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正常血压调节的中枢性和周围性调节通路论述了直立性低血压产生的机制。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与年龄、疾病本身,以及抗帕金森药物的使用有关。最近研究发现伴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帕金森病患者有明确的压力反射功能不良和心脏交感神经分布缺失的证据,抗帕金森病药物在疾病本身的基础上加重了直立性低血压的程度。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需要规范化,选择治疗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仰卧位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与直立位低血压(OH)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原发性PD患者,测量卧位、立位血压,以卧位转为立位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为OH诊断标准,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以MMSE分值低于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文化...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PD患者除表现为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具有一些非运动症状,如认知、情绪和睡眠等方面的改变。大部分PD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多汗、直立性低血压等。直立性低血压在PD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文中就PD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压与性别、年龄、病程、左旋多巴剂量、治疗时间及Hoehn-Yahr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166例帕金森病患者,测量直立位1和5 min时血压和心率,记录性别、年龄、病程、左旋多巴剂量及治疗时间.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第3部分(UPDRSⅢ)和Hoehn-Yahr分级评价其运动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结果 166例患者,76例(45.78%)直立位血压无明显变化;30例(18.07%)直立位1 min时血压下降,至直立位5 min时血压恢复至正常值范围;60例(36.14%)至直立位5 min时血压未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其中28例(16.87%)诊断为直立性低血压.各组患者年龄(F=3.448,P=0.018)、病程(H=19.834,P=0.000)、左旋多巴剂量(H=16.890,P=0.000)、治疗时间(H=19.543,P=0.000),UPDRSⅢ评分(F=33.542,P=0.000)及Hoehn-Yahr分级(H=48.215,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病程作为校正因素,年龄(r=0.212,P=0.015)、UPDRSⅢ评分(r=0.616,P=0.000)和Hoehn-Yahr分级(r=0.487,P=0.000)与直立性低血压呈正相关;以Hoehn-Yahr分级作为校正因素,病程与直立性低血压呈正相关(r=0.174,P=0.02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压主要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亦与年龄和病程相关,而与左旋多巴剂量和治疗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5.
李柠肖;周福波;许二赫;陈虹秀;崔柳平;邢英琦;汪谋岳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01):61-69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直立性低血压(OH)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组)210例、MSA患者(MSA组)85例的主动站立试验数据,同时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Hoehn-Yahr分期以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根据患者主动站立试验时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进行OH的对比分析。 结果 MSA组85例患者中,MSA帕金森型(MSA-P)52例,MSA小脑性共济失调型(MSA-C)33例。帕金森病组210例患者的年龄为(61.5±11.0)岁,其中男性116例(55.2%);MSA组85例患者的年龄为(60.1±6.8)岁,其中男性44例(51.8%)。与帕金森病组相比,MSA组Hoehn-Yahr分期[2.0(2.0,3.0)期比3.0(2.0,3.0)期, Z=-5.278, P<0.001]、NMSQ评分[25.0(11.0,46.5)分比45.0(24.0,70.0)分, Z=-3.632, P<0.001]和UPDRS总分[50.0(32.0,68.0)分比65.5(44.5,78.5)分, Z=-3.073, P=0.003]更高。MSA组OH发生率高于帕金森病组[63.5%(54/85)比25.7%(54/210),χ 2=37.284, P<0.001],但OH发生率在MSA-P、MS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帕金森病组比较,MSA组经典型OH发生率[54.1%(46/85)比12.9%(27/210), χ 2 =55.316, P<0.001]与神经源性OH发生率[36.5%(31/85)比9.0%(19/210), χ 2 =32.326, P<0.001]更高,但早发型OH和迟发型OH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A组重度OH发生率也高于帕金森病组[57.6%(49/85)比16.7%(35/210), χ 2 =49.894, P<0.001],但临床前期OH和轻度OH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帕金森病与MSA患者的OH的发生率、时间变化、严重程度及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均有不同,OH类别不同可能有助于鉴别MSA与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6.
陈方政;刘军;汪谋岳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07):481-484
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主要与相关脑区异常蛋白沉积、突触功能受损、多种递质系统紊乱和神经免疫异常有关。该症状在帕金森病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目前脑脊液、外周体液、基因和神经影像学上有一些早期诊断标志物,可用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预警和早期识别。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应重视预警和早期诊断,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干预治疗,同时有关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鼎烈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1,(1)
Bradburg等1925年首先记录了站立时病人血压迅速下降,引起头晕、昏倒、不出汗及一些含糊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当时称为"姿位性低血压",并认为是由于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力的丧失所致.以后Laubry等称其为"直立性低血压";Barker证实是由于交感神经器质性障碍所引起.以后的观察又说明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该病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年发病率约为160/100000[1].PD患者除表现为特殊的运动症状外,还具有一些非运动症状,如认知、情绪和睡眠等方面的改变.而且,大部分PD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多汗、直立性低血压(OH)等.OH也称体位性低血压,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典型体征.PD患者的OH可以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也可以是抗PD药物导致的血压调节异常,故OH的发生率较正常老年人更高.研究[2]报道近十余年来其发生率为20% ~58%,且OH的发生率不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还与抗PD药物使用相关.现就PD患者OH的诊断、发病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丽娟;张玉虎;甘蓉;汪谋岳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9):645-64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作为中老年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病,以经典四大主征(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随着对帕金森病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帕金森病不仅表现为运动症状,还有许多非运动症状,如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睡眠障碍等。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非运动症状之一,包括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Parkinson′s diseas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PD-MCI)和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 PDD),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和增加家庭、社会经济负担重要原因。然而,临床医师对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早期识别的意识,导致治疗延误,这也将影响帕金森病总体治疗效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早期发现及识别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有助于患者得到更严密、更有针对性的随访及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因此,早期发现、识别并及时治疗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最常见表现之一,特定基因的突变与多态性、血浆及脑脊液中的某些生物标记物以及脑组织及功能改变的影像学表现均可能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相关.现从遗传学、血浆及脑脊液中的生物标记物以及影像学改变三方面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早期识别的研究现状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肖仁清;宋璐;赵嘉豪;朱晓波;干静;吴娜;万赢;刘振国;汪谋岳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05):494-503
目的 初步观察帕金森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临床特点及对直立性低血压(OH)的影响。 方法 连续采集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165例帕金森病患者病史,完成运动和非运动症状评分,并采集患者24 h动态血压和卧-立位血压数据,完成OH问卷调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各类型(觉醒期低血压、反杓型血压、夜间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U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观察3种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类型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各类型与OH和症状性OH(SOH)的关系。 结果 在165例帕金森病患者中,反杓型血压发生率为39.39%(65/165),夜间高血压发生率为43.64%(72/165),觉醒期低血压发生率为31.52%(52/165)。与无反杓型血压患者相比,伴反杓型血压患者年龄较大[分别为(71.72±7.81)岁、(65.29±9.68)岁,t=-4.491,P<0.001]、起病年龄较晚[分别为(66.67±9.10)岁、(62.16±10.66)岁,t=-2.809,P=0.006]、病程(月)更长[分别为36.00(20.50,95.50)、24.00(12.00,41.75),Z=-3.393,P<0.001]、每日左旋多巴剂量(LD)[分别为(426.15±267.38)mg/d、(284.00±235.58)mg/d,t=-3.590,P<0.001]和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分别为(514.80±360.03)mg/d、(341.44±284.57)mg/d,t=-3.440,P=0.001)更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Ⅱ评分[分别为(12.92±6.38)分、(9.54±5.59)分,t=-3.434,P=0.001]和UPDRS-Ⅲ评分[分别为(28.34±11.60)分、(21.41±12.18)分,t=-3.508,P=0.001]更高、幻觉比例[分别为18.46%(12/65)、7.00%(7/100),χ²=5.079,P=0.024]更高;与无觉醒期低血压患者相比,伴发觉醒期低血压患者年龄较大[分别为(70.83±7.09)岁、(66.44±10.16)岁,t=-2.811,P=0.006];与无夜间高血压患者相比,伴发夜间高血压患者病程(月)更长[分别为39.50(15.00,96.00)、24.00(12.00,36.00),Z=-2.944,P=0.003]、LD[分别为(398.61±251.19)mg/d、(294.62±254.25)mg/d,t=-2.619,P=0.010]和LED[分别为(493.28±344.02)mg/d、(345.05±298.59)mg/d,t=-2.959,P=0.004)更大、幻觉比例更高[分别为19.44%(14/72)、5.38%(5/93),χ²=7.882,P=0.005]、UPDRS-Ⅱ评分[分别为(12.08±6.33)分、(10.00±5.86)分,t=-2.086,P=0.039]和UPDRS-Ⅲ评分[分别为(26.50±11.72)分、(22.42±12.66)分,t=-2.034,P=0.044]更高、血压变异性更大(分别为20.66±5.47、17.44±5.36,t=-3.798,P<0.001)。趋势检验结果表明,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种类数与年龄、病程、左旋多巴及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和金刚烷胺的使用频率、清晨与每日LD和LED、UPDRS-Ⅱ和UPDRS-Ⅲ评分、幻觉发生频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伴发OH和SOH的比例和加权-血压变异性(w-BPV)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觉醒期低血压(OR=3.35,95%CI 1.55~7.22,P=0.002)和夜间高血压(OR=2.44,95%CI 1.20~4.97,P=0.014)是OH发生的危险因素,每日LED(OR=1.21,95%CI 1.01~1.43,P=0.035)、UPDRS-Ⅲ评分(OR=1.09,95%CI 1.02~1.16,P=0.009)和w-BPV(OR=1.14,95%CI 1.01~1.29,P=0.029)是SOH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程度与年龄、病程和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觉醒期低血压和夜间高血压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OH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认知障碍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就是以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为病理机制的体位性低血压(O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但是,不同认知水平与神经源性OH在PD患者中的直接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PD患者中伴或不伴神经源性OH患者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同时观察在不同认知域的评分上,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PD合并神经源性OH患者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79例PD患者,其中19例有症状的OH患者,20例无症状的OH患者,以及40例不伴有OH的患者。所有患者完善逐波血压及激活站立实验去评估有无OH,同时应用OH问卷去鉴别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OH患者。应用全面的神经心理量表去评价认知功能。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来确定OH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及不同认知域在不同类别患者中的特征。结果 在所有类型的PD患者中受教育年限与认知水平呈正相关。有症状的OH患者更容易在早期出现较差的词语延迟记忆功能。不伴有OH的PD痴呆更容易损害视空间/执行功能。结论 我们的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直立性低血压(OH)的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O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89例PD患者(PD组)及15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清晨醒后卧立位血压的测量,采用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进行自主神经功能评估,对PD患者OH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组SCOPA-AU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D组清晨醒后卧位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PD组立位收缩压较卧位明显下降(P<0.01);PD组OH的发生率为31.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8%(P<0.01);PD组OH的发生与年龄、抗帕金森病药物的服用剂量正相关(P<0.01)。结论 PD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PD患者清晨醒后立位收缩压明显下降;PD患者OH的发生率较高;高龄、大剂量的抗帕金森药物是PD患者发生O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光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8,(5)
老年人常摔跤,特别见于帕金森病(PD)和某些神经变性疾病如小脑萎缩。除了病变直接影响运动功能外,直立性低血压(OH)也加重了这种现象。作者阐述了血压调节的中枢道路以及OH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约3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存在直立性低血压(OH),全身乏力、疲倦、焦虑、眩晕、恶心、晕厥等是其常见表现。米多君是唯一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的治疗OH有效药物,但因为易引起卧位高血压限制了其使用。吡啶斯的明有希望成为改善OH症状而不影响卧位高血压的药物,去氨加压素、红细胞生成素、屈昔多巴、育亨宾、吲哚美辛、生长抑素、双氢麦角胺、胃复安、多潘立酮等对直立性低血压可能有效,临床研究结果尚未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刘树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4,(1)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是一种包括植物神经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变性疾病。1979年以来我院收治三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49岁,从1975年起腹泻,站立时头晕甚至晕厥,平卧1—2分钟即清醒。尿频、阳萎、遗精。查体所见:一般无异常。右面部及胸_5—腰_5痛觉减退,胸_4—腰_1出汗多。血、尿及粪常规、血沉、脑脊液、血糖、24小时尿儿茶酚胺、心电图、脑电图等各项检查均正常范围。血压与脉搏卧坐试验:卧位血压130/90mmHg,脉搏87次/分;坐位时血压80/50mmHg,脉搏88/分次。冷加压试验:血压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它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痰、痰中带血,胸痛等.肺癌伴发的副肿瘤综合征发生率约为20%,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病和肌肉病变.以直立性低血压为首发表现的尤为少见,2008-06我院收治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体位性低血压(0H)和餐后低血压(PP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55例原发性PD患者(PD组)和35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清醒后、早餐前15 min和早餐后60 min卧位和直立位血压的测量,以及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OH和PP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D组餐后立位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OH、PPH发生率及SCOPA-AUT总分和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PD患者OH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换算呈正相关(P <0.05);PPH与PD病程及OH呈正相关,与SCOPA-AUT中瞳孔调节分数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PD患者OH和PPH的发生率高.抗PD药物剂量大是PD患者OH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程长、OH及瞳孔副交感神经功能损害是发生PP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继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6,(6)
直立性低血压是指直立时血压突然降低致使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较多,且发生机制不明,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低血压的诊断、分类和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