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妍  姜慧卿 《临床荟萃》2009,24(4):357-360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间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在肝脏过量沉积,系许多慢性肝病晚期共有的、渐进性的病理改变,是肝硬化的前驱阶段。各种损肝因子引起肝细胞损伤,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使其转变成为肌纤维母细胞。损伤及再生的肝细胞、库普弗细胞、窦内皮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等在炎症因素、毒素等刺激下产生免疫介质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IL-13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有资料表明,IL-13是Th2细胞因子家族中调控纤维化的主要成员,但它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国内鲜有报道,我们对CHB患者血清IL13的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的相关性作了初步观察,以探讨IL-13在CHB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涉及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之间的作用,肝脏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而TGF-β1和TIMPs是HSC的早期“启动”的后期的“持久化”过程中关键因子,Kim KH等应用TGF-β1 siRNA修复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使工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β-arrestin1(ARRB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阐明ARRB1和p38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选取C57BJ/6L背景的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小鼠,采用浓度为20%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并于临床收集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及健康对照志愿者的肝组织样本。采用HE和天狼星红染色来评估肝纤维化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RRB1、p38、磷酸化p38(pp38)及纤维化相关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人肝星状细胞LX2中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细胞因子诱导其活化,并分析ARRB1的表达水平;进而利用小干扰RNA和质粒沉默或者过表达ARRB1,同时配合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揭示两者的调控关系。结果 在肝纤维化组织中ARRB1表达升高,p38信号活化增强(P均<0.05)。在肝星状细胞LX2中,TGF-β可以激活肝星状细胞并表达ARRB1和增强p38信号。ARRB1表达的升高或抑制可以相应地影响p38信号从...  相似文献   

5.
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e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红细胞裂解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的BMSCs并加入细胞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及制瘤素M(OSM)进行诱导,使BMSCs成为具有分泌AFP、清蛋白(ALB)等功能的肝样细胞,通过门静脉移植入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体内后观察细胞的分布、分化情况及大鼠肝脏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经移植入诱导的肝样细胞后,肝细胞再生活跃,肝脏纤维组织明显减少,肝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肝样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细胞因子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肝纤维化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既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损伤,又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损伤,本研究以肝纤维化小鼠为研究对象,探讨肝纤维化小鼠血清IL-4、IL-6的变化,以便了解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为临床肝纤维化的诊断、防治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降纤Ⅰ号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TGF-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慢性炎症或损伤导致肝脏及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是所有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生是肝纤维化进展的中心环节,有众多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尤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最为关键,为此我们拟观察降纤Ⅰ号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增殖及TGF-β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在肝再生及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肝纤维化的研究有了许多突破,这一病理过程中,细胞-细胞因子-基质之间相互作用,使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代谢紊乱,在狄氏间隙过度沉积,继之肝窦毛细血管化是形成肝纤维化的分子病理学基础。在这一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转化生长因子β(TFG-β),它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杨清  张晓娜  王胜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80-1781
在我国酒精性肝病(AID)已经成为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后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其发展趋势较快,其中酒精性肝炎发生率也是越来越高,足以引为重视。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的诊疗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已有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激活素(Activin)是新近发现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其中以ActivinA最为重要,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通过检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ActivinA和肝功能指标及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在酒精性肝硬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智宏  赵静 《临床荟萃》2011,26(18):1614-1617
肝纤维化(HF)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MC)特别是胶原过度沉积。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1]。NF-κB是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指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肝细胞被反复破坏再生,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过度沉积的结局。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是损伤肝脏的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主要的细胞类型,且有部分细胞因子参与。目前,临床中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就是抑制HSC的增殖、激活,促进HSC凋亡。本文就以HSC作为靶标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案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星状细胞作为靶细胞的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损伤后细胞外基质(ECM)过量沉积的结果。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增殖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因此抑制HSC的激活、增殖与促进HSC凋亡是防治肝纤维化的两条重要途径。HSC作为抗纤维治疗的靶细胞,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肌纤维母细胞和肝星状细胞在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69例肝穿刺活检组织标本行HE、Masson三色及Sweet网织纤维的染色,按照2000年新的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标准,进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评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结蛋白(desmin)在肝星状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α-SMA阳性细胞不仅仅是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结论:在人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过程中,并不排除肝星状细胞所起的作用,但随着肝组织炎症损伤的修复,以肌纤维母细胞为代表的间叶细胞在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病及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引起过多的ECM在肝脏沉积所致。现已证实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是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及其激活后ECM异常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多肽,具有活化HSC,促进肝脏胶原基因表达,促进ECM合成等作用,是最重要的促肝纤维化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的、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特别是胶原沉积,它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环节。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能给予有效的病因治疗,或能直接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或)促其降解,则已经形成的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也是可以逆转的。人们对肝纤维化的认识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最终发展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时代。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过度沉积。是肝损的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中间环节,其病因涉及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因此通过病理检测和肝功能检测等多种方法监测,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纤维化并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的前提。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造模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对慢性肝损伤的愈合反应,为一个可逆的过程。鉴于肝星状细胞(HSCs)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大多数抗肝纤维化研究都以HSCs为靶标。本文着重对近年来与激活HSCs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其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并回顾了当前以这些相关细胞因子为靶向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平  蒋明德 《新医学》2008,39(12):829-831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其中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该文综述了肝纤维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等,重点介绍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抗氧化应激,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活性,干扰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诱导凋亡,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免疫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证实肾病综合征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基膜通透性增强,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球硬化等病理过程与细胞因子代谢异常密切相关[1]。本文利用RT-PCR方法,对18例临床表现为三高一底(高蛋白尿、高血脂、高浮肿、低血白蛋白)临床症状的肾病综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19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4只和肝纤维化组15只(肝纤维化组按照CCl4的作用时间又分为2、4、6、8周组)。对各组大鼠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IL-4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L-4在正常肝脏组织几乎没有表达,肝纤维化组注射CCl4诱导后,大鼠肝组织中IL-4的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主要分布在肝组织纤维化增生的汇管区。IL-4表达随CCl4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4、6周后变化尤其明显。结论IL-4可能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