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医护联合糖尿病管理模式在二级甲等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初次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6例.试验组采用医护联合糖尿病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治疗模式,于入组时、6个月后观察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医疗成本,进行生活满意度、就诊满意度及自信心调查.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FPG、PBG、HbA1c及医疗成本均降低(P均<0.05),生活满意度、就诊满意度、自信心均提高(P均<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干预后对照组BMI增高(P<0.05),试验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在二级甲等医院中应用医护联合糖尿病管理模式,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糖尿病患餐后三小时的血糖、体重指数及血压,根据糖尿病治疗控制标准,利用Riddt分析及集对分析评价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水平对体重指数和血压控制的影响。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率为57.7%,体重指数控制不良率为31.5%,血压控制不良率为29.4%。 相似文献
3.
入选2012年3月至12月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0±11.4)岁,病程(2.2±2.6)年;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4.6±7.2)岁,病程(1.4±2.2)年;两组(P〉0.05)。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后,管理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理组患者的代谢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与血糖控制指标关系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且使用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2例,根据是否伴有DKD分为DKD组(n=54)和非DKD组(n=88)。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CGMS结果,分析DKD与血糖控制指标关系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变量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相比非DKD组,DKD组患者年龄偏大、病程长、高血压病史比例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偏低、双胍类降糖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水平、完整24 h高血糖时间波动百分比、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餐后2 h血糖(2h-PBG)和24 h平均血糖水平(MBG)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C(Cys 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显著高于非DKD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显著低于非D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KD与年龄、病程、高血压史、Hb A1c、24 h高血糖时间波动百分比、高血糖AUC、24 h MBG、2h-PBG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205,P=0.014)。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8,95%CI 1.022~1.074;P=0.000)和Hb A1c(OR=1.569,95%CI 1.212~2.031;P=0.001)与DKD呈正相关。结论 Hb A1c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主要危险因素,DKD的发生与血糖波动并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方旭红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12):40-41
目的:科学研究剖析慢阻肺结合2型糖尿病病人接受控制血糖护理的医学实际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对慢阻肺结合2型糖尿病病人126例进行剖析研究,分为三组,每一组42例,对三组愈后状况完成剖析.结果:AB两组无创呼吸机利用率、插管率、下呼吸道患病率比C组低,说明血糖值升高致使了慢阻肺结合2型糖尿病病人的... 相似文献
8.
苗爱文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6)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采取营养支持的作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采取糖尿病营养支持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治疗,观察组采取糖尿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后的血糖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Drabik A Büscher G Sawicki PT Thomas K Graf C Müller D Stock S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12,95(2):194-200
Aim
Our objective was to examin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s (DMP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life prolonging effect.Methods
We compared real life costs in 19,888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pairs of T2DM DMP participants and T2DM patients in routine care (RC) according to sickness funds data. We estimated mean annual costs for survivors, last year of life costs for decedents, the influence of ageing on costs,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and effects on hospitalization.Results
Annual costs for survivors were 3,318€ (DMP) and 3,570€ (RC). The mean costs in the last year of life were 16,911€ (DMP) and 15,763€ (RC). Ageing had a cost triggering effect for survivors (30€/36€ per year in DMP-/RC-group; p < 0.001) and a cost decreasing effect in the last year of life (546€/483€ per year in DMP-/RC-group; p < 0.001). The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of the DMP vs. RC was −1396€ per life-year gained. Hospitalizations increased with age in case of survival and decreased with age in case of death but were always lower in the DMP-group.Conclusion
Despite increase in costs due to longer life DMPs are cost-effective. 相似文献12.
肥胖不仅是T2DM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且在已患有T2DM的患者中,超重或肥胖可明显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有效的体重管理不仅可改善血糖控制,同时有可能减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基于肠促胰素治疗的利拉鲁肽,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有效控制体重,为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本文就T2DM患者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及利拉鲁肽在体重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胃旁路术(GBP)后的糖代谢变化规律.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住院的129例T2DM患者,按HbA_1c分为:A组,HbA_1c 7%~7.9%;B组,HbA_1c8%~9%;C组,HbA_1c>9%.三组患者均实施GBP手术,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检查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C-P释放试验、HbA_1c和BMI,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术后随访1年.结果 (1)与术前相比,术后各组BMI呈下降趋势,C组术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术前相比,术后FPG水平逐渐下降至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各组FIn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12个月FC-P水平明显升高(P=0.006);(5)与术前相比,术后HbA_1c逐渐下降,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12个月△I_(30)明显改善(P<0.01). 结论 GBP后T2DM患者糖代谢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李晶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5(2)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已难以应对目前急剧增长的糖尿病人群.移动医疗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渐成为一些慢性疾病的有效管理方案.其可以为住院及门诊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医学信息沟通带来有益的帮助.移动医疗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健康知识的推广、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特殊人群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为糖尿病未来的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肠促胰素在血糖稳态调节和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9)
肠促胰素(incretin)是一类在食物营养物质刺激下,由肠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的激素,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的特性,可通过促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抑制α细胞不适当的胰升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及抑制食欲等多个途径参与机体血糖稳态调节.同时,肠促胰素还可促进β细胞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合成、改善β细胞功能,从而延缓甚至逆转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以肠促胰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包括胰升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将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下称“新版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是继2010年版指南之后的新版指南,其内容强调需符合我国国情和疾病变迁特征,反映了我国糖尿病相关研究和防治策略的进展.新版指南在汇集国内证据和参考国外证据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并对前一版指南的内容进行了丰富,更加关注T2DM防治的临床和应用.本文着重从T2DM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并与国外指南及循证证据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低血糖指数膳食,联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自我监测,探讨其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体重指数(BMI)≥24 kg/m2的超重糖尿病患者150例,按2:1的比例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受试者仅接受包括运动和常规饮食指导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而试验组受试者除此以外还接受低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膳食指导,每天食用低GI的早餐替代食物(200 kcal),每周定期进行至少6次的自我m糖监测.试验周期为24周,分别于试验开始、第12周和第24周进行基线、中期和终期的问卷调查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基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GI均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试验组第12周和第24周,蛋白质、脂肪和膳食GI明显低于基线时(P<0.01).试验组的BMI、腰嗣、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较试验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其中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2周的宅腹血糖分别下降16.5%、10.6%,第24周时试验组下降10.4%,对照组反而上升2.8%(P<0.01).两组在第12周时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下降24.2%、24.9%;第24周时试验组仍下降25.0%,对照组反而上升5.9%(P<0.01),试验组第12周、24周的HbA1C也分别下降8.2%和11.1%.然而,对照组则分别上升0.7%和1.1%(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综合干预措施后,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明显改善,说明综合管理包括食用糖尿病专用的膳食替代食物(低GI食物)、糖尿病教育和定期的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治疗和控制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糖控制及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阿伦膦酸钠(AL)组(服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及对照组(服用钙尔奇D),每组各50例,并控制血糖,于0、12月检测同部位骨密度,按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分组,观察比较各组骨密度值变化的差别.结果 血糖达标组骨密度增幅较未达标组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组中血糖控制达标亚组较其余组别骨密度增幅明显高,对照组中血糖控制未达标亚组较其余组别骨密度增幅明显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血糖控制达标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同时服用阿仑膦酸钠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探讨健康教育及其全面程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护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4至7月招募来自50个医学中心的5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问卷和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进行调查。根据其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及接受教育的全面程度将患者分为:未接受过教育者(971例)、接受过1~2方面教育的患者(532例)、接受过3~4方面教育的患者(1001例)、接受过5—6方面教育的患者(2696例)。应用方差分析检验4组问计量资料的差异。结果四组患者的年龄(F=7.75,P〈0.05)、病程(F=32.86,P〈0.05)及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四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血糖达标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受5—6方面教育者空腹血糖(47.62%比36.81%,x^2=30.05,P〈0.05)、餐后2h血糖(49.03%比37.76%,x^2=29.40,P〈0.05)及糖化血红蛋白(34.94%比26.65%,x^2=11.82,P〈0.05)的达标率均显著高于未接受教育者。四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受5~6方面教育者在饮食控制(4.5±1.5比3.6±1.7,t=0.818,P〈0.05)、运动锻炼(4.5±2.5比3.4±2.6,t=1.082,P〈0.05)、自我血糖监测(3.2±2.6比2.5±2.7,t:0.672,P〈0.05)、足部护理(4.8±1.8比3.7±1.8,t=1.033,P〈0.05)、用药方案(6.3±1.5比5.8±2.0,t=0.556,P〈0.05)自我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未接受教育者。结论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范围狭窄、内容欠全面。接受全面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可能会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并形成更好的糖尿病自护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医生、家属、患者、护士参与(MUST)的糖尿病教育模式研究基础上,观察不同家属与患者组合对糖尿病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3至5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居住于本市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顺序确定入选患者及其家属300对.按照不同的家属与患者关系分为妻管夫型、夫管妻型、晚辈管长辈型以及长辈管晚辈型4组.采用改良的Deborah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价表进行24个月的患者依从性测定,分析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家属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60%比40%,x2=24.00,P<0.05),主要来源于妻管夫型组(31.0%).各分组家属和患者年龄、家属主动联系次数和自愿参加糖尿病教育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1.18、107.77、35.45、44.79,均P <0.05),其中最高的主动联系次数比例出现在妻管夫型(12.3%),而主动联系医护人员的夫管妻型中的丈夫只有1.0%.家属主动参加糖尿病教育次数总体偏少,大部分为两年只参加了不到3次.24个月的观察期间,夫管妻型完全从医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各观察时期与观察前(3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6、12、18、24个月分别为60.3%、67.9%、70.9%、74.1%,x2=6.762、9.626、12.131、11.707,均P<0.05).晚辈管长辈型和妻管夫型完全从医率呈现上升并维持高平台趋势.长辈管晚辈患者完全从医率呈“∧”形分布.观察结束时,完全从医率以夫管妻型患者最高(74.1%),其次为晚辈管长辈型(60.8%)、妻管夫型(48.3%)和长辈管晚辈型(29.0%).所有患者的完全从医率为52.3%.以观察结束时完全从医为因变量分析影响因素显示,与患者完全从医相关的家属因素为性别、年龄、主动联系次数和分组(OR=3.593、0.251、2.734、0.692,均P<0.05).与患者自身相关的完全从医影响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和分组(OR=0.497、2.558、0.443,均P<0.05).结论 夫管妻型长期完全从医率最佳.同等辈分中女性作为监管者比男性效果好,不同辈分中晚辈监管长辈效果好,这种良好的效果与家属联系医护人员的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