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报道 ,药物性肝病占所有药物反应的 10 %~15 % ,而在黄疸住院的病人中约 5 %为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表现与急、慢性肝炎、梗阻性黄疸相似 ,故临床易误诊 ,因而值得引起注意。1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肝脏常易受到药物的损害 ,这不仅是肝细胞本身对化学物质特别敏感 ,更重要的是由于肝脏有丰富的血流和药物代谢酶系。大多数药物都要经过肝脏生物转化 ,许多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以直接作用或致敏反应引起肝损害。前者是可以预测的 ,与剂量有关 ;后者则不可预测 ,与剂量无关 ,仅在少数特异质病人发生 ,属过敏反应。儿童、女性、营养不良或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病2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DIL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42例DILD患者的资料。结果:引起DILD的药物种类多。临床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尿黄、身目黄染及肝大等。肝功能指标除ALT、AST及TB升高外,GGT及ALP也明显升高,且较ALT、AST及TB恢复慢。部分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后83.9%治愈或好转,8.7%无变化或加重,7.4%死亡。结论:DILD涉及药物种类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病76例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对76例因药物性肝病住院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病病因呈多样性,其中42例(55.5%)为抗结核药所致,9例(11.8%)为中药引起,余25例为各类其他药物所致。69例(88.5%)表现为急性型,39例(51.3%)伴有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其中25例(64.1%)表现为於胆型肝炎。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均有乙肝病毒感染史。结论:使用可能导致肝损药物时需严密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临床对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7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细胞损伤型46.2%(36/78),肝内淤胆型30.8%(24/78),混合型23.1%(18/78);涉及药物:中草药37.2%(29/78),抗结核药26.9%(21/78),降糖药物14.1%(11/78),非甾体抗炎药10.3%(8/78),抗生素6.4%(5/78),其它5.1%(4/78);治愈78.2%(61/78),好转16.7%(13/78),发展为肝硬化5.1%(4/78).结论 防治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首先是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消除中药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5.
90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按国内现行通用诊断标准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9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1997年Maria药物性肝病评分系统作重新评价。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为:中药38.9%(35/90)、抗微生物药物17.8%(16/90)、非甾体类消炎药10.0%(9/90)。潜伏期3个月以内者占75.8%。主要症状包括:黄疸51.1%(46/90),纳差45.6%(41/90),乏力44.4%(40/90)。临床分型为:肝脏检查异常6.7%(6/90);肝损伤93.3%(84/90),包括肝细胞损伤型37.8%(34/90),胆汁淤积型36.7%(33/90),混合型18.9%(17/90)。按照Maria评分标准进行再评估,确定为药物性肝病者0例,可能性大者4例(4.4%),有可能者19例(21.1%),可能性小者54例(60%),可除外药物性肝病者13例(14.4%)。结论: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标准不统一,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意识,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病病因、临床特点及关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评价诊断正确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并治疗。方法对22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国际共识会议诊断标准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引起肝病的主要药物为抗结核药33.8%(77/228),中草药24.6%(56/228).临床表现以黄疸多见。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占62.6%(119/190)。关联性评价结果:药物相关性肝损伤69例(36.3%),药物不相关性肝损伤25例(13.2%),未能确定病因的肝损伤96例(50.5%).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以抗结核药和中草药常见,临床分型以肝细胞为主。国际共识会议诊断标准有助于肯定或排除药物性肝病,但本组资料中仍有50.5%病例为疑似状态,现行的临床诊断方法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7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了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22.2%、抗菌药19.4%、中药13.9%、抗甲亢药12.5%、解热镇痛药9.7%、降脂药6.9%、免疫抑制剂5.6%、其他9.8%。临床分型:72例中肝细胞损伤型62.5%,胆汁淤积型22.2%,混合型15.3%。54例病人肝功能在停药后1个月恢复正常,10例(13.9%)病人肝功能在2个月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为抗结核药,抗菌药及中药,停用相关药物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药疹伴药物性肝病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药疹(drug 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严重者可伴发肝脏、肾脏等内脏系统的损害。本文回顾性分析6年来药疹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对其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近年来,药物种类不断增多,特别是非处方药物(OTC)种类的扩大,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多。据文献报道有2%~5%的黄疸患者因药物所致,而多达10%的肝病与药物有关。本院自1992年至2002年10月共收治79例被确诊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现对其临床分析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为了增加对药物性肝病的了解,预防其发生,对我院1992年6月-2001年4月收治的100例药物性肝病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和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病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诊断及预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药物性肝病用药史、症状、体征、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治愈68例,好转21例,无好转7例,死亡2例。诱发肝病的药物有,中草药21例,抗结核病药20例,解热镇痛抗炎药10例,化学治疗药12例,抗生素8例,其他27例。结论药物性肝病常见病因为中草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消炎药、化学治疗药等。主要为急性病程,预后良好。此类患者治疗时除及时停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保肝治疗外,提醒临床医生应注意检查肝功能,选择对肝脏损害较小的药物,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地分析87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类型为肝细胞损害型;以心血管系统药物比例最高,有中草药逐渐增加的趋势;药物为常规剂量,常多药并用的情况;存在个体差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经及时停药,对症治疗,大部分均治愈或好转.结论 致肝损害的药物品种较多,因此用药应注意个体化;熟练掌握所选药物;尽量减少多药并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与治疗是预防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部分病例的误诊原因分析,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494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1994~2004年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494例,分析统计每年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甲亢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本病近10年来每年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平均发病时间63.52d,用药1个月内发病的占61.34%,2个月内的占70.24%,无症状者占45.14%,有症状者占54.86%,治疗后总有效率93.18%。结论:临床应重视本病,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2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药物种类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减少发病率。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测及血清标志作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52例肝病的有关药物中,抗痨药物占23.0%,抗甲状腺药物占13.5%,抗精神药与抗真菌药占7.7%,其它类药物占48.1%。经停药后治疗,多数预后较好,个例仍危重。结论:药物性肝病有增多趋势,引起临床重视,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罗永丽 《山西临床医药》2009,(26):2029-203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从而注意尽量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11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各项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抗结核药主要为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链霉素(S)等等,治疗方案主要为HRZE,HRE(S),HRZ(S),HL(利福喷丁)E(S)等等。结论:重视和监测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如有药物性肝病发生尤其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者要及早停药保肝治疗,在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方面血清总胆红素(TB)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可表现为目前所知的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以急性肝损伤最常见,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药物性肝病(D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浙江北部地区药物性肝病1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宏  王波  季霞  吴君 《临床医学》2007,27(4):87-88
目的了解浙江北部地区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致害药物和临床表现。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调查浙北地区8所医院内科18 965例病人。结果发现药物性肝病165例,占0.87%。抗菌素、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所占比例最高,以纳差、腹胀表现为主。结论重在预防,应加强“药害”意识,尽量避免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药物性肝病87例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对87例因药物性肝病住院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呈多样性,其中33例(38%)为抗结核药物所致,16例(18.4%)为抗肿瘤药引起,余38例为各类其他药物所致。85例(98%)表现为急性型,46例(53%)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 DILD)是药物经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因其毒性作用或机体的过敏反应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伤。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药种类不断增多,DILD的发生率有所上升。为了探讨有关DILD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特征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了回顾性调查方式.对DILD患者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资料.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