及时发现、有效处理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并室间隔穿孔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临床症状出现较早,出生后即有发绀,随后出现低氧血症,如不早期明确诊断,进行矫治手术,患者可因呼吸困难,组织缺氧酸中毒而死亡.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和手术矫治不断提高,使本病得到早期发现和及时手术矫治,预后较好.笔者总结了本院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婴儿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婴儿室间隔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早期快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军  徐国林  龚明霞  徐敏  刘飞 《江苏医药》2015,41(3):352-353
室间隔缺损(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其发生率占成活新生儿的0.3%、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25%%-30%[1].超声心动图以其无创、简便、实时和经济等特点,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0例室缺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报告和外科手术探查结果,总结室缺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杨雁 《安徽医药》2013,34(5):630-631
目的超声观察分析36例室间隔缺损(VSD)自然愈合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超声诊断并随访36例VSD自然愈合患儿,观察患儿年龄、VSD的缺损大小、VSD部位及自然愈合的情况。结果 36例VSD自然愈合患儿6岁以下30例。VSD直径≤0.5 cm 29例,0.6~0.9 cm 6例,>1.0 cm 1例。膜部26例,隔瓣后9例,肌部1例。绝大多数自然愈合的VSD为膜周部,且缺损口断端无明显强回声。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室间隔缺损自然愈合作出明确诊断,小儿VSD自然愈合率较高,可超声随访至学龄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修补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新方法.方法 使用双补片新技术,右补片封堵室间隔穿孔,左补片用于封堵穿孔和左心室手术切口,同时覆盖住梗死区域.双补片中间灌入医用生物蛋白胶.结果 12 d治愈出院,术后两个月复查,心功能正常,未见心内从左向右分流存在.结论 双补片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室间隔修补方法,能有效治愈心肌梗死并发的室间隔穿孔,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三尖瓣闭锁(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笔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8例三尖瓣闭锁患者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与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像进行比较,以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此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2007-01~2007-12在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及2DTTE诊断为三尖瓣闭锁的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1月,最大41岁。  相似文献   

17.
吴轶凡  骆永娟 《天津医药》2001,29(7):441-44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为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有时与乳头肌断裂或乳头肌功能不全鉴别较为困难,及时正确地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时诊断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患者。 1 病例报告 例1男,63岁。以阵发性心前区疼3~4天,加重1天于1996年1月9日收入院。入院检查心电图(ECG)示V_(1~6)ST段上抬0.1~0.6mV,诊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查体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院后6小时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Ⅳ/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UCG)示:左房及左室腔增大,左室长轴显示左室前壁及室间隔变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室间隔穿孔疗效研究及其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研究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明显好于对照组的诊断方法(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治疗过程当中,效果理想,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也为临床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和可靠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已在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的43例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分析总结其有无并发症及其特点、类型并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合并症出现。结果 43例患者中真性室壁瘤17例(其中心尖部14例,左室前壁3例),假性室壁瘤1例,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2例,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8例,主动脉瓣钙化并中-重度关闭不全7例,左心室附壁血栓8例(均位于心尖部)。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及时诊断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发生,并能指导临床治疗、预防及是否需要动态观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IE患者的临床和ECHO资料。结果IE多发生于原有器质性心脏病(以风湿性和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基础上;赘生物在附着位置、大小、形态及随病程变化等方面都具有其超声特点;ECHO可检出瓣膜脱垂、腱索断裂、瓣膜穿孔、瓣周脓肿等心脏内并发症。结论ECHO在IE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因诊断、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