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 《淮海医药》2013,31(1):61-6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超敏c-反应蛋白(hs-ClIP)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5例本院住院患者血清中的ACA—IgG、hs—CRP和D—D,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心肌梗死36例;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的上述3项指标。比较2组这3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ACS3项指标各自的升高情况。结果ACS组的ACA—IgG、hs—CRP和D—D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ACS组中,ACA-IgG阳性率为36.4%,hs—CRP阳性率为85.5%,D-D阳性率为63.6%。三者联合后的阳性率是87.3%。结论ACA、hs—CRP和D-D联合检测可作为ACS早期诊断及风险评估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张勇  陈才  郑茜 《中国医药》2013,8(1):31-3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ACI)病情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因ACI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天取血检测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以40名社区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天取血检测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5±1.0)g/L,D-二聚体(0.4±0.1)g/L,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第3、7、14天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12.7±3.2)g/L,(1.8±0.3)g/L;(9.6±5.0)g/L,(1.4±0.7)g/L;(6.6±3.4)g/L,(0.9±0.3)g/L;(3.7±1.0)g/L,(0.6±0,4)g/L。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第3、7天二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7、14天二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CgA、BNP与NE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2例作观察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2例作对照组,对两组成员血液中CgA、BNP与N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gA、BNP与N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程度不断增加,患者血清中CgA、BNP与NE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CgA、BNP与NE水平较高,且病情越严重,各项指标水平越高。在临床中可通过对血清中上述指标进行测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予以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方法共检测收入本院的126例患者,其中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及8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测定血浆D-二聚体。记录患者入院后第1天各项实验室指标、48hRanson和24hAPACHEⅡ评分,了解D-二聚体含量与各项实验室指标、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D-二聚体对照组分别为(0.41±0.02)mg/L,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为(0.74±0.14)mg/L,二者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为(2.69±0.63)mg/L,与对照组及轻症急性胰腺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48h Ranson评分、24h 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9和0.705,P<0.01)结论 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含量和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小儿肾病综合征(NS)高凝及纤溶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58例NS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血浆D-D水平.结果 NS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D-D检测对NS的高凝状态和纤溶系统变化的观察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的水平,探讨其在治疗过程中演变的意义。方法:连续随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及溶栓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溶栓再通组(A,n=23)、无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再通组(B,n=25)、非再通组(C,n=24)及非溶栓组(D,n=18)。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D-dimer水平。治疗前测定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溶栓组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非溶栓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经冠状动造影对溶栓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各组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增高,各再通组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小于13h,A组及B组D-dimer水平在溶栓后1.0h快速升高,但A组血中D-dimer水平明显高于B组(溶栓后18h,P<0.058h,P<0.050.001),A组D-dimer水平峰值出现在溶栓后4h,而B组D-dimer峰值出现在溶栓后2h,明显早于前者。但非溶栓组在相同时间内无上述变化。结论 :D-dimer水平变化在冠状动脉痉挛及或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时显著不同,通过分析D-dimer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形成原因,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肥城矿业中心医院收治的2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观察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Lp-PLA2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873、0.735,均P<0.05);D-二聚体与hs-CRP及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r=0.674、0.772,均P<0.05);hs-CRP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nⅠ)、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MB(CK-MB)呈正相关(r=0.782、0.694、0.705,均P<0.05)。结论 Lp-PLA2、hs-CRP均是炎性标志物,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同,Lp-PLA2主要与脂类代谢,尤其是LDL代谢相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hsCRP与D-二聚体及心肌损伤指标关系密切,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及心肌损伤关系密切;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可能是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中CgA、BNP与N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自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6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观察两组患者血中CgA、BNP与NE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CgA、BNP与NE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不同阶段患者CgA、BNP与NE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中CgA、BNP与NE水平变化能够为疾病发生及疾病分期诊断提供准确临床依据,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20mg.d-1,每晚睡前口服,连用8周。对照组除了不口服辛伐他汀外,其他治疗同辛伐他汀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患者TC、TG及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辛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降脂,抗炎和抗血栓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推测辛伐他汀可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它的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成正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8w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PR和DD水平,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患者进行均分,各组18例。将使用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将未使用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对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D-二聚体含量进行对比。结果对参照组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 0.05)。对比其实验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 h、6 h、24 h的D-二聚体含量,组间数据差异存在(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对其体内D-二聚体含量进行测定,D-二聚体含量可将溶栓效果予以充分的反映,是判定溶栓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D-二聚体的对病情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心功能的减退,D-二聚体水平增加,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F=32.193,均P<0.05)。结论 D-二聚体及心肌损伤指标关系密切,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及心肌损伤关系密切;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可能是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vWF、AT-III及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III(AT-III)、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 方法对75例NS患者及50例健康人进行血浆AT-III、vWF及D-D浓度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NS患者D-D、vWF 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AT-II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vWF、AT-III、D-D水平的变化是监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璐  钟琪  毕晓莹 《安徽医药》2018,39(10):1268-1271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D-二聚体(D-D)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黄浦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3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依据梗死灶的大小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人员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人群的血清Hcy、ox-LDL、D-D水平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Hcy、ox-LDL、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NIHSS评分和梗死灶面积的增加,研究组患者血清Hcy、ox-LDL、D-D水平均增高(P<0.05)。完全型和进展型脑卒中患者血清Hcy、ox-LDL、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型患者血清Hcy、ox-LDL、D-D水平均高于完全型(P<0.05)。结论 血清Hcy、ox-LDL、D-D水平与ACI密切相关,三者均可用于ACI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多发伤患者血中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汝斌  李岷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395-3396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D-二聚体。根据AIS-90分类.对多发伤进行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结果:多发伤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92.7%(217/234),严重多发伤患者(ISS≥25)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高(P〈0.05)。结论:多发伤严重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积极考虑预防微血栓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冬梅  杨建章 《贵州医药》2023,47(2):224-226
目的 探讨与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AECOPD患者78例与稳定期COPD患者78例作为AECOPD组与COPD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78例与正常组。检测两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D-二聚体(D-dimer, D-D)含量,测定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50.0%时用力呼气流速(Vmax50.0%)、25.0%时用力呼气流速(Vmax25.0%)、75.0%时用力呼气流速(Vmax75.0%)等肺功能指标。结果 AECOPD组、COPD组的血清NT-proBNP与D-D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AECOPD组高于COPD组(P<0.05)。AECOPD组、COPD组的PEF、FEV1、Vmax25.0%、Vmax50.0%、Vmax75.0%高于正常组(P<0.05),AECOPD组高于COPD组(P<0.05)。在AECOPD患者中,Pear...  相似文献   

18.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交连后再经纤维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的有价值的指标,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我们对脑梗塞急性期病人及正常人空腹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疗效评价以及预后判断.方法 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38例DVT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d、第3d、1周、2周、治疗结束后)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 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2d.治疗后1周D-二聚体下降至溶栓前水平,治疗后2周D-二聚体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结束后D-二聚体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DVT溶栓治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患者D-D、hs-CRP、血清H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