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病毒性脑炎106例脑电图和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RI、EEG和CT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入院24h内CSF、EEG检查结果,48h内头颅CT和MRI检查结果。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者EEG阳性率达91.5%,MRI阳性率为61.1%,而CT阳性率仅34.4%。结论 EEG联合MRI对病毒性脑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采用脑电图、CT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53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EEG、CT、MRI检查,对比起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 MRI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以及EEG。结论临床上针对病毒性脑炎采用MRI的诊断效果高于EEG和CT,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博尔纳病病毒p24基因片段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脑电图(EEG)、MRI对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并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SMCs)中博尔纳病病毒(BDV)p24基因片段,探讨病毒性脑炎与BDV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的CSF、EEG、MRI的阳性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用荧光定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nRT-PCR)方法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及对照者PBMCs中BDVp24基因片段,并总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CSF、EEG、MRI检查结果比较,CSF高于MRI检查结果阳性率(x2=9.6,P<0.01);CSF高于EEG检查结果阳性率(x2=7.58,P<0.01);MRI检查阳性率高于EEG(x2=5.82,P<0.01).PBMCs中BDVp24基因片段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4例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4例BDVp24基因片段阳性患者主要以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结论 脑脊液、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优于EEG,部分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与BDV感染有关,主要以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为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EAM、EEG、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意义,应用BEAM、EEG、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康泰电子公司BEAM仪对20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于住院24h内做BEAM 和EEG检查,并进行CT检查192例、脑脊液检查171例,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BEAM异常率93.6%,EEG异常率72%,脑CT异常率54%,脑脊液异常率83%.结论:BEAM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率高、敏感性好,优于脑CT和EEG,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52例病毒性脑炎的EEG和MRI表现进行观察。结果1周内EEG异常率92.3%;双侧θ波节律者预后较好;电静息及爆发棘慢波间断电静息者可能预示临床死亡;MRI1周内阳性率61.5%;MRI动态改变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结论MRI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EEG对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优于MR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96例,分别进行CT及MRI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手段的病灶分布特征.结果:①CT检查结果.平扫显示阳性76例,未显示20例,诊断阳性率79.17%.②MRI检查结果.平扫显示阳性91例,未显示5例,诊断阳性率94.79%.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诊断中,采用MRI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明显优于CT检查,对病情诊断、分析更为有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比较脑电图较其他方法对诊断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的优越性。方法:采用seiiate Harmonie 44数字化脑电图仪对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EEG检查,并且和其脑脊液、CT等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62例脑炎患儿,EEG轻度异常26例,中度异常22例,重度异常9例,正常者5例,阳性率91.9%,以发病后4~7天阳性率最高;CT结果异常14例,正常者48例,阳性率22.6%;脑脊液检查异常36例,正常者26例,阳性率58.1%。结论:在临床上有病毒感染史、EEG结果异常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应考虑病脑的诊断。尽管脑电图的异常并非是病脑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但其变化早于脑脊液及头颅CT,故对病脑的临床早期诊断有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宁波  何郁华 《河北医学》2003,9(4):314-316
目的:探讨BEAM、EEG、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意义,应用BEAM、EEG、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康泰电子公司BEAM仪对2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于住院2411内做BEAM和EEG检查,并进行CT检查192例、脑脊液检查171例,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BEAM异常率93.6%,EEG异常率72%,脑CT异常率54%.脑脊液异常率83%。结论:BEAM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率高、敏感性好,优于脑CT和EEG,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50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EEG、脑脊液及头颅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EEG异常率100.0%,脑脊液46.7%,头颅CT 21.7%。结论:病毒性脑炎的EEG改变较脑脊液及头颅CT的变化为早,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电图对于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在入院24小时内对临床拟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人进行脑电图(EEG)、头颅CT、MRI、腰穿脑脊液检查。其中53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分析病人头颅CT、MRI、脑脊液及中至重度异常脑电图阳性的几率,进行比较,并随访脑电图。结果头颅CT异常率为22.64%(12/53),头颅MRI异常率为37.74%(20/53),脑脊液检查异常率为50.94%(27/53),EEG中至重度异常率为71.70%(38/53)。经配对χ^2检验比较EEG、头颅影像学检查及脑脊液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电图对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较头颅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脑炎伴精神行为异常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的41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早期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伴有智能减退、发热、头痛、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常规脑脊液检查异常率43.9%,早期脑电图检查异常率92.7%,脑MRI检查异常率51.2%.结论:精神行为异常可以是病毒性脑炎的首发症状,常伴有智能减退、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结合脑电图、脑脊液、MRI和CT检查可以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脑电图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对疾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对60例确诊病毒性脑炎病例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检查,并对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为86.7%,头颅CT异常率为25.0%,脑脊液异常率为58.3%,采用配对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电图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呈平行关系。结论:脑电图检查简便易行,没有创伤及副作用,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均喜  刘举  蒋林 《中外医疗》2011,30(14):4-5,7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及脑脊液(CSF)的表现特点,探讨脑电图、磁共振及脑脊液在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行脑电图、磁共振及脑脊液检查,并将观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该组资料中,脑电图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0.6%,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62.5%,脑脊液阳性检出率为65.62%,脑电图与磁共振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05P〈0.05),有统计学意义;脑脊液与磁共振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67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磁共振成像与脑电图和脑脊液相比,能够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为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脑炎临床与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38例病毒性脑炎发病早期病人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脑电图、头部CT检查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占50%,蛋白质增高者占31.6%,糖和氨化物平均值在正常范围。脑脊液细胞学异常占94.7%,脑脊液中主要的白细胞反应依次为小淋巴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单核样细胞。其中呈淋巴免疫活性细胞反应占68. 4%,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占10.5%,分别是混合细胞反应、单核样细胞反应和嗜中性粒细胞反应者各占 5. 3%。甚少见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头部 CT检查有异常发现的仅占 21.1%,表现为大脑半球皮层、皮层下白质及脑干等多部位的软化灶。脑电图检查异常者占60. 5%,多为弥漫性慢波和周期性的棘波和慢波。可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敏感、直现、稳定等优点,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梅安昌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50-451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方法:在入院3天内对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脑彩超等检查。对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抗病毒、免疫疗法、支持、对症治疗。结果:脑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6.1%,脑脊液检查阳性率为60.8%,CT检查阳性率为35.3%;脑彩超检查阳性率为33.4%。脑电图检查较脑脊液检查、CT检查、脑彩超检查阳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治愈率为84.3%。结论:脑电图检查阳性率高、且经济方便,可作为急性病毒性脑炎首选检查方法。对早期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抗病毒、免疫疗法、支持、对症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时使用头颅MRI和CT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74例在我院接受头颅MRI与CT检查病毒性脑炎患儿影像学资料。分析CT和MRI诊断病毒性脑炎影像学特点,比较CT和MRI诊断患儿病情分度、病灶情况。结果MRI诊断患儿病毒性脑炎阳性率显著高于CT(97.30%vs83.78%,P<0.05),MRI对额叶和颞叶部位病灶检出显著优于CT(P<0.05),对顶叶以及其他部位病灶检出差异不显著(P>0.05)。MRI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多发病灶诊断情况优于CT,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时使用头颅MRI诊断价值较CT高,尤其是在对于额叶和颞叶部位病灶以及多发病灶上诊断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12 6例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发热 112例 (88.89% ) ,头痛76例 (6 0 .32 % ) ,意识障碍 75例 (5 9.5 2 % ) ,其中昏迷 34例 ,嗜睡 2 6例 ,昏睡 15例 ,精神行为异常 71例 (5 6 .35 % ) ,呕吐 6 9例 (5 4 .76 % ) ,颈强 6 5例 (5 1.5 9% ) ,癫痫发作 5 0例 (39.6 8% ) ,肢体瘫痪 4 1例 (32 .5 4 % ) ,合并颅神经麻痹2 8例 (2 2 .2 2 % )。合并锥体外系症状 2 2例 (17.4 6 % )。共济失调 18例 (14 .2 9% )。CSF异常率 94 .87% (111 117) ,其中颅内压增高者 110例 ,细胞数增多者 10 6例 ,蛋白增高者 10 5例。EEG检查异常率 88.33% (10 6 12 0 )。头颅CT检查异常率 5 5 .0 0 % (4 4 80 )。脑的MRI检查异常率 10 0 % (2 6 2 6 )。影像学上见到颅内出血 11例。出院时完全康复 5 2例 (4 1.2 7% ) ,死亡 5例 (3.97% ) ,其余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成人病毒性脑炎早期以意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CSF、EEG、MRI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患者年龄 ,起始治疗的时间 ,意识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的程度 ,以及脑内病变的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重症病毒性脑炎(VE)患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重症VE患儿的临床资料,均在入院2天内接受BAEP、EEG、MRI、MSCT检查。记录BAEP、EEG图形,对MRI、MSCT图像阅片并观察病灶位置、范围、数量、大小等影像学特征,比较MRI和MSCT对VE阳性检出率的差异。结果56例患儿均可见BAEP、EEG异常,阳性检出率为100%,MSCT对VE患儿的阳性检出率(75.00%)显著低于MRI(91.07%)(P<0.05)。结论BAEP和EEG诊断重症VE患儿的准确性较高,有特征性波形改变;重症VE患儿在MRI、MSCT图像上均有特征性表现,但MRI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