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Link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90例患者资料,使用Link固定平台单髁假体系统进行膝关节内侧髁置换术,采取单髁置换术(UKA)小切口技术,评估术前、术后1、3及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6个月KSS分值较术前增高(P<0.05),VAS分值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评估优秀33例(36.7%),良好47例(52.2%),中等8例(8.9%),差2例(2.2%),术后优良率为88.9%。结论 采取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感,整体治疗效果较理想,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4例,8例行UKA,16例行TKA。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结果:除TKA组1例患者因膝关节感染行假体取出,关节框置术,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关节翻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TKA患者术后疼痛缓解VAS评分优于UKA患者(P<0.05),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KA和T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相当,UKA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TKA术后疼痛缓解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9例,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15例,单髁关节置换术17例,腓骨近端截骨术17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疗效。结果 49例患者随访时间4~12个月。腓骨截骨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少于TKA组和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组患者的HSS、VAS、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组患者的HSS、VAS、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骨截骨术在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可达到与TKA和UKA类似的近期疗效,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涛  李文华  周正新 《安徽医学》2021,42(7):736-739
目的 比较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膝关节内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52).A组患者行固定平台型UKA,B组患者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比较两组患者各围术期指标、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屈、伸膝情况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48.63±10.23)min、手术切口长度(7.63±2.42)cm、术中出血量(53.62±8.30)mL、术后引流量(80.80±10.68)m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静息时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静息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步行达1 min时间(3.63±1.51)d、屈曲90°时间(6.72±1.65)d、最大伸膝度数(1.43±0.13)°、最大屈膝度数(110.52±9.67)°,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平台型UKA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均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但固定平台型UKA患者早期术后体验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36膝)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常规行外侧软组织松解,酌情调整截骨角度.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外翻角度,并采用H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9例(30膝)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膝外翻的平均角度由置换前的16.80°±4.33°降低到6.57°±1.70°,膝关节活动度由76.33°±10.25°提高到117.56°±9.86°,HSS评分由术前(38.30±6.65)分提高到术后(85.23±6.3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注意软组织平衡和适当截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探查联合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关节镜探查联合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UKA治疗。采用AK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胫股角度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评估膝关节活动度,采用Barthel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AK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AK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胫股角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探查联合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的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翻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比较传统膝关节置换术(TKA)(传统手术组,6膝)和3D打印个性截骨导板辅助TKA术(3D打印组,6膝),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MFTA)和术前、术后6月随访时KSS临床及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FTA的角度均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3D打印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术后引流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手术组比较,3D打印组在术后6月随访的KSS临床和功能评分更高(P<0.05)。 结论与传统TKA术相比,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外侧入路TKA术治疗外翻膝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单髁置换术(UKA)对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肢体功能和并发症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UKA、TKA将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60)、对照组(n=72),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肢体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膝关节自主屈曲至90°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VAS)、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胫骨机械轴夹角(HKA)、胫骨后倾角(PTSA)、股骨远端外侧角及股骨远端外侧角(MPTA)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UKA相较TKA具有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优点,应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侧髌股关节损害对膝关节镜下术后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共80膝)行膝关节镜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术前根据Altman评分将患者分为无髌股关节损害组22例(28膝),内侧髌股关节损害组24例(30膝)及外侧髌股关节损害组16例(22膝)。分别于术前、术后对各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随访中无下肢静脉血栓、感染、脂肪栓塞、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位置不良等并发症发生。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平均(5.7±0.8)°,屈伸角度平均(4.5±0.8)°,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平均(2.2±1.1)°,屈伸角度平均为(2.4±0.4)°。内侧损害组与无损害组相比,术后AKS评分、WOMAC评分、OK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侧组患者术后AK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无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髌股关节损害不会影响膝关节镜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而术前外侧髌股关节损害可影响膝关节镜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单髁置换术(UKA)治疗严重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5例单侧以膝关节内侧间室病损为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前进行体格检查、MR检查及X线片评估;术中采用关节镜进行检查和清理,后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5个月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无感染。术后膝关节疼痛缓解明显,疼痛评分平均(14.40±3.91)分,术后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术后3个月HSS总评分平均(83.28±8.5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可有效评估膝关节退变情况,提高了单髁置换术的疗效,是治疗严重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微创小切口技术方法治疗膝关节内侧胫股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对22例(25膝)内侧胫股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经关节镜探查后,采用微创小切口技术行sledge knee假体UKA手术,并与同期进行的19例(21膝)Gemini MKⅡ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组相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148±26)ml比(278±36) ml],手术时间更短[(68±12) min比(86±12)min],而且患膝关节屈曲达90°的康复进程更快[(3.1±1.8)d比(9.1±2.2)d],首次下床的时间更早[(2.1±1.0)d比(3.8±1.0)d,(P< 0.05)].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 ~ 34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及WOMAC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TKA治疗膝关节内侧胫股间室骨关节炎相比,关节镜技术与小切口UKA相结合的疗法组织创伤更小,关节功能康复更快;二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为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分别应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经聊城市中医医院确诊并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60例,以置换手术的差异性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TKA治疗,研究组采用UK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68.21±8.62)min及住院时间(8.42±2.61)d更短,术中出血量(221.24±36.89)mL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1、4.576、13.632,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81.24±6.33)分、临床评分(83.96±6.31)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4、3.161,P<0.05)。研究组...  相似文献   

13.
叶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6,(12):1652-1654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ONK)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膝)行UKA治疗的晚期SONK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第3代Oxford单髁假体行UKA。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8.04±10.58)min,平均住院时间(7.02±1.46)d,未发生感染、假体脱位、松动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手术后膝关节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手术前(均P<0.05);术后复查影像学检查显示,胫股角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 UKA治疗晚期SONK能显著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疗效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膝外翻畸形的解剖形态学异常,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1例(53膝)成人膝外翻畸形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 10.01软件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相关解剖参数,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关系。将观察指标与健康正常膝(对照组n=41)进行比较。结果膝外翻术前X线片显示股胫角(FTA)(15.4±5.1)°,冠状面上测量股骨解剖轴与股骨远端关节面的外侧夹角(a LDFA)(76.6±1.2)°减小,胫骨解剖轴与胫骨近端关节面的内侧夹角(a MPTA)(95.8±0.5)°增大。CT显示通髁线与股骨髁远端关节面切线的夹角(DCA)(6.5±1.3)°增大,通髁线与股骨髁后方关节面切线的夹角(PCA)(5.2±1.2)°增大。以上测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测量(DCA)(6.3±1.2)°、PCA(5.3±1.1)°、a LDFA(75.9±1.1)°、a MPTA(91.2±0.8)°,与术前影像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膝关节数字化三维模型仿真度高,解剖参数测量结果精确度高,能为膝关节置换临床治疗和假体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应用髌旁内侧入路、骨赘清理、常规截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与平衡技术矫正膝外翻畸形,术后采取常规抗凝及对症的康复治疗。术前及术后摄取X线片测量患者股胫角(femor-tibial angle,FTA),复查假体位置。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TA、疼痛评分及膝关节评分系统(knee scoring system,KS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随访14~36(22.40±11.88)个月,无失访。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13 (7.73±1.58) d;手术时间58~110 (81.80±16.85) min,显性失血量140~600 (337.30±143.65) mL。置换术后有2例术后出现伸膝迟滞,经过功能锻炼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3例术后出现膝前痛,予以塞来昔布止痛治疗,术后3个月疼痛逐渐缓解。其中1例术后切口出现溢液、红肿,经换药后愈合。复查X线片,全组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末次随访FTA(8.1±1.8)°,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7.33±9.61)°,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分别为(74.7±14.5),(75.3±2.7)分,疼痛评分(2.5±0.9)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优良率达到80%。结论: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采用髌骨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20膝)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置换髌骨(观察组)或不置换髌骨(对照组)者各60例.术后随访2年,采用KSS膝评分与功能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应用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P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而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的KSS功能评分分别为(80.4±13.8)分、(88.4±6.1)分、PS评分分别为(19.6±4.6)分、(24.9±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11.2)分、(76.3±12.4)分和(17.1±3.3)分、(18.5±2.2)分,而VAS评分[(3.3±1.1)分、(2.4±0.9)分]低于对照组[(4.3±1.3)分、(3.5±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置换髌骨可明显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而对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基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的短期疗效以及截骨数据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至2018年间在我院就诊的9例(10膝)膝骨关节炎并有明显的关节外畸形的患者,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结果。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偏移(1.80±0.60)°,与术前(13.11±3.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S临床评分为((85.33±2.69)分,与术前(47.79±13.7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活动度为(90.00±5.57)°,与术前(69.56±7.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远端内侧髁术前模拟截骨(4.48±1.50)mm,实际操作截骨(4.39±1.51)mm;远端外侧髁术前模拟截骨(7.44±2.36)mm,实际操作截骨(7.32±2.3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伴关节外畸形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可以提高截骨的精准性,帮助获得良好的假体定位,并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本研究证明这种特定于患者的个性化截骨辅助技术的有效性,并能支持手术精确性的可重复改进。同时这项新技术的长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后续观察证实。  相似文献   

18.
宓云峰  戴雪松 《浙江医学》2016,38(11):857-861
目的评价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假体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选用的单髁假体不同分为Oxford假体组(17例,18膝)和Zuk假体组(26例,27膝),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手术疗效的主观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8~46个月。手术前后两组患者K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KSS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且对手术疗效的主观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近期临床疗效满意。Oxford和Zuk假体近期临床结果相当,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规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对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本治疗组43例采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对照组为42例患者均未采取松解术治疗。对两组膝前痛、患者的满意程度、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Knee Surgery Society,KSS)膝评分和功能评分、髌骨评分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评估。结果 在术后24个月的随访结果中发现,治疗组明显降低了膝前痛的发生率(P<0.05)。此外,两组在手术后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以及髌骨评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对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减轻膝前疼痛,同时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胫骨外髁前外侧非负重区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胫骨外髁前外侧截骨治疗的2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年龄26~59岁,平均(42.2±9.2)岁.骨折Schatker分型Ⅱ型16例,Ⅴ型3例,Ⅵ型5例;所有24例采用胫骨外髁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中经胫骨外髁非负重区截骨显露复往后外侧骨折并使用外侧排筏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1个月(12~24)个月随访.术后即刻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评分平均(17.3±0.8)分;其中优19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24例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X线片示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3.1±1.1)周.未见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出现后侧切口皮缘表浅的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愈合.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3.0±6.4)分,其中优1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5.8%.结论 对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胫骨外髁非负重区截骨入路允许足够的空间对骨折进行直接显露及操作,联合外侧排筏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可靠,手术体位摆放方便,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